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字——浮生一梦</p><p>图片:随缘、队友、网络(致谢原作者)</p><p>后期制作:随缘</p> <p> 序言</p><p>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次进藏已是两年前的往事了!由于在藏地的半个月时间里,每天行程安排的都很满,也很累,所以,我只是见缝插针,写了日记式小诗,留待抽时间补写游记。</p><p> 从西藏回来,稍作调整后,又去了贵州,贵州回来后不久便返沪开忙,秋天又去了东北等地,所以补写西藏游记的计划一直没能兑现。</p><p> 时值今年三月底,为了防控疫情窝家,碌碌无为的我,当看到朋友的一篇藏地游记时,不由勾起我对西藏,尤其是林芝桃花源的回忆。于是决定,从三月底开始,每天白天忙碌一天后,晚上停止一切读看听活动,等一家老小都休息后,夜深人静之时,便开始整理在西藏拍的照片,从中挑选出一部分,通过制图软件作一些处理工作。照片处理的差不多了,就着手根据藏地日记与照片,回忆补充游记。虽然耗时费功,劳神费心,但我却乐在其中,心欢神喜。半个多月来,每天晚上我都沉浸在幸福而美好的回忆里,以若又身处林芝桃花源般的兴奋欣喜。每晚几乎都是凌晨后才休息,连睡梦里都是天上西藏,雪域江南。终于草就了二次进藏系列游记的一大部分。游记暂时歇笔,集中时间,从游记中抽离出这篇份量最重,耗时最多,篇幅最长的,以林芝赏桃花为主的游记来,以便在4月制成美篇,去赶赴暮春荼靡前的那场花事……</p><p> 由于时隔两年,游记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地名和村名已记不太清楚,所以又根据自己的回忆,通过百度搜索作了进一步的核对,因为这个情况也耗费了不少时间。</p><p> 文字完成后,配图、挑选合适的模板、收听并筛选合适的背景音乐,最后制作成美篇。初成美篇后,为了更好更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赏花的情形,更贴切的描写雪域江南桃花源的圣景仙踪,又字斟句酌的对文字进行了多次修改,但依然感觉不尽如意。正如文中所写的那样,对于3月与4月的林芝之美,我真的是眼高手低,语乏句穷。真的,就是用尽世上所有最华丽的词藻也难以形容林芝的春天之美!</p><p> 我,一个不愿做精神乞丐,又酷爱穷游的人,为了不辜负春天里那场难忘的雪域桃花源邂逅,在这个本该踏春赏花的时节,却因新冠疫情不能出行的日子里,倾其所有笔墨,孤灯夜战,对屏点指,把林芝醉美的四月天,把汗水里的咸,把欢笑里的花朵,写进我粗浅的文字里,作为有生之年对藏地美好的回忆!</p><p> 又是人间四月天,一别林芝复新梦。梦里梦外皆桃源,桃花源里成花仙。悠然采花木篱下,抬头喜见“羞女”颜。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p><p> 2020庚子鼠年暮春</p><p> 4月18日凌晨落笔于上海</p> <p> 西藏,这块离天最近的圣地,是我,也是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也是梦中的天堂,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青藏铁路建成后,我终于梦想成真,来到了这片人间净土。</p> <p> 第一次踏上这片圣地时的激动心情至今记忆犹新。那醉美的秋色,让我过目难忘,魂牵梦萦。</p> <p> 有人说,西藏的夏秋最美,尤其是雪域江南海拔不足三千米的林芝,夏天,冰雪融化,江水涛涛,凉风习习。温度一般都在20度左右,森林覆盖率很高,占西藏森林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天然养吧,避暑圣地;秋天,层林尽染,江水碧透,五彩斑斓的山谷,加上山顶的积雪,彩色的藏村民居楼顶,宛如一副展开的美丽画卷,怡心醉神。</p> <p>而更多的人说,西藏的江南,林芝的三月和四月是最美的。每年的三月,当西藏还在被冰雪笼罩的时候,林芝漫山遍野,山谷,河边,江畔的那千百年的桃林,粉色的花朵却已渐次盛开,汇成花海,绕村穿寨的流淌开来,江河边的柳树也吐出了鹅黄色的嫩芽,绿丝随风摇曳,田地里的青稞也已返青,金黄的油菜花散落在田间,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与湛蓝色的天空交映生辉。美伦美奂,宛如仙境。</p> <p> 我喜欢西藏,喜欢她的夏秋,我喜欢林芝的绿色夏天,更喜欢林芝五彩斑斓的秋天,而最喜欢的当数林芝桃花盛开的四月天。