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十三日至怀玉山采石茶晚归遇子龙,子龙问我明日有兴趣上石奶奶坑采石茶否?听子龙邀我爬灵山,兴致立上心头。一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p> <p>十四日凌晨三点半起床洗涮,然后用电饭锅煮了点糯米饭。利用煮饭的时间,燃起土灶把锅烧热放入昨天摘回的石茶,反复的翻炒,炒至断青,放团箕摊凉后重新再放入锅内双手上下不停的翻动直至炒干,炒了一锅又一锅,用时近两个小时,也是很辛苦的。炒好茶叶后就吃点煮好的糯米饭,吃剩的糯米饭就加点青菜和辣椒盐等调味放进锅里反复的揉搓,然后把它团成饭团,带到山上当午餐来享用。忙好这些差不多6点了,再把采茶的围裙柴刀绳子以及水点心之类的东西整理好装蛇皮袋中,将袋子两头捆好,把进山的准备工作都做好。马上拨打子龙的电话,子龙被我叫醒了他说他马上起来,他很快的,叫我现在就出发,果然几分钟后我到他家门口,就见他提着东西往外走,他行动快得让我有些吃惊,从我家到他家不到十分钟的路程,这么短的时间他就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已做好,不愧是个老爬山的人。</p> <p class="ql-block">从他家出发6点30几分到了石奶奶峰的谷底,站在谷底抬头看石奶奶峰,只见一高一矮的两块石头,这就是我们村里人说的奶奶带孙子石,这个山谷就叫石奶奶坑,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孙子是站着和奶奶面对面,奶奶是坐着的,身体微微的向前倾着,微弓着背,像是在逗孙子玩,又像是在给孙子讲什么,看似几分严肃几分慈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疫情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近灵山,我似乎和灵山混的很熟了,灵山就像一个伟岸的巨人,悬崖峭壁是他身上一块块坚实的肌肉,奇花异木是他衣服上的花纹和装饰。混熟了也就不怕了,像今天要走的一段角度在60度以上的光石垯都可以空着双手不用借助任何工具,有时站直着身子,有时趴下身子双手撑在石垯上蹭蹭蹭的往上爬,那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其实石垯看起来光滑陡峭,其实表面粗糙且凹凸不平,鞋底贴在上面就像咬住一样,非常的踏实稳固。只是还须胆子大一些,往上爬的过程中不准回头看,否则心虚了手脚发抖,上又不敢上,下又不能下,这样就危险了,爬山是需要勇气和一定的经验。走过一段百米高的石垯,边上有一条石槽,石槽里长着唐草(一种以前打绳放海里生海带的草),这种草生命力特强,是我们爬山时最好的抓手神物,石槽一直向上延伸有二三十米左右,上面便有一托长着里长着一片绿油油的唐草和一些杂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到这一托再往下看便有些心惊了,坐下休息一会,这时子龙指着一块石头告诉我,小军,你看,对面就是和尚打豉石,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我看见一块人形的石头,像是一个人正危襟坐在那里,我们看到的侧影,只见这人形坐姿的石头仿佛披着一袭飘逸的袈裟,贴在微微弓起的背部,然后看似从双肩成圆弧形平滑的垂了下来,悄无声息的铺了一地。在它的面前天然生成一块圆而平整的石头,看起来俨然是一面偌大的石鼓。说是和尚打豉,但我觉得更像道士打鼓,因为和尚的头是圆圆的,而这块石头的顶部仿佛多了一个竖起的发髻,穿着的衣服也有些像道袍,侧身对着我们,神情似乎有些落寞庄重,所以我觉得更像是道士了。一年四季风云变幻,有的不只是晴天,不只是星宿满天,也会有阴雨绵绵,雷电霜雪,有更多的无常。风和日丽,百花齐放之际,山涧泉声淙淙,花香阵阵,鸟鸣悠然,我想此时的晨钟暮鼓一定悠远动听。