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前出境作战经历

爱我中华

<p>作 者:余宁生</p><p>照 片:余宁生 真实现场拍照</p><p><br></p> <h3><br></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1、 跟随五十四军的侦察大队参加了出境捕俘作战,荣立战功。</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2、 参加藏北高原哨卡电台执勤,火线入党。</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3、 参加新藏线的高原架空明线的维护,长年驱车南疆叶城至阿里的狮泉河。</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4、 组织我军首次大规模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实兵演习,取得第一手资料。</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5、 钻研计算机技术,研发相关管理软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6、 退休后爱好航模与飞行,兴趣广泛。</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7、 喜欢参加业余无线电活动,积极参加国际摩尔斯大赛,取得好成绩。</b></h3> <h3><b style="font-size: 20px;">  2012年到珠海看航展,非常高兴的见到了当年一同出境作战的战友、好朋友---当时任某军侦察处处长,后来任某部参谋长的唐先生。从他那里找到一些战场照片,是我俩当年分别拍摄的。几十年过去了,应该可以解密了,我就在这里发一些老照片,顺便回忆一下当年个人轮战的经历。</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1984年下半年,在我坚决要求下,领导批准我参加了边境轮战,那时我任某大军区通信部器材处副处长。轮战任务是下连当兵,目的是深入了解战时部队作战训练生活情况。我被分配到某侦察大队一连一排二班当战士(当时一连连长叫王金科,指导员叫余业超,副指导员叫李昌华,副连长叫曾伟一。我所在的一排排长叫李江锋,我所在的二班班长叫程德旺)。我和二班的战士们作战、训练、生活在一起数月,枪打得准了,身体素质好了,但人瘦了一大圈;五公里武装越野我可以跑在全连的前面(和战士们比,我背的枪轻些,是微型冲锋枪);参加出境捕俘作战行动一次(出境前接到大队的命令,解除我在二班下连当兵的生活,以协助侦察指挥组,完成出境捕俘侦察作战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与调查,自己收获很大。1985年返回大军区机关后,我的轮战汇报材料《侦察分队日常训练科目的改革与装备革新改造》副标题是:侦察分队要针对未来战争的需求进行强化训练。被军区首长签批为“对部队作战训练及其装备更新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轮战体会文章”。由于自己得到了实战的锻炼,当年荣立三等战功一次,并被军区领导特批提拔为正处长。我轮战的生活、训练的事就先不说了,如今看到照片了,主要回忆一下我和战友们出境执行捕俘侦察任务的经历。</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侦察大队吴副大队长在侦察分队出境前做战前动员(余宁生拍摄)</b></h3><h3><br></h3> <h3><br></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由吴明忠副大队长及军侦察处唐凯兵处长带领一连进入敌境执行捕俘作战任务的。侦察小分队是从云南八布大龙出境的,我和王金科连长参加了指挥组的行动。由于敌军经常入境骚扰,所以我军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作战方针。我国境这边都是老百姓的农田,没有大型树木,但边境线是泾渭分明,进入敌境直接就是原始森林,尖刀班必须要用砍刀和破坏剪才能开辟出一条通道,指挥组紧跟尖刀班的后面前行。因为到处是横竖生长的藤条与细竹子。再往里走到处可见大型树木,绝对都是几个人才能围抱的大树(人家生态保护好,千年古树没人动,我国这边都砍光了),下面根本不见泥土,脚踩的全是常年倒伏的枯树和腐败树叶层。经常会一条腿突然掉进一个树洞(踩进腐朽的空心倒树中),得费劲的爬出,可以看出人类绝对没有到过这里,前面砍枝条的声音,以及我们脚下踩断枝杈的声音可以传的很远。半个连的战士,没有人讲话,大家默默的穿越植物空隙。我心里想,敌军来个包抄,或准确的炮火打击,我肯定是死在这里了,真是一个通向死亡的道路。