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家乡的老屋

一米阳光🌇

<p> 2020年的春节,一场新冠肺炎,让多少人失去自由,让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有工作地不能去,所有的广播,都在宣传同一个节目——抗击病毒。一时间,人心恐慌,谈疫色变。</p><p> 正是因为肺疫不能走亲访友,正月初四,哥哥和弟弟带着全家人回到了二十五年没有居住的老屋,用四天时间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把杂树枯藤覆盖的房屋清理了出来。</p><p> 生活在村里的二叔和幺叔还有堂弟都来帮忙了。也只有在这里我们才是绝对安全的。</p><p> </p><p> </p><p> </p><p><br></p> <p>  紧挨着我们老屋旁边曾经是一条大路,是整个队的人上学赶场的必经之路,也是祥凤小桥等地方人上街常走的路,现在在山上修了公路,这条大路早被杂树野草覆盖得不见了踪影。</p> <p>没有收拾前老屋就只能看到这一角。</p> <p>  老屋建于上世纪的1981年,房屋建造的砖和瓦,都是父母请人来家里做好了烧制出来的。弟弟的印象修砖房的起因是1978年,在蓬溪县城边我们有个亲戚过生日时,我父亲带着二叔、孝爹、舒老师(小姑父)、弟弟、堂妹秀君和显群,(因为那时没有公交车)全部走了八十里路去吃生。在蓬溪县城郊区的农村,父亲看到别人修的砖房后羡慕不已,当时就给当地人讨教了一番。讨教的结果是觉得修砖房的造价跟修普通的房子多花不了多少钱。于是回家后就马上订下来修砖房了!</p> <p>  七九年, 那时还是大集体,我们村在我大石供电所工作的舅舅的建议和帮助下,首先架起了高压线,把电通到了家家户户,成为乡上最早通电的村,我们家当年辛辛苦苦建成的沼气池也惨遭淘汰。</p><p> 同一年,在兽医站工作才四十岁的父亲申请退休,上初二的哥哥八零年正式接父亲的班,那一年哥哥还不满十五岁。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哥哥无奈地参加了工作,从此踏入了社会。</p><p> 还是在七九年,父亲请的两个本乡砖瓦匠师傅,正式来家里开始了做砖做瓦。当年因为雨水多,砖瓦持续做了近半年时间,遇到晚上下大雨,做好的土坯砖瓦需要搬进屋里,母亲便大声地叫叔叔们来帮忙,结果整个队上的男劳力全都来帮忙了,大家戴着潦牙壳(一种农村用笋壳和竹子做成的大帽子,是当时四川农民下雨天出门必戴的雨具),披着蓑衣(也是一种用棕树上的树皮做成的防雨的雨具),在漆黑的夜晚打着火把提着灯笼,拿着手电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在乡间小路上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一起努力,很快将砖瓦抢救进屋子里。(那时四叔家的房子盖好不久,都空着,所以我们的土坯砖瓦都搬进他的家里)搬砖瓦的场面十分地感人,就像下暴雨队上抢收粮食一样,速度快的惊人,大家一边说笑着没过一会,那一排排没有干透的土坯砖瓦就被整整齐齐地搬进了房间和屋檐下。 </p><p> 那个年代人们虽然过的很贫穷,但心是很善良的,都不计报酬乐于助人。我们感激乡亲们的方式就是请他们留下来吃一碗普通的素面了!</p> <p>  开始烧砖瓦时,非常缺柴。那个年代家家都缺柴草,要烧三窑砖瓦,需要很多的柴草,除了到区上去拉的几板车煤,买了一些柴草外,其它很多柴草都是乡亲们送的。</p><p> 当时家里烧砖瓦在本地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农村盖砖房在我们乡也是头一家,许多乡亲知道我们缺柴草,都纷纷把家里不多的柴草让出来亲自挑到我们家,有的要挑很远的山路,上山下山很辛苦,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一顿,放下柴火就走了。