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中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题 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不仅是甘肃省会城市,还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当我2019年7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两度到兰州观光旅游时,深深的感到兰州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它的特色很多,其中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兰州的黄河文化,兰州是中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你能领略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古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真切感悟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你会陶醉在黄河风情线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跨越黄河的各类桥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让你情不自禁,浮想联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你会惊叹艺术雕塑之奇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金城兰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简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章 走进兰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简称“兰”或“皋”,又叫金城,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市树:国槐;市花:玫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市树~国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市花~玫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不仅养育了兰州人民,也给这里带来丰富的特产,白兰瓜、软儿梨、冬果梨、黄河蜜瓜、白粉桃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素有“看景到杭州,品瓜到兰州”之说,使兰州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瓜果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特产~冬果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特产~黄河蜜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丝绸之路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兰州成为横跨2000公里,连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点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兰州古丝绸之路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也是因为有了渡口应运而生的城市,更是黄河在它将近六千公里慢长行程中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为这条伟大的河流和它的渡口,一座城市就此踏上了它穿越时光的慢慢行程”。这是央视大型记录片《金城兰州》的开篇解说词。</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黄河穿越兰州城区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这大家能够理解,但为何说兰州“也是因为有了渡口而应运而生的城市呢?” 不知你听过这两句话没?“先有青石津,再有汉金城。”“先有西固,再有兰州。”这是兰州史学界流行的两句行话,人们从这两句耳熟能详的二话语中,就能体味到黄河古渡“青石津”,在兰州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青石津,古时候称“鸣雀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青石咀村。它与西固区八盘村隔河相望。由于这里山环水抱,地势险要,成为西汉以后,横跨黄河最险要,最雄伟的古渡之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渡口背靠的青石峡口处,修建了一座宽约20米的青石关门,当地人叫做“关门子”。一关孤悬,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青石关建关之初,有位诗人曾在青石关的关壁上题了一首藏头诗。诗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青石壁上建庙宇,石地众姓来烧香;关内金花保平安,渡水过河保安康。</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首打油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青石关渡”。这个“关门子”在上世纪50年代修兰青铁路时拆毁。如今在古渡青石津原址上竖一通形似骆驼的石碑,碑面镌文曰:“青石津,西汉名渡,山多青石而得名。古为军事要扼,丝路锁阴,渡旁战事多起。至明清仍为直达青(海)新(疆)要津,咸丰十年,建青石关城,有一夫闭关,全渡紧锁之雄。”</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通石碑为何造一骆驼之形状?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当地相传,在青石咀对面的黄河中,有一块巨大的礁石,这块礁石酷似一峰卧着的骆驼,人们把这块礁石称为“骆驼石”。这块骆驼石,它能随着黄河水量的大小,或沉没或裸露于水面。当黄河水量大时,这块骆驼石就沉没在水下,成为了暗礁;当黄河水量减少时,它就会露出驼峰,驼身,所以它也是测量黄河水流量的一种标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青石关背依高山,因这里的山崖裸露的山岩呈青灰色,所以亦称“青石山”。青石山因山多青石,而且形象酷似雄狮,故民间又称其为“青狮山”。相传,远古时代,有一天雄狮来到黄河岸边饮水,翻身打了个滚儿,便形成了黄河岸边这一片青秀的滩涂。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传说!</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凭水设关,临河筑城。这是古代争战时的一条规律。何况是在连接东西方的丝路古道,黄河古渡处,怎能不在此设渡筑关呢?青石津对面的河口八盘就成了历史上最为理想的船只停泊码头。不仅可以通商,而且也是兵家亦攻亦守,占尽地利的必争之渡口。</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据《史记·嘌骑列传》所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4年)霍去病奉命“将万骑,出陇西”,从今天的河口一带,将兵马粮秣,西渡黄河,在河口南侧,数次北渡黄河,出征河西匈奴。至祁连山,两次打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并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汉宣帝元年(公元前61年),大将赵充国奉命攻击西羌,“至金城,领兵满万骑,恐为虏所遮……遂依次尽渡。”打败敌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吴三桂谋反,兰州守备响应叛乱,杀害了地方官。拆去了兰州城里的镇远桥,妄图据险固守。一时间朝野震惊。甘州提督张勇急令西宁总兵王进宝率兵讨伐。军队到了青石津对面的八盘村,发现河水湍急难渡,对岸又有叛军把守,情况十分危急。当地人朱应昌叔侄二人闻讯后毅然拆掉了自家的房屋,用房梁、木椽扎成木筏,冒死于半夜潜渡官兵,渡过黄河。很快击败了兰州的叛军。之后,朝廷嘉奖朱应昌叔侄义助官兵之功。他俩坚辞不受官爵,只接受了一些河湾田地的赏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兰州经济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青石津就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一时间客商云集,经济一片繁荣。那时候要渡河的牛、羊、马匹、骆驼,以及柴米油盐,丝绸瓷器等物资,都由八盘乘船,摆渡到黄河南岸。到解放前夕,八盘村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是靠搬船摆渡,维持生计。