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十条,国画画不好!

墨画宝主-东子

<p>1、笔墨 </p><p>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这一点好多人或不知,或不会用,会用了又没有文化的关怀。文化的缺失是笔墨无法得以理解、无法得以传承的“硬伤”。</p><p>什么是笔墨呢?清人刘熙载有云:“<b style="font-size: 20px;">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书者,心画也。</b>若不懂笔墨,何谈以文载道,中国画又有何内涵之说?</p> <p>2、气韵</p><p>“气韵生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文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气韵”。</p><p>“气韵生动”亦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所以说,中国画是人文的,是科学。<b style="font-size: 20px;">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曰:筋、气、骨、肉。而“气韵”来于笔墨,笔墨来于学养、来于人格、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b>所以有“人格不高,画格难求其高”之说。</p> <p>3、气势</p><p>“势”是一种画面关系,更是一种修为,没有“势”就不会有“气韵生动”。“势”有两种:<b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画面结构之势(造险);二是笔墨运动之势(气韵生动)。</b></p><p>中国画是鲜活的、“形而上”的,“势”是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或险绝、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皆是一种圆融的开合关系,绵绵不绝,生生不息。</p> <p>4、境</p><p>中国画之境,远非自然之景或西画之景。</p><p>若画家不明事理,误入景区,越描越像,越像越描,离中国画的本真意义越来越远。殊不知“境生于象外”、“境由心造”之理。石涛有“<b style="font-size: 20px;">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的警句</b>,画家当深悟。</p> <p>5、写</p><p>“写”是中国画最为本真的母体语言。</p><p>“写”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从于心,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是游于艺,是“技进乎道”的诠释,讲求点线的形质,努力做到“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将一己的才情、学养、修为,通过“写”传移到笔墨中去。</p> <p>6、散</p><p>散与紧是相对应的关系,只有散画面才会松,松则虚,虚则纳物,纳物则丰富而隽永。</p><p>现在的中国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普及性的“大写意”,胡涂乱抹,自欺欺人;二是做作之风,求大、求满、求全、求实,不是求艺,而是在比工夫,比谁下的力气大,不知也不会顾及中国画的真谛——体“道”。</p> <p>10、空白</p><p>空白是中国画特有的心理空间,亦是画面呼吸的必然所在。</p><p>空白是中国画特有的心理空间,亦是画面呼吸的必然所在。</p><p>没有了空白,中国画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间;没有了空白,中国画的“气”和“势”将不复存在。</p> <p>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与欣赏,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