几天之中,院外柴草堆成了山,父母的脸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都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都是父母亲平日里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有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p><p> 经过三天三夜的辛苦烧制,第一窑砖烧制成功,顺利出窑,接下来的第二窑第三窑都顺利地烧制出来,父母那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p><p> 砖瓦烧好堆在院里直等了两年多才修的房子,因为当时传言是我们要迁唐山,76年唐山大地震后,就一直传言要迁去唐山,所以一直拖到81年下年才开始修建新房。</p><p><br></p><p><br></p> <p>  老屋的屋基,是二叔和幺叔还有四叔家搬走后空出来的。因为我们吃水非常困难,要到山下面去挑,如果遇到天干便缺水吃。二叔和幺叔便在对面山上,找到了有一股泉水的地方,把房子搬到对面半山腰上有泉水的地方去定居了。</p><p>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我们家的饮用水,要到山沟下去挑,现在觉得不是很高的山,当时太小的我们感觉那挑水的路实在太陡峭了。七、八岁时,我和哥哥就用一个小铁桶去抬水。因为山路太陡人太小,抬着那一小桶水,压在我稚嫩的肩膀上,走路摇摇晃晃怎么也走不稳,桶和扁担也跟着往后滑,我用两只小手拼命去抓住扁担,害怕它从肩上滑下去,把桶摔到山下去,就这样气喘吁吁的把水抬上山,手都抓红了哥哥还是埋怨我,因为桶滑到他那一端,重量全压在他肩上不说,水还洒了他一身。我感觉很委屈,自己也很努力,可那一小桶水怎么那么沉重呢!最后哥哥想了一个办法,摘了些树叶放进桶里,还把桶绳尽量靠自己近一些,这样当水桶摇放的时候,水撒出去的也不是太多了。</p><p> 当时我最害怕跟哥哥去抬水,感觉实在太难了,那一小桶水如果在平地上抬着也不费劲,只是那路坡度太大,抓住那沉沉的还往后滑的扁担实在太吃力,往往走不多远手就抓不住了,就赶快叫哥哥停下来,就这样抬一桶水开始时要歇两三次呢!</p><p> 再大一点的时候,等我可以轻松地抬动水时,哥哥姐姐也可以自己挑动一担水,再也不需要我抬水了!</p> <p>这条下山的抬水路。</p> <p>  建房时没有河沙,是在学校上面的天星桥山上去用榔头砸了泡石头,再用细筛子筛出来又背又挑才弄回家当沙用的。许多亲戚和乡亲都来帮忙,为了我们这三间砖房,大家付出的都是最真诚的爱。在此,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些亲人和乡亲的帮助,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你们的帮助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p><p> 院坝里也是用这榔头砸出来的沙打上了水泥地面。所以我们家这三间砖瓦房承载着是亲人和乡亲们的很厚重的爱呀!</p> <p>  二叔幺叔搬走后,四叔家在老屋侧边修了新房,剩下我们家一间正房和一间偏房孤零零的。我们的砖房准备建在他们搬走的老屋基上,只是后岩边还需要扩宽,父亲鼓励我们自己动手。他还给我们讲,吉星有个村小学老师,每天放学和星期天都去他家附近的石科里打石头,打出砖头大小的石头再背回家,几年下来,利用业余时间打出来的石头硬是给家里盖了几间新房。我们受故事人物的影响,开始努力地去为新家奋斗。</p><p> &nbsp; 因为岩上不是那种坚硬的青石,是黄色的泡石,用铁锹用力就可以挖出来。虽然我们年龄还小,力气也不大,但哥哥和姐姐还是带领我和弟弟利用放学时间和星期天去将泡石头一锹一锹的挖出来,然后用父亲给我们童年做的一个小滑车拖出去倒在院子外的岩下面。幺叔见我们干得辛苦,就帮我们用炸药来炸岩石,这样我们只需要装上车拉出来就可以了,所以进展很快。在干这些活时,我们 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往往越干越起劲,有时母亲煮好饭都凉了,我们都停不下来,晚饭后还要继续干一会。