想到这里我反而很坦然了,因为这里想活着出去简直太难。反正是死,就好好死一场吧。我是军区机关来的,我一定要给战士们做个好的表率(我准备了两颗光荣手雷,随时可以和敌人同归于尽)。战后,个别战士曾经对我讲过,说当时打仗谁都没有经历过,在枪炮声中都很紧张,但是只要有你和唐处长、吴副大队长在,我们战斗必胜的决心是满满的!小分队由王金科连长带队,白天穿越,夜晚找地方宿营,第三天最难受,主要是没有水喝,带的水都喝完了,我们都在山脊行动,始终没有找到水源,大家都舔树叶上的露水,真的渴坏了。加上我们在山里转到第三天居然又回到第二天走过的地方,看到我们行进过的痕迹(原始森林只要有人走过,都会留下非常明显的痕迹)。吴副大队长和唐处长决定由一排长李江峰带队,另外开辟新路,查找敌军的巡逻线,待机捕俘!第五天,李江峰排长带领二班长程德旺,三班副班长石庆权,六班副班长杨存庆,工兵班长肖德宝几位勇士冲锋在第一线,肖德宝前面排雷,程班长等掩护并跟进,登上了敌军的九号高地,发现敌人哨所有大量弹药。后来才知道李排长竟然带路从敌人防御正面上到一个敌哨所,工兵班长肖德宝又从泥巴中探出很多地雷和跳雷,开辟了安全通道。在敌哨所中,他们找到很多军用物资!李排长通过7013电台报告说,又上到一个敌人常驻的哨所,有几箱子弹,还有圆圆的反坦克地雷(我当时就笑喷了,这样的高山峻岭,坦克绝对上不来,敌军疯了,居然准备反坦克?后来到手我才知道,是苏制的一种定向地雷)。他还报告有很多敌军正在用的生活用品,在通话的同时,我听到前方微声冲锋枪发射的声音,接着就是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炸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李江峰排长带领的捕俘组在九号高地,和我们指挥组所在的六号高地只有100多米,因为浓雾,虽然间隔不远,但用眼睛观察不到。只能靠对讲机联络,一会枪声稀少了,没有动静了,我的心紧紧的揪在一起,设想爆炸声可能是我们的战士踩了地雷啦?但从我军微声冲锋枪声音判断,我们是先机开火,又有一丝欣慰。7013对讲机传出声音,是李排长报告,刚才遇到敌军的一个巡逻队,(可能正在返回哨所驻地)被他们的微声冲锋枪给扫了,是尖刀班战士先发现的,就先开火了,我们的战士使用的是微冲和56式冲锋枪,所以狠打了一阵。爆炸声是他们抛出的手榴弹。炸了两个草棚,因为里面有人用单发枪支还击。我们没有伤亡。这时唐处长对着7013大喊,快撤!(因为侦察兵只执行侦察任务和抓俘虏,不可与敌人正面作战,这次居然还是从敌人防御正面上去了,开打了)。这时李江峰排长带着尖刀班和工兵班长回来了,他们手也不闲着,抱着很多战利品,张胜槐、尹中宝、毛金刚等几位勇士迅速接应把敌人的子弹和定向地雷都扛回来了,速度很快,大约20几分钟就到了我们的位置。因为都是喀斯特地貌,从悬崖峭壁上通过,居然这么快就安全撤回了到指挥组的位置(敌境矮脚街西侧的无名高地)。虽然枪炮声不断,有很多子弹从我们身边飞过,但战士们都很幽默,顽皮的毛金刚居然还在玩儿软腿。程班长后来对我说,他们回到六号高地,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他马上释放了战场紧张的情绪,认为安全了。这期间我们的硅两瓦开始明语喊话,让接应组马上前来接应,余业超指导员非常机智,找到一个安全撤退的通道,就是从山脊背向敌方找到一条路,不会再遭到敌人直瞄火器的射击,大部队可以比较安全的撤退。但他探头之时差点叫我用枪打掉,因为我看到旁边树木、草丛在晃动,我的轻冲已经瞄准这个方向。但我心想,一定要看清再扣动扳机。我看到露头的是指导员,才抬高了枪口。这时尖刀班和捕俘组的战士们都回来了,待李排长扛着地雷出现,我才放心,让他们先走,我们好断后。电台还在呼叫,这时突然大地一震,两耳灌入了什么,抬头看,一个战士小胡(胡平功)头上正在流血。其实敌军在大雾中用火箭筒瞄准我们电台通联声音打过来的。在一个大石头上爆炸,是弹片杀伤。我们赶紧撕开急救包,给他包扎,他身上中了3块弹片,一块在颈椎边上,一块在脾上,一块在肩胛骨边上。头上流血的是最轻的伤,弹片擦破了头皮;最危险的是前两块,都是撤退后送到昆明军区总医院取出的;因为前指医院不敢做颈椎手术。好在高温弹片,连消毒带止血。这时敌军的82迫击炮开始发射,我们顺着指导员开辟的新路,到了山脊的另一面,再也不怕敌人的火箭筒了,但82炮打的越来越凶,炮弹在我们周围爆炸,为了压制敌方的火力,唐处长通过无线电向上级申请兹竹坝炮群的炮火支援,可惜被拒绝了。因为此时X军在老山方向打得很艰苦,炮火全力支持他们。我们继续撤退,我和王连长、余指导员每人背着个沉重的定向地雷和其他战利品,跟在伤员后面,慢慢走。敌人炮弹也跟随我们的行动路线炸,被追着打的事,心理真得很不舒服。还好,再也没有战士负伤。负伤的小胡因为出血不多,一直坚持自己攀爬、翻越这艰难的路程,走一段实在疼的厉害就坐下休息一会儿。连长、指导员紧跟着,告诉他连队崔医生就在前面的高地,见到医生就没事了,这样一直陪着大约8个多小时出境他才躺在担架上,他非常顽强的走回来了,胡平功多处负伤自己硬走出来的真的很不简单。