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新常态的“变”与“不变”

孟祥新

<p>  新冠肺炎,这个病毒恶魔,在我中华大地肆意横行,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2020年的新春佳节,本该是处处张灯结彩、欢乐祥和的美好氛围,大家却谈“冠”色变,只好足不出户、居家抗疫。寒假过后,孩子们本应欢欢喜喜进学堂,谁能料想到,会每天宅家里对着手机、电脑上课学习。为此,老师们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迅速把教学阵地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认真扎实开展线上教学。经过了前期的摸索、改进阶段后,线上教学现已进入一种师生和谐适应的新常态。</p> <p>  在教育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也是史无前例,闻所未闻,必然给教育行业带来改变。在这种形势之下,教师和学生必然要随之转变“教”“学”方式,适应居家“教”“学”新环境,才能确保学习效果不打折。在看似一切都在“变”的屏幕之下,却还蕴藏着“不变”之理,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支撑着这种新常态。</p> <p> 一.什么在“变”,如何适应“变”?</p><p> (一)“教”“学”环境在“变”</p><p> 受疫情影响,校园封闭而不得进,教师为保证“停课不停学”纷纷在家开设直播课堂,学生也只好居家观看手机、电脑进行线上学习。以往的学校课堂环境、良好的班风育人作用发挥不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环境。客厅、卧室、书房成了办公室、教室,电脑、手机成了黑板……</p><p> 对学生而言,家庭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效果,所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p> <p> 1.线上学习硬件设备要齐全。这就要求家长给孩子提前准备好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连接好网络,尤其是有多个学生需要上网课的家庭更要提前准备。在2月10日线上学习之前,老师们向家长调查硬件设备的准备情况,对缺设备、缺网络的家庭进行询问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时上课。</p><p> 2.营造良好的线上学习软环境。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齐全后,还要联合家长共同营造安静、舒适、有监督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前期,因家长的陪伴以及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新鲜感,在线率、在线时长和师生互动都保持得不错。不过,大部分家长复工后,没有了家长的必要监督,学生的自觉性经受了较大考验,导致部分学生“在线不在学”,甚至有些学生玩起了网络游戏。长期下去,学生不仅无法学到知识,还滋生了“撒谎”“玩游戏”“马虎大意”等不良习惯。对此,学校组织各班级召开“线上家长会”。会上,任课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本周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问题原因,商量解决之道,呼吁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此外,我们还发动“爷爷奶奶”加入进来,发挥一定的监督补充作用。我班有位家长,她每天需要外出做小生意,为了防止孩子在家不好好上课,干脆就让他跟在身边。放个小桌子,撑上平板,学生就在家长身边上起课来。家长觉悟提高了,就会重视学习环境的管理和营造,孩子自然会养成自觉、认真学习的好习惯。</p> <p>  (二)“教”“学”方式在“变”</p><p> 线上教学,没有了三尺讲台,没有了粉笔板擦,更没有了台下满堂的学生。这种用网络连接的课堂,带给人一种虚空感,师生间缺少了以往眼神的交流和心灵的默契。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早已被冲击得烟消云散,迫使老师们必须要改变。</p> <p>  1.课堂上,想方设法加强师生互动。没有互动交流的课堂是无法想象的,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直播中,我们采用语音回复、文字回复、图片回复、连麦回答等方式,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网络回复相比现实课堂要慢,老师尽量放慢进度,延长回答时间,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余地。</p><p> 2.利用修图技术,让作业批改更加多样化。学生采用拍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上交作业,这给作批改造成了一定的技术难度。但通过沟通教研,老师们利用手机、电脑上的修图软件,勾、圈、点、画,可以及时给学生指出错误,对优秀作业还能发红花点赞表扬。这种形式,虽然操作技术繁琐,但更加形象直观,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p><p> 3.缩短课堂时间,增强课堂趣味性。考虑到保护学生视力,我把每课时缩短至30分钟,课间休息调整为15分钟。在课堂直播时,避免满堂灌,选取“动画”“图片”和“歌曲”等生动形象的资源吸引学生,穿插进行“猜字谜”、“读童谣”、“说绕口令”和“汉字故事”等趣味语文活动调动氛围。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播放了《牛郎织女》《仓颉造字》《十二生肖》等传统文化小故事,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抽枝”。</p><p> 4.线上、线下学习互为补充。在上好直播课堂的同时,我还注重低学段学生“童谣”“古诗”的背诵积累,定期安排一次背诵内容。截止目前,学生利用课下已背诵积累了近30余首课外古诗和10余首童谣。</p> <p>  5.开展“周末小当家”家庭教育活动。“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线上学习的“学习”,不能仅仅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当前,学生居家学习为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提供了条件,这就须要学校联合家长,发挥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尽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底色”。为此,学校与各班级家长联合开展了“周末小当家”活动。主要内容是利用周末两天,让学生们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叠被子、洗衣服……”,做一回“小当家”。</p> <p>  6.班会、家长会要常态化、经常化。