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大讲堂 中小学劳动教育不再仅仅是活动

刘春凤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p> <h3>  2020年3月20日,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阐明了<font color="#ed2308">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校进行劳动教育(重大意义)</font>——劳动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体系,直接决定今天的小学生,到本世纪中叶,他们二、三十岁,三、四十岁时,能不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如果不重视劳动教育,如果这一代人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没有创造创新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就没法实现。也就是说,新时代,劳动教育不再是一项活动,而切切实实是德智体美劳的“五育”之一。<br></h3> <h3></h3><h3>  《意见》要求我们把握<font color="#ed2308">劳动教育基本内涵</font>。</h3><h3> <font color="#ed2308"> 什么是劳动教育:</font>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h3><h3> 实施<font color="#ed2308">劳动教育重点</font>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font color="#ed2308">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font>,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h3><br><h3> 《意见》帮助我们<b></b><b></b>明确<font color="#ed2308">劳动教育总体目标。</font></h3><h3> <font color="#ed2308"> 即 劳动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font></h3><h3>1.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好品质;</h3><h3>2.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h3><h3>3.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h3><br> <font color="#ed2308">劳动教育具体目标:</font><div>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div><div> 小学中高年级(三四五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div> <h3>  <font color="#ed2308">劳动教育内容</font>:主要是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h3> <font color="#ed2308">  怎样实施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拓展教育途径打造教育基地(学校是主导 家庭是基础 社会是补充 )</font><h3> 第一要落实好学校每周一课时的必修课,以及地方课和校本课的劳动教育专题,落实好各门学科的劳动教育元素;</h3><h3> 第二要落实好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落实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以学生集体劳动、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出力流汗;</h3><div> 第三要以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浸润、熏陶学生,营建“一校一品”校园劳动文化。 </div><div> 第四要建立校内劳动实践教室,校外可充分利用山林、土地、草场、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城乡社区、医院商场、福利院、博物馆、公共场所等等,也可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劳动场所建立劳动综合实践基地。</div> <h3>  <font color="#ed2308">家长做什么?</font></h3><h3> 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面,要求咱们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h3><div><h3> 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h3><br></div><h3></h3> <h3>  盘点一下适合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有哪些:<br>扫地; 倒垃圾 ;洗自己的小件衣服,如袜子内裤等等 ;整理书桌、床铺、房间 ;擦饭桌子、 洗碗……<br>  横向看看美国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务清单和德国法律对孩子做家务的规定:<br> (<font color="#ed2308">美国</font>)</h3><h3> 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br> 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br><font color="#ed2308"> (德国)</font>法律规定:</h3><h3> 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h3><h3>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h3><h3>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br></h3> 很多年前的5月1日,《中国教育报》就前瞻性地刊登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 童家松的文章《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出息》,分享如下 <h1><font color="#ed2308">  “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出息” 为什么 ???</font></h1> <h3>  <font color="#ed2308">首先,</font>对孩子来说,从<font color="#ed2308">干家务</font>开始<font color="#ed2308">培养</font>他们的<font color="#ed2308">劳动意识和能力。</font>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不可少的重要成员,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就很难有这种责任感。<br>  <font color="#ed2308">其次,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font>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也就是说,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而干家务是孩子最早、最基础的劳动形式。<br> <font color="#ed2308"> 劳动是做人的基础。</font>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br></h3> <h3>  <font color="#ed2308">劳动开发思维。</font>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会引发他思维的需要,他就要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这一过程在其他活动中是难以实现的。</h3> <font color="#ed2308">劳动培养技能。</font>不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地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br>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育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凡是在家庭里没有接受任何劳动训练的儿童,虽然国家机关努力去教育他,也不会获得很好的熟练技巧,会遭遇到各种失败,会成为很不好的工作者。<br> <font color="#ed2308">劳动增强责任感。</font>一位母亲生病了,让14岁的女儿收拾桌子,而孩子冷淡地回答:“我又不是保姆!”妈妈伤心地向专家诉苦,专家问:“您常常让您的孩子帮您干家务活吗?”妈妈说:“从来没有……”<font color="#333333">如果</font>父母平时总是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怕孩子累着,不给孩子学做家务活儿的机会。一旦父母有需要孩子帮把手的时候,孩子不可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父母,对待家庭,他会觉得那是分外的事。<br><font color="#ed2308"> 再次,不做家务不会带来好的学习成绩</font><br> 有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担心孩子学习负担重。通过调查数据比较发现:学习负担重与家务劳动时间少并不完全呈正比;学习状况处于“中下等”和“下等”的学生,平时家务劳动时间明显少于中等以上的学生,也就是说,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对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存在积极意义。往往,<font color="#ed2308">以学习为由逃避劳动却变得好逸恶劳。</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 <br></div> <h3>  我的邻居小勇是个智商很高、受人喜爱的男孩儿。他妈妈是一位家庭妇女,本身小时候因家庭困难没读多少书,在生活中饱尝识字不多、算账不快的苦恼,所以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因此,在参与各种家务劳动时,小勇就以学习为由逃避各种劳动,他妈妈却以为儿子是在好好学习而满心欢喜。长此以往,小勇养成了好逸恶劳、说谎话的恶习,不仅书没读出名堂,而且还好吃懒做。其实,孩子不仅在劳动中能强健了身体,而且由于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用功学习。<br>  事实表明,爱劳动是孩子的天性,而懒与笨是后天养成的。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让孩子参与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是为了保证他的学习时间,学习好了是为了上大学、为了孩子将来谋个好职业,那么由于孩子鄙视劳动、劳动能力弱而导致难以胜任工作,岂不是得不偿失?<br></h3> <h3>  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有义务教孩子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font color="#ed2308">每年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font>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我省的“最美劳动实践工程”将与“百万家庭赋能工程”同步规划和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一起解决好当前一些小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把“五育”中的劳动教育“短板”迅速、彻底地补齐补好。 </h3><h3> <font color="#ed2308"> 那么,诸位家长朋友们,</font><font color="#333333">在家庭中应该</font><font color="#ed2308">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训练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呢?</font><br> 一、所有家务,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参与机会;</h3><h3> 二、定期开展家庭成员“谁有一双巧手”、“劳动光荣的小红花”、“爱劳动的好家人”等主题活动;</h3><h3> 三、父母牵头举行家庭成员“叠衣服、钉纽扣、系鞋带”能力比赛,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h3><h3>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挂在客厅最醒目的地方,提出孩子家务劳动培养计划及步骤;</h3><h3> 五、设立“家务劳动记录卡”,用小红花、小星星等标示劳动成果和好坏,及时给予语言奖励、拥抱奖励或小小的物质奖励,由妈妈记录孩子的劳动表现,定期交给班主任或学习小组;学校学期末把它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和评定。</h3><h3></h3>

劳动

孩子

家务劳动

教育

家务

学习

学生

家庭

父母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