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岁月如歌〕</p> <p> 今天,我们仍然行走在江浦路上</p><p> 如果从1968年踏进本溪中学校园算起,我与七二届(5)班的同学交往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应该是七一届,因为“文革”延后了一年)。我小学是在齐四小学上的,大专参加的是自学考試,小学同学因弄堂拆迁、年代久远等因素,只有几位还喊得出姓名,但基本都没有往来。自学大专有同学称呼,但实际上没有班级的概念,因为这个”同学”太宽泛了,显得没着没落。只有七二届(5)班这个群体,能使我真正有同学的感觉,虽然那几年在一起并没有读过几本书,但同窗之情却一直绵延了50多年,从青丝到白头,穿越了岁月的沧桑,显得弥足珍贵。</p><p> 我家原住在昆明路上,是班级里住得较远的同学之一,70路公交车大致要走二站多路。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住在“新村里”,凤城一村、二村、三村,还有部分住“陈家头”、“兴隆街”,那个年代千万不要小看了一”村”一”街”的名称,这里的区别太大了,就如同“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仅”公共煤卫”这一项就会使我们这些“兴隆街”方向的同学自愧不如,自卑不已。</p><p> 难忘上学走在江浦路上,与从“兴隆街”里斜穿出来的范荣海、李荣贵、李国祥、顾志强、邓正民等同学汇合,浩浩荡荡、嘻嘻哈哈、勾肩搭背,一路向本溪校园进发;放学路上亦是如此,他们走到“兴隆街”后鱼贯而入,我则朝昆明路方向独自继续前行……</p><p>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行进在江浦路上,虽然“陈家头”、“兴隆街”等已荡然无存,江浦路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对我们而言仍感到十分亲切方便,地铁18号线正在建设,医院、政府机构、商场等配置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好几次同学聚会都特意放在江浦路上的酒家,可以说,作为老杨浦人,江浦路和本溪路、凤城路等一些熟悉的路名一样,永远不会在我们的心目中消失……</p><p> (2020.5.23)</p> <p>我的本溪中学学生证及“红卫兵”证。</p> <p>中学时代在昆明路“团结里”弄堂留影。</p> <p>我在“学工学农”及野营拉练期间获得的表扬信和奖状,毛笔隶书体为忻老师所写。“学工”期间和徐卫秀、徐民、陈秀英同在上钢二厂机动科电工间,时间不短,好几个月;“学农”则在当时南汇祝桥公社和季小林(与我共用一只竹榻)及“兴隆街”一帮大致10来个同学住一个屋,总共也有三个来月。</p> <p>1972年10月23日我离开上海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徐学明、季小林、华国清、李金俐等同学去车站为我送行。</p> <p>屯垦戍边,磨炼意志。</p> <p>左起:季小林、华国清、徐学明、李金俐、俞良华。</p> <p>我的“二次入伍”通知书。我接到的平生第一张入伍通知书,是从中学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2团当知青的二年之后时年19岁,由黑龙江饶河县人武部签发,应征后在1974年底到的绥化县,分配在军分区警通排当战士。第二张入伍通知书则是在1984年6月收到,其时我在厂里当专职武装干事,由吴淞区政府和人武部签发,为的是组建预备役部队,同时还发了干部预任证书,我被预任为37849部队三分队副政治指导员(正职为现役军人)。这支部队隶属东海舰队,是那种体积较大的岸炮部队,驻守在东海前哨的大戢山岛上。随后我参加了多次集结点验训练活动。重闻军号声响,重温军营生活,有力增添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若有战,召必回;回能战,战必胜!</p><p><br></p> <p>与顾志强、邓正民。</p> <p>与华国清。</p> <p>与顾志强。