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克里斯琴·多普勒故居</h3><h3> 是多晋勒效应发现者,也是奥地利的数学家与物理学家。</h3> <h3> 我们沿着新城往北行,来到萨尔茨堡历史上重要交通线的萨尔茨河,又称盐河。总长225米的萨尔茨河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是跨越奥地利与德国的因河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h3> <p> 从萨尔茨河右岸眺望老城,华灯初上,美的有点醉人。我们于桥上跓足难移,那份浪漫随着风随着雨在河上眼中弥漫着···</p> <h3> 夜晚时分的城堡显得格外迷人,在四周一片黯沉寂静之中,古堡仿佛成了飘在半空中的梦幻童话。</h3> <h3> 萨尓茨河坚定不移地向大海走去,凭藉夜幕中的华灯眺望河流尽头,虽然视线已模糊,但萨尔茨河蜿蜒清沏的身影,将印记在记忆的深处。</h3> <h3> 步入老城,便来到“格特莱第街”9号这栋浅黄色竖着奥地利国旗,挂着竖琴音乐标志的建筑物前,三楼就是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其父亲是小提琴家,他们一家从1747年至1773年都居于此。</h3> <h3> 粮食胡同是老城中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也是最能反映中古时代欧洲风貌的一条街。石砖铺就的地面十分狭窄却别具风情。</h3><h3> 每座建筑的立面上都清楚地写着建筑年代,每家店铺的招牌都是用铁铸造的,招牌上保留着古代的驿车号、车轮、鹅、鹿。</h3><h3> 时值冬季,阴雨霏霏,夜色下的胡同依然熙熙嚷嚷。</h3><h3><br></h3> <p>随处可见的小乐队</p> <p>莫扎特广场</p> <h3> 广场中央耸立着莫扎特全身青铜像。身穿18世纪巴伐利亚服装,肩披斗篷,手执纲笔,庄严的凝视前方。</h3> <h3> 宿萨尔茨堡</h3><h3><br></h3><h3>第六天(22日)</h3><h3> 今天的第一站,是行车70公里至哈尔施塔特小镇。沿着阿尔卑斯山脉,一路烟雨朦胧,风景秀丽。</h3><h3> </h3><h3> </h3> <h3> 9:15许,途经圣沃尔夫冈,导游与司机特有人情味的停车让我们远眺一下。</h3><h3> 地处萨尓茨卡默古特湖区的圣沃尔夫冈湖畔有个宁静精致的圣沃尔夫冈小镇,曾经是我们儿时喜欢的“茜茜公主”,后来的奥地利皇后常去消夏的地方,这里让她有着生活在如画般童话世界里的美好。</h3><h3> </h3> <h3> 这里依山傍水,房屋掩映在层峦叠翠之中。</h3><h3> 这里没有喧嚣,宁静弥漫于湖泊远山之间。</h3> <h3>10:00,抵哈尔施塔特小镇。</h3><div><h3> 是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一个欧洲最值得一见的十大小镇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抑或“最古老的盐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h3><h3> 在我们出发的前一月,即11月3日凌晨三点小镇发生火灾,当时曾担忧是否会开放;又闻,因观光者甚众,致道路拥堵,游人喧闹,乱闯民宅等,当局决定自2020年起,采取客流管制措施;所以对此小镇颇有期待。</h3><h3> 终于,雨停了。虽然没有太阳,我们巳然很知足。</h3><h3><br></h3></div><h3></h3> <h3> 这是一座在险峻斜坡与宝石般翡翠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随处可见童话般清幽雅致的民居。</h3> <h3>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按导游告诫,沿着风景优美的湖滨路一直往坡上行,至67号位置即原路返回。</h3><h3> 沿湖顺着狭长的小道往前。左边,一排排设计别致又紧凑的小木屋,一楼一式,彼此不同,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依山而建。</h3><h3> 木屋大都简约大方,甚至没有什么装饰细节,却恰恰张显了主人简朴单纯的生活情趣。</h3> <h3>哈尔施塔特湖</h3><h3> 往右眺望:清沏见底的湖泊像一条绸带飘逸在高山峡谷之中;山上缭绕的云雾与湖上泛起的淸烟;悠然自得的天鹅;让我仿佛远离了尘世。</h3> <h3>一眼美人</h3><h3> 终于到了67号,这里是俯瞰小镇的最佳位置。真不负“来自天堂的明信片”之誉---传说中的“一眼美人”,真的美极了。</h3> <h3>悄悄地在这么美的地方来一张自拍</h3> <h3>新教教堂,小镇最标志性的建筑。</h3> <h3>此处当留下小团体合影。</h3> <h3>急行军般往集合点赶去</h3><h3> 虽然时间匆匆,我们没能坐览车去小矿山看看古老的盐坑,没有看到人骨教堂,但小镇那份宁静与美丽已然沁于心底。