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b></h1> <b>(一)中央领导机构</b><br> 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选举产生了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7月19日,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7月20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六大将中央监察委员会改为中央审查委员会。<br> 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产生后至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其间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重要时期,是中共诞生后,任职时间最长、且中央领导人员变化最大的一届中央委员会。<br> <b>1、中央委员会</b>(36人):<br> 中央委员23人,候补委员13人,名单略。<br> <b>2、中央政治局</b>(14人):<br> 委员7人: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br> 候补委员7人: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br> <b>3、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b>(8人):<br> 委员5人:向忠发、苏兆征、项英、周恩来、蔡和森。<br> 候补委员3人:李立三、杨殷、徐锡根。<br> <b>4、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b>:<br> 向忠发(1928年7月当选至1931年6月叛变)。<br>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周恩来。<br> <b> (二)任期</b>:1928年7月至1945年4月,计16年零9个月。<br><b> (三)驻地</b>:上海-江西瑞金-长征途中-陕西瓦窑堡-陕西保安-陕西延安。<br><div> 1、1933年1月,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br> 2、1934年10月,中央机关离开瑞金随主力红军长征;<br> 3、1935年11月,中央机关到达陕甘根据地中心瓦窑堡;<br> 4、1936年6月,中央驻地由瓦窑堡移驻陕西保安;<br> 5、1937年1月,中央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四)六大后中央领导人员的变动</b></h3><p><b> 变动一:六大后至六届三中前</b></p><p><b> </b>1928年11月,李立三、杨殷转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参加党中央主要领导工作;李立三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杨殷兼任中央军事部长。<b> </b></p><b> 变动二:六届三中全会</b><div> 1930年9月24日~28日,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全会补选了部分中央委员,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议由瞿秋白、周恩来主持。<br> <b> 1、增补中央委员</b>7人、中央候补委员 8人,名单略。<br> <b>2、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b>14人:<br> 委员7人: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项 英、张国焘、关向应、李立三。<br> 候补委员7人:李维汉、徐锡根、卢福坦、罗登贤、温裕成、毛泽东、顾顺章。<br> <b>3、改选后的政治局常委</b>3人:<br> 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br> <b> 4、1930年10月3日,政治局二次会议</b>在上海召开,决定瞿秋白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增补徐锡根为政治局常委。</div><div><b> 变动三:六届四中全会</b></div><div><b> </b>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六届四中全会扩大会议,补选了部分中央委员,改选了中央政治局。1月10日,政治局会议讨论政治局成员分工、决定中央常委及常委会主席人选。该次全会是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一手策划并主导的。<br> <b>1、补选中央委员</b>9人、候补委员4人、撤销了中央委员2人。名单略。<br> <b>2、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b>16人:<br> 委员9人: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王 明、项英、卢福坦、徐锡根、任弼时、陈郁。<br> <font color="#39b54a">【注:瞿秋白、李立三、李维汉退出中央政治局】</font><br> 候补委员7人:关向应、罗登贤、毛泽东、温裕成、顾顺章、刘少奇、王克全。<br> <b>3、中央政治局常委</b>3人:<br> 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br> <b> 4、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b>:向忠发(1931年6月叛变)。<br> <b>5、在会上,</b>共产国际远东局提出<b>王明为候补常委</b>;同年2月,<b>增补王明为政治局常委</b>;恢复蔡和森为政治局委员。</div><div><b> 变动四:组建临时中央政治局</b><div> (1931年9月至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br> 1931年6月,中共高层领导发生重大变化:王克全因分裂、顾顺章因叛变、温裕成因贪污、向忠发因叛变,四人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特别是中共最高领导人向忠发于1931年6月22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叛变,6月24日被国民政府枪杀于上海后,苏联斯大林指示共产国际的中国事务负责人米夫指定了中央最高领导人和最高领导层的人员组成。<br> <b>1、米夫指定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王明</b>(1931年6月至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br> <b>2、米夫指定政治局常委</b>5人:卢福坦、王明、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div><div> <b>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1931年9月下旬,</b>在王明将要于10月随米夫赴苏联的前夕,又<b>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6人)及常委会(3人)</b>。这个中央临时领导机构,随后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br> <b> 1、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b>: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声、康生、陈云6人。<br> 【注:卢福坦、李竹声后叛变】<br> <b> 2、临时政治局常委</b>:博古、张闻天、卢福坦。<br> <b>3、临时中央的分工</b>:<br> <b>政治局及常委会总负责人</b>:博古(1931年9月至1934年1月)。<br> 秘书长:柯庆施;组织部长:康生,宣传部长:张闻天。<br> <b>4、1932年3月,增补陈云为临时中央常委</b>、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b> </b><div><b> 变动五:组建中革军委<br> 1、1931年1月15日,</b>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成立,下设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苏区中央局主要领导项英、毛泽东、朱德先后任主席。<br><b> 2、1931年11月7日-20日,</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中央苏区召开,在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同时,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b>我军历史上的中革军委即由此开始。</b><br><b> 主席:朱德;</b><br><b></b> 副主席:彭德怀、王稼祥。<br> 1933年5月,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朱德在前方指挥作战期间,由项英代理中革军委主席职务。<br><b> 3、1934年1月22日</b>-2月1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b>成立新的中革军委。