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的美篇

品味人生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莒南一小】如何教好一节课</span></p> <p>  教好数学课的前提是教对,那么如何教对数学课呢?今晚7:30,如约而至来到“研直播”,继续聆听由俞正强老师带来的“如何教对数学课”</p> <p>  本次讲座俞老师结合具体的课例讲解了一节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发生了什么问题,教师的“教”又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三方面入手。</p> <p> 一节数学课怎么上都对,可以吗?俞老师以通俗的画人为例:脖子能画到头上吗?很显然这是不可以的。头只能画在脖子上,但是头画的可大可小,可方可圆。这就说明一节数学课怎么上都对是有问题的,有可变的东西,但是框架是不能变的。在小学阶段通常会有三个时期容易犯群体性的毛病。作为老师就要思考:犯错的原因在哪里?三次数学困难高峰的解决策略是什么?这难道是老师的教出现了问题?</p><p> </p><p><br></p><p><br></p><p> </p><p><br></p><p><br></p> <p>  俞正强老师以“方程的认识”为例阐述主要观点:学生的学习发生问题很可能是老师的教发生问题了。在学习方程时学生普遍不喜欢用方程来解决问题,遇到被迫必须要用到方程时,有同学会出现算数思维,将算术法转化为方程。 在方程的学习中学生会发生什么问题?不肯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列出75-3×6=x这样的方程,不知该设谁为x,为什么在方程的学习中学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或许是教师的教发生了什么问题?</p><p><br></p><p><br></p><p> </p><p><br></p><p><br></p><p><br></p> <p>  在讲解方程之前,首先来看看等式与算式,等量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关系。俞老师以两个实际问题的解答为例,使我明白:问题1用“=”表示产生一个新的量(路程),这个式子称为“算式”。问题2中有两个主角在做同一件事情(从甲地到乙地)就会产生等量,就有了等量关系。用“=”表示两个量相等,这样的式子称为“等式”。虽然都用“=”表示,但两个式子的意义是不同的。</p> <p>  在等量—等量关系—等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读题。读题不是把题目读一遍,而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明白这个问题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干的,怎么干的,结果呢?</p> <p>  在学习方程时学生普遍不喜欢用方程来解决问题,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有没有思考过等式和算式、等量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区别呢?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困惑,备课时只注重“形”,没抓住“质”教学就出问题了,只有改善教师的教学才能改善孩子的学习。</p> <p>  听了俞正强老师的直播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对如何上好数学课,如何上对数学课的一些困惑,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疫情阻挡不了教研的热情,我们只有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才能探寻出适合自己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方程

数学课

老师

问题

等量

学习

学生

等式

算式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