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论人才

李敬俊

<h1>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少年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h1> <h1>七岁司马光砸缸救友</h1><h3></h3> <h1><br></h1><h1>司马光学识渊博,生平著作甚多。其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主持编纂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h1> <h1>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h1><h3></h3> <h1>《资治通鉴》洋洋三百多万言,依时间为序,记载了周朝后期至宋朝之前一千三百多年的重要史实,规模空前;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文化、人物评价等多个方面,博大精深。</h1><h3></h3> <h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资治通鉴》受到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认为是治国、治民、谋身、作事的镜鉴,为君必读,为臣必读,为人子必读。</h1><h3></h3> <h1>《资治通鉴》除记载历史事件外,还包括编纂者的分析、评价和议论,其中司马光关于人才的论述极富哲理,成为后世选拔任用人才的主要思路和借鉴。这篇议论被称为《才德论》,司马光论述了什么是才,什么是德,才和德的关系以及选人用人之道。</h1> <h1>现摘录司马光《才德论》的主要内容及译文,以飨读者:</h1> <h1><b>原文: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此其所以失人也。</b></h1><h1>译文: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往往分辨不清,把二者一概而论,都认为是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h1> <h1><b>原文: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b>。</h1><h1>译文:聪明,明察,刚强,坚毅,这些是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这些是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h1> <h1><b>原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b></h1><h1>译文:德才兼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的人称之为“小人”。</h1> <h1><b>原文: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b></h1><h1>译文:选取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h1> <h1><b>原文: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b></h1><h1>译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君子有才用以行善;而小人有才用来作恶。有才干去行善的人,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去作恶的人,无恶不作。</h1> <h1><b>原文: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b></h1><h1>译文:愚人即使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能力不足,就好像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而小人有足够的阴谋诡计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能力来逞凶施暴,智慧对他来说如虎添翼,危害之大可想而知。</h1> <h1><b>原文: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b></h1><h1>译文: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能的人让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选拔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了考察他的品德。</h1> <h1><b>原文: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b></h1><h1>译文: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顺序,又何患失去人才呢?</h1>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附:司马光《才德论》全文</b></h1><h1><b>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b></h1><p><br></p> <h1>说明:本文主要取材于《资治通鉴》(精编),司马光著,陈向阳主编;图片来源于网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