</p> <p> 第一次进藏回来,我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每每翻看在藏地拍的照片,依然激动不已。我一直在为林芝的桃源梦做着计划,可由于工作脱不开身,一直未能如愿。</p> <p> 在2018年的春天,已退下岗位的我,终于怀揣着久违的梦想,二次进藏,去林芝寻找梦中的香格里拉——雪域江南的桃花源。</p> <p> 4月5日凌晨2点多,我与两个好姐妹一起,在婷婷领队的带领下,从郑州火车站出发,乘郑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经西安,兰州,6日下午4点多到达西宁,在西宁停留三个多小时,我们在西宁火车站左侧的美食城二楼,品尝了当地的牛肉面和麦面饼。下午六点多,我们在西宁火车站集中进站,然后乘晚上8点的火车去拉萨。列车一开动,便开始供氧,很舒服。我们一路经格尔木、昆仑山口、不冻泉、五道渠、沱沱河沿、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十个站点,过青海湖、可可西里、沱沱河、唐古拉山、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7日下午5点多,到达拉萨。地导接上我们,步行到了下榻的酒店——西藏大厦。站在圣地,望着高天,我在心里暗暗激动的对拉萨说:拉萨,我回来了!</p> <p> 4月8日在下榻的西藏大厦吃过早餐,我们便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前往林芝。全程403公里。第一站是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到达米拉山口时,天上飘起了雪花。站在山口,山风劲吹,五彩经幡伴着雪花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给上苍神灵。山口即是风口,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脚下的地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一不留神就会摔倒。稍作停留,再向前走就是我国与泥白尔的国界了,我们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下玩耍拍照后,就抓紧上了我们的旅游大巴,向下一个景点巴松措进发。</p> <p>翻过米拉山口便进入了林芝的工布江达县,上午十一点左右,天气转晴,我们远远的看到了山谷中成片的桃花,车上的队友开展激动起来,扛相机的打开长枪短跑,使用手机拍照的,打开手机相机,把机屏紧贴在车窗玻璃上,车内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和赞叹声连成一片。顺光靠车窗位置的队友兴奋的按着快门,把这雪域粉海摄入镜头,有队友高声喊道:拍到好片别忘了分享在群里(领队临时建的一个微信群)!车上的地导对我们说,别激动,前面好景好花多着呢,明天到了桃花沟,让你们看个够拍个够!就这样,我们一路兴高采烈的惊叫着赞美着拍摄着,到了巴河镇。</p> <p> 在巴河镇吃中饭时,饭店对面有一个寺院,蓝天白云下红墙红顶的藏式寺院若仙阁般,半映在几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又高又大的桃树下,我顾不得吃饭,而是把行李交给姐妹看管,只背了我的小莱卡就出门穿过公路,向那座寺院走去。</p> <p> 我与那磕长头的朝圣者和那转动经筒的修行者以及那口念六字真言的祈福者一样,怀揣一颗虔诚的心,灵魂里闪烁着信仰的光芒。唵、嘛、呢、叭、咪、吽。</p> <p> 远山雪峰、山谷桃林,山下的寺院、桃花……桃花山下桃花寺,桃花寺里桃花仙,要问花仙在哪里,就在以下诗里面:“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p><p>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p><p>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p><p>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p><p>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p> <p> 下午一点多,我们到了巴松措,巴松措的扎西岛上,有一个著名的景观——“古桃抱松”,实际上就是一株桃树中生长着一棵松树的奇特现象。据说,这棵 “桃抱松”的树龄已600多年,摸者可以延年益寿。