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东街3号</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黄俊(云南通海)</p><p><br></p><p> 东街3号是个小吃店,应该很多人都吃过吧,生意一直很火,品种较为丰富,基本没发现有难吃的。尤其是水煮肉片套饭、红烧牛肉盖饭、特色招牌炒米线等品类,虽然价格相对于其它店的要稍贵一点,但是味道绝对正宗,让你吃了还想吃。</p><p> 现在的小吃店都很火,只要味道好,价格实惠公道,常常都是人满为患。</p><p> 2019年5月,我换了新单位,上班地点恰好就在老城内。加之妻子脚伤一直未好,买菜做饭不方便,下班后,我只好找几个小吃店打游击似地用餐。东街3号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这家店的老板人不错,很有亲和力,对熟客也很照顾。我特别爱吃他家的红烧牛肉盖饭,这应该是我在小城里吃过最好吃的牛肉盖饭了,肉块多,味道正,咸淡适中,吃起来非常合我的胃口。另外,他家的韭菜花炒饭做的也不错,很大的一盘,辣味十足,吃了鼻尖上直冒汗,感觉超级爽。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杂菌炒饭,肉醇菌美,异香扑鼻,浑厚醉人,几天不吃就让人特别馋的味道。</p><p> 在我看来,东街3号算是一家精致的小吃店。它位于小城最热闹繁华的东街口,紧邻四阁楼旁盖的一排两层楼的房子。</p><p> 每天,店主在太阳的召唤下把店门轻轻地打开;然后在暮色的催促下再把店门缓缓地关上。</p><p> 在小店里,会遇见不同的人,会发生不同的故事,会结识不同的朋友。</p> <p> 尽管店主不太喜欢张扬,但我还是要自作主张地介绍一下他——小伙子叫杨黎,长相帅气,戴着一副眼镜,温尔文雅,彬彬有礼,对每一个进出小吃店的人都面带微笑。杨黎当过兵,退伍后在四川上过大学,毕业后曾在某机场工作过一段时间,靠领薪水过着安稳的日子。后来,为了婚姻大事,杨黎被娘父母叫回到身边。结了婚,本应该是追求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但他却几次放弃了就业的机会,选择了自由职业,到小吃店里帮母亲搞经营。杨黎骨子里始终有颗不安分的心,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对同学们讲,以后自己一定会当老板,一定要干点事情出来。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要干什么,想到的就是开个连锁店什么的,或者做贸易生意,反正总想着自己要做点什么事。</p><p> 其实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人的想法都和他一样,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去付诸行动罢了。</p><p> 记得卡耐基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模一样的人……"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的“我",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一个人只有充分的自我接纳,懂得欣赏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p><p><br></p> <p> 几次接触下来,我看得出杨黎是属于那种话不多,但能力极强的人。大凡有本事的人,大多都不爱多说话,因为在他们看来,与其耗费时间、精力去说大半天,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实实在在的努力更好。现实生活中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做每件事之前,总是悄无声息,甚至是在你还没注意到他们时,他们往往已经付诸行动,取得成功了。</p><p> 古今之成大事者,皆有坚韧不拔之志。他们会把自己的经历藏在心中,而不是挂在嘴上。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怨天尤人,成功了也不会自我抬高,这才是强者的心态。</p> <p> 每次我到小吃店,杨黎常跑来坐我对面和我聊天。有一次听他说,以前在学校读书时听过林子祥的一首歌《男儿当自强》,唱的荡气回肠。这首歌一直在他的心中回荡,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不断的激发着他创业的热情。自己干一番事业的念头很早就已经在他的心里种下。平常时间,他们家年长的人都告诉他,老杨家的男儿要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他老爸也经常启发他说,古之成大事者,要么具有超凡脱俗之才,要么具有坚韧不拔之志。</p><p> 说到这,杨黎腼腆地笑了笑,接着说:“超凡脱俗之才估计我是没有了,但坚韧不拔的斗志应该是有的。” </p><p> 在2016年,杨黎回到家乡,到老妈店里打帮手。一开始,老妈不同意,一直不停的劝导他重新物色一份工作。老爸却拍着他的肩膀说:“既然想好了就好好的干,男人要经得起折腾和磨练。”</p><p> 起初,小吃店生意并不好,回到家里,拖着疲惫的身体,杨黎总是唉声叹气的。老爸就告诫和安慰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意场上是锻炼人意志的地方,你要努力地克服困难,学习经营的门道,而不是想着逃避,回家当一个被人看不起的逃兵。” </p><p> 在老爸的反复鼓励和支持下,杨黎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些年,他和老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收获了许多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杨黎坦言:“年轻人不管创业有多难,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p><p> “人一定要不断地折腾。”这是他父亲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p><p> 为自己打拼,杨黎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有时候虽然觉得累,但也感到幸福和满足。店里忙时人手不够,他经常帮忙跑堂送餐,收拾残羹剩食,把自己当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为每一位进店的顾客献出自己的热情与真诚。闲时,则靠在柜台前,趁机掏出手机浏览一下,顺便放松放松自己。</p> <p> 东街3号店虽小,却整洁优雅;生活虽简,却踏实安稳。</p><p> “从单位辞职出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容易啊!”