</b><br><b> 主席:朱德;</b></div><div> 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br> 军事顾问:李德(共产国际派来)。<br><b> 实际上,红军的军事行动由博古、周恩来、李德“三人团”</b>负责决策和指挥。</div><div><b> 变动六:六届五中全会</b></div><div> 1934年1月15日~18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博古主持会议。全会补选了部分中央委员,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全会决定设立并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处,选举产生了中央党务委员会。六届五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中央书记处,其职权相当于中共五大、六大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因此,那时候通常把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混用,其成员有时称书记,有时称常委。</div> <b>1、补选中央委员</b>5人、候补委员5人。名单略。<br> <b>2、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b><br> 委员12人:博古、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项英、陈云、王明、康生、任弼时、张国焘、毛泽东、顾作霖(当年5月病逝)。【有的资料说是11人,没有顾作霖】<br> 候补委员5人:刘少奇、朱德、关向应、邓发、凯丰。<br> <b>3、中央书记处(实际也是政治局常委会</b>;有多种版本)<br><div> 版本一(百度: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书记(常委)4人: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br> 版本二(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书记(常委)7人: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陈云、王明、张国焘。<br> <b>4、中央总书记</b>:博古【注:有的资料说是主持工作、总负责人】<br> <b>5、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b>:李维汉。【党务委员会负责纪律检查工作】<br></div><div><b> 变动七:遵义会议及长征途中</b></div></div> <b>1、遵义会议:</b><br> <b>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补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开始,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b><br> <b>2、鸡鸣三省会议</b><br> 同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三省交界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会议,对遵义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进行了贯彻落实,有关人事方面:<b>一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替换博古总书记的工作;二是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三是,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b><br> <font color="#39b54a">【注1、有的资料说张闻天是总负责人、总负责;注2、张闻天主持中央工作至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止;注3、张闻天总书记职务至1943年3月20日政治局会议止。】</font><br> <b>3、苟坝会议</b><br> 同年3月,中央政治局苟坝会议决定,中央成立由周恩来(为首)、毛泽东、王稼祥3人组成军事领导小组,成为长征途中中央军事最高决策机构,而中革军委组成人员没有变动。<br> <b>4、两河口会议</b><br> 同年6月,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br> <b> 5、沙窝会议</b><br> 同年8月初,中央在沙窝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定增补陈昌浩、周纯全2人为政治局委员。<br> 8月19日,在沙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研究常委的分工问题,<b>决定王稼祥负责政治部工作,张闻天负责组织部工作,博古负责宣传部工作,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凯丰负责少数民族工作。</b>周恩来因病没有分工具体工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被确定为党的最高军事负责人。鉴于当时军事工作居于全党的首要地位,这一重要变化被<b>党史界称为“沙窝换帅”</b>。 <div><div><div><p><b> </b></p></div></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遵义会议时的张闻天</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征路上的毛泽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征期间的毛泽东</b></h3> <b> 变动八: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b><br> <b>1、下寺湾会议</b><br> 1935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新的由12人组成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时候的西北军委实际上对内即是中共中央军委。<br> 军委主席:毛泽东;<br> 副主席2人:周恩来、彭德怀。<br> <b>2、中央政治局会议</b><br> 193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增补了中央委员。<br> <b>(1)中共中央总书记</b>:张闻天<br> <b>(2)中央书记处书记</b>(相当于政治局常委)5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博古。<br> <b>(3)中央政治局委员</b>11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刘少奇、王稼祥、凯丰、邓发。<br> <b>3、中央政治局决定</b><br> 1936年12月7日,为了适应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的新形势,中革军委进一步扩大,新的中革军委由23人组成。至此,全国红军真正实现了集中统一指挥,西北军委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br> <b>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b>;<br> <b>副主席2人:周恩来、张国涛</b>。<br> 主席团成员7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br> 这时候,毛泽东无论是在实际上还是在组织形式上成为了中共中央最高军事领导人。<br> <b>4、洛川会议</b><br>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b>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b>彭德怀、任弼时、贺龙、林彪、刘伯承、张浩、叶剑英、徐向前等11人为委员。<br> <b> 5、中央政治局十二月会议</b><div> (1937年12月9日~14日)<br> <b>(1)重新明确中央政治局常委</b>由九人组成:张闻天、毛泽东、王明、康生、陈云、周恩来、张国焘、博古、项英等。中央决定实行集体领导。<br> <b>(2)决定增补王明、康生、陈云为书记处书记</b>。<br><div> <b>变动九: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至六届七中全会</b><br> <b>1、中共六届六中全会</b>(扩大)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在延安桥儿沟召开。全会补选4名中央委员,推选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全会作出的《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性质、任务、职权、纪律等的决议。