巴松措的新措更加美丽,由于时间关系,这次行程没有安排新措景区。游完巴松措我们就前往卡定沟。</p> <p> 卡定沟是运用自然与藏传佛教文化一起打造的三A景区。很多自然景观,是把天然的象形石,岩石裂纹、石逢,联想成神话人物和佛教故事;如:强巴佛的脸、飞鹰的眼睛和喙、观音菩萨和宝瓶、看守酥油的喇嘛和小僧人,倒也很有意趣。当你开动丰富的联想时,就会越看越象。有点像浙江的雁荡山。游过卡定沟,我们继续前往林芝首府八一镇。</p> <p> 林芝的四月,几乎每个藏村的山谷河沟,田野及藏家的房前屋后,都开满了粉色的野桃花,白雪皑皑的雪峰、高干虬龙的野桃花、绿色的青稞、金黄的油菜花、与藏村蓝色的屋顶,若上天打翻的颜料瓶,把林芝泼墨成了一幅精美绝仑的画卷。</p> <p> 我们不知疲倦的一路隔窗欣赏拍摄着沿途雪峰巍巍、桃花烂漫,绿柳悠悠、流水涓涓的雪域仙境,到达林芝首府八一镇,已是傍晚。地导带我们先到镇上最有名的一家餐厅,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石锅鸡。这个石锅鸡有三大特点:一是它的锅:这种独特的石锅是用一种乌黑的“皂石”的云母整块凿制而成的,原产地在墨脱,公路未通之前需要靠人力背运出山。二是它的鸡:鸡是当地放养的藏香鸡,鸡肉鲜嫩而有弹性。三是它的菌:是林芝特产的手掌参、当归、藏贝母、枸杞等菌类和药材。藏香鸡与这些个菌一起在墨脱石锅中熬炖着,乳白色的鸡汤里翻滚着鸡肉和菌菇,香气四溢,让人嗅之便垂涎欲滴。我们一桌8人,来了两只藏香鸡,真真的大饱了口福。品尝完鸡肉和菌汤,再把店家免费搭配好的素菜,放到石锅的鸡汤里煮着吃,再喝上点小酒,美极了。</p> <p> 林芝的春夜依然很冷,那天晚上的住宿条件不是很好,但,一想到明天要去桃花村桃花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心情也就没那么坏了。</p> <p>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吃过早饭,就准备向桃花村进发。</p> <p> 四月初,林芝的早晨同夜晚一样透着浓浓的寒意,我们在准备到桃花沟拍照的花裙子外套上轻便的鸭绒袄和羊绒披肩,全副武装的上了车。</p> <p> 林芝首府八一镇离桃花村——嘎拉村很近,十七公里的路程,车子沿着318国道行驶着,道路两旁,近处翠柳成荫,叮咚流淌的泥洋河畔,绿色的青稞田里,或成片或零星的盛开着淡粉色的野桃花,树高枝虬花密。远眺,高山之巅,白雪皑皑,山谷里成片的桃林开满了粉红色的野桃花,以若粉色的海,流向尼洋河畔的翠柳间,流向山下的田野,流向藏村的房前屋后,流出一处人间秘境仙踪,流出一副美丽的神奇画卷……</p> <p> 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上午8点 ,我们到达了久已向往的桃花村——嘎拉村。3月23日,这里是林芝桃花节开幕式的主会场,当时我是通过线上看的直播,那空前的盛况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让人激情四射,心潮澎湃!这里百年野生桃树林掩映着嫩绿的青稞田,圣洁的雪山倒影在明丽清澈的尼洋河中,雪域桃花源名不虚传。</p> <p> 下得车来,我们激动不已。桃花道的左边从下往上看去,满眼又高又大的野桃树,沿着山体往上桃林渐次丰满,花色深浅不一,浓淡不同,这千姿百态的盛开着的桃花,形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远方的雪峰掩映在晨起的云雾之上。这宛若仙境一般的景色,不由得再次引得我们大呼小叫起来!</p> <p> 近观这精美的野桃花,要比普通的桃花小的多,颜色也要淡的多,少了些胭粉之气,多了几分清丽之态。几百年的老树更是憨态可掬,远远看去,有种烟笼寒水月笼沙,似烟若雾绕云霞的梦幻之感。初生的暖阳,云雾缭绕的雪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桃花,散落的村户,无不透着一股神秘的仙踪气象。</p> <p> 道路的右侧是青稞田和油菜花田,田里散落着一棵一棵的野桃树,青稞田和油菜花田的右边临着泥洋河,河的两岸绿柳粉桃疏密有致的排列着。由于处于枯水期,清澈见底的河水,在宽阔的河床中央涓涓的流淌着。这里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我们振臂欢呼,兴奋度爆棚。瞬间,长枪短跑,自拍杆,航拍器,多管齐下。女士们穿着花红柳绿的各式服装、披肩、纱巾各种道具轮番登场,随着相机快门咔嚓咔嚓的响声,频繁的变换着姿势,在桃花村,留下了美丽的倩影,真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桃花村只停留了一个小时,意犹未尽的我们依依不舍的上车,继续向雅鲁藏布大峡谷进发。