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老物件

華書

<p><br></p><p> 如今,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的生产生活用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劳动)效率和改变了生活方式,那些陪伴我们辛勤劳作生活、走过清贫日子的老物件与我们渐行渐远,当我们翻开遥远的记忆,偶尔遇见曾经使用过或见识过的老物件,在依稀微弱的记忆里,我们是否看到了一种久远的影像?阳光剥离尘土之后,我们是否还能轻易辨别出那从时间的深邃里显现出的陈旧的气息?</p><p><br></p><p> </p> <p>煤油灯。1968年后我们家通电后在生活中就不再使用,在此之前还用过用墨水瓶制作的简易煤油灯。</p> <p>马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部队时用过,后来在军校每年组织学员综合演习时用过,九十年代中期后回地方再无用过。</p> <p>算盘。上小学时用过,到九十年代初家中还保留着曾用过的旧算盘。</p> <p>碾(主要用于干粮食的粉碎)。上初中时还曾帮母亲推过碾,两三周不定时去一次,每次推一两个小时,具体时间要视碾压的粮食多少而定。</p> <p>石磨(主要用于磨水浸泡过的粮食,如做煎饼的糊子、做豆腐的豆腐糊、做香油的芝麻糊等。有时也用于干粮食的粉碎。)。我帮母亲推磨都是为了摊煎饼,初中毕业后基本就不推了。那时有了电磨,电磨打了面子用水和稀了直接摊煎饼。</p> <p>耧(播种用)。七零年前秋季放农忙假,在生产队参加种小麦时,曾多次跟随这种耧拿根木棍捅那个漏斗的小口(老百姓的土话叫“揹沫”),为的是让用土肥拌起来的麦种能均勻的下到地里。</p> <p>犁(耕地松土用)。上中学放农忙假时曾牵着牛拉着犁过地。</p> <p>小推车。在七十年代初曾用这种推车运过砂子、石块。</p> <p>凸头和模(mu)子(农村盖房或垒墙用的土坯就是靠这套工具完成的)。七十年代初曾帮人打过土坯(家乡百姓叫“打积”),体验过如何掌握要领和技巧,说起来还是个“技术活”。</p> <p>土夯(盖房打地基用)。七二年前有亲戚邻居家盖房时去帮忙曾参与过,打夯的号子韵律和打夯人旳齐心协力即有动力还有观赏性呢。</p> <p>风车(我早年在青海生活时,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国营园艺场,人们就是用它把碾压过的青稞或小麦放进去,手摇风车从尾部吹出糠皮,粮食从另一个口流出来直接装麻袋。它比起那些直接用木掀扬场的在当时感到已是很先进的了。</p> <p> 2016年6月去青海故地游,在青海互助县土族文化园看到了儿时接触过的旧风车。</p> <p><br></p><p> 这些老物件已渐远去,但曾经经历过的人们是用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受去瞻望它们,慢慢的品味。确切地说,它们有我们的味道。现在它们虽然落满灰尘,手触冰凉,但却沾染着人间烟火。在我们的心中,它们是时代变化的象征,也是生活执着的有力见证。虽然它们早已远离我们,但却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对比着今天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诸多工具,那些老物件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物亦会更加珍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