</h3> <h3> 下午在导游的鼓动下花了30欧去圣沃尔夫冈小镇一观。</h3><h3> 依偎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圣沃尔夫冈,也是世界十大名镇之一,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不睹其风彩,未免有些遗憾。</h3> <h3>沃尔夫冈湖与阿尔卑斯山雪峰<br></h3><h3> 小镇依山傍水,在阴沉着的冬日里,显得格外恬静与冷美。好想悠悠地漫步其中,感受这份美好。</h3><h3> </h3><h3><br></h3><h3></h3> <h3> 但,导游严令,半小时后必须集合于大巴车上,因为其后还有350公里的路程。</h3><h3> 于是乎,我们马上各自为营,穿梭于圣沃尔夫一隅的街头巷尾,尽可能地领略其风采。</h3> <h3> 由于此处不是旅游景点,又值圣诞前夕,街面上已有了节日氛围,众多的土著人在逛街与休闲。</h3><h3> 在一街道交叉地有个火炉,成了好奇与小息之处,也让我有了个人文观察点。</h3> <h3>喝咖啡的众生相</h3> <h3>圣沃尔夫冈教堂</h3><h3> 白墙覆黑瓦的教堂屹立在清澈如镜的湖边,外观甚是简洁朴素。我们只是匆匆一瞥,不能目睹教堂内金灿灿的古典奢华与米歇尔·帕赫于1481年完成的木雕“帕赫圣坛”---欧洲教堂至宝之一,甚憾!</h3> <h3> 在赶往大巴的路上,情与景还是这么的美。心中在想:这份美真没看够,明年的秋天还是要沿多瑙河再游东欧。</h3> <h3> 21:30,抵黑维兹。入住温泉酒店。</h3><h3><br></h3><h3>第七日(23日)</h3><h3> 行车200公里,到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h3><h3>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著名古城,位于匈牙利中北部。</h3><h3> 布达与佩斯原是两座独立的城市,1873年合并至今。闻名于世,南北走向的多瑙河流淌其间。起伏多变的布达在西,平坦宽阔的佩斯在东。我们先在佩斯观光。</h3><h3> </h3> <h3> </h3> <h3>英雄广场中央的“千年纪念碑”</h3><h3> 英雄广场是为庆祝建国1000周年,于1886年而建。千年纪念碑是一座新巴洛克时期圆柱形石碑,高36米,是匈牙利人民为纪念历代民族英雄而建。顶端有加百利天使铜雕,长着双翅,一手高举十字架,一手高举伊斯特万国王的皇冠,表明匈牙利由此转为基督教国家。碑座上有7个部落首领雕像,执马披挂,威武霸气。</h3> <h3>广场左侧的国立美术馆</h3><h3> 也是匈牙利国立美术博物馆,为欧洲重要美术馆之一。藏有13-20世纪世界著名画家作品,其中油画2000多件,素描1000多件,还有古希腊、罗马、欧洲的历史文物与雕塑珍品。</h3><h3> </h3> <h3> 美术馆不在游程之中,然我则很想一见,于是匹马内闯,作偷偷又匆匆一观,颇有庄严恢宏感。只是想进入内室看珍品,那是不可能的。</h3> <h3>布达佩斯城市公园</h3><h3> 建于1817年,是英雄广场后面的森林公园,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将匈牙利的直线派风格与东方浪漫派风格揉合于一体,“大象房”是其最美的代表作。</h3> <h3>13:45至渔人堡</h3><h3> 位于布达多瑙河畔的城堡山。建于1895年-1902年间。设计师是弗里杰·舒勒克。二战期间近乎毁灭,其子于1947-1948年间予以修复。</h3> <h3> 这座二层的灰白色建筑群,融合新哥特式、新罗马式及匈牙利当地建筑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七座塔及其回廊,寓意着七个马扎尔人部落。别致的塔尖,童话般的拱廊,古朴的石雕,深幽的回廊让我有了穿越感。</h3> <h3>匈牙利国圣--伊斯特万一世,圣·史迪分国王雕像。</h3> <h3>布达王宫</h3><h3> 匈牙利古宫廷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展现了匈牙利王室历史与当地的建筑风格。而今虽已残破,但依然能见其悠远的历史文化痕迹。</h3> <h3>马加什教堂</h3><h3> 初建于1015年,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时曾是布达城里第二大教堂。</h3><h3> 由于匈牙利的历史与战争,多种文化交融,几百年间几经改建,抛弃了传统哥特式的对称结构,独具匠心地将钟楼修建于教堂一角,使其少了其他教堂的沉重与拘谨。雨果曾称赞为“石头的交响曲”。</h3><h3> </h3> <h3>三位一体广场</h3><h3> 18世纪为纪念黑死病结束而建。</h3> <h3>欧盟各国旗</h3><h3> 在城堡上有一处政治场所,挂着各色国旗。