至今在八盘村还有一条叫“船巷子”的道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古渡不古”。青石津渡口,近百年来一直有船摆渡。直到1948年左右,八盘船泊摆渡才逐渐停止。后来在古渡口附近修了一座吊桥,一桥连通了黄河南北。更有趣的是青石咀村的居民,他们的方言俚语,乡风民俗、生活习惯完全和河口人一样,这和青石津古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个村子,历来都十分友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古渡茫茫野水屯,客来无路辨前村”。今天我们在观赏百里黄河风情的同时,是否也可到河口乡八盘村来,缅怀一下青石津古渡的雄姿和风采,看看千年古渡青石津的今生,听听当年拉船的号子声,领略一下深厚的黄河文化。这里才是兰州的根的所在。</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城内古渡口众多,著名的有金城渡口、临津古渡口和靖远古渡口。现在兰州的著名景点中山桥附近,也曾是一个渡口。唐代之前,沿河多设津渡,人们用船筏往来。明初,修建了镇远浮桥,将船紧挨铺于水面上,再用绳子串起固定。这是兰州第一座比较固定的浮桥。但是由于冬天水面会结冰,浮桥在冬天时必须拆除。清末时,兰州黄河铁桥建成,这是兰州的第一座铁桥,也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所以取名为“第一桥”。1928年,“第一桥”改名为“中山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在兰州市区黄河两岸,老渡口已成为历史,老码头已成为遗迹。而今的码头变成了旅游水上巴士站点,如果你有兴趣,可到黄河母亲码头、白塔山码头、兰州港码头、金牛街等码头乘坐水上巴士,去品味黄河流经兰州城的景色呢!</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下图为兰州老码头。</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兰州老码头又名金城老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桥南岸向东170米处的河岸边。濒临黄河,眼观中山桥、面朝白塔山公园、金城关古建筑群等。</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黄河母亲码头:</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与黄河母亲雕塑毗邻。</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白塔山码头:</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中山桥北端东南方向76米处。</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兰州港码头:</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位于兰州市滨河中路北侧的黄河南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金牛街码头:</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滨河西路与新南街交叉路口向西50米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近六千公里的黄河沿线上,兰州确实成为唯一伏卧在黄河两岸的省会城市。就像是摊开的巨幅书页一般,兰州一路洋洋洒洒地建筑在黄河两岸的滩涂上。这是一块微弱的盆地,其地形为两山夹一河,黄河匍匐其间。狭长的地带,随着河流蜿蜒几成东西近百里的城市走势。</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黄河穿越兰州城区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近兰州,就要了解兰州。不知旅友们注意到没有,兰州的城市形象标志韵味十足又不失现代感。其设计巧妙使用了既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展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兰州。其中,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而嵌入三大笔触的黄河母亲雕像,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之于兰州的识别度和唯一性。雕塑底座被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象征着黄河东进、发展西进。在标志笔刷中融汇的马家窑纹饰突出了黄河文明,强化了视觉审美,标志最下部是“中国兰州”的手写书法字体,契合了兰州的城市宣传语“丝路山水名城,中国黄河之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兰州市.城市形象.标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章 兰州的历史演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兰州,就要对兰州的历史演变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读懂兰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古城,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记载,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其历史演变如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b></p><p></p> <p><b style="font-size: 20px;">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所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建文帝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2011年,兰州行政区划共设置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市辖区,永登、皋兰、榆中3个市辖县。全市辖26个乡人民政府,35个镇人民政府, 52个街道办事处。399个社区居委会,731个村民委员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据2020年2月18日兰州市政府发布的最新的兰州行政区划,如今的兰州市除了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市辖区,永登、皋兰、榆中3个市辖县外,还拥有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1.92万人,常住人口379.09万人,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境内探明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等35个矿种,极具潜在经济开发价值。兰州水力资源丰富,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现已建成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和大峡等水电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的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市域内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司衙门——鲁土司衙门,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有“母亲河、生命河”的象征——黄河母亲雕像,还有“陇上十三陵”——明肃王墓群等。</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国家级文物保单位~鲁土司衙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陇上十三陵~明肃王墓群(十二个藩王外加一个王妃,便是兰州的“明十三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徐家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国家级森林公园~石佛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公路有六条国道在这里交汇,辐射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有四条已竣工通车。新扩建的兰州中川机场距市区38.5公里,与国内30多个城市直接通航,开通直飞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包机航线,是目前西北地区一流的机场。