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习是为了修练自己,不是改变别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处在刀山火海的是你自己。只是当事者迷,这就是认知错误。</span></p> <p> 我承认我入了党,我加入的是标题党。虽然有点太绝对,但是话糙理不糙。准确的说,中国大部分家长,包括我在内,都有精神病人特征和属性。当然,不是说医学病理上的精神病,而是从思维和行为表象来讲,是和精神病有共同特征的。不信?你看,你慢慢看。当你看完文章,你琢磨,你好好琢磨,然后你会点头说,嗯,还真有点对。</p><p> 先来看一下精神病的官方定义: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是错位的,与正常人不一样。下面我们就从认知角度来讨论为什么中国家长都是精神病。</p> <p>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比如眼睛)获取的信息,大脑经过处理后们能给予正常的反应。比如说,正常人看(感的过程)一朵花,我们大脑通过处理(知的过程)知道那是花。而精神病人却把他看到是一杯子(错误的大脑反应)。正常人看正常人,是正常的,而精神病人看正常人,是不正常的。这就是感知错误。精神病人永远不认为自己是精神病,在他们眼里,那些正常的人,与Ta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不一致的人都是有病的。中国家长就是这一类人。</p> <p> 在家长眼里,要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完全无缺的,那里都好;要么就觉得的孩子是有”病“的,我需要给他治病。如果给家长一个机会,让他说一说孩子的问题,她能说三天三夜不瞌睡:孩子是叛逆的、是不听话的、是没有规则的、是没有责任的、是没有勇气的、没有小时候那么乖的......总之一句话,<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b>就是孩子有病,而且病的不轻。</p> <p> 所以很多家长都把自己想像着了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抱着救济苍生、治病救人的心态,希望靠一已之力,拯救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当有一天,家长发现靠自己无法管教孩子,或再也无法控制孩子,这就像一个医生无法给病人诊断出是什么病,或能诊断出病自己没有能力给他治疗一样,怎么办?这时候的家长会快速找度娘,通过互联网,希望能找到一个“名医速成班”,乐观的认为,靠自己的聪明,通过三天七十二小时的学习,就能象孙悟空一样变的火眼金睛和神通广大,然后回家以后能快速找到孩子的“病因病灶”,并且通过自己三天学来的“绝世武功”搞定孩子,说不定还能顺带着搞定老公。这是几乎所有初学者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是你忘记了,孙大圣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可是熬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炼的火眼金晴。而他的七十二变也是打了七年基础,又苦修三年才习得。而你就想靠着这三天的时间学的三脚猫功夫,就想着回家拯救孩子,这不就是”有病“吗?</p> <p> 在家长眼里,永远都是孩子的问题。就这一句话,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洗的白白胖胖。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净白胖的“精神病”人缓缓的向我们走来。</p><p> 《荀子·劝学篇》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b>!学习是为了修练自己,不是为了改变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最有病的、真正在刀山火海的是你自己,只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你自己看不到而已。这就是认知错误,这也是我定义的“精神病家长”缘由。</p><p> 《论语·卫灵公篇》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意思是说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如果照此说法,一心想着去改变孩子,改变别人的人不仅仅是认知错误的“精神病人”,而且还都是“小人”,这不是我说的,是孔圣人说的。你别骂我。要骂你去山东曲阜找孔先生去。</p> <p> 不仅仅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一样。曾经的我,也是一个小人,也是一个精神病人。在家庭关系中,永远认为自己是一个医生,可以医好家人的病。对爱人有太多的要求,要求她变成我理想的样子,我按照我心目的“她”来改造他,要求她,调整她。希望她做早餐的时候能有点小烂漫,能把鸡蛋做成心型;希望她能更理智,能更多思考,不要每天情绪化;希望她能去运动,变成一个身材苗条的女人;希望她能变成一个教育家,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希望她多学习如何做饭,能做饭做的色香味具全......。最后的结果是她感受到无限大的压力,而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情感和行为都会发生变形,同时当她的结果无法达到我的期望时,我就会失落。这时候,一个情绪失落的人,和一个因压力而行为变形的人在一起,吵架就变成了常态。</p><p> 所以我之前和老婆吵架的时候,她经常骂我“有病”,我当时一直认为她是在严重侮辱我的智商。现在看来,她才是“一代名医”,她才是“火眼金睛”啊,她一眼就看穿了我。当时的我确实有病,不但有病,还是一个小人,因为我只看到了自己。</p><p> 通过学习爱与幸福和国学,让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病根和病灶。所以通过三年多的学习,自己逐渐治好了自己的“病”。对家人少了些要求,多了一些关爱。而且,通过自身的改变,我反倒是看到了爱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真的变成了一个懂得反思的人,她真的变得静下心来愿意沟通的人,她真得变得越来不在情绪化了。我给她治了十几年的“病”都没治好。反倒是在我变了以后,她的“病”居然自愈了,我的天啊,有这么神奇吗?</p> <p> 所以只有你自己治好(改变了)了病,这个家就好。你自己没病了,这个家也会随之改变。正如爱与幸福教育机构的郑委老师所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要试图改变别人,改变别人就是要求,就是索爱,只有自己改变了,你才会去影响别人”。</b></p><p> 是的,你自己改变了,整个世界就都变了。当你自己杵着拐杖,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杵拐杖的人。当你自己是孕妇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孕妇。这就是著名的“孕妇效应”。在这个世界上,你自己是什么,你就看到什么。南宋词人辛弃疾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b>。唐朝诗人李白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b>!在这个世界上,你做的一切,都会反射回你自己。你无条件的爱家人,爱人就会回以温暖;你满腔热情的爱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才会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倾尽全力的保护你、帮助你。因为有去才会来,有舍才有得。</p> <p> 佛家讲人修成佛需要三个阶段,<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觉,觉他,觉行圆满</b>。人只有先自觉,才能觉他。自觉获得罗汉果位,觉他就是菩萨,觉行圆满的就成佛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修已安人</b>之说,即只有自我修养到位了,才能去“安”别人。这里面有一个先后顺序,那就是先要搞定自己,然后才能搞定别人。所以,如果你自己还处在“自迷”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还要想着去度(拯救)别人,那不是度人,那是“迷”人,“自迷”的同时让他人也“迷”了。</p><p> 自迷的人,眼里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问题,那说明你是猪油蒙心。《大学》讲的格物致知,就是叫我们要格除私心杂念,还我们一颗本来明净的心。所以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明心,擦掉这层猪油,因为只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明心再见性,见性即成佛</b>,这是我国禅宗大师六祖慧能所言。</p> <p>所以,各位家长,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先自救。你不是医生,你无法判断孩子是否有病。一切都是你自己带着“有色”的眼镜看孩子,都是严重的精神病人的认知错误。《道德经》把“道”比喻为“如婴儿之未孩“。刚出生的孩子是最接近于道的,是最干净,最纯粹的。如果孩子确实有病,也是我们作为家长把一个近”道“的孩子给搞的”病入膏肓“的。所以最应该反思的还是家长。希望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发现自己,调整自己,早点治好自己的“精神病”。</p> <p>深度原创,码字不易,如转载请加微信联系作者,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