</p> <p>几十年后与班主任忻元书老师。印象中(5)班还曾经有过两位副班主任:章华老师以及戴眼镜、胖胖的小汤老师。</p> <p>与已故裴根祥同学的母亲。有些同学一直以来都想见见,“扳头”裴根祥便是。几年前托另一位老同学打听到他家的确切地址后,想到“茭白园路”这块区域不久就要拆迁,一天趁天好,我又走进了这片熟悉的“都市里的村庄”。根据号头,我敲响房门,开门是一名60多岁的男子,他说自己是根祥的姐夫,紧接着就说“裴根祥已去世好几年了”,是肺癌。听到此讯息,我半饷说不出话来,肚子里倒吸了一口冷气……屋里还同时见到了根祥的老母亲及姐姐,彼此唏嘘寒暄了好一会。根祥的姐夫很热情,还带着我沿着窄小弄堂去看隔十多个号头的徐民老同学。又过了一段时间,根祥姐夫发了一个拆迁后新的地址给我,邀我有空去坐坐。我衷心祝愿已故老同学的家人安居安康,幸福快乐。</p> <p>与徐民。</p> <p>与周永芳。在徐民陪同下,探访裴根祥途中又见到了另一位老同学周永芳。周永芳变化较大,中学时代他中等身材比较壮硕,走道雄纠纠好似习武之人,争强好胜的一对”拳头”令人印象深刻。他家也在等着拆迁,已经签约,平素里他喜欢收藏及进行篆刻等艺术活动。</p> <p>与杨志彪。杨志彪住”老三村”,中学时代一直与我同桌。毕业时他分在甘肃工矿,后来辗转回沪生活,曾经支过修理自行车摊,为人修车。现在含饴弄孙,当起了爷爷,气色不错。记得志彪兄有一次到我昆明路家里来,进门说了一句“还不错”,他的意思我明白,以他“新村人”的目光,我们家比他想象中的要好一些。我家“团结里”的住房原是上海电缆厂职工宿舍,相较棚户建筑还算“正气”,后来也通了煤气。现在“团结里”早已拆除,在它和“中太和里”、手帕一厂原址上建起了“江浦公园”。</p> <p>与黄建敏。</p> <p>与丁仁林。</p> <p>与徐桂娥。</p> <p>与季小林、范荣海。难忘荣海去世前在微信里对我所言:“我一直关注着群里同学们的每次聚会,我非常想参加,无奈我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荣海是我同学中交往时间较长的一位。当年每次上学放学,我们因为“兴隆街”方向经常同行。他的家也去过多次,记得他家有个小院子,埋着一口大鱼缸,里面养着不少金鱼。他的兄弟姐妹较多,大致有六、七个。荣海喜欢打蓝球,我们在操场上常常弄得汗流浃背。荣海还有着理发的好手艺,技术娴熟,手脚利索,中学时代我多次享受过他的专项“服务”,他的”板刷头”剃的特别齐,我的中学时代老照片里的“板刷头”都是他剃的。工作以后,荣海当了口腔科医生,不少同学、我和夫人都去过他那里找他看过病。荣海能“侃”善辩,往往诊疗室还未到,就会听到他与病家之间嘻嘻哈哈在大声说笑,往往他叫我们“等一息”,找个空隙安排我们就诊,于是同学间天南地北聊了起来……。想起学生时代荣海也是这样,人显得成熟睿智,说话有人听,有时也爱开个玩笑,但从不粗俗,身边常常有几个如方永法同学这样的追随者,成为一个小团体的精神领袖……愿荣海兄在天堂依旧笑声朗朗,妙语频出,奋力甩脱病痛的折磨!</p> <p>与陈福铭、季小林、华国清、李金俐。</p> <p>与李金俐、郁蕴健、丁仁林。</p> <p>与蔡培奋、汪勤健、季小林、陈福铭、邓正民。</p> <p>与李国祥、丁明明、蔡培奋、徐学明、徐卫秀、季小林、李金俐、陈福铭、汪勤健。</p> <p>〔欢聚一堂〕</p> <p> 廿年一聚</p><p> 1991年10月6日,星期天,在徐学明同学家聚会,浦东罗山五村25号404室。参加聚会的有:郁蕴健、汪勤健、范荣海、李荣贵、李国祥、邓正民、季小林、陈福铭、徐学明、俞良华。</p><p> 1972年十月份开始,学校开始分配工作,在座的同学各奔东西:本人去了黑龙江军垦农场,郁蕴健经单位保送上了山东大学,范荣海到了街道医院当口腔科医生;李国祥李荣贵两位则在区粮食系统先后学开了汽车,邓正民分配至烟杂店;徐学明、陈福明先在吴淞煤气厂,后又一同到了浦东煤气厂;季小林分在公交公司开公交车,后因身体不好,改开搬场车,汪勤健则在一家工厂搞劳资工作。</p><p> 近20年间,同学们虽然间或碰到过,但这么多人的聚会尚是第一次。坐定下来,大家感慨不已。有些人一如学校时的模样,什么也没变,有些人则在脸上折射出了岁月的沧桑,有些人还是那个喜欢开玩笑的脾性,还有些人则更多了一种成熟的气韵。