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撫順市第四中學<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span>立於1950年秋,第一校址在丹東路東段6號海城街與丹东路交匯處,是新中国成立后望花區第一所初級中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撫順四中第一校址,現為一職專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 <b>序 曲</b></p><p class="ql-block"> 撫順四中的校舍是偽滿時期日本人設計建造的,由一座灰色二層樓(中間二層,東西兩側為一層)和东西两列平房組成,呈一體兩翼狀通體結構,內部紅松地板,走廊橫貫東西。建築目的是開辦“奉天省立撫順第一國民高等學校”,後人簡稱“第一國高”(當時老撫順還有第二國高,即“女子國高”,位於八丁目——現八道街大官小學北)。</p><p class="ql-block"> “一國高”開設機械、電氣兩個專業,培養技術工人,類似於現在的職業高中,學制四年,招生對象為完小以上學歷,校長權藤豐藏。有畢業證書為憑。</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接手“一國高”,於次年3月遷址新撫區公園街,更名為“遼寧省立撫順市第一中學”(現撫順二中前身),“一國高”人去樓空。</p> <p class="ql-block"> <b>第一章 霸王時代</b></p><p class="ql-block"> 1950年秋,撫順市政府利用海城街“國高”校址創辦撫順市第四初級中學,首任校長白景琛。</p><p class="ql-block"> 在小學尚未普及的年代,初級中學在百姓眼裏猶如高等學府,四中所在地海城街九委也因此遠近聞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首任校長白景琛,大學畢業。2023年2月23日逝世,享年99歲。</span></p> <p class="ql-block"> 1953年四中走出第一屆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除少數就讀高中外,有的留校任教,有的進入政府機關,多數安排在小學作教員。這是三年一班畢業前夕在沈陽東陵遊玩時的照片。班級的十名女生是原女子中學於1950年2月撤銷後分配到四中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3年撫順一中開始建校,因當年校舍尚未竣工,一中便借用四中校舍上課,初一由四中代招6個班,初二、初三由四中劃撥出7個班。</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是1958屆初三.八班畢業生。照片背景為四中正門(那時正門在南,操場在北),二排座席左一為班主任、語文教師劉守安。</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初期,小學畢業生要通過考試並符合政審條件才能上初中,四中老師有一部分因為“成分高”或有“歷史問題”子女不能升入初中,但這毫不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大躍進,四中試行男女分班制和“躍進班”實驗。此為女生班1961年初三畢業前的紀念照。照片中第三排右三為班长姜書琴(後任教老二十七中學),右四副班長王桂榮(北京化工學院畢業)。</p><p class="ql-block"> 男生班學生尹久光,工作後曾任四中黨支部書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8年秋四中成立高中部,當年招收三個班,120名學生。1961年7月首屆高中生畢業,有19名考入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名牌高校,二班那寶群(後排左數第十二位)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望花區公辦學校培養的第一個北大畢業生,1991年前曾任撫順石油學院自動化系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照片二排左起第十六為校長白景琛,左起十三為高三.一班班主任王占儒,左起十九為高三.二班班主任楊森林(三班班主任許祖璧缺席)。</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四中作為撫順市的王牌中學,為高等院校輸送出一批又一批高尖人才,社會聲譽蓋世無雙。