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 文图:腾冲老万文摄</i></p><p class="ql-block"><br></p> <p><br></p><p>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2020年的春天虽然迟到了些,但它终究来了。 </p><p><br></p><p> 一个朋友找到我,说看了我的《裂缝中的光》,里面的话“没有什么来日方长”让他倍受启发,他有一个多年的愿望,可由于文才和时间限制,一直未能实现。他怕来不及,怕那个不该被历史遗忘的故事,有一天随着唯一在世者的逝去而成为一抔黄土。</p><p><br></p><p> 听他说明来意,觉得我应该去拜见和采访这位耄耋老人(朋友是老人的亲堂侄儿),复原七十六年前那个平常而惊心动魄的清晨,那段英雄的故事,不应该被岁月的风尘淹没。</p><p><br></p> <p><br></p><p> 趁着周末,我们驱车前往茶乡蒲川,到达大曼别村回龙寨赵晓昌老人的家。见到老人,我很是意外,九十二高龄了,竟然耳聪目明,走路虽拄拐,但步态依然稳健。</p><p><br></p><p> 采访中,有些细节他已经模糊,在他侄儿的提醒补充下,一段鲜活生动的故事便一一呈现出来。</p><p><br></p> <p><br></p><p> 1944年9月中下旬(老人记不准具体日子,只记得是谷子快要黄时)的一个清晨,十七岁的赵晓昌起的格外早,他和好友赵祖佑约好一起去后山打猎。</p><p><br></p><p> 夜里下了一场雨,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寂静的小山村,四围的山峦仿佛被清洗过一样,青翠欲滴,生机勃勃。踏上家外熟悉的泥路,赵晓昌凭着猎人的机敏眼光发现——路上有类似军靴踏过的印迹(铁钉印和马蹄铁后掌印)!他脑海中立即闪过一个想法:前几天腾冲城光复,听说有打散的日本兵四处逃窜,会不会是小日本逃到我们村了?</p><p><br></p><p> 这个想法让他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他飞快找到比自己大两岁的赵祖佑,一起仔细查看足印,和他说了自己的判断。一个大胆的追踪歼击计划,在两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心中默契形成了。</p><p><br></p> <p><br></p><p> 他俩分头叫上赵恩昌、赵朝林、赵家福三人,他们三人和他俩一样,都是村子里玩猎枪的好年轻。每人背上一支铜炮枪(火药枪),寻着军靴的足印一路追去。</p><p><br></p><p> 艺高人胆大,试想他们五人出发的那一刻,是不是把自己想象成真正的战士,雄赳赳气昂昂,保家卫村,责无旁贷!心中溢满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眼中透出的豪气足以驱云逐雾!</p><p><br></p> <p><br></p><p> 追至一个叫困难洼的地方,足印消失了。路旁边是一小片山田,田里的稻谷挺立着瘦弱的躯干,将黄未黄的稻穗低垂着有些干瘪的脑袋。稻田旁边是一个斜坡,斜坡上长满杂木,树下灌木丛生,麻艾格蓬和粽叶树蓬尤为茂盛。</p><p><br></p><p> 再过去,就进入大山深处了,里面古木蓊郁,遮天蔽日,常有老虎豹子麂子野兔出没。他们估计,日本兵应该穿过山田往斜坡那边去了。</p><p><br></p><p> 五个人猫着腰,轻手轻脚摸向斜坡。就在他们准备走出一丛粽叶蓬时,看到了正在另一丛粽叶蓬下歇息的日本兵,几乎同时,两个日本兵也发现了他们。毕竟是训练有素,日本兵的一枚手榴弹眨眼间就飞向他们。幸好,粽叶蓬成了天然的掩体,又或许是灵山佑我血性男儿,五人竟安然无恙。爆炸的尘灰还在飞扬之时,五人举枪对准目标先后狠狠扣发。</p><p><br></p><p> 震耳欲聋的枪声过后,鸟雀惊飞,山林死寂。