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Ladies and Gentlemen),您即将欣赏到的是由实验二小同学们带来的世界名画模仿秀,请准备好您的瓜子、茶水、花生米,一起来看秀!</h3><h3> 开show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4个问题:</h3><h3> 1.什么秀?</h3><h3> 世界名画模仿秀</h3><h3> 2.什么模仿?</h3><h3> 世界名画模仿</h3><h3> 3.什么画?</h3><h3> 世界名画</h3><h3> 4.谁模仿?</h3><h3> 实验二小的同学们来模仿。</h3><h3> 话不多说,请出各位模特儿登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b></h1><h5> 首先登场的是15世纪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的《包着红头巾的男子》,这位画家可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油画的发明者</b>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55, 155, 155);">扬·凡·艾克《包着红头巾的男子》</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55, 155, 155);">1433年</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55, 155, 155);">木板油画</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55, 155, 155);">19✖25.5厘米</span></h5><h3><br></h3> <h5> 扬·凡·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他不满意蛋胶画材料不能使色彩柔和过渡的缺点,于是使用油代替蛋胶画中的蛋清,还制作了很多光亮的颜料,这使他在作画时从容很多,也能够画出更加精确的效果。扬·凡·艾克坚持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的全部细节,有着无限的仔细和耐心,这一点我们在《包着红头巾的男子》这幅画中就能看出。这幅画作的创作时间比《蒙娜丽莎》还早几十年,画上相当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条红头巾了,大块红色头巾突出了人物脸部的线条,眼部的皱纹等细节表现得非常细腻。</h5> <h5> 同学们的红头巾都十分抢眼,也在模仿中注意到了红色与棕黑色的搭配。</h5> <h5><br></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b></h1><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接下来出场的是,全世界最为知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抱貂女郎》!</span></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达芬奇《蒙娜丽莎》</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 约1502年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木板油画</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 77✖53厘米</span></h5><p><br></p> <h5> 《蒙娜丽莎》陈列在法国卢浮宫内,每年吸引了大约600万粉丝前来一睹她那神秘的微笑。<br> 那,《蒙娜丽莎》为什么这么神秘呢?<br> 画中这位女士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夫人,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每一次看蒙娜丽莎,她的样子都有些不同,即使在翻拍的照片中,也有这种奇怪的效果。如果站在卢浮宫内看原作,更觉得她神秘得不可思议。这是画家达芬奇的天才之处,他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画法——渐隐法(sfumato),他不把轮廓画得太明显,让形状看起来有些模糊不清,再加上柔和的色彩处理,这些形状看起来就好像融入了另一个形状之中,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比如蒙娜丽莎的嘴角和眼角,就使用了这种处理方法。此外,画中的背景的风景也处理得很有玄机哦,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达芬奇《抱貂女郎》</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木板油画</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1485-1490年</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54✖39厘米</span></h5><p><br></p> <h5> 在这场模仿秀中,《抱貂女郎》人气极高!<br> 《抱貂女郎》又名《抱银鼠的女子》,画里的女孩叫加勒兰妮,当年17岁,是米兰一位大公宠爱的女子。这幅画中用色以黑色作为背景,以稳重的褐色、闷青暗红为主色调,画出了人物光滑的皮肤、貂毛的顺滑和丝绸质料衣服的质感。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光线和阴影衬托出了画中女子优雅柔美的面容。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模仿最能get到这幅画的重点呢?</h5> <h5> 在这一组的模仿中,同学们的服装、道具、姿态、表情都十分到位,有的甚至在光影细节上也做了处理,特别用心!你最喜欢哪一位抱貂同学呢?<br> 大家注意到了吗?《包着红头巾的男子》和《抱貂女郎》的背景有什么特点呢?黑色背景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让画面焦点都聚集在人物身上。《蒙娜丽莎》的背景则暗藏玄机,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更加神秘,感兴趣的大家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哦!</h5>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3</font></b></h1><h5> 接下来出场的是荷兰光影大师伦勃朗(1606~1669)的《戴毛皮帽的老人半身像》。为什么他有一个“光影大师”的外号?看作品就知道了!</h5> <h5> 这两位同学的服装帽饰与原作相似度非常高,眼神表情也非常到位,小小模特的脸上竟透露出一股沧桑的气质。<br> 说到伦勃朗,他是一位喜欢画自己的艺术家,可以说是超级喜欢了,他画下每个年龄段的自己。