线上教学更加需要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每周召开例行班会,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结合“清明节”“植树节”等节日进行专题教育等。每月底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会上,向家长反馈本月学生在线上课和作业提交情况,表彰优秀学生,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征求家长好的建议……</p> <p>  (三)“教”“学”效果在“变”</p><p> 线上教学缺乏学校育人环境的熏陶,也缺少老师、家长的监督,造成教学效果相比线下教学有所逊色。教学评价方式有待完善,质量检测结果难保准确,从而无法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为确保教学效果,我转变教学策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p><p> 1.重基础,养习惯。对低年级学生,重点讲授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要求书写正确、美观,重视听写。课文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不放过细节。倡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坚持每天睡前读书,养成阅读习惯。</p><p> 2.降进度,抓落实。受于条件限制,线上教学进度不可太快,学生“贪多嚼不烂”。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争“讲一点,会一点”,把教学目标一步一步落实好。</p><p> 线上教学代替不了学校线下教学,待正式开学后,我们会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不折不扣达成既定教学效果。</p> <p> 二.什么“不变”,如何坚守“不变”?</p><p> (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不变”</p><p>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线上教学也同样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p><p> 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线上教学虽然不用登三尺讲台,也无须与学生面对面,但我们如果不好好钻研教材和精心备课,讲起课来肯定会语无伦次、底气不足,就是一种渎职。感谢市教师教育中心小学部组织优秀骨干教师不辞辛苦、精心录制了许多优质的微课,再加上网上的大批网络教学资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线上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和选择。这些微课虽说“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但学情不同,未必适合所有学生胃口。不做取舍的“拿来主义”,可能会“水土不服”。</p><p> 所以,我们任课教师不应当过分依赖微课,面对教材,要培养课程观,善于与编者对话,弄清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让学生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p><p> 2.摸清学情,因材施教。</p><p>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带的学生,他们的性格脾气、学习方式以及知识基础,只有自己清楚。线上教学虽然师生不能面对面,但老师通过观察、推测,对学生每节课的掌握情况有着自己的认识。对于难点和易错点,老师可以开展专题性的辅导。对于个别后进生,老师可以采取“一对一”针对辅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线上教学中同样适用、同样重要。</p><p> 3.理解学生,尊重学生。</p><p> 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他们的不适应。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如学习设备不良、学习环境杂乱、网络互动延迟等,妥善处理好这种不见面的师生关系。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科学的辅导策略、加强课堂互联互动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p> <p> (二)爱与责任心“不变”</p><p>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灵魂是师德,师德的灵魂是爱心和责任心。线上教学,虽做不到面对面,但可以彼此心连心。按照课程表,老师提前5分钟进入直播间,调试好设备等待学生一一进入。如果有学生没有按时上课,老师会打电话询问情况,督促学生上线学习。确实因事无法上课的学生,老师会让学生观看回看视频。每晚用手机批改学生作业,指出错误,写上评语,及时反馈给家长,并进行二次批改。每天记录学生作业提交情况,为下一步正式开学,留好第一手资料。学生作业图片中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改符号,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自制课件,就是教师“用心”的最好诠释。</p> <p>  (三)家校共育“不变”</p><p>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如今,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家庭环境替代了学校环境,教师对学生“看得见,摸不着”,有时甚至看不见,学生学习状态不能直接地反馈给老师。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伸触不到的地方,就特别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充当老师的“手”和“眼”,让家长切实负起更多的教育责任。“线上家长会”应运而生,并成为常态。会上,教师要把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任务达成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家长则把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反馈给老师。如此信息互联互补,从而为老师的下一步教育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可以说,线上教学相比线下教学更加需要家长力量的补强,更加需要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p>

学生

教学

家长

学习

课堂

线上

老师

教师

教育

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