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涟源市斗笠山镇马白堂村(由原马白村、原高塔村、原甘泉村等三村合村)的白马堂为曾国藩手下悍将萧庆衍故宅。堂前有大池塘,池塘中有大水井。池塘和古宅间有马路穿过。白马堂得名于萧庆衍骑白马衣锦还乡。整个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五进三横,拾级而上,计正厅、后厅各一,侧厅二,正房四十,厢房二十二,杂房十八,大小天井九个。因其资金实力雄厚,所有房屋及庭院地面都由大条石铺砌,平整光滑,这是涟源境内其他老宅难得一见的气派。</p><p> 整座建筑飞檐翘角,牌头耸立,与蓝天白云构成一道美丽的天际风景线。壁塑木雕雅致漂亮,耐人寻味。外墙上贴着一把大扇子,本是稳固墙壁不走样的铁条,将其塑成扇子,具有修饰美化的效果,也因其能扇风:风者,巽也;巽者,顺也,寓有谦逊受益、风调雨顺之寓意也。该扇子集实用、美学、吉祥寓意于一体,美观大方,可谓匠心独运。萧庆衍于咸丰三年(1853年)应募入湘军右营,随同曾国藩转战各地,立下赫赫战功,先后升任参将、总兵、振威将军,后授刚勇巴图鲁、云骑尉世职。</p><p> 据传,萧庆衍装载十船金银财宝回乡,在途中被劫走了七船,只运回了三船。他就是靠这三船财宝在咸丰九年(1869年)建造这座华堂。今涟源、双峰、娄底方言中有两个独特的词汇——“咸同期”、“敲竹杠”,即与这段历史有关。“咸同期”即“从前”,但又不是太久远,且谈话者表现出一种了不起、很牛很自豪的神态,犹如鲁迅笔下阿Q讲述“从前如何之美好”的样子。究其实,“咸同期”即“咸丰同治期间”的缩略。咸丰、同治年间为湘军崛起的鼎盛时期。</p><p> 咸丰、同治年间是湘军将领攻城略地获取功名利禄回家乡买田地造华堂的高峰期。后人在“翻古”时,开口闭口离不开“咸同期””,口耳相传,遂成为湘中地区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后因年代久远,人们只知其意,不知其来历。“咸同期”一词的流行区域也是湘军将领最多、湘军旧宅最密的地区。其他地区则无此说法,外地人亦不知其意。“敲竹杠”一词流传较广,亦大多知其意,却不知其来历。</p><p> “敲竹杠”一词流传较广,亦大多知其意,却不知其来历。湘军将领为了将财宝顺利运回家乡,常将其藏在打通的毛竹中,装在船上走水路。每到厘局关卡,免不了有兵丁敲敲竹杠检查一番,听其声,辨其虚实,看是否有“猫腻”。此时识相者马上给兵丁打点,递上小费,即可放行。意外横财,见者有份,长此以往,遂成为“套路”,双方心照不宣。据说湖南方言“猫腻”一词也是摹拟上海滩洋人们所讲的 “MONEY”而产生。</p><p> 白马堂在涟源众多的现存湘军将领故居中最有保存价值的,可以打造成乡村全域旅游的一处人文亮点。</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七绝·偶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报效桑梓酬夙愿,为国致力写华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男儿立下鲲鹏志,不畏征途风雨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