</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兰州中川国际机场:</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位于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232乡道,为4E级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主干机场之一,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空中门户、西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国际备降机场。</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兰州站:</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为一级站,位于城关区火车站东路,是连接陇海、兰青、兰新、包兰4条铁路干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化客运一等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兰州西站:</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为特级站,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车站,是中国西部最大规模的路网型铁路客运枢纽站,也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要对兰州的今天作一个小结,以下六个主要特点足以说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历史比较悠久,秦统一六国置郡县时即设立县治,置金城郡,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1941年正式设兰州市。</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是文化底蕴深厚,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西汉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形成了多民族融合交汇、相互吸收、多元一体的特色地域文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是工业基础良好,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点支持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156项比较重大的项目有13项在兰州布局建设,其中包括兰炼、兰化等一批共和国工业长子,为兰州乃至整个甘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现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四是交通通讯便捷,位于祖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西北处于“座中四联”的位置,是全国9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是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境内有4条铁路干线、6条国道主干线,56条航线直通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并已开通直飞台北、香港、吉隆坡、首尔等地的旅游包机航线,4条数字化光缆在兰州交汇,通信设施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五是开放潜力较大,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茶马互市”,现已成为西部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是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市场辐射全国各省市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正在逐步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六是科教实力较强,拥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1200多家,我国建造的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多所,“两院”院士2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近年来,兰州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美兰州、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的总目标,按照“明地位、强责任、作表率、出大力”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强党建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有序推进、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持续改善、党风政风好转、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9年,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28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6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45.38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840.30亿元,增长8.4%。</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翻开历史画卷,金城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既是甘肃最大的城市也是闻名遐迩的陇上胜地,历史上的兰州是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霍去病北击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的探险旅行、左宗棠收复新疆、王震兵团挥师天山南北,无不从这里走过。“倚岩百丈侍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金城城关故址就在今兰州市黄河中山桥以西,北依白塔山,南临黄河,行道狭隘,形势雄伟险要。唐边塞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记其形胜云:“古戌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金代词人亦有名作赞此金城关之险要:“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千百年来,许多中外旅行家、使者、僧侣、商贾以及西域的首领君王都曾出入金城关。然历史纵横了两千多年,掠掠雄师、啸啸铁骑、悠悠驼铃,已绝尘远去,金城关垣、浮船古渡、茶马互市,也早已淹没在如今盛世和平的一派繁华中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兰州古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找不到古城的韵味,也用不着遗憾,去兰州外滩的黄河风情线散散步,爬上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公园登高一望,去到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百年中山铁桥上站一站,也可以乘坐羊皮筏子与母亲河来一次真正意义的亲密接触。累了去到岸边上的茶吧,歇歇脚,品品茗,或者买本兰州读者杂志社的《读者》随便翻上几页。渴了尝一块“瓜果城”的瓜;饿了,进入伊斯兰餐馆,来上一份地道的兰州牛肉拉面。在七月流火的夏日,在十月丰收的秋日,金城兰州凉爽的一日定会让你神清气爽惬意无比!</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兰州古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兰州黄河风情线</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兰州,必然要到兰州城的旅游景区观光旅游,这样才不枉到过兰州。兰州城的景区不少,首先要去的,一定是黄河风情线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风情线是兰州市的核心景区,东起城关区雁滩,西至西固区西,全长百余里的南北滨河路,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依山就势,巧夺天工的滨河风景区,被南来北往的客人称为"兰州外滩"。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你去过兰州,一定会发现,在兰州的市区,有一条自西向东狭长的谷地,它长约近百里,黄河在兰州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情线,这就是兰州著名的黄河风情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条美丽的城市景观风景线长达80多里,两岸汇集了许多兰州著名的景观,比如兰州水车博览园、丝路古道、银滩湿地、黄河索道、水上清真寺、白云观、百合公园、西部欢乐园、雁滩公园等等,等你看完之后,不得不感叹黄河的造化神奇,惊叹黄河所带给兰州的无穷资源,所以说兰州是一座名至实归的黄河大观园。