</p> <p class="ql-block"> 學校的西北角有三趟平房,那是教師住宅,人們習慣稱“四中大院”。大院裏的孩子對這所校園的了解甚至超過了他們的父母,他們每天看著老師上班下班,出入教室,與學生們一起作操,甚至看到那些曾經倍受尊敬的老師掛牌批鬥的場景,他們的心從小就跟四中連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万合賓館就是當年“四中大院”的位置,幼師遷進後將此處賣給洗化廠,“四中大院”從此消失,四中老校園坍塌一角。</p> <p class="ql-block"> 大院向南與平房連接處是學校食堂,大型會議、報告都在那裏進行。雷鋒同志生前兩次在那裏為師生講述自己的痛苦家史,老一輩四中人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這是1961年高三.一班畢業合影,他們都曾聆聽過雷鋒的報告和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二排左六為班主任王占儒(1985年提任四中副校長)。這個班級當年高考成績最好,全校19個重點大學中他們占了10 名。</span></p> <p class="ql-block"> 1964年,姜木蘭所带的高三一班畢業生。二排右七為班主任戴學文,右六校長付鴻祥;後排右八為學生冉令發(曾任撫順市副市長),前排女生左二為王淑潔。</p> <p class="ql-block"> 這是六四屆全體畢業生。</p> <p class="ql-block"> 每一張照片都是歷史的見證。這是1965屆高三.一班畢業照,這一屆的學生有幸在文革開始前讀完四年大學,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行各業的精英和棟梁。</p><p class="ql-block"> 照片前排左起:數學教師孫克儉(後任撫順八中校長)、物理朱瑞民(後调入市教育學院)、俄語許祖璧(後調入一中)、化學楊國藩(後任一中校長)、校長付鴻祥、書記楊成奎、班主任陈洪槐(後調入教育學院)、副校长王殿鏊、團委書記王長國、教導主任鄧慶宇(後為四中副校長)、語文劉守安。</p> <p class="ql-block"> 這是1965屆初三.二班畢業合影。凡這一年考上高中的學生,便“有幸”被貼上中國教育史上的特殊標簽——“老三屆”。</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一排左三為語文鄭老師,左六為歷史老師吳树軍,左七書記楊成奎,左九為副校長王殿鳌(民主人士)。王殿鰲是撫順教育界的權威,是撫順資歷最深、級別最高的教育專家,也是撫順公辦教育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四中的體育教師個個精兵強將,趙大元、張志良、王悅友教學帶隊無出其右。這是1959年7月撫順四中參加首屆市田徑運動會球類比賽後合影。成績:男隊獲第二名,女隊獲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二排左三為教練員趙大元,左七為校長白景琛,左八書記楊成奎。</p> <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29日撫順市田徑運動會暨球類比賽,四中獲田徑初中女子團體第二名,男籃獲第二名。</p><p class="ql-block"> 這是賽後校領導與運動員教練員合影。二排左起體育周興歐、教導主任張秀檍、團委書記王長國、工會主席陈洪槐、總務主任尚國英、副校長鄧慶宇、黨支部副書記李永福、書記楊成奎、校長白景琛、體育趙大元、體育xxx、體育王悅有。</p> <p class="ql-block"> 再認識一下咱四中五十年代的幾位精英男!前排左起:數學陈光慶、化學王錫華、政治陈洪槐;後排左起:地理李洪泉、語文牟树新、數學萬超齡。</p><p class="ql-block"> 他們都是南方人,不遠萬里落戶四中,也真的是良禽擇木,“南水北調”了。看!陳洪槐老師有多帥,跟咱影視明星絕對有一拼吧?霸王時代,怎麼少得了霸氣的老師!</p> <p class="ql-block"> 有霸氣的老師就有霸氣的學生。這是1961年初一.三班學生在北陵春遊合影。後排左一為學生劉元祥(後任望花區政協主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排</span>右三為班主任、體育老師譚麗文,二排左三為學生趙桂艷(後歷任青臺子小學、本溪路小學校長),右三學生吳大雄。</p><p class="ql-block"> 三年困難時期,學霸們在東平房裏圍著爐子上課,飢腸轆轆時在爐蓋上烤豆子互相爭吃的畫面至今仍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p> <p class="ql-block"> 兩年後他們畢業了。