</p> <p> 一路上,一片一片的桃花不断映入我们的视线,我们观看桃花的热情依然不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升高,我们到达了南迦巴瓦山口,幸运的很,我们看到了很难见到的“羞女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最高的山峰,也是林芝市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地露出真面目,所以被称为“修女峰”,南迦巴瓦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直刺天空的长矛”)车子停下来,兴奋不已的我们又是一阵拍摄,把那被称为“羞女峰”的“直刺天空的长矛”收入眼底和镜头。</p><p><br></p> <p> 沿着318国道继续向前,下起了大雪,到达鲁朗林海时,望向车窗外,我看到了莽莽的林海雪原,很震撼很激动。不由想起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一句唱词“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穿过鲁朗林海,路过鲁朗小镇,已是雪过天晴,道路两边的翠柳粉桃的枝条哗哗啦啦的从我们的车顶拂过,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这个号称东方瑞士的小镇停留。</p> <p>随着海拔的不断降低,我们再次看到了花红柳绿的景象,尼洋风光近在眼前。车子停下来,可由于车多人多,我们在这个地方只稍作停留。远远望去,尼洋河两岸的雪峰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而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竞相绽放。风轻拂而过,千姿百态的桃花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随风摇曳,飘落一片片彩衣,尽显无限柔媚。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开满的野桃花,恰是那神山圣水之间的一抹缤纷,更是春天里与我们在这里最难忘的一场邂逅。远眺尼洋风光后,我们又排队在那块刻有“尼洋风光”的石碑旁拍了张照片,然后便继续往前走。</p> <p>车子行至苯日神山的观景台停了下来,于是我们下车走向观景台。站在第一个观景台上,远看雅尼湿地,右边的泥洋河与左边的雅鲁藏布江汇合后,冲击形成了一个开阔的冲积平原。蔚蓝的天空,游弋的若棉花团似的云朵下,沙柳黄绿成林,桃花或零星的穿插期间,或成片成片的开在绿色的山谷,或山下的水岸。渚清沙白鹭鸟飞,形成了一个绝美的田园风光。而后是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观景台,碧绿的尼洋河与浑黄的雅鲁藏布江交汇,形成了西藏版的“泾渭分明”。</p> <p>别过苯日神山,我们一路向雅鲁藏布大峡谷前进。一路上,沿途大片大片的桃花如燃烧的粉色火焰,艳丽而不俗媚,淡雅又不失魅惑,映着远处皑皑的雪山,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江水,粉嫩的桃花,在气势磅薄的雪山怀抱中无限柔媚。妖娆桃花,映着蔚蓝云天,美不胜收。</p> <p> 林芝的桃树都是野生的,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寿命可达数百余年甚至千余年。野桃多属毛桃,树形高大,树干粗壮,花朵较小,多为粉红或深红色,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很高,密密匝匝,开的狂野,呼呼啦啦便开成了千千万万。老桃树遒劲的花枝随意地伸展开来,映衬着村庄,绿油油的青稞地,雪山。美得不可方物,让人字尽词穷。</p> <p>从苯日神山继续向着雅鲁藏布大峡谷进发,一路上,远处的冰川雪山,近处桃花,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堪称一幅大美图画。雅鲁藏布江两岸和山坡上的片片耕地,被红粉色的桃林包围和沁染。 百年老桃,满枝繁花,掩映着小村庄和藏家的彩钢屋顶。路边哼哼唧唧悠闲觅食的藏香小猪和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还有帐篷边温顺的马匹,更显出小村的安详静谧,原始淳朴。 