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非常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论述活教育的三大目标时,他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作为其目标之一,而把“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作为活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陈鹤琴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劳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然而在当下的教育场域中,体力劳动正渐渐地远离幼儿的生活世界,劳动自身所蕴含的教育性遭到了忽视,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着理念与智育对立的边缘化、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的形式化、方法忽视幼儿年龄特点的强制化、评价只关注外在的劳动成果而忽视内在精神获得的功利化现象。本文将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原则和途径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操作建议。</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涵义</span></p><p>“劳动”从词源上可以追溯到两个拉丁词根:labors或tribulum。它表达了两个概念:“主观的劳动是一种精神上的劳动(labor);客观的劳动意味着对物质客体的改造(travail)。”从汉语词源来看,“劳”(勞)即“劇也。从力。熒,火燒门,用力者勞”,熒表示火烧房屋,即用力救火者非常疲惫辛苦。“动”(動)即“作也。从力重聲”,意指起身做事。“劳动”两个字都是用“力”作为主要的结构,可见“劳动”是要用力的。《文史哲百科辞典》里劳动是指:“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马克思将劳动解读为:“劳动是人的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p><p>综上所述,劳动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劳动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某种互动交换的活动过程。</p> <p>劳动教育</p><p>相关词典和学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教师百科辞典》将劳动教育界定为:“向受教育者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感情。”《辞海》将劳动教育界定为:“德育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王毓殉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时空中对受教育者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郭丽认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体验,发挥其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仅获得劳动知识,还亲历劳动实践。”王连照认为:“劳动教育就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形式,应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服务。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不应该是只局限于相对知识教育的体力劳动教育,而应该是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促进每一个人对劳动意识的内在自觉,劳动情感的自主生发,对劳动价值的自主建构。”</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幼儿劳动教育</span></p><p>《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结合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内涵可见,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支持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意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劳动教育是优秀品格养成的奠基工程</span></p><p>品格,即人的德行和其他基本素质的综合体,是一个人各种优良品质的综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幼儿通过外显化和操作化的劳动教育,获得的不仅仅是物化的成果,还可以获得潜在和内隐的品格。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发展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而集体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荣誉感、责任感、规则感和合作性。幼儿在获得劳动成果后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愿望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些品格对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态度和入学适应能力有重大影响,也能够奠基幼儿一生的个性品质。</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劳动教育是直接经验获得的基本途径</span></p><p>经验在哲学上是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直接经验是指个体亲身实践而获取的知识。幼儿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劳动教育能够促进手的灵敏发展,对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良好的刺激,使脑细胞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大脑的控制和调节技能。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劳动教育是整体性教育的充分体现</span></p><p>《指南》提出“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裴斯泰洛齐提出:“劳动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实施劳动,使劳动与教育结合、体力与脑力结合,促进幼儿脑、心、手和谐发展的活动。”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个人的身体、情感、心理及道德观念和美学价值的平衡发展”,劳动教育充分体现了幼儿的整体性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健康、语言、社会、艺术和科学五大领域的发展及其相互的融合渗透。</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span>,劳动教育能够为幼儿提供身体锻炼的机会,帮助幼儿各器官系统得到积极活动,尤其是可以促进其大小肌肉的发育以及手眼协调发展,并且劳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形成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可见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助益。</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span>劳动教育能够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与成人、同伴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span>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摆脱原本的自我中心主义意识,通过劳动中共同目标的确立,与他者的沟通协商以及群体任务的完成,促进幼儿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支持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span>,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劳动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span>,通过劳动,幼儿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通过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改造使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劳动教育是差异化教育的重要形态</span></p><p>《指南》要求成人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明确要求“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差异化教育的重要形态,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可以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状态,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观点,让幼儿有机会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反思和改进这些观点,为每个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以支持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劳动,使用多种标准对幼儿的劳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p><p><br></p><p><br></p><p><br></p><p><br></p><p><br></p> <p><br></p><p> 幼儿的劳动与成人的劳动具有显著差异,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幼儿劳动的独特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即幼儿劳动教育应遵循活动性、内在性和综合性的原则。