其实我也走不动了,假如遇到前面有个藤条或竹子,需要几次才能迈过去,毕竟几天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没水压缩饼干很难咽不下去!多亏这个战士后来非常坚强,也是我们的万幸,否则我们都会困在原始森林中或被敌军的炮火干掉!因为后来落下的炮弹威力巨大,非常震撼,我估计是敌军炮群的重炮在打我们。如果打准了,一发干掉一个排没有问题。后来还是技侦系统的战友们破译了敌人的电报,才知道我们的战况不错,敌军巡逻队成了李排长他们的活靶子。因为他们炸毁了敌军的电台,第二天送电台的敌人被四连逮住一个,击毙一批,缴获硅两瓦电台一部,我一看是很新的硅两瓦,都是我国无偿送给他们的。这次抓得这个俘虏个子不大,但很有劲,捕俘组几个战士一起压上才把他制服,带回来时很不老实,又费了很多周折。后来战士用脚踢他的脸部,他实在受不了才老实跟过来了。我见到他时,脸是肿得,双手被细尼龙绳捆着。他在大队部住了一段时间,脸消肿了,竟然变成一个帅小伙。我们好吃好喝待他,他也交代不少情报,后来送战俘营了。因为当时全军部队都在整党,我被提前调回机关,后来听说某兄弟连战斗失利,他们大个子指导员是我的朋友,因为他经常邀请我去他们连玩。据说他在执行任务中不慎踩雷负伤,炸断脚腕,因为当时伤口处理不当,失血过多,入境后就牺牲了,想起我们原来在一起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想掉泪。这次失利,丢在境外有一些重要物品,微冲、微手、7013电台(在那里敌军也使用同样的861、862,十瓦单边带,根本无法保密,他们也在仅有的几个频道乱喊,后来前线配发了7013对讲机,敌军没有这样的通信设备,所以各个侦察大队的战术行动全靠7013),丢失一部7013,给后来轮战的侦察大队带来了隐患。这次从老战友处弄到很多照片,我就发几张给各位亲朋好友看看吧。</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余宁生和唐参谋在敌人高地哨所前合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侦察处唐参谋回国后任军侦察处处长</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连余业超指导员找到一条更安全更近便的通道(余宁生拍照)</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唐参谋和一排长及捕俘组战士们合影</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连捕俘组的勇士们(余宁生拍照)</b></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吴副大队长、唐参谋和余宁生在部队占领敌人的防御工事后研究下步战法</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前线轮战的一些奇闻轶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满山谷的打呼噜声音</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出境进行捕俘作战,每天都要寻找战机,每天还要安营扎寨,特别是入夜,战士们露营在山坳里,就能听到漫山遍野的呼噜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特别是在山里,战士们的呼噜声还有回声,声音传的很远。敌军听到这么响,这么多的呼噜声,早就知道有支部队宿营在山里。是我想起邱少云的故事,潜伏伏击这个潜伏是个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专门拍了部分战士野外宿营的照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用牙齿拆卸敌人地雷的引信</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境外李江峰排长从敌人防御正面冲击时,工兵班长肖德宝就从泥里排出很多地雷,大部分是我们国产的58式防步兵地雷,这些地雷是战利品,要想把这些处于战斗状态的地雷安全带回国内,就需要拆卸它的引信。我们从大军区参加轮战锻炼出发之前,军区司令部首长就安排我们学习各种地雷的知识,专门请工程兵部的专家给我们讲课,所以我已经掌握了58式防步兵地雷的排除与拆卸引信的技术。到了前线还真用上了,因为懂地雷的人不多,再加上手头没有拆卸这些地雷引信的工具,所以我的牙齿就成了最有效的工具,我用牙齿一只一只的把这些地雷的引信拧下来,回想起这些,还真有点后怕哪!</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煤油味很重的方便面汤是超级美味</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出境好几天了,由于侦察小分队为了隐蔽,一直没有支灶做饭,几天来大家不食人间烟火,一点热汤热水都没有入口,光啃压缩饼干,后来断水了,压缩饼干也难咽下,我都觉得有些体力不支了。