听到我这么说,杨黎既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小骄傲。</p><p> 他说:“人一定要不断的折腾和奋斗。我相信,头脑灵活,勇于拼搏奋斗,爱折腾的人,到最后总能成事。奋斗了还一辈子都是失败,这样的概率是很小的。很多老板,并不是一次成功,都是经过不断的折腾,才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所以人要自己主动的去努力奋斗,寻找机会,不要被别人推着跑。”</p><p> 我喝了口紫菜蛋花汤,一边听他说,一边在心里想:“是不是每个男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p><p> “我从机场辞职,当时一下子放弃了可观的收入,就凭一腔热血去创业,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我觉得人要顶住压力,在生活的过程中善于寻找机会,并且敢去闯,假如我继续在机场干下去,仍然可以过得很好,但今后或许会感到遗憾。”</p><p> 听杨黎说话的同时,我仔细观察,每天来这里光顾的有各行各业的人——匆匆的上班族、下课的学生、自由职业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每天都是进进出出人流涌动。正常情况下,杨黎总是站在柜台前,亲自迎接客人。</p><p> 小吃店就像是他的家,储存着许多温暖。对于店内的每一样东西,他都能津津乐道说上一番。此外,他对菜品有着严格的要求,每道菜的原材料都要经过精心挑选。“做小吃就像做人,必须真材实料,还要去杂选优,精心烹饪才会成为美味佳肴。”杨黎这样认为,也是这样的用心去做。他对后厨十分上心,每到饭点,都会亲自去查看食物制作的情况。</p><p> 在这样一个忙碌而繁华的时代,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各个小吃店在餐饮品种上不断的推陈出新。这其中,杨黎也是用心良苦,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去吸引顾客的注意,多种口味的餐饮层出不穷。由于对顾客的高度重视,小店的人气依靠着回头客才慢慢积攒起来。</p> <p> “东街3号”,店名用的就是普普通通的门牌号,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毕竟小吃店不是象肯德基那样的大品牌吸引人,只是到后来慢慢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才渐渐兴隆起来。</p><p> 从开店到现在3年多了,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杨黎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为把生意做好。看着小店日益发展,逐步走上稳步的道路,他自己心里也踏实了许多。</p><p> 3年多有太多的感慨。小吃店已经成为许多外来人员寻求温暖的地方。对于杨黎来说,这样的生活很棒,是一种朝九晚五之外,新鲜而有趣的生活。</p><p>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好多家庭不喜欢在家做饭吃,特色小吃便深受喜爱。类似东街3号的许多小吃店无疑是人们的聚集地之一。每到饭点,店里热闹非凡,食客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季的风光也都尽收于小店之中。它们和小店一样,默默地守着日月静静地存在,静静地落幕。</p> <p> 小店每天人来人往。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聚到一起谈天说地,嘻哈打闹,说说笑笑,店里一直回荡着他们的笑声。也有的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有时候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小声哼唱起来。年纪稍长者一般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多少显得有些拘谨。</p><p> 谈起吃的话题,杨黎笑了笑,说:“人最终都要从自己理想的生活中走出来,步入世俗社会。所谓生活,也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堆积罢了。”他用手扶了一下眼镜,接着说道,“开小吃店这些年来最大的感悟是,吃,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p><p> 听完杨黎的话,我突然想起是谁曾经说过:“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没有爱,每个人都只能是行尸走肉;而如果没有美食,一个人困守单调重复的日子,又将是何等乏味之事。”</p><p> 这句话起初我不是太明白,也没太在意,但在与杨黎的交往中,我逐渐认识和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当我在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时,我甚觉那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是一种特别满足的幸福。</p><p> 于我而言,吃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制作”便是这门艺术的灵魂所在。一日三餐,生而为人,无可避免。在我看来,“吃”的艺术早已与生活合二为一,食物的美在日复一日的酝酿中,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美食,在与舌尖相遇,与味蕾碰撞之后,便会直击心灵。</p> <p> 有一天,女儿和我一起去“东街3号”用餐。在候餐的过程中,女儿一边用眼睛示意我,一边说:“老爸,你看见没有,每次来,那两个老人都会出现在店里,你不觉得奇怪吗?”</p><p> 我循着女儿所示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上次在店里遇见的一对老夫妻,肩并肩的坐在一起,两个人很温馨地聊着天。老婆婆时不时的还舀一勺稀饭喂旁边的老先生。老先生一边吃一边也拿着瓶牛奶喂老婆婆。看到这里,我瞬间就感动了。好像只有在电视上才可以看到的场景,真真实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p><p> “你不是找不到写作的题材和灵感吗?写一写这家小吃店,怎么样?”女儿斜睨双眼,狡黠的目光看着我,脸上一副得意的神色。</p><p> 是呀,东街3号有感人的故事,也有精彩的人生。这怎么就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呢?我完全可以以“东街3号”里的人物和故事为题材,写一写发生在小店里的那些故事。