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1964年起,在国家大三线(湘鄂豫西部、陕南和川渝黔)建设时期,二机部部署了铀地质及矿冶系统、核燃料生产企业、工程物理研究设计基地、核潜艇动力装置研制基地、核聚变研究实验基地、建筑安装企业(21、22、23、24、26公司)、第六(梓潼)设计院、峨眉525厂、内江416医院、接管冶金部857厂等。</span></h1><h1> 1968年,苏修妄图扼杀我国核武器生产能力,中央决定在川北建设核料生产线(即821工程:68年选址、69年抢建)、建设新郑铀元件厂(拟进洞,未建成)和洋县铀浓缩厂(拟进洞,改为地面已投产),使核燃料生产成为双雄。</h1><h1> 这是二机部在三线的半壁江山,成立了以副部长刘淇生、牛书申为总指挥,陈一民、张涛、文功元为副总指挥的二机部三线建设总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选厂址和建设工作。并</h1><h1> 设立了四川二机局,受部委托归口管理在川企事业和保密电话专线,统一对口省有关部门联系落实需省地市解决的事宜。</h1> <h5>国家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元帅(左)与二机部职工亲切交谈</h5> <h1> 1968.10.26,二机部副部长李觉将军率领22、23公司、核二院等,历时26天,8处实地踏查,选址三堆平溪河两岸;1969.02.25,国防工办批准了821选址;03.25,二机部召开部署“抢建821工程”会议;04.18,二机部派出以马正一为首、包括建工局王新吾、物资局刘一青等机关干部乘火车抵达广元,抓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派组织部科长王占元坐镇404厂七个月,为821工程选调了200余人技术强将,组建三结合设计队;尔后,亲自接待与安排了1966~1970届大学生300余人。</h1> <h5>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李觉将军</h5> <h5>王占元,后任四川核工业局局长、中核总办公厅主任、劳动人事教育局局长</h5>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现场统一指挥, 1969.05.15,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马正一为组长,杨唯青、孙华、王新吾为副组长(71年更名为:八二一厂革委会,领导职务改为正副主任,77年孙华接任主任;78年改为厂长制,顾玉明为首任厂长。73年党委正式成立)。</h1><h1> 同年5月28日,建立了八二一工程现场军管会,成都军区、四川省革委任命150师副师长张炳海为主任、副政委魏树良为副主任。 1973年7月,军管会撤销。</h1> <h1> 1969.05.30,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抢建八二一工程的联合通知》。</h1><h1> 1969.06.06,粟裕(兼任国防工办主任)、余秋里(兼任国家计委主任)组织中央10部委召开“抢建八二一工程”会议,确定了工程设计、施工等事项。06.25,二机部作出“集结施工力量抢建八二一工程的决定”,要求22、23、24、26公司迅速把队伍转入821工程。</h1><p class="ql-block"><br></p> <h1> 八二一工程,突出工程质量和核安全,体现一个“抢”字。</h1><h1> 1969.08.15,组织核二院、821厂和22、23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现场设计队,开展优化设计与创新,反应堆引进计算机系统,共出图255万张;辅助工程实行“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和“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h1> <h1> 1969.10.10,八二一工程现场召开誓师大会,宣布工程正式开工。同年11月,反应堆主厂房负挖,计土石方45万方,底板浇筑混凝土5900方,50个月建成反应堆工程;1970年,后处理工程动工,历时7年建成投产,生产出合格的核料,“扬国威,壮军威”,为增强我国核威慑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h1><h1> 821工程先后集中了核工业22、23、24、26公司,解放军</h1><h1> 工程兵团和运输营、成都铁路局工程处、四川省交通厅川交公司、西南电力工程局、西南通信工程局、武汉航运工程局、武汉第二航务工程局等施工力量。高峰时期,十里厂区3万多人全方位、昼夜立体式交叉作业,先后建成公路18公里、白龙江大桥、铁路专用线与中转站、电力与通信专用线、输水隧道与管道等,建成生产生活大小子项424个,总面积5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相当于国家大三线投资总额的千分之三,占地万余亩(厂区9348.79亩、安全坝300余亩、生活区551.67亩),建成十里厂区和“小山城”。