《决定》中提出用“中央书记处”取代了中共六大党章规定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六中全会后,张闻天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职责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br> <b>中央书记处书记5人:毛泽东</b>、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br> <font color="#39b54a">【注:全会之前,1938年8月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9月14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中共中央要以毛泽东为核心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会议在重大政治、组织原则方面统一了认识,为六届六中全会做了重要准备。】</font><br> <b>2、1938年,王稼祥</b>从苏联回国后被补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br> <b>3、中央政治局会议</b><br>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党校校长,<b>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b>书记处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br> 至此,毛泽东在组织程序上正式成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br> <b>4、1943年3月,补选刘少奇、彭德怀</b>为中央军委副主席。<br> <b>变动十:中共六届七中全会</b><br> 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议选举5人组成大会主席团。会议期间由主席团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政治局及书记处暂时停止行使职权。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r> <b>大会主席团成员5人:毛泽东</b>、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br> <b>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主席。</b><br> 至此,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向成熟,中共七大的召开也就水到渠成了。<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到达延安后的毛泽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延安时期的毛泽东</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央政治局1937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月会议参加者合影</b></p><p style="text-align: left;">(前左起:项英、凯丰、王明、陈云、刘少奇;后左起:康生、彭德怀、张闻天、张国焘、林伯渠、博古、周恩来、毛泽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b></p><p style="text-align: left;">(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span>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p> <b> (五)综上小结</b><br> 曾经担任过第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含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书记处书记)的领导人员先后<b>有21人:向忠发、苏兆征、项英、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杨殷、瞿秋白、徐锡根、张国焘、王明 、卢福坦、刘少奇、张闻天、博古、陈云、毛泽东、王稼祥、康生、任弼时、朱德。</b>其中,首次担任最高层领导人,即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b>有12人:向忠发、杨殷、徐锡根、王明、卢坦福、刘少奇、张闻天、博古、陈云、王稼祥、康生、朱德。</b><br> <b><font color="#39b54a">【注:七大召开前行使中央书记处职能的大会主席团成员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5人】</font></b><br> <b>(六)84名中央最高层领导人简介</b><div> 中共六大后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及书记处书记的有12人:24、向忠发、25、杨殷、26、徐锡根、27、王明、28、卢坦福、29、刘少奇、30、张闻天、31、博古、32、陈云、33、王稼祥、34、康生、35、朱德。<br></div> <b>24、向忠发</b>(1880—1931年),湖北汉川人。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br>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参加工人运动。<br> 曾历任湖北汉治萍总工会副委员长;湖北汉阳钢铁厂工会副委员长;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工人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br> 1928年7月,中共六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主席,成为中共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他担任中央最高领导人3年期间,实际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领导人先后有李立三、瞿秋白、周恩来、王明等人。<br> 1931年6月,被国民党逮捕叛变后仍被杀害。<br> <b> 25、杨殷</b>(1892-1929年)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共早期重要军事领导人之一。<br>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28年11月,由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转为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曾先后历任中共两广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候补常委、常委,兼任中央军事部长,中央军委主任兼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等职。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和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br> 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英勇牺牲。<br> 1933年,中央曾将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命名为红军彭(湃)杨(殷)步兵学校。<br> 2009年,被中央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r> <b>26、徐锡根</b>(1903—?)出生于江苏无锡。<br>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0年10月3日,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曾先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工会联合会委员长兼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党团书记;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候补常委、常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职。<br> 1932年被捕叛变。<br> 后改名冯奇,加入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曾任中统江西特务室主任、特工委主任、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他参与制造的破坏活动,给中共南方工委及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地下党造成空前绝后的惨重损失。<br> 1949年3月逃往台湾,后下落不明。<br> <b>27、王明(</b>1904—1974年),原名陈绍禹,安徽省金寨县人。<br> 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被共产国际提出为政治局常委会候补常委;同年2月,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取得中央的领导权。同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杀害后,斯大林指示米夫以共产国际名义指定他为代理总书记,成为中共第四任最高领导人。由此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对中央的统治近4年。<br> 他曾先后历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政务院政法委副主任等职。<br> 1956年到苏联未归,1974年在莫斯科病逝。