<p> 蒋家碉楼位于岳池县中和镇金顶山村四组蒋家院。建于中华民国五年(1916),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碉楼墙体为石块和泥土混合筑成,下面小部分为条石砌成,上多为泥土筑成。为“夯土楼”格式建筑,当地老百姓又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侵蚀,仍十分坚固。</p><p> 碉楼顶部施小青瓦,碉内沿四壁置阁楼二层,每层阁楼均有护栏。中为天井,阁楼为穿斗梁架,面阔3间3.3米,进深2间5米,高12米,每层楼高3.5米。碉楼四周均有射击孔和瞭望孔。</p><p> 蒋家碉楼具有独具的艺术风格、地域特色、时代标志和审美价值,展现了人类建筑文化的交流和景观组合的一个杰出品类;也是文化历史上长期动乱的社会生活形态的见证和综合产物。该建筑保存极为完整。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并含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p><p> 2010年5月20日,岳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29日,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蒋家碉楼位于中和镇金顶山村4组。碉楼便已有10多年没住人了,但整体结构完好,甚至可以进入碉楼内的板楼上,仔细参观里面的布局和设计。</p><p> 记忆中的蒋家碉楼,占地面积约1亩,除第一层为约3米高的石墙外,上面的墙体全为竹篾与泥土夯筑的土墙,厚度近1米。从第二层起,每层均有窗户和朝外射击的垛眼,墙体外侧半腰的转角处,还特别设有哨楼,由几层条石围砌。总共有两处哨楼,一处兼守两面。</p><p> 碉楼仅有一个进出口,门板极为结实,厚度约0.1米。当年,记者从门口进入时,竟忍不住大吃一惊。因为,从外面看,就是一座土碉楼而已,但进入里面,则是另外一番风景:里面为木楼结构,共有4层,中间有天井,从那制作精巧的各层围栏来看,里面整个布局就像旧时豪华的酒楼一般。</p><p> 尽管碉楼当时就已空置多年,但天井中的小水池里却依然有水,还可看见两条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小水池呈长方形,深约1米,长约3米,宽约2米。仅凭这一点,就可判断,只要楼内粮食储存足够,即便是强盗将碉楼包围数月,也丝毫不影响楼内人的生活。由于小水池外还设有暗沟,溢到池外的水则通过暗沟排走了,根本不用担心因降雨过多而将楼内灌满了水。</p><p>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记者再次来到蒋家碉楼时,这座印象中结构防御工事坚固、内置豪华的碉楼却早已坍塌:后部的土墙已垮掉得只剩下右侧的一小部分,当年的青瓦屋顶和室内的楼板也不复存在。好在作为室内主体结构的几根木柱和楼层的横梁还在,我们仍依稀可以看出它的结构来。</p><p> 据悉,这座碉楼是蒋家于民国时期修建,而主人当时拥有良田数百挑,在当地算得上一个较大的地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