二排左七為校長白景琛,左八為班主任馮嘯虎。馮嘯虎資本家出身,1950年1月參加工作,是四中的元老級教師,多才多藝,幾何教學出神入化。後排左一為學生郭大可,右三吳大雄。</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四中成為全市教育界造反最激烈的地方,因為人才濟濟,大辯論也尤為“出彩”,名嘴眾多。 郭大可和吳大雄都是文革時期的風雲人物,郭大可做為紅衛兵總司令,在撫順市家喻戶曉。此人絕頂聰明,才華橫溢,只可惜文革改寫了他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照片攝於學校正門(南門)。中間二層部分為辦公室,左右兩側只有一層,均為教室。</span></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1968年工宣隊進駐學校,四中由石油三廠代管。這一年9月至11月,全校學生除少數獨生子女和特困家庭,分兩批全部下鄉到撫順農村。 </p><p class="ql-block"> 次年3月,四中更名為“石油三廠古田中學”。1973年教育局成立,廠管學校回歸政府,工宣隊撤離學校,1974年又重歸廠礦。這是1973年工宣隊回廠前合影:前排左三為校長付鴻祥(後任撫順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右二副校長鄧慶宇(後任四十二中校長);中排右四王殿鰲,左四孫承昭(後任雷鋒中學校長);後排左三教導主任邢玉恭。付鴻祥從1965年接替白景琛,到1976年文革結束,是四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p> <p class="ql-block"> 這是1974年1月24日四中參加撫順市環城跑比賽革委會領導與運動員合影。二排左三為教練趙大元,左五王悅友,後排右一學生蔣躍明(工作後曾任撫順洗化廠廠長),後排左四學生田成寶。</p> <p class="ql-block"> 文革結束後,1977年四中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年年學額爆滿。一個年部16個班,一個班50-60人是正常班型。除了南面小樓,東平房、北平房只要有房子的地方全部有學生上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二章 失宠歲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1978年遼寧省恢復和創建一批重點中學,撫順一中被定為遼寧省90所重點中學之一。從1979年開始,一中實行選拔性招生,這一舉措使四中失去了大批優質學苗,競爭能力開始下降。這是1979屆首屆文科班畢業生,他們目睹了四中這一歷史性的轉折。</p><p class="ql-block"> 照片第一排左起:地理趙久遠、數學馮嘨虎、語文薄羽飛、主任王占儒,政治寧興為、教師雷景生。</p> <p class="ql-block"> 隨著知識分子政策落實,外地教師開始陸續返鄉,同時全國援藏工作開始,這是1980年四中教師歡送祝寶林赴西藏支教合影。前排左數十一為“老八路”出身的校長芮雲海,左十二即為祝寶林。</p> <p class="ql-block"> 1986年高二年部組長姜木蘭調回南方,這是學校領導、教師在高二教室歡送姜木蘭老師合影。前排左四为姜木蘭,沈師畢業,四中的元老級語文教師,左三為黨支部書記芮雲海,左五校長戴學文。</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前期,四中雖然學苗質量有所降低,但規模總量還是很可觀的,最高峰時一個年部達到20個班。全校沒有一間空房子,教學樓也從一層加高為二層。這是1983、1984兩屆初三畢業生離校紀念照,學校規模可見一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5年8月撫順幼兒師範學校成立,占據四中校舍,四中遷至凌源街一號四十二中校舍(現鋼廠職業技術學校),四十二中遷至三十四中,三十四中撤銷。按市教育局要求,四中從此停辦初中,改辦獨立高中。</p><p class="ql-block"> 這一號令非同小可!四中的命運從此不可逆轉。忙碌中的四中人無暇顧及身外之事,他們只知道把送進來的孩子培養好,其餘的他們不關心。這是遷址前全體教師在海城街老校址合影留念,照片第二排左二張瑞祥,左四王悅友,左八肖連芝,左九尹久光,左十王新中,左十一王占儒,左十三戴學文。</p> <p class="ql-block"> 這是四中的新校舍——凌原街1號,1984年四十二中新建的教學樓,與三十中學同時落成。