以下是其中几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青年自画像》</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戴颈巾的自画像》</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年轻时的自画像》</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戴丝绒贝雷帽的自画像》</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自画像》</font></h5> <h5> 大家看到画作中的光影了吗?能不能找到画面中的光源呢?如果不能也没关系,至少我们知道了艺术史上最伟大画家之一的伦勃朗的长相了。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画自己的习惯或念头呢?</h5><p><br></p> <h5><br></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b></h1><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随后登场的是,伦勃朗的荷兰同胞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1665年</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 44.5✖39厘米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油画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现藏荷兰海牙毛利斯博物馆</span></h5><p><br></p> <h5> 这是一幅小小的油画,全黑的背景,黄与蓝色的对比,面部、头巾、衣服与耳环上的光影变化,让画中少女仿佛一颗黑暗中的钻石,闪闪发光。少女衣服的线条柔和,她侧身回头、欲言又止,恬静而动人。她被认为是和蒙娜丽莎一样神秘的女子。<br> 来看看同学们扮演的“少女”。</h5> <h5> 看来有不少同学为此画倾倒啊!在众多的模仿中,“少女”脸型的相似度可以说将近百分之百,同学们找画可找得真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1685年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45✖41厘米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 油画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现藏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span></h5><p><br></p> <h5> 这幅画也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的三角形构图和人物低头的姿态,能让观众把实现集中在画面中的三角形位置内。画里人物的衣服、用具、食物,能帮助我们了解17世纪荷兰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5</font></b></h1><h5> 接下来出场的还是一位荷兰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叫凯斯·凡·东根(1877-1968),他的作品《戴红头巾的女孩》在本次模仿活动中人气很高!</h5> <h5> 不得不说,从头巾到衣服、眼神、身体姿态,萌娃们的模仿都非常到位,尤其那眼神,满满都是戏。</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6</b></font></h1><h5> 接下来出场的,还是一位荷兰画家的作品,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也几乎无人不知,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980)!</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7</font></b></h1><h5> 谈到世界名画,有一位画家的作品绝不可忽略,那便是立体画派的创始人、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和他的作品,本次模仿秀中,亮相的是《拿烟斗的男孩》《头顶面包的女子》和《梦》。</h5> <h5>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创作于1905年,当时他只有24岁,刚来到巴黎著名的蒙马特高地。画面中拿着烟斗的男孩身穿蓝色衣服、头戴花冠、面带忧郁,背景是艳丽的花朵。这幅作品在2004年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8</font></b></h1><h5> 紧接着出场的是,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1832-1883)的《吹笛少年》《吹泡泡的男孩》。</h5> <h5> 《吹笛少年》创作于1866年,现藏于巴黎奥塞博物馆。画中的少年是近卫军里的一位吹笛手。画面背景是浅灰色的,而人物的衣着用较深的黑、红二色,使画面显得稳定、沉静。</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9</font></b></h1><h5> 我们的模仿秀只能模仿写实、具象的油画作品吗?可不是哦!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对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代表作《呐喊》的模仿。</h5> <h5> 蒙克出声在挪威一个普通家庭,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肺结核去世,14岁时,他的一个姐姐也因为肺结核去世了,妹妹患有精神病。童年时代的不幸对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加上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大多是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这幅画中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和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在旋转的动感中,有着强烈的节奏。画家将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画面意象,将画面上的情感表现推向极致。蒙克在晚年,也因为焦虑而接受精神治疗。在蒙克的画里,我们常常能感受到紧张、压抑、惊恐、挣扎和无助。</h5>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0</font></b></h1><h5> 在蒙克的激烈紧张画面之后,我们来欣赏几幅恬静的、描绘阅读之美的作品。