</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黄河南岸,已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省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另外,还有音乐喷泉、亲水平台、廉政主题公园、体育公园、绿色公园、市民公园、生命之源、寓言故事园、滩尖子湿地公园、霍去病主题公园等诸多景点犹如星宿一般分布在黄河两岸。</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你觉得走路观光太累,还可以选择快艇,游轮,羊皮阀,也可以选择沿黄河岸边步道漫步亲水游,可以在岸边挖沙,抛小石子,看快艇飞潇而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而我要给旅友们推荐的,是沿着黄河风情线,到“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去听听这座百年古桥的传奇故事;之后去探秘下兰洲的黄河上有多少桥?最后到兰州的艺术雕塑殿堂里去熏陶熏陶。</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游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在中国桥梁史上,"中山铁桥"的故事令人惊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百年老桥与兰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见证着一条河~黄河以及一座城~金城兰州的历史发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那个时候兰州叫金城。黄河穿城而过,把南北两岸分隔开来,而去往西域必须从此渡过黄河,因此作为关隘的作用至关重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黄河上没有桥,水流湍急,漩涡很多,羊皮筏子一度成为黄河上游主要的渡河工具。</b></p><p>`</p> <p><b style="font-size: 20px;">祖祖辈辈,在兰州就是这样渡过黄河的。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冬天,黄河就结冰了,冰层到达一定的厚度,车马就可以在冰面上通行。这时政府官员会亲自去黄河冰面上探路,直到冰面足够结实,才允许百姓通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黄河“冰桥”通行前官员们还要在河边上香祈福,保佑安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之后,往来于东西方的商旅、生活在黄河两岸的百姓们就可以自由穿行于黄河两岸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但是到了春季,黄河“冰桥”消融,渡河又成为一道难题。明洪武年间,兰州开始建第一座浮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建好的浮桥叫“镇远桥”。镇远桥用25只大木船组成,上面用木板铺成桥面,下面用碇石稳定船身,桥两边锁浮桥铁索的大铁柱子就叫“将军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见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夕年镇远桥入口繁忙的景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但浮桥并非坚固安全,春季的冰凌会撞坏浮桥。夏季一旦遭遇大洪水,常常桥毁人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每年黄河上冻前要拆掉浮桥,春天解冻后又开始重建,耗资巨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为平定新疆,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但因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只能望河兴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光绪三十二年,甘肃的官员们再次商议在黄河上修建铁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五月初,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喀佑斯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勘测结果出来后,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28日,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兰州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兰州黄河铁桥的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历时两年,途中的艰辛不予言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23日,清朝朝廷的朱批传达到甘肃:“该部知道。钦此。”至此,兰州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老照片:夕年黄河铁桥施工现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宣统元年(1909年)6月18日,兰州黄河铁桥南北两座牌厦竣工。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2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建始末。</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刚刚建成的黄河铁桥,起名“第一桥”,已成为兰州人民抹不去的记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老照片:1925年黄河铁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并沿用。民国后期,兰州黄河铁桥南北两座牌厦被拆除、毁坏,四张牌匾也不知所踪。</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老照片: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黄河“第一桥”改名“中山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老照片:1930年兰州黄河铁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老照片:1933年兰州黄河铁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兰州黄河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进行抢修,于同年9月6日修竣通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老照片:1949年8月26日解放军攻战黄河铁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1981年9月15日黄河突发大水,黄河水几乎与桥面齐平,洪水过后铁桥安然无恙。</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老照片:1954年兰州黄河铁桥)</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老照片:1954年合拢的拱型钢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9年,黄河铁桥保固期已满,德国有关方面给兰州市政府发来信函,申明合同到期。兰州市政正准备对铁桥进行全面大修时,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的水文趸船发生意外,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了重创。经过及时抢修,铁桥转危为安。同时,加宽人行道,装饰桥身。