兩樓共用一張設計圖紙,外觀如同胞妹。更為巧合的是两校同時轉型,一個由高中變職高,一個由完中變高中。</p> <p class="ql-block"> 四中遷址的同時,三十四中也政策性解體,高二四個班級並入四中。這是三十四中高中部教師在四中新址與校領導合影。 </p> <p class="ql-block"> 四中新址被撫順橡膠廠、撫順鋁廠職工住宅、凌原街和丹東路四面包圍,沒有任何發展空間,操場也縮小一半,招生規模為18個班,相當於原校址的一個年部。</p><p class="ql-block"> 此為四中凌原街校址1985年平面圖。</p> <p class="ql-block"> 1987年8 月,剛剛遷徙兩年的撫順四中再遭厄運,隸屬關系由市管降為區管,與此同時撫順八中高中部並入四中,四中淪為“收容所”。</p><p class="ql-block"> 這是新校舍裏走出的第一屆畢業生——八七屆高三.一班(文科),前排左一是英語教師劉汝娟,右六為班主任李桂英。</p> <p class="ql-block"> 八七屆高三.二班畢業照。前排教師左起:李向德、王悦友、張鳳英、邵德生、艾振聲、王新中(副校長)、楊森林 、王占儒 (副校長)、韓延和 (班主任)、戴學文 (校長)、 尹久光(書記) 、王棣苹、 沈桂英、姜作明、劉宪武 。</p> <p class="ql-block"> <b>第三章 小巷春秋</b></p><p class="ql-block"> 四中遷址的前一年,副校長戴學文提任校長,與尹久光書記組成新的黨政核心,王占儒任教學副校長,王新中任後勤副校長。</p><p class="ql-block"> 這是1986年3月9日新學期開學典禮,也是遷入新址後的四中首屆教代會,戴學文在安排新學期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87年10月2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27日望花區組織各界沿和平路慶祝遊行,四中由100餘名學生組成的秧歌隊在雷鋒紀念館門前載歌載舞,盛妝出鏡,引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p><p class="ql-block"> 這是歸入區政府後四中第一次參加區教委大型活動。</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慶七.一黨員活動於沈陽東陵。後排左二校長戴學文,左一書記尹久光。</p> <p class="ql-block"> 1989年2月戴學文調入區督學,校長宋治永、書記門弟文組成新的領導班子。這是支委會改選現場,左為主任邵興斌,中為門弟文,右為宋治永。</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四中遵照區教委指示,開始招收初中生,以緩解望花區初中校舍緊張局面。當年一共招收四個班,200多名學生。獨立四年的高中又恢復為完全中學。</p> <p class="ql-block"> 1993年撫順市中小學開展大練教師基本功活動,1994年市教委又在副主任朱正義的策劃指導下開啟著名的“一功四化”實驗,四中做為全市110所實驗點校之一參加了全程實驗。</p><p class="ql-block"> 教學基本功是實驗的重要因子,除了普通話、粉筆字、簡筆畫、板書設計外,還有本學科特殊的基本功。四中教師不分男女老少全部參加基本功達標訓練,從早到晚,從課上到課下到處是練字、正音、描畫、習武的場面。這是學校基本功比賽現場,潘菲(左)、趙淑雲(右)現場表演簡筆畫和作圖功夫。</p> <p class="ql-block"> 政治教師薛洪斌在演示板書。</p> <p class="ql-block"> 1994年6月27日,四中慶祝建黨七十三周年黨員活動。前排左一校長宋治永,二排左三副校長劉汝娟。這是四中隸屬望花區的最後一年。</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撫順市教育結構調整,撫順四中重新劃歸市教委,經過確認在職教師有100人被市教委接收。</p> <p class="ql-block"> 1998年12月28日迎新聯歡會。退休教師馮嘯虎的口琴獨奏給四中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那琴聲高昂時如千軍万馬,低回處似泉水幽咽,不知老教師心中翻騰著怎樣的情感波瀾。</p> <p class="ql-block"> 1999年9月23日,校長冦傳華、書記舒志儒親自率領高一八個班新生到七二五庫參加軍訓,300名學生一夜間由柔弱書生成為鋼鐵戰士,嫵媚與陽剛第一次在山野中盡情綻放。</p> <p class="ql-block"> 軍營晚會。撲面的山風,神秘的夜色,嘹亮的軍歌,還有營地裏閃閃的燈火。