我意外找到唐处长的一包方便面,哈哈!几天没吃热食了,指挥组的人员眼睛都放光了。恰好通信员在山洞中找到一个存有煤油的小煤油灯,可能是探险人员留在山洞中的,大家就想方设法用这煤油当燃料煮了一罐方便面汤,一人分到几口,我尝了一口,简直太美味了,没舍得一下喝光,准备就着压缩饼干多吃点。没有想到,此时通信员想知道还有没有煤油,使劲摇煤油灯罐,剩余一些煤油正好掉进我的美味中,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抓紧把汤喝光,虽然煤油味很重,但最终挡不住我对热食的勾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曾经幻想回到国内跳到八布河中喝个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出境前每人除了军用水壶,还多带了一小塑料桶的水。但湿热的环境和长时间的行军,让我前三天就把水喝光了,第四天渴坏我了,行军已经变得非常疲惫。终于体会到上甘岭战役防御部队缺水的难过了。此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国后,跳到营区边上的八布河中喝个饱。我不时舔舔旁边树叶和树皮,因为大雾天树叶上面会留下一些水珠。我也试着想像望梅止渴的典故,真的于事无补。安营扎寨后,忘了是谁偶尔发现一个山洞里面有水,但要想喝到水,需要有大臂力和吊绳攀爬能力才行,而且大约一刻钟才有一口水喝。其实山洞里有个垂直的天然井,下到井底才能看到有一对钟乳石,上面的石乳会滴水,滴到下面的石乳上,下面石乳有个水洼,只能存大约一口水。从井底上来可要费一些气力了!完全靠自己的臂力一把一把地拉着背包带才能吊上来,好在指挥组成员们的臂力还都不错,轮流下到井底喝那一口高钙的水,这水真是老天的恩赐。夜晚我睡一会也不忘下去喝那口水。</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无比崇敬的真英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回国后,大军区机关参加轮战的人员,只有我一个真正参加了境外作战,同事们说我是英雄,我自己觉得不是,那谁是哪?这次出境捕俘作战行动是第X侦察大队批准的,由唐处长、吴副大队长以及王连长指挥的,我参加了指挥组,是普通一员。仗是李江峰排长带领尖刀班和捕俘组打得;我在100多米的后面和他们保持无线电通话;俘虏是兄弟连抓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现在看来我的作用还有所发挥,我在境外亲自收发电报,保障指挥组与后方的通信联络;亲自保证了指挥组与尖刀班的实时通话;照了两卷胶卷的战场资料;背回一些战利品;护送伤员回国;撰写了关于侦察部队作战训练改进意见。最重要的是我在枪炮声中给身边的战友壮胆,鼓励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大队为此给我报功,昆明军区前指回话:团职干部没有牺牲哪里可以立功?回的大军区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都忘了此事,后来武汉军区居然给我立了三等功(战功相当于平时的二等功),想那起兄弟连牺牲的指导员,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拿到手里的军功章,心里还是感到很不是滋味儿!</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抓拍战士们在境外露营的情景(余宁生拍摄)</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工兵班长肖德宝在排除敌人设置的跳雷引信(余宁生拍摄)</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在境外密林中和国内大队部进行电报通信</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余宁生正在和捕俘组、射击组通话</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余宁生在境外山洞里收发电报</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在敌人住宿草棚进行搜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在敌人哨所里搜索到五八式防步兵地雷</b></h1>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差点被当地群众当成俘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攻战敌人哨所作战行动的第二天,兄弟连就抓了个俘虏,是因为我们尖刀班炸了他们的草棚炸坏了电台,敌人才另外派人上山送电台的,通信兵又被我们活捉了。