英国画家詹姆斯·桑特(1820-1916)的《拿着乐谱的修女》、法国画家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32-1806)的《读书少女》、法国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科特(1837-1883)的《读书少女》和瑞士画家弗里茨·佐伯·比勒(1822 - 1896)的《白日梦》。</h5> <h5> 詹姆斯·桑特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御用肖像画家,他特别擅长女性和儿童的肖像画。他的作品大多可以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和国家肖像画廊找到。</h5> <h5> 画中少女是弗拉戈纳尔妻子的妹妹玛格丽特,画家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读书少女的端庄、文静与专注。</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11</b></font></h1><h5> 随后出场的是法国画家安格尔(1780-1876)的《路易斯·奥松维尔伯爵夫人》《自画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1599-1660)的《英诺森教皇十世肖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安东内洛·达·梅西纳(1429-1479)的《圣母领报》、意大利画家萨索费拉托(1609-1685)的《圣母祷文中》、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的《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法国画家夏尔丹(1699~1779)的《持羽毛球的姑娘》、法国画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1905)的《采集》和奥地利画家欧仁·德·布拉阿斯(1843-1931) 的《美貌村妇》。</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12</b></font></h1><h5> 恬静的画面之后,我们来欣赏活泼的音乐与舞蹈。</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3</font></b></h1><h5> 随后登场的是一个神秘的“不露脸”的模仿。</h5> <h5>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1898-1967)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画中戴圆顶硬礼帽、穿黑大衣的绅士即是马格里特本人。他用一只青色的苹果挡住他的容貌。据他自己解释,他要与巴黎大多数超现实主义画家相反,藐视用色彩作人物肖像,他只想告诉观众,画上的肖像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市民。</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4</font></b></h1><h5> 随着模仿作品的陆续登场,本次模仿秀也接近尾声了。接下来登场的这位同学,一人挑战两个角色,他模仿得如何?一起来看看!</h5> <h5> 盛浩轩同学的模仿,不管是画面构图,还是人物服饰、妆容、表情、眼神,还原度都相当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的细节,在格列柯的作品中,他特地在无名指与尾指戴上戒指,可以说模仿得非常细致入微!</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5</font></b></h1><h5>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人发现了,同学们模仿的都是油画作品,是不是其它画种的作品模仿不了呢?不是的,最后登场的这组,模仿的,正是传统国画作品《簪花仕女图》与齐白石的《画出苦滋味》。</h5> <h5>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画家周昉绘制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的是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境。画中线条细劲流畅,画面设色浓丽,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十分精巧,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h5> <h5>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名画学习,向大师致敬。在模仿中了解名画背后的故事,感受经典名作的艺术魅力,是我们走进殿堂级艺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些曾经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作品,如今我们也知道,它们反映的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生活和历史,而了解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走近画家,也走进了他们生活的时代。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场精彩的模仿秀中,我们发现,原来孩子和家长是如此富有创意、如此有表现力,绝对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全能型模仿达人!</h5> <h5> 2016年,有一位中国歌手发行了一首单曲的MV,她在MV中模仿了多幅世界名画,这支MV获得了世界三大设计奖之一的德国红点奖,这是怎样一支MV,我们一起来看看!</h5> <h5> 疫情期间,虽然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多停止开放,但这些名画可没有“闲着”,有的国家便用它们来做防疫宣传海报。<br><br></h5> <h5><font color="#9b9b9b"> 其中有你认识的名画吗?</font></h5> 好了,本次表演结束,感谢大家观看! <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撰文:杨若冰</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编辑:杨若冰</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图片:班主任、家长、网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视频:网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审核:黄美健</span></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