</p> <p class="ql-block"> 2000年6月17日,校長冦傳華(二排左九)、書記舒志儒(後排左九)率四中教師赴丹東兩日遊。冦傳華1996年7月調入四中,是四中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p> <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20日,體育教師邢廣增在上市評優課,班级:高二.三班,課題:箱上體操頭手翻騰動作。照片中穿白上衣者為邢廣增。學院主任張德利(後排右三)、副校長陳鴻(右二)現場觀課。</p> <p class="ql-block"> 2004年初四.四班畢業照,班主任宋麗萍(後考研離開四中)。</p> <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民辦恆德高中成立,艱難行進中的四中又增加了一個競爭對手。但四中波瀾不驚,繼續低頭過自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學校在藝術大酒店(海城橋東300米,現已開發為住宅)慶祝教師節,校長張作華為當年高三教師頒發成果獎。左起趙連玲、李娟、xxx、張晨、尹鳳林、胡秀麗、xxx、常穎、陳傑。</p> <p class="ql-block"> 在恆德高中以各種優惠政策拔尖奪苗的時候,四中沒有搞任何“小動作”。他們依然故我,迎新聯歡會照開,獎勵福利照發。看看舞臺上的四位主持人,還真有點專業的範兒!</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左一為李樂,右一薛其濱。</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08屆高三.六班畢業生合影,他们身上穿的是撫順市統一制作的第一代高中生校服。</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前二排左五為班主任潘菲,小巷中的新一代骨幹教師。</p> <p class="ql-block"> <b>第四章 芳菲再瀉</b></p><p class="ql-block"> 2009年書記周立明接替敬濤擔任黨政一把手,此時學苗質量已跌至谷底。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一向溫情的撫順四中終於一聲獅吼,衝破重圍,以改革創新催生桃李。</p><p class="ql-block"> 此為高三.一班畢業生,前排左七為班主任徐洪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奇跡發生!撫順四中當年高考創下70%升學率的歷史記錄。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極大鼓舞了全校師生的幹勁。學校領導也審時度勢,適時公布這一喜訊。</p><p class="ql-block"> 這是2010屆高三.一班畢業生,前排中為班主任黃貴賓。四中騰飛的開始!</p> <p class="ql-block"> 乘風破浪!學校在七百賢夏園舉辦盛大文藝晚會,展示二十一世紀新四中的雄心與膽略、風貌與風採。前來觀看節目的市民一千多人,賢夏廣場被圍得水泄不通。</p> <p class="ql-block"> 乘勝追擊!2010年上半年校長周立明親自策劃,實施“快樂課堂”改革,借鑑杜郎口模式,以小組學習、匯報展示、集體探究、集中反饋為主要特點,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重要成果。</p><p class="ql-block"> 這是四中改革後的新課堂。學生座次從傳統的一面朝向式改為小組圍坐式。</p> <p class="ql-block"> 問題探究是“快樂課堂” 的重要環節。過去由教師填鴨,現在相信學生“你能行”。這是2010年12月英語課上的探究環節,授課教師張秀華。</p> <p class="ql-block"> 學生更容易接受同伴的講解。讓學生體驗一把為師的快樂!數學課上周潔指導學生兵教兵。</p> <p class="ql-block"> 學生自己能做的,老師決不包辦。語文教師鄒冬嚴在上古文課,此為小組搶答環節。</p> <p class="ql-block"> 四中的改革很快紅杏出牆。教育權威性報紙《中國教師報》從2011年起即盯住了撫順四中的驚天變化,他們將四中絕處逢生的成功經驗寫成長篇報道,在撫順,在遼寧再次掀起課改旋風。</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學改革的同時,德育配套改革開始,由學校領導班子和德育處共同研發的校本課程——“三成”教育正式啟動。