聚会持续了近四个小时,大家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心情很是舒畅,谈到有些同学英年早逝(朱丽铭、蒋春英),都十分惋惜,深感人的生命如此脆弱,谈到有的同学因各种原因没能来聚会(华国清、丁明明、李金俐等),都觉遗憾,表示以后一定要分头再设法联系。</p><p> 下午三时半,因学明要回父母家参加父亲70岁祝寿,大家依依惜别,相约下次再见。</p><p> (1991.10.7)</p> <p>跨入新世纪后部分同学首次与忻元书老师相聚。前排左起:李蕴然、汪勤健、忻老师、忻师母、徐卫秀、陈福铭、范荣海;后排左起:俞良华、丁明明、郁蕴健、徐学明、曹焕荣、季小林、李荣贵。</p> <p> 感怀</p><p> 江浦路上重聚首,末曾开口泪先流;</p><p> 四载同窗一世情,师生再回本溪园。</p><p> 2014年7月19日,本溪中学72届(5)班部分同学与班主任忻元书老师喜相会。</p><p> 前排左起:陈福铭、范荣海、蔡培奋、忻老师、郁蕴健、俞良华、张贤群;后排左起:李国祥、丁仁林、徐卫秀、汪勤健、华国清、杨志彪、雷建华、李金俐、季小林、丁明明。</p> <p>2016年10月4日师生聚会。前排左起:华国清、李金俐、徐学明、忻老师、戴宪平、汪勤健;后排左起:李蕴然、张贤群、俞良华、范荣海、季小林、郁蕴健、丁明明、徐卫秀、蔡培奋、成庙金。</p> <p>前排左起:李荣贵、庄美凤、徐卫秀、汪勤健;后排左起:陈福铭、李金俐、杨志彪、徐学明、俞良华、季小林、丁明明。</p> <p>前排左起:薛连根、华国清、季小林、李金俐、徐学明;后排左起:俞良华、李蕴然、徐卫秀、丁明明。</p> <p>前排左起:汪勤健、李蕴然、丁明明、范荣海;后排左起:华国清、俞良华、李荣贵、陈福铭、李金俐、季小林、徐学明。</p> <p>前排左起:张贤群、蔡培奋、徐卫秀、李金俐;后排左起:徐学明、季小林、丁仁林、丁明明、李国祥、俞良华。</p> <p>前排左起:徐卫秀、蔡培奋、成庙金、李蕴然、汪勤健;后排左起:俞良华、张贤群、李金俐、李国祥、华国清、丁仁林。</p> <p>2010年11月12日。前排左起:华国清、蔡培奋、汪勤健、徐卫秀、陈福铭;后排左起:李金俐、張贤群、季小林、郁蕴健、范荣海、李荣贵、俞良华。</p> <p>前排左起:丁仁林、徐学明、丁明明、俞良华、范荣海;后排左起:陈福铭、李金俐、华国清、蔡培奋、成庙金、于根宝、季小林、徐卫秀、李蕴然。</p> <p>前排左起:徐卫秀、李蕴然、成庙金、于根宝、蔡培奋、汪勤健、丁明明、薛连根;后排左起:俞良华、丁仁林、张贤群、陈福铭、杨志彪、李金俐、徐学明、华国清。</p> <p>前排左起:薛连根、丁明明、范荣海、俞良华、张贤群、徐学明、李金俐;后排左起:汪勤健、徐卫秀、李蕴然、季小林、华国清、陈福铭、丁仁林、成庙金、蔡培奋。</p> <p>前排左起:丁仁林、季小林、丁明明、李金俐;后排左起:薛连根、俞良华、于根宝、汪勤健、李蕴然、成庙金、徐卫秀、蔡培奋。</p> <p>前排左起:丁仁林、张贤群、俞良华、陈福铭;后排左起:蔡培奋、成庙金、李金俐、李国祥、徐卫秀。</p> <p>前排左起:丁明明、丁仁林、邓正民、张贤群、杨志彪、俞良华、陈福铭;后排左起:薛连根、李金俐、徐卫秀、徐桂娥、华国清、季小林、李国祥、成庙金、蔡培奋、李蕴然。</p> <p>前排左起:吴锡弟、李金俐、张贤群、丁仁林、俞良华;后排左起:蔡培奋、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左起:李金俐、成庙金、张贤群、徐学明、丁仁林、张开杰、蔡培奋、薛连根、徐桂娥、李蕴然、吴锡弟、俞良华。</p> <p>前排左起:薛连根、郁蕴健、徐学明、丁仁林;后排左起:俞良华、陈福铭、张贤群、杨志彪、黄建敏、李金俐、邓正民、張开杰、吴锡弟。</p> <p>前排左起:戴宪平、李蕴然、蔡培奋、成庙金、徐桂娥、汪勤健、吴锡弟;后排左起:薛连根、俞良华、邓正民、张贤群、张开杰、郁蕴健、徐学明、杨志彪、黄建敏、丁仁林、陈福铭、李金俐。</p> <p>前排左起:張开杰、李金俐、丁仁林、戴宪平、蔡培奋、汪勤健、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吴锡弟;后排左起:薛连根、俞良华、邓正民、张贤群、徐学明、郁蕴健、杨志彪、陈福铭、黄建敏。