奇怪,待再次灌满火药,填上弹丸,也没有日本兵还击的枪声。等了几分钟还不见动静,他们便小心翼翼慢慢接近目标。发现一个日本兵躺在地上,血肉模糊,已经死去。举着枪四处搜索另一个,看足迹已经进入深山,便没有继续追击。估计他在山里也难有活路,会被老虎豹子毒蛇咬死,即使幸免走出深山,外面都是村寨,也必然葬身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后几天,团田乡传来消息,民众发现并击毙一日本兵),佐证“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铁律 。</p><p><br></p> <p><br></p><p> 他们留下三人看守现场,另外两人回村里抬锄头和喊人。喊来了几个胆子大的人,一起帮着就地挖坑掩埋了日本兵。</p><p><br></p><p> 当我问起是否留下了什么战利品做纪念,赵晓昌老人呵呵笑了,说有呢有呢,有一把枪和一把刀。 他比划着说枪是步枪,刀比一般短刀长些(我请教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段生馗,得知刀叫“三零枪刺”,装在枪上就是刺刀)。记得步枪是上交给乡上了,刀起初是赵祖佑拿着,后来觉得阴气太重,给家里带来不祥,就转送给了别人。</p><p><br></p><p> 而今,这些人都已经不在世,那把刀,也不知所踪。而埋葬日本兵的困难洼,(后也被叫做“死人洼”),听说天阴下雨阴风惨惨,诡异恐怖,近乎四五十年的时间,了无人迹,一般人连路过都要绕道。</p><p><br></p> <p><br></p><p> 出于好奇和见证真实,我们特意请村里人骑摩托车(正在修路,小车去不了)带我们去看困难洼。</p><p><br></p><p> 当年的山田已经不复存在,和斜坡连成一道,包产到户后,有的人家栽树,有的人家开垦成茶园,完全没有一丝荒凉阴森之气,而是一派春风和煦绿树成荫茶园满坡的盛世清明图景!</p><p><br></p> <p><br></p><p> 我曾问赵晓昌老人,是否记得那个日本兵的样子和年龄。老人说,样子虽然已经看不清,但年龄估计和他们几个差不多,也就是一二十岁左右。</p><p><br></p><p> 多年轻!还是孩子的啊!听到我的感叹,老人说,当年打死时觉得小日本活该死,后来长大了,偶尔也会觉得可惜了那么年轻。我说,是啊,发动战争的是日本政府,他们的军国主义思想,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制造了一场旷世灾难,是历史的罪人,也给自己掘了坟墓。</p><p><br></p><p> 那个永远留在中国西南边陲大山深处的年轻灵魂,隔家那么远,他如何找得到回家的路?而切盼他回家的母亲,直到眼睛哭瞎青丝变成白发,也永无相见啊!</p><p><br></p><p><br></p> <p><br></p><p> 采访中我有一个疑问,这个故事为何隐藏这么多年,政府有没有颁发给他们什么勋章。老人谦和地笑笑,说那四个好友去世得早,这么多年来,他从不向任何人提及,觉得都是老黄历了,不值得宣扬。如果不是侄儿偶然听寨子里一个老人透露,然后软磨硬泡掏他的话,现在我又亲自跑一趟(也不想让我失望),那么他是不愿去重提这事的。</p><p><br></p><p> 庆幸我们的坚持,让这个尘封的故事得以重见天日。我不觉对眼前的这位老人更加肃然起敬,他的胆识果敢,他的温和低调,如同村子大山深处的古树茶,参天耸立,沐风栉雨,静静地发芽、长枝,蕴酿清甜醇厚的茶味,和岁月一样味远隽永。</p><p><br></p><p><br></p> <p><br></p><p> 采访结束,才知老人的大家族今日献坟。盛情难却,便留下共进午餐。看到老人四世同堂,儿孙孝顺,家业兴旺,甚是欣慰。</p><p><br></p><p> 祝福赵晓昌老人福寿安康!英雄的血脉代代相传,英雄的精神万世流芳!愿这段尘封七十多年的历史,与青山长驻!与绿水长流!</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