当我们列队返回八布的大队部时,路边的老百姓听说前面抓到俘虏了,都出来看热闹。周围的战士都有两套迷彩服,我只有一套,他们返回境内后都在大龙临时住所换上了干净的迷彩服装,我当时只有一套衣服带到大龙,没有衣服换,结果在队列里特别突出,就属我最脏,浑身泥土加原始森林蹭的黑绿色。当时二班的孙景阳帮我背着微型冲锋枪,老百姓看我的眼神不对,还指指点点的,我立马反应过来。肯定是把我当成敌军俘虏了,从孙景阳肩上拿回我的微型冲锋枪后,马上见效,都不看我了!哈哈!真真被老百姓误会一次!</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压缩饼干铁箱里的肉包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战斗打响的当天,连队后勤竟然送过来了肉包子,还有水袋装着满满的清水,大家见到水后无比兴奋,大口的享受着,但肉包子是放在压缩饼干的铁桶中,可惜大家都不知道,也没有人打开看。等到最后撤退时,偶尔打开饼干桶,才发现了肉包子,大家也来不及坐下吃。每人拿几个,边走边吃,因为及时补充了能量,大家才有力气翻山越岭回到国内,感谢后勤的战友,这肉包子太及时,太给力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所在的英雄二班</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班是个英雄班,我没来到一连一排之前,二班就参加过了一次境外作战,而且战绩不错,几位战友因此立了战功。班长叫程德旺,副班长叫李正全,战士有:马大银、朱国胜、高喜光、刘富国、孙景阳、孙作元。我一到班里,战士们对我非常热情,从一日生活起居到每天的战术训练,对我非常照顾,使我又过了一把战斗班战士的瘾。夜里站哨战友们也不叫我,把我隔过去,我一看这样不行,下连当兵就是要好好当好这个兵,不能搞特殊。虽然我也是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这样过来的,但既然上级要求我们机关干部下连当兵,就要圆满完成任务。遇到夜晚站哨的问题,我干脆就不睡了,等到我的班,我就去站哨。长期如此,战士们也知道我的脾气,也不把我当外人了,正常执勤、站哨。战术训练时,我让程班长严格要求我的战术动作,抵近侦察,隐蔽接敌,匍匐前进,快速冲击,障碍跨越,就地伪装,抵近多点射击,远距离狙击等我每天刻苦训练,真的练就一身好武艺。我最拿手的是射击,步枪我可以枪枪命中150米开外的啤酒瓶,手枪5发子弹,每次都是48环以上。后来王金科连长对我说:“我不相信你是通信兵,肯定是从步兵班出来的,枪怎么打那么准?抽空咱俩比比枪法”。回国后,我和王金科连长几次扛着子弹出去比枪法,比赛结果各有胜负。我回到机关后,听说二班又参加过几次战斗,特别是一次炮击敌指挥所,他们能发发炮弹命中目标,炮手马大银因此荣立二等战功。总之,二班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功。程德旺班长、马大银、朱国胜荣立二等战功,所有战士都立有三等战功。一排二班是个真正的英雄集体,我也因是这样一个英雄集体中的成员,感到荣耀。在二班当兵磨练的过程也是我终生的宝贵财富。</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侦察连连部设在境外山洞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连攻占敌人高地哨所</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余宁生和一排长以及捕俘组的战友在敌人哨所前合影</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连队崔医生正在为伤员小胡做初步处理(余宁生拍摄)</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敌人的住宿草棚、哨所及饮用水桶</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给俘虏解手扣(余宁生拍摄)</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审战虏(余宁生拍摄)</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余宁生正在审问敌军俘虏</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参加边境巡逻</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王金科连长正在指导捕俘组进行训练</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