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偷闲整理书箧,无意间得阅收藏的清末长安人寇立如先生墓志铭拓片,端详间发现其铭文竟为牛兆濂所撰,书丹者则系宋伯鲁。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始于我国南朝。全文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核心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通篇一般包括持家、德行、学问、技艺、政绩、功业诸方面。所谓为逝者讳,尊逝者大,墓志铭的作者多系逝者声名显赫的门生故吏,当然也有恩师良友,诤者佞臣操文的,乃至有自书的,但系少数。墓志由于深埋地下,鉴于水分、温度等诸多因素,故多以石为料,也有用砖、铁铸或瓷土烧造的。墓志通常由盖、石两部分组成,一般置于墓道中间。寇立如先生墓志长70cm、宽70cm、厚9.5cm,石灰石质。盖自右至左书文四列,篆书“长安寇立如先生墓志铭”;石铭文为楷书,竖行自右至左抄录(仅极个别字演化如今,其余均原写)如下: <p>下为笔者试断句及注释: </p><p> 清授中憲[</p><p> 憲,同宪]大夫知府銜[ 銜,同衔]四川在任候补直隸[ 直隸,同直隶]州知州巫山縣知縣立如寇君墓志銘</p><p> 蓝田牛兆濂撰文</p><p> 醴泉宋伯鲁書丹</p><p> 长安宋聮奎篆葢</p><p><br></p><p>丁卯岁冬[ 丁卯,1927年],十月既望,[ 既望,农历十六日]吾友立如先生赴[ 赴通讣,讣告的意思]至,即扵学舍西向率诸児爲位而哭,悼于城。斯道者,何竟失此人也?况情好之廪,有非寻常可比者。其塟也,銘志之作虽欲己,淂乎?[ 虽欲己,淂乎?语出程颐“圣贤之言,遂欲己,得乎?”]先生諱卓,字立如,号悔菴,姓寇氏。其先臨潼人,同治中避难省垣,因家未,遂又爲长安人。曾祖諱大有,妣氏冯。祖諱益昇,妣氏丁。考諱文周,妣氏赵,氏吴,氏张。均以先生贵,封赠如例。先生生而頴異[ 異,同异],好讀書,辛苦倍常人。年十九補諸生,有教庠序[ 庠序,古代学校名]間,爲闗中四傑之一。光绪乙酉[ 光绪乙酉指1885年],以優行贡成均[ 贡成均,泛指官设最高学府],旋领郷薦[ 薦同荐,领乡荐即乡试中举],仍攻苦如未逹時。明年従柏灃西[ 柏灃西,原名柏景伟,字子俊,号忍庵,晚号沣西老农]先生受學扵闗中書院。時汉阳黄小魯[ 黄小鲁,原名黄嗣东,字小鲁,号鲁斋,晚号鲁叟]觀察興復魯齋書院,以小學爲敎,學者雲集,於先生尤所噐重,自是識觧益增文益進。寇允臣先生之歾[ 歾,即殁]也,清麓先生[ 清麓先生,原名贺瑞麟,字角生,号复斋,陕西三原人,临潼华清池《乐善亭记》碑为代表作]来會塟,以家禮従事,見者初尚疑之,先生獨心悦誠服而執贄[ 執贄,古代初次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焉。於是始知吾學之大有在,而不甘僅以文人老也。間又従逰劉古愚[ 刘古愚,原名刘光贲,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教育家,思想家]先生之門,道德経濟文章均有所受,故名宦之業以於爲名士。時裕之庚子[ 庚子,1900年]大饑,以襄賑功保奏知縣,籖[ 籖,同签]分四川署大邑縣。事時民敎相仇,獄訟緐興,先生平心处之,只問曲直,,不分民敎,訟者心服,敎案頃息。厯[ 厯,同历]知宜賔、德格、甘孜等州縣,旋補巫山縣,均有惠政,爲上臺[ 臺,同台]所賞識。去官之日,父老攀轅不可得,有泣送百餘里者,其感人如此,非稽古愛民之験歟?國變[ 国变,即庚子国变,是指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後,觧組歸来,讀書養疴,舆一二同志赋詩飮酒,不复問升沉事,然民間利病所在,當事有問,知無不言,桒梓隂受其福者,不知几幾。先生終不言,人亦莫知之也。慨異説横流,正道日晦,乃舆同人力扶孔教,即文廟所集好古之士,親爲敎授,示以脩己治人之要,不使迷扵嚮往,非甚病風雨無間,不自知老之将至也。四方堉學之會,恒力疾以赴,語人曰:吾楽此不爲疲也。逺近名宿入城,多主其家,以为今之同寛。甫云先生卧病踰年,道梗不淂一晤,今嵗九月初,囙會祭清麓,道省訪焉,先生聞之失喜,入見寒暄外無它語,惟談及聖廟之危而浚安,及聖誕莭[ 聖誕莭,指孔子诞辰纪念日,为每年的公历9月28日,孔子被称为圣人,所以孔子诞辰日又被称为“中国的圣诞节”]會祭人文之盛,则喜動顏色不覺,髙談雄辯,奕奕如平時,則其心乎衞道終始如一者可以見矣,方謂其精采勃蕟延年可兾,不謂遂成永訣!何天之不愛道也?悲夫。先生卒于民國十六年十月三十日戌時,享夀七十有一。元配路恭人,継配王恭人,側室李孺人。子四,長承恩,邑廪生,蚤世。次鴻恩,光緖癸卯恩科擧人,法部主事,二等嘉禾章,政事堂存記,陕西西道觀察使。三子銘恩,日本経緯學校畢業生,早世。王恭人出。次洲麐,李孺人出。女四,长適渭南甘粛知縣,及甲第。次適本邑四川知縣傅蓉鏡。次適三原四川縣丞馬銘。次適富平武屯桐。俱王恭人出。孫三,京福永福興福。女孫一,慧貞。俱鸿恩出。即以本季十二月初一日塟扵臨潼斜口鎮王家坡辰山戌向。