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

嘉希妈咪

早饭头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对于早饭头,作为彬州人民都不陌生,早饭头这三个字用彬县的话叫才正宗,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个名字很土。刚开始说普通话,同学问我哪里人,我怎么也叫不出早饭头,觉得特别扭,思量再三,我就用家长的方言告诉她“早饭头”。别听这个名字土,可这个名字背后是一段美丽的历史传说。早饭头村口有一个村碑,村碑上记载着“早饭头”三个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子时天刚亮,他刚走到村口,就看到袅袅炊烟升起,于是秀才就问村子人,这个时候人们在干什么呢?村子人告诉秀才那是在做早饭,秀才忍不住说:“这里的早饭真早呀!”从此这个村子就叫“早饭头”。</p><p class="ql-block"> 这只是传说,当然还有历史记载,根据《诗经·豳风》记载,后稷在豳州开发农业,早饭头的麦子是最早成熟的,是割第一镰的,因为麦子成熟早,这里的人们能早早的吃上饭,所以这个村子就叫“早饭头”了。</p><p class="ql-block"> 不管早饭头的名字怎么来的,人们对于这个村子还是很熟悉的,但是村子里的泉水,知道的也许就只有这个村子里的人了。</p> 神泉的来历 <p class="ql-block">  在村子西边有一口泉水,一年四季不知疲倦的流淌着,对于泉子是怎么来的,爷爷的爷爷都说,打小就有这口泉眼,这泉水好啊,养活了早饭头百十号人哪,从有了这个村子起就有了这口泉眼。</p><p class="ql-block"> 这口水泉总充满了神秘感,奶奶常对我说:“孩子,在泉子里不许洗衣服,不许洗手,不许对泉子不敬,这是神泉,里面住着两条特别大的蟒蛇,蟒蛇是有灵性的,她保护着泉水,要是谁把泉子的水弄脏了,蟒蛇就会惩罚她的。”而且奶奶还有事例,原来谁家的女人在泉子洗衣服,结果被蟒蛇咬死了。有一年干旱,到处都没有水,植物也大都半死不活,泉眼的水也越来越少,于是村子的人们自发去修泉子,有一个人被从泉子前面的山上的土滑下来淹埋了,村里的人赶紧烧香,结果那个人被救出来了等等。奶奶这一个个事例增加了神泉的神奇,所以对泉子,我总是充满了敬畏。村子的人们和我一样敬畏泉子,敬畏哪两条大蟒蛇,每年过年或正月十五,总会有人拿着香纸去泉子拜一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p><p class="ql-block"> 泉子很古老,古老到没有任何装饰,两个眼,两口槽,一个用来人们饮用,一个用来牛马牲口饮用,泉水一年四季流淌,为了解决人们洗衣服的问题,在槽的旁边挖了涝池,槽里面的水满了就可以流到涝池里,人就围在涝池四周洗衣服,涝池周围有一块块石头,这就成了搓衣板,在石头上洗着粗布棉衣特别带劲。因为这是神泉的原因,始终也没有人把衣服放到槽里洗。冬暖夏凉的泉水,在那个知识贫乏的年代,被誉为圣泉,因为冬天流出的水是热的,泉眼里有雾腾腾的热气冒出。夏天的泉水清凉清凉的,再热的天气,只要喝一口泉水,瞬间所有的热气就都烟消云散了。对于这种现象,人们没办法用科学去解释只说是因为他是神泉。</p> 民风淳朴 <p class="ql-block">  泉子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泉眼上面就是一个小坡,坡上面是一块不大的平地,这是在这里排队接水的人等待的区域。记忆中小时候大人都很忙,所以担水的时间基本上放在早上,家里有男人的就用水担担水,男人忙的时候女人也能担起两桶水,小孩子力气小就两个一组用担抬水,村子里所有的人要到这里来取水。没有拥挤大家自觉排队,看着没有站队不知道谁第一谁第二,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谁下来轮谁井然有序从无争吵,除非谁家有事其他人都会自觉让一让,用村里人的话“谁家还没个急事?”</p><p class="ql-block"> 遇到下雨天泉子就很泥泞,尤其是那个小坡,有被滑到槽里的危险,这时候旁边的大人都会放下自己的水担帮我们小孩把水提到平坦的地方。农村人朴实不会说谢谢,也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不礼貌,他们觉得这只是一种本能,谁都会有小时候,谁也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言谢却都是这么无私的付出。</p> 最不缺八卦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消息封闭,一个村子只有一台电视,家家都只有15瓦灯泡的年代,泉子成了人们了解时事政治的地方,也是八卦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早上5:00泉子就开始有络绎不绝的挑水人,大家在等待的时候也就开启了八卦模式。