</p><p> 最遗憾的是立房子那天我不在家,那天亲戚和朋友来得特别多,不但队上家家户户都来了人,其它的队上也来了不少人,让父母都没有想到。听说我们家院子里面的客人都站满了,那场面十分热闹,全家人都很惋惜我没有在家。</p> <p>  八零年包产到户后,农民再也不缺吃喝了。八一年建房,八二年我们家买了黑白电视,在当时的小山村里面,有电视看可是一件大事。因为包产到户后,农民时间也不受控制,只要将地里活干完,闲出来的时间很多,所以来看电视的人很多,院子里都挤满了人,我们家的凳子全搬出来也不够坐。只是那时候的黑白电视效果不太好,在房后哥哥和弟弟插了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装上了天线。因山里信号不好,经常都要去把杆子转来转去地调天线,有时调好了确不能松手,无法固定杆子,一松屏又花了,好几次弟弟为了大家看好电视,只好自已扶着杆子直到大家看完,手都麻木了。但他说自已不能看能听着声音也很高兴,这就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p> <p>  还有白天来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把走不动的老人背了来,婴儿小孩是背的背挑的挑,连玉米棒子都用箩筐挑了来,一边剥着玉米,一边看西游记呢!</p><p> 那时除了乡上偶尔来学校放一次电影,有个小黑白电视看实在太受欢迎了,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家里天天都像放电影一样热闹,院坝里欢笑声不断。</p><p> 也是那个时候我们认识了朗平,知道了奥运会,看到了新闻,还看了春晚。我们知道中国已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民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p><p> 电视里还放了许多电视连续剧,乡亲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了,饭后有了更多的话题,再不是东家长西家短了。后来《霍元甲》《陈真》武打片出来,更是不得了,年青人看了一天拿个棒棒乱舞一通。我哥哥就是其中之一,练功到后来可以两手不用腿蹬,抓住院边两根竹子蹭蹭蹭蹿上个四五米不成问题,看得我们目瞪口呆。</p> <p>  说起练功夫,真不好意思,其实我也跟着瞎练了。最后结果是可以借助一股冲力抓住一根竹子来个漂亮的空翻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用掌劈掉一根两三厘米粗的小树杈,到现在我都可以用手掌砸核桃呢!有一段时间为了练轻功,我还做了沙袋梆腿上天天跑步,到最后也只能从悬岩上抓住柏树的尖一甩就到岩下了,像飞一样的感觉很过隐。为了当女侠,曾经幻想着找个高人去学功夫呢!</p> <p>  父亲在新房建成后,把猪圈牛圈和鸡圈分开建,还专门把幺叔家留下来的一口长方形的大青石水缸给我们建了一个单独的厕所,这在当时的农村也是少见的,后来我们还建了洗澡房。</p><p> 但 最让我开心的还是父亲在院子里给我建了一个小花园,哥哥和弟弟到河对面去搬回一块很大的假山石,上边撒上草籽,吊上桶来做喷泉,周边围绕着我的花草,小花园虽然很小,但很漂亮,常常引起路过的人的赞美。</p><p> 我爱养花,最多时达五十多个品种,房前屋后全种满了。对于养花我很执着,曾为了花苗和花种几次跑到二十几里路的鸣凤区公所去求人讨了来,把院里院外全种满了。村里村外的小伙伴都喜欢得不得了,纷纷把家里不用的破盆子都拿来我种花,来年大家的房前房后也都种满了花草。父亲曾因为我养花专门从成都给我买了茉莉花,文竹,月季等很多叫不出名的花挑回来。</p> <p>我的小花园现在的模样!</p> <p>父亲曾请人用石板给我们童年做的乒乓球台,后来成了洗衣槽边的磨刀石。</p> <p>  父亲还鼓励我们多种瓜果蔬菜,规定每人每种瓜果蔬菜至少种十棵。于是那一年后我家的瓜果蔬菜年年大丰收,粪坑里的粪都被我们挑光了,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蔬菜种得更好。