銘曰:</p><p>繄碩人[ 硕人,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指高贵美丽的形象]之诞生兮,鈡靈乎闗輔之名都。形魁梧其表異兮,神采勃蕟而有餘。早蜚聲扵萟苑[ 艺苑,指文学艺术荟萃的地方]兮,撷六代之菁華。僅小試扵烹鮮兮,惟百里其無怨。咾思詳密以周至兮,理繁劇如其爲文。胡上下其交孚兮,所至絶纇而軼群。怅袂聖其云徂兮,早懸[ 懸,同悬]車而息馬。樂琴書以卒歳兮,時諷詩而酌雅。胡夷風之且暴兮,羌率獣以食人[ 率兽食人,指社会道德严重沦丧]。経常忽其墜地兮,居中國而去倫。神州精萃其即竭兮,愾軀壳之徒存。群狂醉而莫之醒兮,杏壇[ 杏坛,指教书授人之地]指日其移。尊碩人攘臂而力争兮,紛一呼而百應。羌囬天以取日[ 回天取日,语出王守仁“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兮,寔人定其克勝。要終始以衞道兮,憯[ 憯,同惨]不改乎此心。抱牢愁于牀蓐兮,寄澤畔之衷音。開正學之門庭兮,峻数仞之宫墻。攸好德以考終兮,僃[ 僃,同备]五福[ 五福,《尚书》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何傷。歸首邱[ 归首邱,即归正首丘,指死后葬于故乡]兮渭之陽,屹百世兮瞻崇岡。吁嗟先生之風兮,若山髙而水長。</p><p> 鸿恩 興 </p><p> 男 率孫 京 福泣血納石</p><p> 洲麟 永</p><p>长安王尚重刻字</p><p><br></p><p><br></p><p>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土文化和地方贤达总是能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温馨和自豪。提起牛兆濂这个名字,大家可能生涩许多,可要说起关中“牛才子”,陕西人尤其是西安人可就恍然了。牛兆濂,生于1867年,卒于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今西安蓝田华胥乡鸣鹤沟人 。清末关中大儒,著名理学家,清末民初陕西四大才子之一。9岁入私塾,清光绪八年(1882年)参加县考,名列榜首。十年(1884年)入关中书院专攻儒家经学,翌年充任志学斋,同年肄业。光绪十二年(1886年)补癝膳生员,被聘为塾师。先生幼年即博闻强记,过目成诵,曾拜在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主持过芸阁学舍,聚众讲学,盛极一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师承关学,诗文源粹。为人简俭朴素,入乡随俗,寓理俚语,清誉鹊起,被誉为“关中第一名儒”,当地百姓对其顶礼膜拜,奉若神明。</p><p>戊戌新派宋伯鲁,几与牛兆濂同时齐名。宋伯鲁(1853-1932),字子纯,号芝洞,又号芝田,陕西礼泉县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苦读经史,由县廪生入太学,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第二年登进士弟,授翰林院编修。青年时家境清贫,缺衣温饱,曾自言自己“久病不知药有效,严寒转觉火无功……”。宋伯鲁受教于长安著名学者柏景伟的门下,尊奉张载关学的“四为”宗旨,不求仕途,兴办社学。京城任职期间,耳闻目睹了甲午战争带来的恶果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现实,认同康、梁变法主张,以朝庭“言官”身份,屡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明定国是”推行新政,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以“滥保匪人”、“声名恶劣”的罪名,先将宋伯鲁革职永不使用,后又下令通辑,宋伯鲁闻动避祸上海,一度又到日本。宋伯鲁为官清正,多才多艺,擅长书画,书法宗晋,最精小楷,尤其能在一瓜籽壳内书写七言诗,画宗北派,秀逸中含有刚劲之崐气。</p><p>牛兆濂以饱蘸友情的笔墨、清晰的行文刻画出了寇立如先生普通而卓越的一生。寇立如早年天资颖异,好读书,辛苦倍常人,遂成关中四杰之一,中举后师从柏灃西先生,攻苦如未达时;为黄小魯先生所器重,自是识解益增,文益进;再师刘古愚先生,道德、经济、文章均有所受,已于为名士。庚子大饥时以襄赈功保奏知县,签分四川大邑。当时该地民教相仇,狱讼繁兴,寇立如到任后平心处之,“只问曲直,不分民教,讼者心服,教案顷息”。后辗转历知四川宜宾、德格、甘孜等州县,为官清廉,多有惠政,深受百姓爱戴。去官之日,父老攀辕,有涕送百余里者。国变后解组归来,读书养疴,赋诗饮酒,不复问升沉之事。然终慨于异说横流,正道日晦,遂风雨无间致力重振圣庙,自诩“吾乐此不为疲也”。言及卫道,每每高谈雄辩,精采勃发,喜动颜色,其心始终如一。寇立如其先临潼人,同治中避难省垣,故又为长安人。育有四子四女(长子、三子早世)。享年71岁。葬于临潼斜口王家坡辰山戌向。 </p><p>寇立如先生生活的年代,时值清政府统治的中后期,曾经叱咤风云、长刀铁骑的满洲八旗早已雄风不再,素来尚武的文明古国笼罩在鸦片的雾霭里。特别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继之而来的就是文化侵略和精神麻痹,他们往往以传道士的身份布道讲说,吸收听众,修建教堂,私设律例,鱼肉教外百姓,使得教民与百姓矛盾激化,形成教案,他们则以此为籍口出兵中国,从而获得巨额利益,如1897年山东的“巨鹿教案”、1899年山东的“肥城教案”、1900年陕西的“三边教案”等,无不如出一辙。寇立如先生在有外国势力支持的教民和普通百姓发生纠葛时,能够做到“只问曲直,不分民教”,实属难得!1900年系农历庚子年,关中大旱,庄稼绝收,饿殍遍地,百姓民不聊生;山东、天津等地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以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为首的八国联军从塘沽沿天津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陕西避难,是为庚子国变,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使得国家滑向深渊,在此情形下寇立如先生立如先生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仍然秉承传统文化“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伦理道德,不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而企图通过振兴孔孟之道富国强民,是其迂腐的一面。与此同时,围绕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保皇派、立宪派,革命派纷纷登场亮相,演绎出一幕幕的丑剧、闹剧、悲剧,仍然没能使中华民族国富民强,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才面貌一新。可以这样讲,我们曾经沦丧,否则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百年磨难,但我们仍然有英雄,否则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牛兆濂所撰铭文志的部分涉及的历史背景及相关人物精采纷呈,详情略见铭文注解和上文;而銘文部分牛兆濂则不惜才情,以华丽的词藻和饱满的热情赋予了寇立如先生莫高的评价,确也恰如其分。寇立如的墓志铭言其为长安人,但仍葬于其先籍所在的临潼,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叶落归根的传统理念,亦如铭文所言之“归首邱”。墓志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除了可作为墓葬可靠的断代参照外,还可补充史籍记载之不足,相互印证一些细枝末节。如前文所提的理学大师贺瑞麟,其家住三原,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讲述朱先生智退毕昇清军反扑革命军一节时,言及朱先生从乾县返回西安途中曾夜宿于其恩师家是可信的。从表象上看,朱先生的身上有牛兆濂的影子。寇立如生于1856年,他光绪乙酉年中举,恰巧宋伯鲁也是同年的举人,光绪乙酉年即1885年,牛兆濂则是1882年的县考榜首,可以说三人是同时期三秦大地上的莘莘学子,虽然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值得骄傲的是他们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彰显了人中龙的本色。他们作为授受相传的传统文化名人,相互倾慕,切磋文笔,交流心得 ,情投意合,加之有共同的前辈提携相荐,相互间应当是沟通勤,了解深,因此寇立如死后,牛兆濂负才子之名撰文,宋伯鲁逞善书之能书丹,协力为友盖棺定论,当是文坛佳话,合璧所做之墓志,文风朴实意境幽远,书法精湛浑然天成,是一件难得的文书俱为上乘的艺术精品。这幅寇立如先生墓志铭拓片,形式上品相完美,内容则说明了当时陕西或者说关中地区文人墨客相互交往的盛况,这些人物包括:牛兆濂、贺瑞麟、刘古愚、宋伯鲁、柏灃西、寇立如,黄小魯等。除此之外,我尚有一疑问,銘文中有“归首邱兮渭之阳”一句,所谓“阳”者,意即山之南水之北。寇立如葬于斜口,其位置1927年时明显在渭河以南,何来“渭之阳”之说?是牛兆濂笔误?(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还是体例要求?亦或是另有隐情为我们所不知?倒是很值得商榷探讨。</p><p>公余籍此以娱。是为说明。</p><p>(作者系临潼法院骊山法庭庭长邵小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