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合作学区语文学科教师读书心得分享下篇

陆战之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合作学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活动之“名优教师好文智囊推送引方向、同科伙伴实践探索互动献感悟”读书活动——语文学科教师读书心得分享</h3> <b>学科名师简介:</b> <h5>西站小学教师孙莹<br></h5><h5> 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市师德先进个人,区级优秀教师,区名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教改积极分子,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中,评为先进实验教师,并被吸收为市小语学会会员。在 “十二五”课题研究中被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希望杯、成才杯竞赛一等奖,区学科竞赛一等奖,区“十二五”教育科研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在全国第五届小学“和谐杯”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中获说课二等奖,多次在区内做教学示范课,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和市、区级奖项。</h5> <b>教学名篇介绍:</b> 题目:《语文课究竟教什么 》<br><br>作者:吴中豪 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对语文教学有独到的见解。<br><br>文章摘要: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教什么”是个必须面对而绕不过去的问题。本文作者吴中豪教授就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剖析:一是梳理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的问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分类,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母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并且结合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汉语、阅读、写话写作三大领域,然后对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梳理,条分缕析地选择、罗列了各领域具体的教学内容。二是通过研究各类教学内容的分年级组织,明确各个年级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的问题。三是对核心教学内容作了深入研究,对其教学价值和内涵做出界定,试图解决这些核心教学内容在各年级教学中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b>学科教师读书心得分享:</b> <h5>邵公庄小学教师杨明娟<br></h5><h5> 2018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专业双学位学士,任教以来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在红桥区学校第十届“润心之旅”活动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校级《微课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活动中进行公开课展示,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h5> 在吴教授所探讨的第二个问题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令我感同身受,即阅读课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阅读教学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们所收获的学习效果却并不如预期那样好。在阅读教学时,我常常会有疑惑,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超出了他们现年龄阶段的理解力,或者是这种理解方式是不是有些过于成年人化了,同一文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其解读也是不同的,孩子们究竟应该达到哪种程度呢?但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往往是我担心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引导着他们再挖掘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这真的有必要吗?吴中豪教授这篇文章便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虑,凭教师个人经验去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是不妥当的,我们需要明确的区分各个年级段应该掌握的程度,制定统一的标准。即使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低年级文章,我们也可以解读出适合高年级甚至是中学生、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凭借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认识理解,不分年级、不加以区分的进行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那些自身年龄阶段能够体会且能做到学以致用的表达方式。 <h5>文昌宫民族小学教师王梦瑶<br></h5><h5> 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积极做好家校联系,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h5> 学习了这篇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中对于语文课程结构性的论述,它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分类、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母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以及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将小学的语文课程分为汉语、阅读、写话写作三个领域。这一个结构性理念对于语文教学尤为重要,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再单单指向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生字词语,某一篇习作练习,而是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甚至是面向学生整体的母语学习。文章中提出的教学内容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对我们的实际教学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 <h5>中心小学教师孙亚丽</h5><h5>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务实肯干,潜心研究教学,使学生乐学、爱学。</h5> 阅读本文收获良多,吴教授创造性地提出语文教学应该有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并且力求通过科学合理地细化各级指标,确定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及其内涵形成一种类似“教学内容台账”的结构体系。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基础性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减少主观经验对于教学内容理解可能带来的偏差,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如何改进个人教学方法上来。不过在形成这种结构体系的时候,也要注意博采众家之所长,防止将语文的教学内容刻板的变成一家之言,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限定在固有的程式里,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h5></h5><h5>跃进里小学教师王妍妍<br> 从教3年,自参加工作以来,务实肯干,态度勤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创新论文评选、班主任技能竞赛、“童声嘹亮”环境教育活动、美境活动中获奖。</h5> 我读了《语文课究竟教什么》之后,有了如下感悟:语文老师应该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语言材料、较好的语感、流畅的表达、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语文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说话,还重视表达与交流,教给学生表达技巧,比如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语文教育要教会学生的是思考的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会审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之为美,斯美也。我在讲《小池》这一课时,配上了泉水叮咚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初夏早晨,阳光灿烂,水池中长出了嫩绿的荷叶,有的荷花还没有完全展开,只露出尖尖的小角,清澈的池水倒映出浓密的树荫。这时飞来了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停在尖尖的荷花上休息。此番配乐描绘,让孩子们在心里勾画出属于自己的一幅夏荷图。在美的氛围中体味诗文的内涵与美感,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美的境界中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对学生形成审美鉴赏与落实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b>名师总结:</b> 继第一期活动之后,这一期又有四位青年教师与我们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他们都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重要理念,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交流读书感悟,使我们看到语文教师新生力量的水平、能力和担当! 小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效能,打造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交流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遵循语文教育规律,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古人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落尽“繁华”,以最“天然”也是最美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br> 撰稿人:西站小学 孙莹<br><br>审核人:教师进修学校 齐鹏<br> 西站小学 高玉萍 李秀君<br><br>制作人:西站小学 陈嘉鹏<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第一合作学区</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04</div>

语文

教学

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小学

学科

小学教师

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