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老照片:1989年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水文刀趸船失控撞到桥墩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04年,兰州市对兰州黄河铁桥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成为兰州旅游的标志性建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0年9月,兰州黄河铁桥维修加固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同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兰州黄河铁桥再次维修加固,将桥体抬升1.2米,增强桥体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兰州交通的压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3年3月30日起,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兰州黄河铁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三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小 结</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其前身为"镇远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为“中山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黄河铁桥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有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同时,桥梁所需物资的运输过程也创造了近代运输史上的奇迹。</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6年5月25日,兰州黄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中山桥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每逢重大节日,铁桥就被装饰一新,黄河两岸璀璨的灯光和铁桥的霓虹交相辉映,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依旧保持着年轻的生命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以后你再看这座百多岁的黄河铁桥,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情感呢?</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五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段黄河上的一座座桥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奏响新时代的“黄河谣”</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穿城而过</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将兰州分成南北两岸</b></p><p><b style="font-size: 20px;">曾几何时</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人们隔河相望却不可及</b></p><p><b style="font-size: 20px;">只好等冬天河面冰封</b></p><p><b style="font-size: 20px;">然而这都已成为久远的历史</b></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兰州段黄河上的桥梁</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从简易吊桥到高科技铁路桥</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余座</b></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丝丝缕缕的琴弦</b></p><p><b style="font-size: 20px;">勾连大河两岸</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奏响新时代的“黄河谣”</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古浪路黄河大桥。一座南连西固北接安宁的大桥,此桥竣工于2018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城黄河吊桥,建设时间:1987年,桥梁长度:337.5 m,地理位置:榆中县青城镇中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城黄河大桥 ,建设时间:2009年11月,桥梁全长:570m,地理位置:榆中县青城镇白榆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白榆公路黄河大桥,建设时间:1990年,桥梁长度:120m,桥面宽度:8m,桥梁类型:单跨混凝土拱桥,地理位置:榆中县青城乡。</b></p><p></p> <p><b style="font-size: 20px;">皋兰什川黄河吊桥,建设时间:1969年11月,建成时间:1971年5月,桥身全长:435 m,桥面净宽:7 m,桥梁类型:单链柔式吊桥,地理位置:皋兰县什川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小峡水电站黄河大桥,建设时间:2001年11月,使用时间:2004年9月,桥梁长度:85m,桥面宽度:12m,桥梁类型:混凝土拱桥,地理位置:小峡水电站大坝下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安平黄河吊桥,建设时间:2001年8月20日,通车时间:2002年5月,桥梁长度:136 m,桥梁宽度:4.5 m,桥梁类型:钢板桥面钢索桥,地理位置:桑园峡上游河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桑园子人行吊桥,桥梁长度:140m,桥面宽度:4m,桥梁类型:钢素斜拉系拱杆木板桥,地理位置:榆中县桑园峡上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包兰线东岗镇黄河桥,建设时间:1954年11月,建成时间:1956年6月,桥梁长度:221.9m,桥梁类型:上承式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地理位置:东岗镇青白石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渝铁路杨家湾特大桥 ,建成时间:2012年7月,桥梁长度:1442m,桥梁类型:铁路桥,地理位置:东岗镇青白石乡杨家湾黄河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白石黄河吊桥。建成时间:1989年,桥梁长度:294.5m,桥梁类型:钢素斜拉桥,地理位置:东岗桑园峡口青白石杨家湾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雁白黄河大桥。建成时间:2016年4月,桥梁全长:4034.26 m,桥面宽度:35 m,地理位置:城关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东岗黄河大桥 。建设时间:1999年3月18日,建成时间:2002年10月,桥梁全长:450.131 m,桥面总宽:21.5 m ,桥梁类型:公路桥,地理位置:东部城关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天水路黄河公路大桥,通车时间:2002年,桥梁长度:530m,桥面宽度:18m,桥梁类型:桥为连续T型梁钢筋混凝土桥。地理位置:兰州火车站前的天水北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雁滩黄河大桥。建设时间:2001年1月,通车时间:2003年桥梁全长:816 m,桥面宽度:31 m。桥梁桥型:三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地理位置:城关区东部。</b></p> <p><b>金雁黄河大桥。建设时间:2010年9月29日,通车时间:2012年12月29,</b><b style="font-size: 20px;">桥梁全长:655.4 m,桥面宽度:28 m,桥梁类型: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城关黄河大桥。建设时间:1977年9月,通车时间:1979年7月,桥梁长度:307.l m,桥梁类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地理位置:兰州市区中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元通黄河大桥。建设时间:2010年10月20日,通车时间:2017年1月18日,桥梁长度:459 m,桥梁宽度:26 m。桥梁类型:下承式钢管拱连续梁组合体系。地理位置:兰州市城关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桥,建设时间:1907年,桥梁长度:234 ,桥梁宽度:7.5 。桥梁类型:铁桥。地理位置: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小西湖黄河大桥 ,建设时间:2001年,通车时间:2003年12月,桥梁总长:1300m,桥面宽度:27.5m。桥梁类型:过境桥梁。。地理位置:七里河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里河黄河大桥。建设时间:1956年10月至1958年11月,通车时间:1959年11月。