山风怒吼,阴云密布,风高月黑之际,我想一定听到沉闷犀利的鼓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阵山风吹过,拉回了我遥远的思绪,顺着香味我看到一片洁白的金樱子花正在迎风摇曳,一朵朵洁白花朵,仿佛是散落在杂草里的星星,白里透红的花瓣仿佛又是少女梦一般的笑脸,在这深山幽谷里显得格外娇妍美丽!今年的杜鹃花事不盛,不似往年开的那般热闹美丽。正当我心里怀揣着这一份小小的遗憾,这时子龙又告诉我,说和尚打豉石前边还立着一块一人多高像人一样的石头,据说是个尼姑,就在和尚打鼓的两对面,正面朝着和尚打鼓石。一个坐着,一个立着,一个在打鼓,一个仿佛在听着,又似乎在不转睛的盯着对方,在静静的欣赏。雨点般的鼓声如诉如泣,仿佛在诉说着这千年无法打破的沉寂,这沉寂千年的故事又怎为人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离和尚打鼓石不远的地方,有几块六边形的石头,靠在一起像极了一顶巨大花轿,这就是传说中的石花轿,又叫花轿顶。在石花轿的下方不远处又立着一对形象逼真的石喇叭,一白一黑平排而立。和尚打鼓,尼姑石,花轿顶,石喇叭,把这几处奇异的风景连在一起,更让我浮想翩翩,恨不得马上就去这几处景点看看。无奈子龙只想找石茶,我路途不熟,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我怕迷路不敢造次,只能跟着子龙走。我在心里暗暗的想,下次有机会,一定让子龙专程陪我再爬一天山,上这几个景点近距离好好的欣赏欣赏。</span></p> <p>爬过一重一重的石垯,看到一段一段不一样的奇异风景。像那奶奶带孙子石,每走到一个高度,都会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角度,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当快爬到顶峰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孙子石的胸前有一处亮光,看似有一个圆圆的洞,我赶紧把子龙叫来指给他看,子龙说是有一个洞。我的视力不好,赶紧打开手机把它放大了看,这下我看清楚了,只见孙子石的头是圆圆的,身体笔直的站在那里,一双手向前拱起,仿佛在往嘴里塞着什么吃的东西,形象太逼真!大自然的鬼爷神工真的太伟大了!你看那石奶奶俯着身子,慈祥的注视着面前的孙子,好一个奶奶带孙子!</p> <p>一边感叹造物者的神奇,一边静静的欣赏沿途的奇松怪石,心中充满了神奇和欢喜。又登一顶,石大门,顺着子龙手指的方向我极目望去,我看见了,别说还真的很像是一座大门,中间一条黑黑的门缝,两边整齐竖着一般大小的两扇石门,还有门框。据说这石门以前是开着的,八仙就住在这里面。从茗洋水库这边上,正对着茗洋关有个山岙,岙里有一块平地,古代那里有一座庙叫大团箕庙,据当地去过的人说里面还有好几座坟墓,可能是和尚死后葬在里面的,不知什么年代的,无从考究。从大团箕峰经石奶奶峰,鸡公湾,仙岩峰,车轮,猴子湾,雷公喙,搭桥石,一直到西台峰,峰顶有许多一高一矮的石头,据说是铁拐李从峰顶走过留下的痕迹。</p> <p>石大门对面是仙岩峰,峰下有一岩洞叫仙岩洞,当年的汪神仙的肉身就是从这个洞里背下来的。仙岩峰从下到上有竖石,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而一天门的对面就是花轿顶和和尚打鼓,从仙岩往东就是车轮猴子湾,禾桶岩,和雷公喙,雷公喙往下则到了西台庙,再往东就是搭桥石和圆墩峰,圆墩峰上有一座庙,庙的东边山岙有一口水井,井里的水一年四季都不干。天山灵山有很多,福地可能只有这一个,这里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很多仙人经过和留下的痕迹。灵山啊!神奇的灵山,美丽的灵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