小吃店看似普通平常,但就是在这平淡之中,总是有一些感动,蓦然之间的感动,刹那间的心惊,就像小石子突然掉进湖里,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感动也会在心中散播开去,激荡起幸福的波澜,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p><p> “东街3号”虽小,但它是社会的一扇窗口,一个缩影。来小吃店的食客大多都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这里,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顾客,都有自己钟爱的一款美食,他们卸下疲惫,倾吐心事,人生经历如食物的酸甜苦辣麻,五味杂陈,耐人寻味。往来的背后是绵绵不绝的人情味和烟火气。</p><p>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眼里所看到的,并非我们所能看到的全部。小吃店里面真实的风景,也许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光鲜。一如网络,虚拟的世界,像是个敞开的看不到深处的窗口,带给我们的,似乎总是精彩纷呈的生活和无限的风光。结果真的如此吗?生活,五味杂陈,抛开真实的成分,里面到底有多少浮华的幸福与虚荣呢?我们视角里不完整的生活,也许恰巧窥见了一段看似完美的幸福。其实,这世上有多少人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呢?每一个窗口里,应该都是有哭有笑、有悲有喜、有着不同的故事上演吧?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过的坎。即使表面再风光无限,幸福无比的人,他背后也定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只不过他掩藏的好而已。谁能保证每个窗口都是风景如画呢?</p> <p> 杨黎经营着小吃店,自由的生活,简单的过日子,缓慢而沉静地成长着。</p><p> 有句话说得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意在说明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常的东西,其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我突然想起来,不久前看到过的一部电视剧《深夜食堂》,该剧以都市小巷里深夜才营业的食堂为舞台,从老板料理的每道食物中拉出一段段关于市井温情的人生故事。它类似于情景剧,每集一个故事,都是一些很接地气,很有人情味的故事。食物、故事、真情,汇聚了整部剧的主题,教会人们坦然面对得失,对生活充满期许和热情。每一个故事背后都饱含深情,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流连忘返。</p><p> 是呀,这就是我的写作题材。这世上每天有许多熟悉和陌生的人与我们相遇,然后又分开,一些人和事被我们忘却,还有一些便留存在记忆里。而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来去之中,却有着人生的最大快乐。</p><p> 品味小吃的那一刻时间,我们赚不到钱,但可以拥有生活。汉字中的“閒(闲)”字,以“门窗”为框,里面是个“月”,寓意只有那些真正悠闲的人,才有时间有雅兴赏月。而如今,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奢侈的悠闲时刻。虽然我们口袋里的钱更多了,物质生活也更丰富了,但我们却没有以前快乐了。而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彼此的陪伴。但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寻常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比如,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品味一种小吃,享受一碟美食开始。比如,像东街3号的杨黎,开个小店,经营一份小吃,缓慢而沉静地生长……</p><p> 林语堂老先生在《人生不过如此》一文中不是说过吗?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p><p> 东街3号,虽然只是一个小吃店,但它就像人生的一个舞台。这里,每天都有故事在上演。而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结局。</p><p> 幸运的是,在生活中,每个结局都会变成一个新的开始。</p><p>(2020.4.15于通海)</p> <p> 生活就是如此,平平淡淡而又五味杂陈。我只是好奇,开心的时候,别人是怎样的欢欣?痛苦的时候,别人是怎样熬过?彷徨的时候,有谁是他最坚强的支撑呢?</p><p> 一如窗外的人看我,也有他的羡慕和诸多的揣测吧。</p><p> 小城的傍晚,在不经意间降临。街上的每一扇窗口,点点灯火闪烁,让人觉得如此的真实而安妥,心里有种暖暖的感觉在流动。那一个个透着温暖灯光的窗口里,有精彩有平凡,有喜悦有悲伤。那一幕幕不停上演的生活瞬间,如此真实,如此踏实。</p><p> 一个窗口,一个浓缩的世界。</p><p> 而店主杨黎,足不出户,就能看遍各色人等,就能阅遍人生百态。听小店里流淌的家长里短;听外卖小哥的无奈遭遇;听老人在迟暮里无奈的叹息;听孩童无忧无虑的笑闹。在这里,你会注意到年轻人的莽撞和无知无畏;会注意到年长者的老无所依。也许还有时间,听到他人海阔天空地神聊一番。特别是那些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之人,听他们聊,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其间夹杂的机智、诙谐、幽默和应对的敏捷都是能给人审美享受的。可惜的是,日日为生计奔波,大家都忙,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品味人生的乐趣。</p> <p>作者简介:黄俊,60后,云南玉溪通海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玉溪市作协会员,首届鲁院国土班学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有诗文600余篇在《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当代作家》、《滇池》、《长江诗歌》、《诗歌月刊》、《圭臬诗刊》、《世界汉语诗歌》、《原乡书院》等纸刊网媒发表,作品获第二届网络时代诗歌大展金奖,第二届红高粱诗会铜奖,原乡文学奖,玉溪日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并入选《2015中国诗歌选》、《2016中国诗歌选》、《中国当代实力诗人诗歌大展》、《中国散文优秀作品集成》等多部选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