桥梁长度:276.12m,桥面总宽:18.4 m,桥梁类型: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地理位置:连接安宁区七里河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银滩黄河大桥。建设时间:1997年3月15日,通车时间:2001年8月18日,桥梁长度:1391.41 m。桥梁宽度:25.5 m。地理位置:北起安宁营门滩,南至七里河马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深安黄河大桥。建设时间:2011年11月25,使用时间:2013年11月25日。桥梁长度:1320 m,地理位置:西固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西沙黄河大桥 。建设时间:1971年,桥梁长度:320 m,桥梁宽度:11 m,桥梁类型:鱼腹式钢桁梁和混凝土T型梁桥。地理位置:西固区钟家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坡坪黄河特大桥。建设时间:2009年7月,建成时间:2010年1月桥梁长度:597.78 m,地理位置:北连红山顶隧道,南接石岗车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柴家台黄河悬索吊桥。建设时间:1977年,桥梁全长:180 m,桥面全宽:2.85 m,桥梁类型:钢素斜拉吊桥,地理位置:西固区西柳沟街道柴家台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河口黄河大桥。桥梁长度:978.5 m,桥梁类型:斜拉桥。地理位置:西固区新城镇至永靖沿黄河快速通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新城黄河公路新桥。通车时间:2012年,桥梁长度:320 m,桥梁宽度:19 m。桥梁类型:刚性梁柔性拱组合体系桥梁,地理位置:西固区新城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西固黄河大桥,桥梁长度:1003 m,桥梁宽度:27.5 m,桥梁类型:钢混结合梁斜拉桥,地理位置:跨越黄河、兰新铁路和109国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川铁路西固黄河特大桥 。建成时间:2015年3月30日,桥梁长度:5837.89延米,桥梁类型:铁路桥,地理位置:寺儿沟起,经南滨海路后跨越黄河主河道,至红山顶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盘峡黄河大桥。通车时间:1983年6月,桥梁长度:179 m,桥梁宽度:5 m,桥梁类型:兰新高铁全线唯一跨越黄河的大桥,地理位置:八盘峡水库下游。</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小 结</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座桥,连接着熟悉和陌生,梦想和归宿,过去与未来,还有生命的开端与终结。一座桥,一个故事;一座桥,一段历史。桥梁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他们的共同之处即是跨越,也是征服,更是突破极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位兰州的朋友告诉我,"每个兰州人都与桥有着一世情缘,有的桥几乎都成为了情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每一座桥都是兰州市交通“生命线” 之桥!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桥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将会远远大于它们的交通价值,将会成为一部史诗,雕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兰州人民的灿烂艺术,更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绚丽风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六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近兰州雕塑的艺术殿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过那么多路,</b></p><p><b style="font-size: 20px;">看过那么多风景,</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你有留意过兰州城的雕塑吗?</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城市的雕塑</b></p><p><b style="font-size: 20px;">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人们只要看看兰州城的雕塑,</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不仅能够看出这个城市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商业,生活状态;</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还能从这些雕塑中</b></p><p><b style="font-size: 20px;">感悟雕塑艺术的美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黄河母亲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雕塑背后的黄河河面游艇翻波,河岸情人漫步;水色波光,相映成辉;佛塔道观,隔岸斗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绿色希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绿色希望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约180米处,作者王志刚、王铁城。“绿色希望”雕塑建于1987年7月,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而成。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的树木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同时也象征着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侧像为两座汉白玉浮雕,各高8米、长11米,呈弧形对称分布于主像两侧,东侧为“采种支甘”,西侧为“绿化陇原”,以突出、烘托主像,起提示主题的作用。这座大型雕塑曾获第二届全国城雕作品展优秀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黄河南岸黄河母亲雕塑东约180米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筏客搏浪</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筏客搏浪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青铜铸成的青年筏客呈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祥。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四、丝路古道</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睫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西游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因其特有的魔幻色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神奇小说。而兰州西游记雕塑的落户,也证明了兰州是丝绸古道上的要塞之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南滨河路白马浪附近</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平沙落雁</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呈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状,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于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人民恢复生态平衡,使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们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生命之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安宁区滨河绿化长廊中,它顶端的陶罐就是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典型器具陶罐,它体现着西部黄河流域远古人类生活的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安宁区滨河绿化长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龙 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此雕塑缘于王国文的书法“龙”,王国文又把这个平面的“龙”变成了立体的“龙”。