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学书法有“书论”,学国画有“画论”,以下为本人摘抄《古画品录》中的绘画“六法”。</p><p> 南朝·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绘画“六法”,作为人物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p><p> 画有六法“一为气韵生动,二为骨法用笔,三为应物象形,四为随类赋彩,五为经营位置,六为传移模写。”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p> <p> 书画同源,六法之中除却“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二法外,其余四法同样适用于书法。</p> <p>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p> <p> “骨法用笔”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p> <p> “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p> <p> “随类赋彩”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p> <p> “经营位置”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p> <p> “传移模写”是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p><p> 悟六法,可得书画之真趣,可知传统文艺之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