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小学:团队研修分享会 有滋又有味

心情好

<h3> 团队的意义是什么?<br> 团队的意义就是<br> 同一个集体的人聚心聚力<br> 把个人做不成的事做成、做好。<br> 如何锻造聚心聚力的团队呢?<br> 团队研修<br> 是昭君小学的方式之一。</h3> <h3>  4月9日,春风荡漾。上午,昭君小学组织语文教师在综合楼小会议室召开“名师讲座学习分享会”。</h3> <h3>  “名师讲座学习分享会”这项活动实际上包含两个阶段:听讲座(讲课)与分享会。<br>  第一阶段:听讲座。从二月初至三月底,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老师们白天上网课,晚上走进网络平台,聆听名师名家的课堂教学与公益直播主题讲座,随后即兴展开网络沙龙。</h3> <h3>  第二阶段:分享会。3月26日下午,王帮权副校长发出名师讲座学习分享会的准备工作和召开时间的通知。<br>  老师们翻开学习笔记,重温学习内容,回顾学习后的教学改变,起草、修订、精心研磨了自己的分享材料。</h3> <h3>  分享会上,老师们依序发言,“你方唱罢我登场”,或激情或温情或声情并茂,谈所感所悟,谈所思所想,谈所学所获,现场高潮迭起,听者频频点头。</h3> <h3>  现在,让我们走进老师们的分享会,听一听他们的学习心声。</h3> <h3>  首先发言的易金霞老师以“立足儿童的立场,服务于母语学习的语文课程,内容不必庞杂”为主要观点,提出“三要”:“要抓住读写能力、思维品质发展的主线,用好手边的教材,适度开发和创造;语文课堂的学习,要力求简单、清晰、鲜活,让学生把最基本的字识好、写好,文能读通,话能讲清;要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因为它是扎实而轻松地学语文、有情有趣地学语文、学好语文的基础!”</h3> <h3>  袁玲老师细语轻声地说道:“聆听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觉既忙碌又充实。专家们以先进的理念做引领,以丰富的案例做例证,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引起了我对教学的再思考,收获了以前很少有过的收获。”收获了什么呢?“高子阳老师的‘先写后教’,改变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模式;吉春亚老师的《作文指导,在难点处下功夫》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用心领悟,汲取精华,促自身发展,打造高效课堂。”</h3> <h3>  杨敬会老师主要谈了名师王崧舟对她的影响:“温文儒雅、博闻强识的王崧舟老师带我走进诗意的课堂,诗意的朗读。他的讲课说理与案例互释,深入浅出,如清风徐来,流水淙淙……我深深地被王老师的学识震撼,被王老师的素养吸引,被王老师的思想感染。我要不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文学作品阅读和积累,只有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像王老师那样游刃有余、轻松自如,打造理想中的完美课堂。”</h3> <h3>  彭春华老师这样谈“学习的主体”:“有幸在网络上聆听了王崧舟、管建刚、吉春亚、高子阳等专家关于阅读、作文教学的讲座,我如沐春风,茅塞顿开。”“管老师告诉我们,课堂上,学习任务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要让‘主体’忙起来;老师的心中要有主体意识,要把80%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听出来的,而是学生‘习’出来的。”</h3> <h3>  何伟老师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作文激趣谈心得:“在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反思;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方面,老师要致力:化解学生畏惧心理;创设作文趣写氛围;优化作文教学模式,不仅‘先写后教’,还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h3> <h3>  陈德英老师的分享富有诗意和哲理:“一个充满诗意的人,无论人生有多少苦难,面对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自在还是自由,他都能对其作诗意的观照,都能将对象点化成诗,使人生洋溢着温馨、空灵、深邃的诗意。”“语文教师就是要努力去做‘一个充满诗意的人’,诗意地观照教学生活,诗意地关照学生的学习生活,诗意地点化、引领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充满诗意。”</h3> <h3>  杜华老师围绕“四个不能”谈学习体会和教学注意:“1、不能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始终牢记更重要的是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2、我们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忙起来、学起来,不能把重要的作业留到课外完成,要安排在课内落实。3、作文课的三种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用,不能一味采用先教后写的方法,因为成人的指导与学生需要的指导相差太大。作文要鼓励学生说真话,“童言无忌”是儿童的权利。很多人不会写作文,是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不能用成人的价值观来评判学生的作文。4、朗读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过于注重方法的指导,从而忽视学生的朗读意愿的唤醒。”</h3> <h3>  郝光葆老师以《课堂教学需要两个改变》为题,论述了她的思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语文能力要靠学生练出来,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把讲、听的课堂改变为‘习课堂’。‘习课堂’的核心备课内容,老师要把握学情,研究习题的类型、难易程度,采用反复读重点段、写解题小贴士、变通题目式样等方法解决‘难题’。在习作教学中,改变以往‘先教后写’的思维定式模式。指导学生习作时,老师要把握每次习作重难点,根据学生情况来确定是先写后教、先教后写,还是边教边写、边写边教。”</h3> <h3>  王丽丽老师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爱好两个方面谈做法:“1、多措施让学生爱作文。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都要坚持下来。每次的作文要加大评讲指导,落实好师生互改互议、生生互改互学的环节。要拓展练笔范围,鼓励学生写人写景写身边生活。2、多方式让学生爱阅读。多采用读书批注法、读文‘设身处地想’、读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多种朗读方式读懂文章内容,紧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再慢慢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利用文中范文,《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的推荐,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去读这些文章,学会提出疑问,提高阅读能力。”