从各个角度看,这条“龙”的形态都各不相同,“绕着它转上一圈,360度就是360条龙。”何鄂也说,一个字做成一个雕塑,以前确实未曾有过,但现在群众认可了,说明艺术是相通的,各有各的魅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黄河北岸的龙源文化公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九、马踏飞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雕塑是甘肃省博物馆著名馆藏文物“马踏飞燕”同比例放大的复制品。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火车站、中川机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兰州市火车站铜奔马雕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兰州中川机场马踏飞燕雕塑</b></p> <p><b>十、霍去病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由霍去病主雕塑和将士群雕组成,霍去病气宇轩昂,挥戟向西,战马身形矫健,前肢作一跃而起状,昂首注视前方;众将士则个个果敢骠悍、英姿威猛,洋溢着跟随骠骑将军击败匈奴的昂扬斗志。</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雁滩高速路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一、马拉松主题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主题雕塑由兰州马拉松会徽立体演绎而来,雕塑高11.73米,与第一届兰州马拉松比赛日2011年7月3日数字呼应,雕塑材质采用不锈钢。形态从兰州的“兰”字抽象得来,橙色终点线代表黄河。</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此雕塑为抽象跑步人像,主题鲜明,形象简洁,充满活力,取名“奔跑的兰州"。</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甘肃省会展中心南侧马拉松主题公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双拥之花</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被命名为“双拥之花”并以兰州市市花玫瑰为创意主体的雕塑,总高20.1米,于2009年落成;坐落于雁滩大桥南侧小游园内。</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雁滩大桥南侧小游园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三、热冬果</b></p><p><b style="font-size: 20px;">此雕塑坐落在市区中心的西单商场门口,它体现的是兰州地方名吃热冬果的场景。热冬果是上百年来兰州人人喜食街头小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市区中心的西单商场门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四、寿星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从仁寿山下远远望去,一座巨大的寿星雕像矗立在山顶。手持仙桃、慈眉善目的老寿星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迎接前来赏花度假的八方游客。</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公园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五、裕固族盛装少女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坐落于南滨河路东段的绿色公园深处。甘肃省是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肃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少数民族。裕固族为回纥(回鹘)后裔之一,近90%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居住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约有裕固族15000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六、伏羲女娲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坐落在北滨河路的华夏人文始祖园内。雕塑高19.5米,总重约60吨。伏羲雕像以创造八卦立意,呈半蹲姿势,俯察大地,演绎八卦;女娲雕像以“补天”传说立意,呈站立姿势,仰望宇宙,抬手补天。雕塑基座承台主题为黄河文化博物馆,呈金字塔形,按中华传统建筑“坛”的形制建造。甘肃的天水素有“羲皇故里”美誉,相传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出生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七、商业街马帮人物雕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八、万达广场景观雕塑~龙腾盛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九、兰州城市雕塑~天水景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寓言故事园雕塑集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寓言故事园是兰州唯一一座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所有石雕均以寓言故事为主题,配以绿地,水体和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省党校家属院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司马光砸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孔融让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黄梁美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四)杞人忧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东郭先生与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对牛弹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凿壁偷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凿壁借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九)猴子捞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铁棒磨成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一)大禹治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龟兔赛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三)指鹿为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四)盲人摸象</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五)狐假虎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一、水车博览园民俗雕塑集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更新,一些反映百姓劳作、与休闲生活的民俗风情场景,逐渐从当今人们的视野中淡出,被岁月冲刷得有些发白,但这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基因却是不能被忘却的,民俗雕塑不仅可以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时时勾起人们久远的回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一组兰州的民俗雕像,分别表现了老兰州人的生活与情趣,这些雕塑作品的落座,使兰州水车博览园更加具有兰州地域文化特色,丰富了水车博览园的兰州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加了游人的观赏内容。