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没有网的网课

暮雨寒烟

<p>  高永辉,6岁,康县大堡镇巩集小学学前班学生。</p><p> 高瑾怡,7岁,康县城关二小一年级学生。</p><p> 高一航,7岁,康县城关二小一年级学生。</p><p> 张美佳,7岁,康县大堡镇巩集小学一年级学生。</p><p> 张高远,9岁,康县城关二小三年级学生。</p><p> 高永春,14岁,康县大堡中学八年级学生。</p><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高家山十几个孩子中的六个,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他们疫情期间的网课说起。</p><p>&nbsp;&nbsp;&nbsp;&nbsp;&nbsp;高家山是康县大堡镇巩集村的一个社,距离巩集村委会、G567国道4.5公里,通往村里的是一条暂未硬化的土路,天晴的日子,摩托车,三轮车,底盘较高的越野车可以通行,一旦下雨或者下雪,就得完全依靠两条腿了。也正是这个原因,虽然朋友春节期间就从朋友圈得知,这个村子里网络信号很差,孩子们上网课只能去村子两侧高高的山顶上,蜗居在小小的帐篷里,接收着忽有忽无的信号。但苦于无法联系,加上湿滑的十多里山路要靠步行,故而前往纪实拍摄的行程一拖再拖。</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月14日,朋友通过努力终于联系到了学生家长,得知路况越野车可以通行,于是我俩一大早就驱车前往。九点一刻,我们到达巩集村,反复试探,车子一点一点往前挪,从巩集村通往高家山4.5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近一个小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家长早已在村口等着我们,一下车,顾不上喝一口水,我们在两位家长的带领下直奔山顶的帐篷之一。顺着陡峭的羊肠小道攀爬了十多分钟,几人都已经气喘吁吁,又穿过一大片茂密的松树林后,我们终于远远看见了那顶帐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了三十年书,农村出身的我,不知见过了多少贫困家庭的学生,但当我们走近那顶帐篷的一刻,还是忍不住眼眶一红。一顶破旧不堪的帐篷,一个木板搭成的条凳,一高一矮的木板凳充当课桌凳,两个正在用手机听课的孩子。这一画面,虽然我在之前的路上早已勾勒了数次,但真正见过,还是被深深震撼,甚至不忍心去按下快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试想,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孩子是冒着怎么寒冷的风雪,依靠着小火盆微弱的火苗,在烟熏火燎中用冻僵的指头,一天天坚持到了春暖花开?他们在往返的路上,不知又摔过多少次跟头?炊烟升起的黄昏,小小的他们是否因为害怕而哭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整天,我们是感慨而又无助的,临走的时候,我们甚至不敢直面孩子和家长的眼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疫情影响下,孩子们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好在我县各学校已经陆续开学,网课即将成为历史,春已暖花已开,孩子们又将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平整的操场上打闹,每一所学校都将恢复往日的生机。&nbsp;</p><p> 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终将走向胜利,走向辉煌!</p><p> 孩子们,在你们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会铭记这种特殊的“课堂”,并将挫折化为不屈,最终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勤劳的双手回馈大山,回报你们的亲人,回报关爱过你们的每一个父老乡亲。</p><p>&nbsp;&nbsp;&nbsp;&nbsp;</p> <p>记录拍摄:赵卫国 郭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