</h3><h3> 沿着此路往前走,出门右转,便是二层平台的走道。</h3> <h3> 这里游客甚少,原可慢慢走,悠悠逛,但时间匆促,只能急急而行,但眼中心里,却在细佃咀嚼着弥漫于此的古老气息。</h3> <h3>沿路雕塑举隅</h3> <h3> 站在这个观景台,向下俯视时你会深深感慨:<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到达这座城市之前,很难想象这颗“多瑙河上的明珠”有怎样的景色在等待你。当你目睹宽阔的多瑙河蜿蜒穿过,令人惊叹的建筑伫立河畔,虽然还在冬季的雨中,这份美令你沉迷其中。</span></h3> <h3> 宽阔的多瑙河穿城而过,让布达与佩斯隔河相望。有九座别具创意的铁桥飞架其上,一条地铁遂道横卧其底,将城市连为一体。</h3><h3> 最负盛名的是塞切尼链桥,其次就是白桥与蓝桥。照片恰好把著名三桥均收纳于中。</h3> <h3>最古老的塞切尼链桥</h3><h3> 建于1839-1849年。是连接布达与佩斯的第一座桥,开通后使两城交往日益频繁,最终合而为一,链桥之功不可没。也被视为布达佩斯的城市标志。</h3> <h3>伊丽莎白桥</h3><h3> 又称茜茜公主桥。桥身通体纯白纤秀,宛若多瑙河上一条美丽缎带。</h3><h3> 远方,便是蓝桥,也称自由桥。桥的一边通往中央市场,另一边通往自由山。</h3> <h3>遂道出入口</h3> <h3>返回佩斯途中街景一斑</h3> <h3>从布达隔河远望的匈牙利国会大厦</h3><h3> 是布达佩斯标志性建筑,也是欧洲最大的国会大厦。建于匈牙利帝国时,由本国著名设计师斯坦德尓·伊姆雷设计并监督建造。</h3><h3> </h3> <h3> 在佩斯所见之国会大厦。华灯初上,又是一番风味。</h3> <h3>圣·伊斯特万大教堂</h3><h3> 天主教宗座圣殿,以匈牙利第一位国王伊斯特万一世得名,其木乃伊右手安放于此。</h3><h3> 二战期间布达佩斯遭德军轰炸,许多重要国家文件与收藏品都放入此教堂,从而躲过了一场对匈牙利文化的灭顶之灾。</h3><h3> </h3> <h3>街景一二三</h3> <h3> 宿布达佩斯。</h3><h3><br></h3><h3>第八天(24日)</h3><h3> 走出酒店,晨光甚好,难得一见的晴天。今天先驱车200公里,至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然后再行80公里,抵维也纳。</h3> <h3>10:46,穿过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边镜</h3> <h3> 布拉迪斯拉发位于多瑙河畔,邻近奥地利和匈牙利,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政治中心。</h3><h3> 以古典主义风格建造,缀以巴洛克风格装饰的房屋所规划成的街道,看似简单质朴,却会令人心生欢喜。</h3> <h3>迈克尔大门</h3><h3> 布拉迪斯拉发唯一一座得到保留的中世纪防御工事建筑,大约修建于1300年。</h3> <h3>格拉苏尔科维奇宫</h3><h3> 一座洛克风格宫殿建筑,带有一座法式花园。除了共产主义时代曾被斯洛伐克政府使用,从1939年始,大部分时间这里是总统府所在地。</h3> <h3>罗兰喷泉与圣马丁大教堂</h3><h3> 又称马克西米利喷泉,城市重要地标之一,也是当地最有名的喷泉。坐落于老城区市政厅广场,建于1527年,至今仍是市中心最喜欢聚会点之一。</h3><h3> 圣马丁大教堂是一幢用了将近二个世纪才完成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哥特式建筑,曾经作为布拉迪斯拉法的堡垒。1452年始接受人们前来祈祷。1563-1830年该城为匈牙利首都时,有11位国王与8位皇后在此举行加冕典礼</h3><h3><br></h3><h3><br></h3> <h3>老市政厅</h3><h3> 由14世纪陆续建成的老建筑群组成,是该国最古老的市政厅,也是布拉迪斯拉法现存最古老的石制建筑之一,几百年中修善多次但依然保持着原貌。</h3> <h3>库米儿</h3><h3> 也称“正在工作的男人”。是世界上最有名气的街头雕塑之一,也是无数游客前来此城的理由。</h3><h3> 一个身着工作服的下水道维修工,刚修完故障钻出地面,面带微笑趴着休息,下水道的水泥从其铜盔上滑过。对这一抹笑容,各位看官都会有各自的解读。</h3> <h3>远眺布拉迪斯拉发城堡</h3><h3> 坐落在老城一侧的山坡上,多瑙河畔,城市重要标志之一。</h3><h3> 城堡建于9世纪。1541年,成为当时欧洲最具势力贵族---哈布斯堡家族的府邸。在土耳其人占领布达佩斯期间是匈牙利王室的避居地。1811年曾毁于大火,20世纪50年代重建,如今是国家文化博物馆。</h3> <h3>行程80公里至维也那</h3><h3> 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首都与最大城市,全国九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