</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地址:兰州市水车博览园</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拉面与吃面的兰州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枣儿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刻葫芦艺人专心刻葫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四)剃 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遛 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热冬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七)甜醅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灰豆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九)酿皮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乐器演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一)水客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砂田劳作雕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三)喝酒划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大大小小的雕塑还有很多,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深刻表现了老兰州人们生活的印记,让我们了解兰州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体验”了老兰州人的生活方式。</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七章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的三张名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条河、一碗面、一本《读者》,构成了兰州在外地人心里的印象,也成了兰州最具标志的三张名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就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而言,这三张名片当然不足以承载兰州的厚重,更无法代表兰州真正的内涵,但在众多的风物中,人们记住了它、认可了它,总有人们的理由,也总有它的闪亮与可取之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对兰州的认知和了解,也是从这三张名片开始的。第一个入眼入心的便是兰州牛肉面。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差到兰州,吃的第一顿饭就是牛肉面。吃面前,首先被吸引的是拉面师傅飘逸洒脱的手艺。面,从来都是绵软难控的一种东西,但在师傅手里,却变得那般轻灵、生动,令人耳目一新,又心生快意。在师傅的手中,一团面犹如一团变幻莫测的云,被他们玩得上下翻飞、挥洒自如,眼花缭乱中,一碗清香可口的美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飘飘欲仙、以为神来之物。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牛肉面真的很好吃、很养胃,也有许多关于文化的名堂,但我固执的认为,那手艺便是兰州人内心富足与自由的展示,也是兰州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和诠释。在我心里,这不是一碗面,而是一首诗、一支歌、一朵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外地人眼里,兰州除了是一个地名外,实在被误解和误读的厉害,在许多外地人的想象里,兰州竟然还是大漠驼队、黄沙漫天的荒漠之地。但当我提到《读者》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兰州人创办时,则令他们大吃一惊,甚至有人惊异中找来一本,急忙予以验证,发现果然如此时,则哑然不语、又陷入更大惊异了。他们一定在想,这本世界发行量第二亚洲第一的杂志,怎么可能是兰州人创办的呢?然而事实不容置疑。《读者》是一本好杂志,创办初期叫《读者文摘》,后改刊名为《读者》。从创刊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本小杂志不知滋润过多少心灵,且历久弥新,在众多的杂志中仍然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以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一扇窗口。而这种奇迹竟是兰州人所创造,这是怎样的一种动因和必然?不可否认,兰州由于历史与地理的特殊机缘,似乎不曾产生过名震世界、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但没有文化名人就等于没有文化吗?这的确给研究《读者》的学者们提出了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没有文化名人的地方却创造了一个文化名牌,这难道是一种偶然与巧合吗?我虽然回答不出缘由,但我坚信这一定不是偶然现象,其间一定蕴藏着一个更大的文化密码,需要智者予以解读。我只能说,不论你怎么看待兰州人和兰州文化,兰州人都是《读者》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本叫做《飞天》的文学杂志,仅从刊名,便足见办刊人的智慧和才情,飞天自古便是全人类梦想,竟被甘肃和兰州人拿来做了刊名,若无飞天之志,何有飞天之名?尽管我们知道这一灵感可能源于“敦煌飞天”,但仍然值得我们致敬和阅读。<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所以将黄河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不属于一地一域,而属于全体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黄河对于兰州,的确有些偏爱,因为她绵延穿越无数名山古城,唯独在兰州穿城而过,使兰州人可以与她朝夕相处、声息相通。这是兰州的福气,却并不能成为骄傲和自豪的理由。如果有一点值得称道的话,那就是要感谢我们的先祖当年将城市建在了这里。从这点讲,可以断定兰州人的祖辈,一定是一群有先见之明的智者,他们当初的选择,使兰州人可以源源不断的享受母亲河的滋养和呵护,使兰州人有了强大的归属和依靠。因此,对于黄河,兰州人民除了感恩与珍爱,实在应该别无他求。</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这三个看似随意截取的画面和象征,细究一下,实在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意象。一条河,代表着历史和过去,见证着明天和未来;一碗面,浓缩了兰州人对民以食为天以及人生态度的解读;一本书,像一盏文化的提灯,让世界对中国人一目了然。</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张名片,张张名副其实,片片诗意盎然。母亲河,在这里得到最高的礼仪与敬奉;一碗面,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正宗和真味;一本书,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走进你的心灵深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追溯历史,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兰州自古就担负着桥梁和纽带的历史功用,也因此变得厚重和深刻;放眼当下,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赋予了兰州更加卓越宏伟的时代使命,古老的金城必然因此磅礴重现、金光重生。如此丰厚之地,产生三张名片自然不足为奇。</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我看来,如今的兰州,应该有五张名片了,"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一座座桥,一尊尊雕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所谓名片,不过是一个人给人最直观、最表层的印象,欲知此人真面目,还需与他交往,还需走入他的内心;一如一本书,欲知详情,还需要你打开书本,悉心品读。</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敢保证,交往之后,你才知道,兰州人,是一群值得托付和敬佩的人;品读之后,你会发现,兰州这本书,是一部丰厚深邃、百读不厌的好书。而最后,你会在不知不觉间迷醉其中。</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编写人:铁骨柔情(谭跃建)</b></p><p><b style="font-size: 20px;">编写时间:2020年4月15日~5月3日</b></p><p><b style="font-size: 20px;">背景音乐:魅力兰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