</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兴趣性原则</span></p><p>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更不能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担。教师和家长应该在积极引导的前提下,去发现孩子对某项劳动的兴趣,从面有针对性地展开幼儿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家庭生活中,当孩子们有时候会去模仿家长扫地洗衣服、摘菜等简单地家务劳动时,那么家长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劳动技能。</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 循序渐进的原则</span></p><p>劳动教育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身心特点来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在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不同内容的劳动训练小班: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如学习自已穿衣服、鞋子、袜子等;自己端碗、吃饭;自己送碗;自己擦鼻涕;自己擦嘴洗手等。中班:从自我服务到为集体服务如用餐前,让幼儿来分碗、分筷子等。大班:在小中班的础上,学习自主管理,如:整理自己的学具、整理书包,自己叠衣服、叠被子洗杯子洗手帕,乃至帮助老师擦桌子晾晒小毛巾等。通过分阶段的劳动练习,幼儿在思想上已由为我服务”养成“自我服务”,并逐渐学会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爱劳动的习惯逐渐养成。</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 家园一致的原则</span></p><p>家长是促进幼儿劳动素质教育的桥梁,幼儿园是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主体,若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幼儿的劳动与成人的劳动具有显著差异,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幼儿劳动的独特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即幼儿劳动教育应遵循活动性、内在性和综合性的原则。</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活动性原则</span></p><p>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的能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形象地说正是来自手指的那些细小溪流在补充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幼儿两手动作的把握性和创造性越大,手和劳动工具配合得越精细,这种配合所需要的动作越复杂,幼儿智力的创造精神就越鲜明,这种配合所要求的那些动作也就更准确、更细致、更复杂。”《指南》提出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幼儿劳动教育的主旨是让幼儿在做中体验、感悟和反思,强调幼儿主动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幼儿劳动教育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兴趣和直观经验,鼓励幼儿通过现实的操作活动,磨砺幼儿的官能,培育幼儿的能力,养育幼儿的心灵,让幼儿获得自我精神生活世界的富足。</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内在性原则</span></p><p>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劳动的价值在于促进幼儿自身的内在成长和发展,与幼儿劳动相比,成人从事着具有显性的外在价值的社会性生产活动。”成人的劳动受着社会习俗的影响、文化的制约以及利益的驱动,具有被动性和强制性。而幼儿劳动是幼儿内在需求的体现,是幼儿内在潜能的展现,是幼儿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的方式。通过劳动,幼儿可以满足自我内心的需要,认识自我的世界以及塑造自我的心灵。因此,成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幼儿进行劳动,要赋予幼儿充分的劳动时间与劳动空间,以满足幼儿内在的需求,推动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6.综合性原则</span></p><p>幼儿劳动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功能的综合性两个方面。首先在教育主体方面,开展幼儿劳动教育要把园所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园所文化、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其次,在教育功能方面,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明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及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明确了劳动教育以其独特的融通性,有机地渗透在其他“诸育”之中。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应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其他“四育”的课程中恰当地嵌入劳动教育内容。</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施途径</span></p><p>幼儿园劳动教育要努力走出边缘化、形式化、强制化和功利化倾向,切实在综合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活动中促进幼儿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综合主题活动中的劳动教育</span></p><p>开展以劳动为核心的综合主题活动能够直接且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劳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劳动主题活动。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以“为己”为主,着重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如开展“妈妈你别说我小”主题活动,通过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幼儿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中班幼儿劳动教育以“为他”为主,引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园所劳动,培养服务他人的合作意识,如开展“为爸爸妈妈做蛋糕”主题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蛋糕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劳动的过程并享受到服务他人的喜悦;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以“为社会”为主,引导幼儿参与公益劳动类的劳动实践,如利用“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相互合作完成社会劳动任务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劳动教育</span></p><p>区域游戏活动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实施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不同的区角供幼儿进行劳动,并适时给予劳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指导。如在“小作坊”区域,引导幼儿玩泥巴、剪纸、制作玩具、装饰器材等,不仅使幼儿认识了各种材料的性能,学习到加工和制作的技能,还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在“自然角”区域,引导幼儿在浇水、松土、喂食、换水等劳动的过程中懂得劳动与动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在“娃娃家”区域,引导幼儿通过扮演医生、厨师等劳动角色体会不同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其次,在实施区域游戏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分类物品并摆放整齐,并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及时且适度的激励,从而激发幼儿更大的劳动热情。</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劳动教育</span></p><p>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的劳动教育应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关联,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和为集体服务劳动两种途径。首先,自我服务劳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如在餐饮活动中指导幼儿自洗碗勺、擦拭饭桌;在睡眠活动中指导幼儿收拾被子、穿脱衣服、叠放衣物等;在盥洗活动中指导幼儿自取毛巾、使用牙刷、洗刷杯子等;在如厕活动中指导幼儿自脱裤子、使用厕纸、会用厕具等。其次,集体服集体服务劳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导幼儿为班级、幼儿园或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心和为集体服务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如指导幼儿在班级中清扫活动室、修补图书、清洗玩具;在幼儿园中捡垃圾、修剪树木;在家庭中帮助父母做饭、刷碗等。</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蒙台梭利提出“劳动是人固有的属性,是人最根本的特征,是人存在的手段”。幼儿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幼儿劳动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培养幼儿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以劳动为荣的社会小公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