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 九大精神,积极落实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省落 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 意见》的路径措施,推动各地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4月17日上午省教育厅举办了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研讨活动,我校领导、教师及时参加了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了会议精神。 <h5><p> 张林林 </p><p> 一、研讨活动开幕式</p><p>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p><p> 二、五色教育成果展示</p><p> 五色教育分为:红色、绿色、蓝色、金色、银色。从五个颜色着手进行成果展示:</p><p> 1、《执工匠精神之心,传承红色文化之脉》——红色 </p><p> 2、《创意点亮多彩生活,绿色发展引领未来》——绿色 </p><p> 3、《蓝色科技,以蓝色点亮人生》——蓝色</p><p> 4、《金色农业润泽金色童年,成就幸福人生》——金色 </p><p> 5、《银色冰雪课程》——银色</p><p> 五个颜色将学生的劳动课程巧妙地和不同颜色的领域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活动。</p><p> 三、疫情期间学生宅家劳动成果展示。</p><p> 四、共绘新时代劳动教育“五色”课程蓝图</p><p> (一)精准把握:探寻五色课程发展的栖息地。</p><p> 1、立德:塑造红色教育之源。</p><p> 2、增智:涵养教育绿色之声。</p><p> 3、强体:浸润金色成长之美。</p><p> 4、育美:赋能蓝色教育之能。</p><p> 5、践劳:注入银色教育之行。</p><p> 在课程主题选择上,立足学生,立足生活,立足实践,立足发展。</p><p> (二)精耕农通:搭建五色课程规划的生长点。</p><p> 五个主题目标,四大板块,120个主题项目内容。五个目标为:</p><p> 1、我是幸福小当家。</p><p> 2、我是爱心小达人。</p><p> 3、我是快乐小农夫。</p><p> 4、我是创意小工匠。</p><p> 5、我是勤劳小卫士。</p><p> (三)多维思敏:拓展五色课程实施的实践场。</p><p> 在实践情境中赋予课程由内而外良性生长的根基。</p><p> 1、基于实践过程本身方法。</p><p> 2、提炼教学策略。</p><p> 3、教学中的有力指导。</p><p> 同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选取“五融入”的教学策略。</p><p> 1、源于学生,融入自我服务。</p><p> 2、根植课程,溶于家庭活动。</p><p> 3、回归生活,融入常规。</p><p> 4、实践操作,安全保障。</p><p> 5、激发兴趣,融入文化。</p><p> 五、研讨培训总结</p><p> 在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其中,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小学生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践行培训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推进实施。</p></h5> 省教育厅、省教师发展学院领导为我们进行了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布署,我校将立足新时代,着眼劳动教育,积极谋划,赋能学生,准确定位我校新的教学特色生长点,助推办学质量的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