</h1><h1> 工程建成投产后,利用工业用气的契机,自筹资金,延伸天然气管道到生活区各家各户,厂领导为全厂职工家属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h1> <h5>主厂房工程施工</h5> <h1> 1969.11.05,周总理签发国务院、中央军委(11)88号密令,决定从404厂抽调2465名职工到四川,其中1735名调821工程,家属随迁,三天内几千人分三批,乘火车专列(途中约70小时)到达广元,即被分散到长达百余里的十多个公社农民家暂住。第二年开始,分期分批进厂(三堆)参加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h1><h1> 加上各类军转干部和退伍军人2730人;69~70届大学毕业生300余人;自招知青和子女850余人,构成了821厂基本队伍,<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鼎盛时期号称8000人,</span>几千人参加工程和生活设施建设、设备驻厂与物资采购、生产准备、调试、运行和维修,与各方面协同配合,确保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核安全的各项指标的实现。</h1> <h5>调迁职工家属乘座的火车专列</h5> <h5>杨唯青带头下河搬石头,职工参加修建白龙江摆渡“简易码头”,解决了建厂初期生活区与厂区之间过江问题</h5> <h5>厂区与生活区交通大桥</h5> <p class="ql-block">建成了反应堆分厂</p> <h5>核化工后处理厂</h5> <h5>机修厂(三分厂)</h5> <h5>热电厂(204分厂)</h5> <h5>201直属车间(水厂)</h5><h5>取水头部~江边大泵房与水处理以及输水隧道</h5> <h5>直属电气车间与通信站</h5> <h5>汽车运输处(客运、货运、煤运)</h5> <h5>安全坝物资供应处;昭化火车站至安全坝铁路专线、物资中转站以及倉库区、办公区</h5> <h5>地处平溪河出口与白龙江汇合处,号称“桥头”,建有总厂办公大楼、招待所、武警部队营房、消防队、供水泵房</h5><h5>我在桥头工作了13年,先后担任厂宣传组副组长、厂首届团委书记、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厂办公室主任;厂第一、第二届党委常委(1973~1982)见证了八二一抢建全过程</h5> <h1> 821厂三堆生活区建设,本着“不占良田,少占耕地”的原则,生活设施和公用配套项目,分别建在李家樑、五郎堡、黑石包山坡上,地地道道的“开门见山,出门爬坡”。先后建成正式职工住宅几十万平方米和一批公用配套工程:幼儿园、中小学、技校、医院、广元市专设第四贸易公司及商场、菜市场、邮局、银行、食堂、图书馆、俱乐部、体育场、公安法庭等,“小山城”居住着职工家属约2万余人。</h1><p class="ql-block"><br></p> <h5>职工之家、图书馆、俱乐部、职工医院</h5> <h1> 八二一工程建设,是在文革干扰时期,在川北深山峡谷中,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抢建任务,是全国大力协同的硕果,并成为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h1><h1> 1979年,四川省授予821厂大庆式企业。 1987.06,余热发电(2x4.5万千瓦)第一台汽轮发电机扣盖;1987.08,北戴河会议决定821停军转民;20年攻艰克难,建成了一批民品项目;2008.05.12汶川大地震,821厂三堆生活区的职工住房变危房,广大职工“舍小家,保大家”,抗震抢险,确保了核安全!</h1><h1> “5.12”后,成立“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八二一转型发展核环保产业,争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核环保国家主力军!</h1> <h5>2010年,职工入住广元八二一小区新房</h5> <h5>2010年,部分老职工迁入新都八二一小区</h5> <h5>衷心感谢教育培养我的厂领导,关心、支持我工作的同仁和朋友们</h5><p class="ql-block"><br></p> <h5>2019年10月10日,是821建厂五十周年纪念日。10月18日重回我成长的白龙畔,老友重逢,难以忘怀的深情厚意</h5><p class="ql-block"><br></p> <h5>更不能忘记当年支持我工作的厂办科队(所)长以及当年老友</h5><p class="ql-block"><br></p> <h5>感谢821厂邀请我回厂参加25、35、40、45周年厂庆话动</h5><h5>感谢彭中和组织、运业公司承办的“岁月功勋团”回厂参观(五十周年)老友聚会活动</h5><p class="ql-block"><br></p> <h1>注:资料源自:</h1><h1> 1.《白龙江畔述核情》</h1><h1> ~八二一建厂50周年文集</h1><h1> 2.《白龙江畔述核情》</h1><h1> ~八二一建厂50周年画册</h1><h1> 3.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h1><h1> 4.原子能出版社出版《核路话邮》</h1><h1> 此属个性化资料,未经允许不得引用</h1><h1><b> 方诗经</b></h1><h1> 2020.04.20</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