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记

李维永 我的故事我的城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老爸老妈在确定了我们哥两个的花生油都够吃之后,决定卖掉50斤。 前年的还有多半桶,年前榨的一大桶还没有动,实在是吃不了。这是多少年来的第一次卖油。</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老两口每年种上亩八的花生,打上百八十斤的花生油,留出第二年的花生种,再留出两大袋子花生熟络人情,这家一兜生的,那家一袋炒熟的,虽然不多,却成了父母每年与家人亲友之间来往时必不可少的生香礼品,每年还会灌上三两桶花生油给两个儿子或答谢人情。老爸炒花生的水平堪称一流,年轻时候集市上的人们都追着买老爸炒的色、香、味俱佳的花生作为过大年时家里不可或缺的待客食品,及至现在还有亲友过年时让老爸来炒花生。</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卖花生油的事情提到议事日程,安排三五好友给宣传一下,将近一周依然没找到买家,妻子提议: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吧。果然,信息刚刚发出,好朋友就有了回复,他的朋友正想买些花生油。我把消息告诉了父母,并说别人刚刚花12元一斤买的,父母没有迟疑的在电话里答复:都是你的朋友,少留一块吧。我当时也很纠结,想起了父母土地中劳作的不容易,但我还是遵从了父母的意愿。</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值完夜班后,半夜开始下起的春雨还在不停的下着,据说还是中雨。我想忙碌了这些时日了,正好雨中驾车回家取油,捎带浸润、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一路上雨雾迷蒙,水花飞溅,看着穿着雨衣骑行的路人,想起曾在这条路上雪花漫舞、大雨滂沱中顶风前行的年轻的自己,心里松弛了很多。过了罗文口村后,成片初绽的桃花不间断的映入眼帘,虽只是瞬间飘过,那份春雨沐浴后的清新却化作最精致的风景,成为这段不同寻常岁月里的柔顺剂。真的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虽然在电话里父母说已经吃过早饭了,我到家时锅里面依然冒着热气,老妈给我蒸了一个菜饼子,一块肉饼,一个豆包子,一碗熬豆芽也早已放在桌面上,在父母的眼里,我或许还是那个吃饭没饱的孩子吧!</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灌油前父母把三个20斤的油桶依次排开,拿出了陪伴他们几十年的老称,把每个桶进行了称重。在我认为没必要时,他们解释说有的桶灌满后达不到分量,不能让人家吃亏。两个铁皮大油桶并排放着,年前新打的一桶在里面,前年的多半桶在外面。我们一起费了好大的劲把里面的拽了出来,因为父母执意给人家灌新油。说实际的,新油与老油口感上没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或许只在一念之间的抉择。桶盖打开,满桶的油清澈透明,香气醇厚,看着就是满满的喜爱,老爸还自言自语一句“从上到下一点油渣没有”,意在强调自己油品的优质。老爸老妈用大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做漏斗开始灌油,一个扶着,一个舀油、倒油,在这个香气弥漫的屋子里,再次重复这一生数不尽的默契配合。</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两个装满、一个半下后开始称重了,两个满桶去掉桶重后差不到一两,10斤的恰到好处。老爸又舀了少半下,晶莹剔透的顺着漏斗倒了下去:家里出的,宁可多给点,不能差一点!那份坦然与自得,让我做儿子的也感到很舒适、踏实。油香氤氲中,忽又想起老爸他们年轻时炒花生的有趣经历: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花生出锅时,要趁热在花生表面轻微掸上点滴热水,而后马上装好袋子,放在院子里冷冻一宿,第二天早晨花生酥脆,口感更佳,并且丝毫没有湿潮的感觉。和老爸一起赶集卖炒花生的马显贵二大爷有一天大老早的来敲门:“老大,你自己去赶集吧,我去不了了,整袋儿花生都冻在一起了!”哈哈,老爸多年不曾有过一次这样的“失手”经历,我想是老爸虽有“商奸”之嫌内心却总放着一把严格的尺子吧!</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当我开车把花生油送到间接朋友手里的时候,我知道他的一句谢谢之语,只是表象的应酬,只有我自己真正知道这50斤花生油的醇香味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