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部楼前一青松

麽麽妞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无论何时,每当耳边响起《小白杨》这首歌时,不由得让我浮想联翩,因为我心中也有一棵永不消失的“小白杨”。那是南泉训练团大门里那棵长青松。它伴我在训练团成长13年,我与它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情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过去一进南泉训练团大门,正对着大门是一座三层的砖混结构长约30多米的小楼,这便是团首长及机关的办公场所,即团部楼。团部楼前有个C字型的花坛,花坛的C型周边是用砖砌成了的约30公分高的平台可供人们坐息。花坛的正中建造了一块边长约五米正方的水磨石平台,据说这是当年为竖立毛主席塑像而作的,前面修有三级踏步台阶可上平台。在花坛内两边各有两棵大垂柳树,周围有冬青灌木环绕。如今的这棵松树,就栽植于花坛内正对大楼12点的位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我是72年入伍的,也算是训练团从威海刘公岛搬迁至即墨南泉应接的第二届批新兵。经过三个月的新兵入伍训练结束后,被留分在团部通信班,当了一名团首长的公务员,承做些团部的接待及首长们的日常勤杂服务性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记得刚分配到团部不久,一个星期一,接送驻青岛干部的班车刚到一会,侯德珠付团长就叫我去找镐头铁锹等工具说是要栽树,我找来工具,侯付团长已将一棵拇指粗松树苗拿到大楼前的花坛上,他指着选好了的位置说:“这里正对着大门口,等长大了就是一棵迎客松”。我们挖坑将树苗栽下培土浇好水。侯付团长还特用心的让我和小树苗站在一起,风趣的说:“这就是你的战友,它和你一般高,一同进了训练团,你们互相鼓劲,看谁成长的快”。太可惜了当年条件有限,那时能留下个影该多好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在团部工作的那三年,天天都从它身边走过,给它施肥浇水看护,眼看着它一天天吐出新芽,长出新枝,主杆不断长粗。后来自己也提干到学员队带兵,虽然再也不能天天与它相伴,但又有一批一批新的战友接班看管。85年当我转业离开时,松树己经长的挺拔枝密叶茂了,可以承担它的职能迎客了,使得一批批学员兵在它前面留影纪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转眼间,离开南泉训练团三十多年了,但训练团那一草一木还是那样的铭刻于心。自离开南泉至今,我分别于2006年、2013年、2019年三次返回训练团,追寻当年的脚步与思念,欣赏当今营区的变迁,心中激荡着无限的感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当年的团部大楼及花坛都已经拆除不在了,唯有那棵松树仍然屹立挺拔在那里,象一位永不下岗的哨兵,守卫着训练团,迎送着一批一批的水兵。也许是特殊身份的缘故,我每一次走进训练团,松树总是给我有着格外的感情,如同我的战友,我把它拥抱留影。倾诉着心声:松树战友,你好,我又回来看你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南泉松,它承载着南泉训练团建立发展的历程。南泉训练团正如战友们的心声,它是北海舰队水兵的“黄埔”,是水兵们成长的摇篮,是水兵们人生旅途成长的港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南泉,南泉!终生眷恋的地方。迎客松,我难忘的亲爱的“战友”!</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郭德厚 </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2020年4月 </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