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0415 星期三(第1⃣️3⃣️1⃣️篇)</p><p> 为什么说是可怕的两岁呢?因为孩子一旦获得自我意识,他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来开始各种探索,他需要得到更多的物品,开始有种贪心的感觉。"这个东西是我的,不是你的。"他会长期控制他所看到的东西来感受一切,而且拒绝大人说:不、不要。这些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两岁开始,三四岁是高峰,六岁以后就会慢慢的消失。</p><p><br></p><p> 对待孩子人生第一个逆反期,错误的两点:</p><p> 一、我家孩子开始任性了,我要把它纠正过来,只要他拒绝,我就惩罚他。认为从小里规则,成长不是更好吗?是的,这样会让孩子乖点,但孩子失去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变得胆小、羞涩。</p><p> 二、我不该限制孩子,他想怎样来就怎样来。这种方法让孩子感到自由,但没有任何要求时,意味着没有在规范引导当中,教他生活的技能,特别是自我控制能力,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哪些需要自己做?哪些需要父母帮忙?这些都要限制与引导。</p><p><br></p><p> 儿童主要面临发展的任务是:自主、害羞、怀疑。</p><p> 我们要保护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主感,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限制,注意是适当的限制。如果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不能随便动,这不叫限制,是压抑。我们应该给孩子提出要求,主要让他们主动、努力学习生活的技能,并且反复练习。如果27个月大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他们会很快学会这个技能,而当他们学会这个技能会感觉自己强大,非常开心。从此以后可以继续训练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等生活习惯。</p><p><br></p><p> 家里如果有两个孩子抢玩具,怎么办?</p><p> 一、这个研究派表示,在2岁附近的孩子是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家里所有资源必须向他倾斜,三岁之前享有家里特权,三岁后开始学会谦让与分享。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自主能力更好,在成长以后更有家庭责任感,更愿意无条件的付出。</p><p> 二、另一个研究派表示,两到三岁的孩子是故意前多玩具,捣乱在家里保持绝对的公平同等的机会,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强调公平竞争,遇到矛盾进行谈判。</p><p> 哪种方式更好呢?研究发现两种方式都可行,代表两种文化。</p><p><br></p><p> 总的来说,我们要多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尝试并理解他不是捣乱。在基本生活技能中规范他们,其他方面随孩子天性自然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