<br> <b>28、卢福坦</b>(1890——1969),山东泰安人。<br>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1年6月,被共产国际中国事务负责人米夫指定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同年9月下旬,又成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br> 他曾先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山东省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上海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后兼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职。<br> 1933年初被捕后叛变,并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任职。<br>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被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逮捕,长期关押。1969年11月被处决。<br> <h3></h3><h3> <b>29、刘少奇</b>(1898-1969年)湖南宁乡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br>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1年6月,被共产国际中国事务负责人米夫指定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红八、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中共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工委书记等职。<br>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等职。</h3><h3> 1968年被开除党籍;1980年中央为其平反、恢复名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年代的刘少奇</h3> <b>30、张闻天</b>(1900-1976年),化名洛甫,生于江苏省南汇县。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br>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1年6月,被共产国际中国事务负责人米夫指定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同年9月下旬,又成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2月,接替博古任中央总负责人的工作,成为中央第六任最高领导人。 <br>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历任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共辽东省委书记等职。<br>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br> 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 <br> 19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1979年,中央予以平反昭雪。<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闻天与夫人刘英</h3> <b>31、博古</b>(1907-1946年),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br> 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1年9月下旬,他成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总负责人,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也成为中共中央第五任最高领导人。 <br>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历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总书记;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等职。<br> 在中央苏区和长征初期,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后在思想上和行动中改正了错误。<br> 1946年4月,飞机失事而因公遇难。<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安时期的博古</h3> <b>32、陈云(</b>1905-1995年)江苏青浦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以毛泽东同志核心党的第一代和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br>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2年3月,增补为临时中央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历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央特科书记,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主席,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中央组织部部长,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副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br>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政府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纪委第一书记,中顾委主任等职。<br> <b>33、王稼祥</b>(1906—1974年)安徽省泾县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br> 1928年由中国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br> 1936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在革命战争时期,曾历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革军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等职。<br> 1935年,为中央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重大贡献。1943年,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br> 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等职。<br> <b>34、康生</b>(1898-1975年)山东诸城县人。<br>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十二月会议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明确为政治局常委),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中央组织部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党校校长、社会部长,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br> 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中央组织宣传组组长、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等职。<br> 1975年去世时,悼词称其为是伟大的革命战士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br> 1980年,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撤销其《悼词》 。<br> <b>35、朱德</b>(1886-1976年)四川仪陇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开国十大元帅之首。<br>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44年5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选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行中央书记处书记职权,首次参加中央高层的领导工作。