</h3> <h3>  王晓芬老师分享了三年级语文教师团队“教学改变”的经历:“几场培训就像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学习了高子阳老师的‘先写后教’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后,我们教师团队立马研读教材,对第四、六组课文和作文教学大胆尝试整合单元内容,调整了教学顺序,积极推行了‘先写后教’的教学模式。学习了管建刚老师的《家常课革命》,我们教师团队从课后习题和配套的作业入手,围绕学习目标、结合习题,有机地把习题带到课堂完成,这样在读中领会、在习中检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在名师的引领下和团队的合作中更多地改变自己。”</h3> <h3>  舒艳艳老师分享了她《聆听下的思考》:“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新学期,时时享受着丰富的精神大餐。高子阳老师的《先写后教—学生看到变化的写作范式》,反思自己的课堂,常常采用先教后写的教学模式,甚至还套用范文引路,这样的习作教学,孩子们的创造力、创新意识也就大面积地封存了,多数孩子的习作内容几乎千篇一律。今后,我将努力改进,综合运用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h3> <h3>  朱正华老师针对作文教学谈感悟和行动:“听了管建刚老师和高子阳老师的作文教学讲座,我真切地感受到:听一次讲座,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真正用在自己的教学上,那只能说打动了你一时,起不了好大作用。如何把名师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这是我要真正思考的问题。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放低要求,收放结合,心平气和,以身作则,尽力坚持,及时奖励,让我们的作文教学重放异彩。”</h3> <h3>  陈光菊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着力“三变”:“听了小语界几位知名专家的讲座,让我停下埋头拉车的脚步,认真思考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几位专家为我们抬头看路指明了方向。我觉得语文教学要‘三变’,一是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二是教师备课方式要改变,三是习作指导形式要改变。改变,不是追求新奇,而是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习’中收获。”</h3> <h3>  余泽君老师关于作文教学的体悟言简意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是天生就会写作文的,怎样才能让他们爱写乐写呢?我认为:首先,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面,积累语言库。其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想写爱写和乐写。第三,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习得基本的习作方法。”</h3> <h3> 孙莉莉老师的发言犹如散文诗:“有人说‘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光彩。’高子阳老师的习作教学‘先写后教’给了我拨云见日出的喜悦和领悟。学生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老师的有效指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也算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我会积极尝试高老师‘先写后教’的习作教学模式,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不断总结经验,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写作,让一篇篇灵动、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飞出他们的笔尖。”</h3> <h3>  黄蓉老师主要就“习课堂”谈反思,说改变:“听了管建刚老师的讲座《家常课革命》,发自内心地深有感触。同时也反思了自己教学方法的欠缺,主要是在课堂上讲得太多,练习不够。如果我们以后按照管老师提出的教学方法去做,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我想管老师提出来的‘习课堂’是一个引领,必将成为我们将来课堂教学的主流。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向专家和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事们学习,不断摸索,力争让自己的课堂真正地成为习课堂,成为高质量的课堂!”</h3> <h3>  吴俊芳老师就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谈学习收获:“我听了管建刚和高子阳两位专家的作文讲座我收获满满。他们让我知道了作文可以这样教:‘先写后教,改成精彩’。老师将最大的精力用在了‘训练’和‘讲评’上。高老师让学生毫无顾忌写出自己的‘原点作文’,修改誊抄待用。依据所学课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一课修改一次,在反复修改而要求却各有不同的训练中,掌握方法,习得技巧,提高能力。习作指导,把课文作为学习‘例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学生有章可循,学得扎实有效。”</h3> <h3>  “今天的分享,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无论是‘先学后教’,还是‘先写后教’,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教学’,老师都谈得很深刻,可见老师们的学习是认真的,是身心投入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学习,需要这样的团队研修,希望大家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这个团队真正成为学习型的团队。”王帮权副校长的点评,肯定之中富含激励。</h3> <h3>  “没有想到老师们的学习这样持之以恒,没有想到老师们的领悟这样多姿多彩,没有想到老师们的改变这样立竿见影。”在总评时,肖勤校长首先用“三个没有想到”对老师们学习过程的坚持、学习收获的分享给予了点赞,然后提出“四要”希望:“专业学习与团队研修要一如既往;先进理念与适切方法要学以致用;学习之时与交流分享要抓住感点;个体进步与团队发展要紧密融合。”</h3> <h3> “先学后教”,在学校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策略。<br> 先学后教,对于注重专业发展的昭君小学老师们来说,何尝不是如此?<br>  爱学习的老师们以学习来提升自己,以学习来改变教学,以学习来丰富内涵,而且,不仅是“先学后教”、教后又学,老师们还勤于边学边教,边教边学。<br>  更重要的是,在昭君小学,学习,是个人的事,又不纯粹是个人的事。它是个人的,更是团队的。<br>  在昭君小学,你常常会听到老师们的异口同声:走,我们学习去!</h3>

老师

学生

教学

作文

学习

课堂

习作

语文

讲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