与160师侦察科王科长合影</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和一连长王金科合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和一排长李江峰合影</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余宁生在二班的生活</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连的战士在擦拭武器</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宁生在训练班用机枪操作</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连在战前进行捕俘训练</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野外生存训练(余宁生拍摄)</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下连当兵所在的一排二班</b></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  余宁生和第三侦察大队领导林霖大队长、李明海政委、胡云友副政委、吴明忠副大队长合影</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唐参谋带回的的部分战利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大队领导在审查三连的作战计划</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三连参战时,对方是敌军官坝四营,由于兵力少,苦战失利。带队的三连指导员翟振民不幸踩了地雷,小腿被炸断,小分队在后撤时他失血过多,我们一连接到大队的接应命令后,由我们一排负责接回三连的翟指导员。全排同志轮流背负他。翟指导员近一米九的大个,体重200斤左右,全排在喀斯特地形上护送伤员非常不容易。不幸的是,经抢救无效,翟指导员还是牺牲了。我经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不禁潸然泪下。只要有机会,我会带上好酒、烧鸡去烈士陵园看望他。祝福他在天堂一切都好!</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儿子为英勇无敌的爸爸做的视频</b></p><p><br></p> <h3><b style="font-size: 20px;"> 编者后语: </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张照片很珍贵,临上战场前,妻子儿子去送他上前线临行前拍的照片,那时儿子还小,拉着爸爸的文件包不松手。多少年过去了,儿子问妈妈“当时我爸爸去打仗,你不怕吗?你有没有不想让爸爸走呢”。妈妈说“当时那个年代哪有那么多想法,爸爸妈妈都是当兵的,当兵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爸爸主动要求去战场,妈妈当然也应该支持了”。爸爸妈妈行动对儿子教育很深,后来儿子长大了也当了兵,考上了军校,又读了研究生,是一个非常优秀,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b></h3> <h3><br></h3><h3> <b style="font-size: 20px;"> 余宁生提供的照片非常珍贵,当时部队严禁携带像机,因为他是从机关下部队的没有要求,因此留下了当时真实的战爭现场记录。平凡的故事,处处表现出不平凡的事。余宁生是我的妹夫,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开国将军老红军的后代。当兵他是一个普通战士,脏活累活抢着干,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当领导干部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品行端正,从不搞歪风邪气。在家庭里他有责任心,有担当,</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一</b></h3>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制 作:爱华 1969年入伍,在部队医院工作,曾参与接收治疗对越反击战的伤员</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爱 好:摄影、和一帮军中好姐妹旅游</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