<br>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任井冈山红四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和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br>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兼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br>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朱德同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之首。<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b></h1> <b>(一)中央领导机构</b><br> 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七大党章规定,第七届中央领导机构只设中央书记处、取消常委会的设置。<br> <b> 1、中央委员会</b>: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名单略。<br> <b> 2、中央政治局委员</b>13人:<div>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等。<br> <b> 3、中央书记处书记5人</b>:</div><div>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br> <b>4、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b>。<br> <b>5、中央秘书长</b>:任弼时;副秘书长:李富春。</div><div><b> (二)任期</b>:1945年6月至1956年9月,计11年零3个月。<br><b> (三)驻地</b>: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div><div> 1、1947年3月19日,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br> 2、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来到河北省西柏坡;<br> 3、1949年3月25日,中央迁往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此后中共中央长驻北京,办公地点设在中南海,至今已有71个春秋。<br> (<b>四)七大后中央领导人员的变动</b><br><b> 变动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b>(1945年8月23日)<br> 1、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br> 2、决定增补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br> 3、成立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div> 主席:毛泽东;<br> 副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br> 军委委员7人: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br> 军委秘书长:杨尚昆。<br> <b>变动二:新中国成立初期</b><br> <b>1、1949年10月1日</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时宣告成立<b>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b>。<br> 10月19日,任命: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林彪等22人为委员,其中包括龙云、傅作义、张治中、萨镇冰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br> 周恩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br> <b>2、1949年11月,</b>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11人组成的<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b><br> <b>书记:朱德;</b><br> 副书记:王从吾、安子文、钱瑛。<br> <b>变动三:七届三中全会及以后</b><br> <b>1、中共七届三中</b>全会于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批准<b>陈云代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工作</b>;同年10月,任弼时逝世后,<b>陈云正式递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b>。<br> <b>2、1951年11月,林彪、高岗被补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b>。<br> <b>3、1952年7月</b>,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br> <b>变动四: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b>(1954年4月27日)<br> <b>1、决定设立中央秘书长</b>、副秘书长,组成秘书长工作会议,代中共中央处理日常工作,以减轻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负担,邓小平担任中央秘书长。<br> <b>2、1954年6月,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补选为副主席</b>,徐海东被增补为军委委员。<div> <b> 3、成立新的中央军委</b><br>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其组成人员是,<b>主席:毛泽东</b>;委员11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当时未设立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常委。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中央军委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br> 同年10月31日,黄克诚被任命为军委秘书长,萧向荣为副秘书长;<br> 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成员扩大,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许光达、萧华、刘亚楼、洪学智等10人被增选为委员。<br> <b>变动五:党的全国代表会议</b><br> 1955年3月21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决定:<br> <b>1、开除政治局委员高岗的党籍</b>。<br> <b>2、决议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b>,会议选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5人,候补委员6人。<br> <b> 监委书记:董必武</b>;<br> 监委副书记5人:刘澜涛、谭政、王从吾、钱英、刘锡武。<br> <b>变动六:七届五中全会</b><br> 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于1955年4月4日在北京举行。<br> <b>1、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b>。<br> 2、批准全国代表会议选出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br><div><b> (五)综上小结</b><br> 曾经担任过第七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领导人员先后<b>有6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b>这六名同志全部是以前曾经担任过中央最高层领导职务的人员。<br> <b><font color="#39b54a">【注:八大召开前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5人】</font></b><br></div></div><div> <b>(六)84名中央最高层领导人简介</b><br> 中共七大后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有-人。<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共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在七大作报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与朱总司令</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未完待续:</b></div><div><b> 衷心感谢您收看本美篇!!</b></div><div><b> 敬请您继续收看下一集《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5)-第8-10届中央领导人》<br></b><div><b><br></b></div><h1><b>收集整理编辑:大龙</b></h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