把这里比作“世外桃源”,一点都不夸张。我出神的望着车窗外这样怡人的美景,不由得从心底里感谢上苍的恩赐。</p> <p> 一路美景一路欢乐间,我们的车已行 至雅鲁藏布江绕着南迦巴瓦峰大回环的大U字弯(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张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一座高山转了个马蹄形弯的图片中的U字弯)。车子停到一个最佳的拍摄地,我们下了车,再次架起长枪短炮,举起手机,只听得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成一片,一定又有好片拍出。拍完U字弯,我们很快到达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地导去办理门票后发给我们,然后就让我们自己乘景区交通车去观看景点。</p> <p> 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在派镇,是南迦巴瓦峰下最美的桃花源。张眼望去,桃花繁盛似锦,江水碧绿如玉,雪山挣脱云雾的缠绕,显得格外的俊美挺拔。此时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凝聚了所有的美,张扬着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狂野个性,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由于三四月份大部分雪山还未融化,雪山下的野桃花密密匝匝地盛开在江边,穿梭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当中。</p> <p> 进入景区后,我们在那棵石中树(石头上只写有藏文)旁边的游客临时休息区(只垒了一排排的水泥板小条凳,供游人休息)休息一下。由于时至中午,临时休息区也没有可以吃饭的地方,天气也起了变化,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雪的样子。我们也只好和其他游客一样,坐在水泥板凳上,打开自备的食物当中餐。让人好笑又惹烦的是,这里有很多黑色的小藏香猪,目中无人般的,东走西窜,在地上哼哼唧唧的寻找游客留下的残渣剩物,那小猪甚至毫无畏惧的把嘴伸到我们的手中抢食,又好玩又烦人。我们给了一个小猪食物,另一个小猪也凑了上来,谁说猪笨,其实猪很聪明,不信你看,刚给过食物的那头小猪,摇头摆尾,哼哼唧唧的又来到我们的身旁,眨巴着小嘴又来讨要来了。我们看着憨态可掬的小猪笑着,逗着。</p> <p> 天空飘起了雪花,我们收拾起简单的小背包,到一个观景台拍照片。由于天气不好,加之距离太远,虽然两岸桃花一江水,绿柳彩田两相映,但也没拍出好片子。</p> <p> 拍完照,我们便向景交站点走去。景交站排队的人不算多,第二辆车就排到了我们。上车后,我找了个邻窗并靠江一面的位置坐下来,拿出相机准备拍照。车子的右侧是山,也就是说,我们走的是盘山路。左侧的粉色的野桃林,绿油油的青稞田,金黄的油菜田,村庄房前屋后恣意盛开的野挑花,雅鲁藏布江两岸的粉桃沙柳及山谷中片片的粉色桃花,枯水期若一条青龙般逶迤舞动着的江水,可以这样说,每年的3月到4月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林芝的任何一个地方,随意按下相机或手机的快门都能拍出让人惊艳的大片,随意顿足看到的皆是人间仙境。</p> <p> 路边很多开满粉艳花朵的高过景交车顶的野桃树,我们乘坐的车子在花道上穿梭盘旋而上,桃花枝条哗哗啦啦的略过车窗和车顶,看似触手可及,憾是隔着车窗玻璃。盘山道上又不能停车,我们在车子不转弯稍平稳些时,只好隔窗抢拍点桃花源般的美景。</p> <p> 我们沿着大峡谷沿线逆流而上,圣洁的雪峰下,粉色的桃花,交互辉映,就像是圣山上的雪花落到人间变成了桃花。桃花多沿雅鲁藏布江岸分布。雪山、江水、绿色的青稞地将成片的桃花林映衬得极具层次感。</p> <p>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的索松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隐秘桃源村落。进入派镇之后,沿着过江大桥土石路前行约10公里便可到达。我们乘车到达索松村站点下车,近距离观赏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桃源村落。索松村位于半山腰,面对南迦巴瓦峰,脚下是雅鲁藏布江和成片的桃林,因此这里成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拍摄南迦巴瓦峰和桃花的绝佳位置。