</p> <p>前排左起:李蕴然、成庙金、蔡培奋、汪勤健、史婉华、徐桂娥、徐卫秀;后排左起:俞良华、郁蕴健、杨志彪、丁仁林、曹焕荣、王运河、吴锡弟、张开杰、李金俐、季小林、徐学明、張贤群、李国祥。</p> <p>〔结伴同行〕</p> <p>与李国祥、李蕴然、徐卫秀、成庙金、张贤群、汪勤健、丁仁林、李金俐、华国清、蔡培奋。</p> <p>左起:李国祥、李蕴然、徐卫秀、成庙金、张贤群、汪勤健、丁仁林、李金俐、华国清、俞良华、蔡培奋。</p> <p>与丁仁林、张贤群、李金俐、华国清、李国祥。</p> <p>与张贤群、李金俐、陈福铭。</p> <p>左起:丁仁林、蔡培奋、張贤群、李国祥、陈福铭、俞良华、徐卫秀、李金俐、成庙金、李蕴然。</p> <p>与丁仁林、張贤群、李国祥、陈福铭、徐卫秀、李金俐、成庙金。</p> <p>与丁仁林、蔡培奋、張贤群、李国祥、陈福铭、徐卫秀、李金俐、成庙金。</p> <p>“得”与“失”,与蔡培奋、李国祥。培奋同学是班干部,住二村某号一楼,与学校一墙之隔。那年兵团探家与众同学一起踏访她家,出门时停在大门外的一辆凤凰牌18型全罩链自行车(大约七、八成新)不翼而飞了,为此我心痛了好长时间,要知道那时一辆自行车不仅要一百多块钱还要凭票子才能买得到啊……。国祥同学八十年代初曾为我打过一只”喇叭箱”,我配了扩音器电唱机买了大量胶木和塑料唱片,一直用了十来年。国祥还有个弟弟与我弟弟是同班同学,动手能力也极强,电工电器、建筑装潢,方方面面都能弄弄。</p> <p>与蔡培奋、成庙金、徐卫秀。</p> <p>与李蕴然、张贤群、徐桂娥、李金俐、成庙金、丁明明、蔡培奋。</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成庙金、吴锡弟、徐桂娥、张贤群、蔡培奋、丁仁林。</p> <p>与季小林、李金俐、张贤群。</p> <p>与李金俐、徐桂娥、李蕴然。</p> <p>与汪勤健、蔡培奋、邓正民、季小林、陈福铭。</p> <p>与华国清、李金俐、丁明明、張贤群。</p> <p>与徐桂娥、李蕴然、吴锡弟、成庙金。</p> <p>与張贤群、吴锡弟、丁仁林。</p> <p>与李蕴然、李金俐、蔡培奋、徐桂娥、成庙金、吴锡弟。</p> <p>与李金俐、成庙金、蔡培奋、李蕴然、徐桂娥等。</p> <p>与吴锡弟、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张贤群、徐桂娥、蔡培奋、丁仁林、成庙金、吴锡弟等。</p> <p>与张贤群、吴锡弟、丁仁林。</p> <p>与张贤群、吴锡弟、蔡培奋、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李蕴然、徐桂娥。</p> <p>与徐桂娥、丁仁林、成庙金、李蕴然、李金俐、吴锡弟等。</p> <p>与李金俐、徐学明。</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等。</p> <p>与張开杰、徐桂娥、丁仁林、吴锡弟。</p> <p>与徐学明、李金俐、吴锡弟、丁仁林、成庙金。</p> <p>与李蕴然、丁仁林、李金俐、徐桂娥、成庙金、吴锡弟。</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吴锡弟、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吴锡弟、丁仁林、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李蕴然。</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张开杰等。</p> <p>与薛连根、吴锡弟、蔡培奋、李金俐、成庙金、徐桂娥、丁仁林、李蕴然、徐学明、张开杰。</p> <p>与张贤群、徐桂娥、蔡培奋、丁仁林、成庙金、吴锡弟等。</p> <p>与张贤群、徐桂娥、蔡培奋、丁仁林、成庙金、吴锡弟。</p> <p>与蔡培奋、张贤群、张开杰、李金俐、丁仁林、徐桂娥、吴锡弟、徐学明、成庙金、李蕴然。</p> <p>与蔡培奋、张贤群、张开杰、李金俐、丁仁林、徐桂娥、吴锡弟、徐学明、成庙金、李蕴然。</p> <p>与蔡培奋、张贤群、张开杰、李金俐、丁仁林、徐桂娥、吴锡弟、徐学明、成庙金、李蕴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