国家最近都有什么大事啦;谁家的男人和女人打架啦;谁家孩子出生啦;谁家的牛生牛犊子啦等等,在这里用一个早上的时间可以了解昨天村子里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这些事情再经过二次传播,不到一个晌午的时间,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当然,也就各取所需,谁家需要买个猪仔,谁家需要帮手等等。而对于吵架的人家,没有谁看谁家的笑话,更多的是对村子人们的关心,担水路上遇到会问一声还好吗,顺便说一句谁家碗碟还没有磕碰的。遇到生牛犊子的,顺带恭喜一声,遇到家里生小孩的说一声到时吃满月酒……</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各家都赶着忙碌了一天的牛来泉子饮水,这个时候泉子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早上的八卦在这个时候依然是新闻,牛叫声、水声、挑水的吱拧拧声、还有人们谈论声,汇成了一部最原始的生活交响曲。 </p><p class="ql-block"> 泉子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平台,是给了这个村子古朴民风的地方,因为这里人们更加团结,生活更加和谐。</p> 天翻地覆的变化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许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孩子外出求学,泉子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加上气候干旱,泉水流量的减少,涝池周围的人不多了,泉子平台上的人变成了老人了,但他们依然会在那个平台上说会话,手里拿着烟锅,一边抽烟一边说着,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娃出息了,一家人随娃去大城市生活了;谁家的梨丰收了,卖了一万块钱,他们成万元户了。除了这些高兴的消息也有悲伤的消息,某个老伙计昨天走了,过几天下藏,唉,一辈子就这样完了。说着老人们眼里闪烁着泪花,这是对村子里人的不舍,更是自己对幸福生活的不舍。 </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担担水接满了,他们还是不走,一起说着话,时而传出豪迈的笑声,时而是低落的叹息声。这样的谈话一直到吃早饭时,有人站在土堆顶上喊自家掌柜的回家吃饭才会终止。</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的老人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力气,往往两桶水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挑回家。泉子哪吱拧拧的挑水声随着老人回家逐渐消失。</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下大雨,泉子上面的土被大雨冲刷下来,整个泉子被泥土淹没了,村子里的人没有水喝了,于是大家又自发的拿着撅头和铁楸,把泉子进行了修理,村支部掏钱用水泥把泉子前面砌了,那个平台没有,涝池也没有了,泉眼前面是平坦的水泥地面,下雨也没有了泥泞,但是挑水的人越少了。只剩下两眼泉水。</p> 再回泉子 <p class="ql-block">  随着弟弟在外居住的父亲回家总要喝口泉水,父亲说:“走到哪里都舍不得这口水,它甜哪。外面的城市在好都没有这口水好,泉水泡的茶那才叫茶。”所以父亲回来虽然住在我家,可是他会利用空余时间,骑上电动车去村子里的泉子带水,每每用泉水煮过的面,母亲都特别爱吃,喝面汤就更不用说了,母亲说面汤是甜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来不久和母亲又走了,我也因为没有人带水,就喝着自来水,因为水质的原因,孩子不喜欢喝稀饭,家里都用起了矿泉水,村子里的泉水也就慢慢淡出了我的视野。直到这周六去同事家,同事家里喝的是他们村子里带回来的泉水,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早饭头泉水的思念,回到家里和老公商量去早饭头取水。</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两个带着小女儿开着车,来到了早饭头的泉子里,熟悉的泉眼,熟悉的槽,熟悉的地方,还有那个熟悉的水的味道。只不过这里空落落的,一个人影都没有,我和老公、女儿看着泉水潺潺流出,哪一声声哗哗的流水声,让我又回到了那一个个吱拧拧的早上。我兴奋的给老公讲着泉水的故事,讲着一群质朴而又八卦的人们,给孩子分享泉水的清凉,告诉他们那个时候妈妈酿的醋为什么那么香了,过年的御面为什么那么好吃。小女儿接了一瓶水说“妈妈,这是大自然的味道,我们只是搬运工。”</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家带了一些水,我想以后我会经常去泉子取水回家,取这一眼清泉的些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