</p><p class="ql-block"> “三成”即成人、成才、成功,雖只有六個字,但卻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這是“三成”教育下的學校正廳,環境優雅,書香彌漫。</p> <p class="ql-block"> 為了鍛鍊學生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精神,2010年5月14日,高一、高二12個班500多名師生徒步沈陽鳥島野營拉練,校長周立明、書記侯旭親自帶隊,周立明、鄒冬嚴、袁嘉蔓、邢廣增等部分教師走完全程。政教主任黃貴賓打著校旗走在隊伍前面。</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四中高考再次衝浪,大專以上錄取率達到90%。這一年年底,四中還有810名在校生,其發展勢頭不見回縮。</p><p class="ql-block"> 這是撫順市物理學科教學狀元蔡彬(前排中)所帶的2012屆高三.一班。後排右四為齊松——她的得意弟子,當年考入長春師範大學,現正在中国科学院讀博。</p> <p class="ql-block"> 這一年9月28日,學校隆重召開第17屆田径運動會,市局領導、兄弟學校校長紛紛前來祝賀。</p><p class="ql-block"> 來宾由近及遠分别為師範附小校長黄雲生,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部主任彭文明,市教育局副局长張樹和,教師學院副院长张喜成,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记項鴻鑄,市教育局工會主席李鐵軍,市教育局副局长魏青楊,市教育局副局長呂長柯等。四中日漸雄起之勢在撫順市教育界引起強烈地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開幕式會場。</span></p> <p class="ql-block"> 閉幕式上,全體高三教師披紅戴花,登臺受獎。照片左起:胡秀麗、潘菲、劉雪梅、張曉琴、齊德利、袁嘉蔓、何志華、尹鳳書、尤禹、張猛、董鑫炎、黃貴斌、李正萍、許卓、孫丹、田園、李靜。</p><p class="ql-block"> 在周立明、侯旭兩名專家型校長的引領下,四中教師宏圖大展,各種創新課、評優課、示範課不斷地花落四中,各路取經人馬、觀摩大軍也紛至沓來,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 這不!撫順教育學院院長李紹軍(右二)也親自來聽課了,他要親眼看看“快樂課堂”到底有著怎樣的吸引力,它真的是提升教學質量的秘密武器嗎?主創人校長周立明(右一)一邊陪同,一邊解讀每一環節的概念內涵。</p> <p class="ql-block"> 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樂課堂》,該書凝聚著校長周立明幾年的心血,也是四中人從困境中殺出重圍的真實記錄。與此同時,2014年“三成”教育也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校本課程二等獎。</p> <p class="ql-block"> <b>篇尾:一聲歎息!</b></p><p class="ql-block"> 就在四中再度名聲鵲起之時,2013年望花區開啟了創建教育強區長遠規劃。為了作大作強雷鋒品牌,撫順市教育局同意將四中與望花高中合並,更名為“撫順市雷鋒高中”,在望花大街11號重建校舍。2014年四中番號撤銷,再次西遷。</p><p class="ql-block"> 合並前全校師生默默佇立在校門前,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小樓作最後的告別!他們的身後“快樂課堂”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似有千言万語……</p> <p class="ql-block"> 這是四中名下的最後一屆畢業生,前排右七為班主任劉雪梅,其右為書記侯旭,左為最後一任校長周立明。</p><p class="ql-block"> 隨著快門一聲“咔噠”,這座具有六十四年歷史的老校宣布終結。</p> <p class="ql-block">一代天驕成過往,幾番輪迴鬢染霜。</p><p class="ql-block">夢裏馳騁青春志,覺來唏噓笑荒唐。</p><p class="ql-block">皆因人老心未老,但恐珠黃珠偏黃。</p><p class="ql-block">看破放下心自在,也無憂喜也無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