到了收获的季节,南瓜冬瓜堆成了山,丝瓜苦瓜种和黄瓜在菜园里和土地边的瓜架上吊得密密麻麻没有人去摘,茄子辣椒更不用说了,太多太多。因为种太多,根本吃不了,有些烂在地里,有些只好拿来喂了猪,到春节我们家年年杀两头大肥猪,胜致有一年杀了三头大肥猪呢!</p> <p>  父亲还从县畜牧站买回三百只叫白洛克的纯白色鸡种,这种鸡从来不报窝,普通的鸡下一段时间的蛋就不下了,过一段时间才下,可我家的纯种白洛克天天一个蛋,从来不生病。</p><p> 听说这种鸡是从国外引的种,附近的鸡都得瘟疫死了,我们家的鸡一点事都没有,可惜这种鸡从那以后的几十年中再也没有见到过。</p><p> 当时养这种鸡时,我们家里的鸡蛋到处都是,上山割草都可以在草丛中发现一窝几十个蛋。鸡太多,又是放养,根本就管理不过来。因为从来不卖蛋,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家的人把蛋全吃够了,过后的至少二十几年中我都不爱吃蛋。</p> <p>  在八零年包产到户后,父亲马上去买回很多的柑橘树,把包产地里全栽上了果树。母亲心里埋怨,忐忑不安,害怕政策变化。结果没多久,这件事被政府知道了,竟带了人来现场参观,作为先进典型表扬,大力宣传我父亲的大胆改革。鼓励农民发家致富。到后来,柑橘大丰收,确因交通不便和价格太低卖不出去烂在家里。</p><p> 父亲不仅把包产地里种了果树,稻田里也亲自动手挖出沟来养鱼,一辈子没有干过农活的父亲为了果树和鱼塘那一两年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确没有得到一点回报。他买了草鱼和鲫鱼苗放进沟渠里,我和姐姐常常割了青草倒进去喂鱼,等到鱼儿小巴掌大时,哥哥请回一帮朋友来钓鱼,他们在田边开心地钓鱼,我和姐姐则把家里好吃的翻出来给他做饭。后来又有人趁着家里人不注意时偷走了一些鱼。</p><p> 所以等到打鱼时,只有三条尺多长的草鱼和不多的鲫鱼,就这好客的父亲还是请来亲朋好友分享了!</p> <p>我的父母为人热情大方出了名的,每次不管是县上和区上还是乡上干部下乡,不管多远,都要转到我家来吃饭,这一点也不假的,去年我还听到乡政府一个干部提起我的父母,对她们的评价很高,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没有忘记每次到我家吃饭的深刻印象!</p><p> 如今这些已成为往事,父亲已离开我们五年多了,但他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受用终身!</p> <p>  在我童年和少年的时光里,这个家,是我一生中最温暖、最幸福、最美好的回忆。</p> <p>  四月中旬,哥哥请来挖掘机用四天时间将公路修到了家门口!</p> <p>我们和四叔的家。</p> <p>如今,母亲已经是八十五岁,有着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p> <p>四叔曾经的家。</p> <p>在天堂的父亲,你看到这条路该有多高兴啊!</p> <p>   2020年的春节,一场新型肺炎让我们聚在家乡的老屋,在大灾面前感受着亲情的幸福,心里却有不一样的暖,体味这种幸福,我们才品出幸福生活是多么的难得与不意。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生没有永远,来日并不方长,一定要活好当下,珍惜眼前,想做的事,快点做,想见的人,早点见,别再等待,别总拖延,否则就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才是最强大的靠山。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吃馒头方便面我们也开心。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一定要好好珍惜,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因为下辈子,谁也不会出现,再也不能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