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丽的“误会”

天道酬勤

<p>  今天丹妹儿身体不舒服早就睡了,按道理,我也应该陪她一起躺下。可一直有件事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人辗转反侧,所以我决定起身,开着台灯敲完这些文字。</p><p> 事情的起因在于一道“错题”。</p> <p>  是的,就是最后这一道。孩子莫名其妙地写了一串数字,再加上今天作业质量也不好(她的字一直都不是很好),答题不规范等等,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要知道,这可是一位平时成绩相对优异,学习态度又很端正的一位孩子。我先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了进一步表示出我的不满,我又附上一个大大“X”。等到两个班数学全部批完,大概9点多的样子,看了会电影,洗漱完就准备睡觉了。这时,孩子的妈妈发给我一条钉钉。</p> <p>  看完上面这一条信息后我更加生气了,“父母怎么可以把明天要买彩票的号码都写到作业本上呢?这可是作业本,不是草稿本,简直是儿戏。老师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保持书面整洁都忘了吗······”我愈加生气了,关上手机睡觉。然后,我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刷起了朋友圈。直到我刷到孩子妈妈的这一条朋友圈。</p> <p>  我错怪了孩子,是我错了。她把最后一道题与整道题相脱离,单独理解为开放题:用10块钱可以买什么?估计是受到父母平时的兴趣爱好影响,所以她觉得10元钱可以买一张彩票,然后开开心心地把自己喜欢的数做了一一罗列。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想法呀,结果却被镜头后面这个“气急败坏”的老师狠狠的打击了一番。</p><p> 从狭义的应试教育角度来说,孩子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但从广义的人文教育角度来说,孩子的回答又何错之有?她只是用了她所理解的,来解释这个问题。孩子的天真浪漫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错的只是我们成人的固化思维。</p><p>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某一天,系主任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p><p> “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考研,我希望你能留下来,以后就在大学工作。”</p><p> “lou老师,谢谢您多年的栽培与信任,可能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吧。”</p><p> “我尊重你的选择,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选择去当小学老师吗?”</p><p> “或许我喜欢孩子们的纯真,或许我想去影响他们,或许我想小小的改变中国现有的基础教育。”</p><p> “明白了,祝福你,年轻人。”</p><p> 几年过去了,当年的豪言壮志被现实慢慢的磨平了,但我依然会不断地告诉自己,不管处在何种境遇,哪个阶段,都不能忘掉当初走向教育的初心。走近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p><p> 所以,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我的文章也恰好写完了。(选择的音乐是:菊次郎的夏天,与我此时的心境相契合)</p>

孩子

朋友圈

作业本

或许

老师

一道

彩票

一条

选择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