看着这映衬在桃源中的藏族村寨,不由得想起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个版本有点演变,但更合我的意些。据说以下是原版: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个平地一个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我想,此时此刻,若能拎一壶浊酒,坐在一棵桃花树下,微醺即睡,或者读一卷喜欢的诗集,直到晚霞满天,桃花也都变成黄昏中的幻影,一回头,看到了夕阳照在南迦巴瓦峰上,岂不变成诗中的桃花仙了不是?</p> <p>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达林村。如果说索松村是隐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桃花源村落的话,那么达林村则是隐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桃花地,是秘境中的秘境。从索松村继续前行10公里左右,下得车来,便到了路尽头的达林村。</p> <p> 达林村是距离南迦巴瓦峰最近的村寨。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而这“西藏众山之父”雪峰下,便是达林村。开阔的牧场里悠闲的牦牛或温顺的马,时尔低牧,时尔漫不经心的望向路边的游人和车辆,木栅栏里蓝色尖顶的帐篷与或站或卧的牦牛和马,青稞田边林立的棵棵遒劲的野桃花树,与田野和小村中藏式民居的房前屋后零星点缀的野桃花,无不让人心醉神迷。站在篱笆边,抬头望去,有种采桃木篱下,悠然见雪峰的恬淡与明快。但,望着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进雅鲁藏布江,随着江水漂流的情景,一种无明的悲凉袭上心来,不由得想起了《葬花吟》中的句子“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在心里悲叹道:天尽头无香丘,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不是吗?试看现如今,有多少人在这个薄情的尘世里深情的活着,不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只为今生与相爱的人携手,许一生一世温柔,共赴一场花劫……</p> <p>惜别达林村,乘景交沿雅鲁藏布江顺流而下,穿花林,过仙村,意犹未尽,却已到了派镇。走出景区出口,走上我们的专车。沿306省道返回林芝首府八一镇。虽然天色已晚,但,道路两边的桃花,若隐若现的桃花源般的小村,依然让我们流连忘返。天渐渐暗了下来,美景被掩蔽在暮色里,我们才闭眼休息一下,晚上八点多回到八一镇,夜宿八一镇。</p> <p>4月10日,早饭后,我们从八一镇返程拉萨。天气特别的好,气温升高,天空湛蓝,318国道两旁,山谷、山坡野桃花开的更艳,在雪峰下显得更美,田野里的青稞更绿,点缀期间的桃花,显得更加明艳。河畔的柳丝悠悠的在微风中摇曳着,小村的河滩上牧场里,温顺的马,时尔低头啃食着地上的青草,时尔抬头向路边望着,看着我们显得很友好的样子。散落在桃林间的小藏村,房前是绿色的青稞田或用木栅栏围着的金黄色油菜花田,屋后是盛开的高大野桃花树,远远看去,掩映在桃花中小村更增添了几分仙气。虽然这几天我们都在这雪域桃源里饱赏美景,但看到这返程中的桃源仙境依然兴奋激动,依然咔嚓咔嚓的拍照,由于光线好,还拍出了一些好片子。中午,在一个小镇吃过中餐,路边的桃花小径直向前方的雪峰,蓝天白云下雪峰桃花流水,好美好美!一起同行的姐妹,同车的小美女,结伴牵手蓝天下的桃花小径,欢呼雀跃,把欢笑留下,把脚印留下,把美好带走!</p> <p> </p><p> 在这喧嚣的尘世,曾经有多少人都在梦想着,一个转角突逢一片桃花林,在一片芳草如画中,找到美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与世无争,安享宁静。我有幸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口,相逢了一个又一个桃花源,可遗憾的是,它不独属于我,因为我不是归人,只是这里的一个游人,一个过客!</p> <p> 又是人间四月天,一别林芝复新梦。梦里梦外皆桃源,桃花源里成花仙。悠然采花木篱下,抬头喜见“羞女”颜。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