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研促成长,不负时光不负春—记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上株梧小学

<p>四月,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最美的四月,邂逅一场最美的数学线上教研盛宴。</p> <p>  根据安丘市教研室工作安排,2020年4月17日上午我们学校全体数学老师以居家学习方式参与了“山东省小学数学学科线上教研活动”。</p> <p>活动共有两个主题:</p><p><br></p><p>  1.分享疫情期间小学数学学科线上教学与教研活动的经验做法。</p><p><br></p><p>  2. 聆听教研专家的数学文化讲座。</p> <p>  首先孙凤武和他的团队带来的报告—走在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的路上,从四个方面:一什么是数学文化, 二对数学文化教学的再认识,三对数学文化的深度研究,四对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度规划。让我们学到了,先解析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再挖掘课外资源中的数学文化,最后梳理成课堂中使用的数学文化。从而立足根本,更好的把握教材,掌握教材。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感知数学文化的魅力。</p><p><br></p> <p>其中纪老师的课例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和徐老师圆柱的体积“空中课堂”教学,两者都有效整合数学文化,合理植入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课堂也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学生沉浸在探究中拒绝课间休息,不愿下课,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乐趣。</p> <p>  两位老师的分享使我们老师体会到了,数学文化不是脱离数学实际的华丽篇章,他很朴实,是提升我们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只要我们老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可以充分运用到课堂中,发挥数学文化的价值,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p> <p>  临沂朴园小学郑老师的以数学史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文化研究,从5个问题入手:(1)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p><p>(2)研究什么?怎么研究?</p><p>(3)研究人员是谁?</p><p>(4)研究成果是什么?</p><p>(5)课题的推广应用价值是什么?</p><p>让我们老师明白梳理教材中数学史的必要性,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知识,并充分挖掘数学史在课堂中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围绕数学史开展丰富多才彩的主题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认识。</p> <p>  对于胶州团队和临沂朴园小学郑老师的交流和分享,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从以下四点作了教研总结:</p><p>(1)不等不靠,关注影响圈</p><p>(2)“第三选择”,协同双赢</p><p>(3)理论是航母,是决胜之器</p><p>(4)从借鉴模仿走向创新</p><p>作为老师,在疫情期间应激发和持续保持个人的高效能,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数学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将数学文化研究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教材,用好数学文化读本,做到不等不靠,主动查阅文献,学习有关的理论,不负韶华,追求卓越。</p> <p>最后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的“以课例为抓手,提升教师数学文化素养”,结合四个数学文化课例,帮助老师们理清教师数学文化素养内涵和特征及如何提升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使我们老师受益匪浅。</p> <p>  一个个精彩的分享,让我们数学老师们收获颇丰,每一位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记笔记,会议结束并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p> <p>疫情当前,岁寒情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教师们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我们将会全面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寻求解决方案,在不断思考中继续摸索线上教学的道路,砥砺前行。</p>

数学

文化

教研

老师

课堂

数学史

线上

教材

小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