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情结

洪白川

巍峨的罗霄山下,有一块两千多年历史的红色土地——攸县,在她的东边有个上古时期的湖泊水乡,叫漕泊,这里有我的老家。<div>  罗霄山脉横卧在湖南、江西数省之间,是江西、湖南两省的自然分界线,也是湘江与赣江的分水岭,海拔在一两千米之间,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浪峰涛,层层叠叠,给了人们春天的希望与秋天的收获。罗霄山啊!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家乡人民,老家的青山绿水为家乡捧出了一座座金山银山。</div> 目睹老家雄伟壮阔的风采,领略着她秀丽而又悲壮的神韵,踏着这片神圣的红土地,面对这崇山峻岭、苍松翠柏的老区风光和淳朴忠厚、勤劳善良的家乡人民,遥想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里,那些为了新中国而在这片红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和老前辈,深感家乡仅仅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是多么的不够,面对这山、水、人以及所有的一切,我想只能用心灵去认识、去感悟,感悟山的灵魂,感悟人的精神,感悟家乡这块神圣的红土地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牺牲与贡献。 <p class="ql-block">  家乡很美,每次回到老家,总有一种百感交集、心潮澎湃的冲动,尤其是看见村头那颗千年古银杏以及村子里的袅袅炊烟,就像是偎进了母亲的怀抱,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与幸福,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既不堂皇也不富丽,但是老家给了我太多的回忆、温暖和力量,尽管久不见老家熟悉的容颜,可是老家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在梦中依然能闻到故乡土地上清新的青草味与泥土的芬芳……</p> 老家,湘赣边区,红色热土,也是偏远老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罗霄山下的山区人民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凭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把家乡建设得焕然一新,巍巍罗霄,见证了老区人民创造的新历史。 <p>  老家山青水秀,竹子多,满山满岭的楠竹一望无垠。无论是“四君子”还是“岁寒三友”,竹子均不可或缺!你看,她挺拔、葱郁、修直向上,有崇高坚劲之节,亦有虚幻若谷之心,迎着雨露阳光蓬勃生长,竹笋破土,哪怕百斤千斤顽石压顶,依然不屈不挠,顶翻石块,坚韧不拔,宁折不弯。</p> 这是老家特有的方竹子,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种奇特的四方竹子在别处恐怕是很难见到。它就长在老家大门外。 <p class="ql-block">  白石,因这座白岩石的山而得名,山不算高,却有着满山的苍松,而整座山的基调均是白色石壁,寓意坦荡与清白,我的祖上在这里居住,我在这里呱呱坠地。秀丽的山川以及两旁的潺潺溪流,唤起了父亲的灵感,因而给他儿子取的名字也用了一个白字,叫白川。</p> 这个地方记忆尤甚,右边是卜冲(原来的泥土房子都倒塌了),前面是苦竹、界下铺。有一条小道经过滑石岭通向张家岭,一条小溪,细流潺潺,可是记忆中的溪边那些木槿花消失了(本来这个季节正是开花的时候),远处那株皂荚树还在,只是有点老态龙钟。在这片田野里、树荫下,布遍了我儿时的足迹。 新漕泊全貌,与四十年前记忆中的新漕泊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新村民居,青瓦白墙,在一片绿树丛中,显得格外美丽耀眼,春天的新漕泊更是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这是洪秀全纪念堂,也是本家祠堂。 这里是攸县东冲红军兵工厂旧址,90多年前(1927年),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进军湘赣边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攸县工农苏维埃政府在东冲建立了红军兵工厂,如今,修缮后的东冲兵工厂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湖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也是酒埠江的重要景区之一。 这座古石拱桥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 <p>  地理,株洲白龙洞所在地,村子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可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上百块水田,哪丘田面积多少,都是张口就来,现在看过去,也改变了不少,“铜锣丘”(四十担谷田,10亩)与“四门大丘”都看不见了,已经分割成小块成了责任田。</p> <p>  白龙洞,以洞中有自然而成、酷似白色长龙的钟乳石而闻名,过去是队长廖朱仁家的后院,那时候,这里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我们常在洞前劳作,割松脂、挖冬笋或者砍柴,偶尔也去洞前走走,没进到深处去,因为要进到深处除了要时间还得打火把。现在是株洲市乃至湖南省的著名景区,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p> 翻过竹林,那边就是梅山坳,再走不远就是江西省的莲花县了。 金仙观。小时候记忆中还有些断垣残壁,不久后就全倒塌了,1997年重建,记得当年在工地还邂逅了钟秀峰先生,金仙观的重修,再现了家乡的道教文化。旁边是海棠洞,与富头冲禹王洞相通,上游的水从这里进入地下河。 <p class="ql-block">  流进海棠洞的水,主流是源自松岭庵,但是远不止这一支,四周还有多条溪水流入海棠洞经柏市最后汇入洣水,据科考专家考证,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四通八达。</p> 禹王洞,位于漕泊与柏市之间的富头冲,传说古时大禹治水而得名。小时候母亲带我去外婆家总要经过这里,那时只有一条仅够一个人通过的卵石铺就的石头小路,只听到洞中水声震耳欲聋,可怎么伸长脖子也看不见水,只知道深不可测。2003年英国与中国组成联合探险队,对禹王洞进行了二十多天的考察,据说只得到大概结果,禹王洞的真实面目尚未弄清楚。 大禹塑像。 洞中的流水距离地面我估计大约也有80米左右。 这天与表弟同往禹王洞, 在向导的带领下,得以进入洞中一睹溶洞奇观,各种各样造型奇异的石幔、石笋、石柱、石针……比比皆是,洞中有洞,层层叠叠,形状不一。 这应该是禹王洞的定海神针还是擎天柱? 禹王洞口远望,可以看见凤塔、库前,荷叶塘……。再远处应该就是泉塘的棠木山了……这个永远牵挂的地方…… 这个出水口出来的水特别甘甜,当地有识之士正在利用这地下水养殖三文鱼,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 红豆杉漂亮的果实。 红豆杉是冰川期遗留下来的树种,老家特产,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珍稀濒危植物,系国家一级珍稀野生保护树种,目下老家最多。红豆杉有“雌、雄”之分,雌性红豆杉会结果,据说是治癌良药。 酒埠江大坝,亦称酒仙湖大坝,始建于1958年,是攸县的一大水利枢纽工程,集灌溉、发电于一体,灌溉面积达五、六十万亩,受益地域涵盖攸县、醴陵、江西省的萍乡市。1958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没有任何施工机械,全靠人海战术、肩挑人扛修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里成了湖南省的旅游胜地,是避暑、休闲、观光、摄影和娱乐的好去处。这里春天满山翠绿,秋天红叶似火,冬天白雪皑皑,四季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天水一色、渔帆点点。 想念老家,总会常找一些理由回老家去看看,那些记忆中的山水、小路,其实山还是那些山,小河还是那样淌着涓涓细流,但是又总觉得似是而非,还有那苍老的古银杏和板栗树……<div>  在乡下有老家的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就会有故乡和依托,人的一生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可最后的归宿,却还是期望能像父母亲一样回到老家,尽管老家除了父母亲的坟头以外一无所有,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慰藉!我想。</div> (洪忠科老师为此文提供了诸多资料,表弟谭凯仕为拍摄禹王洞付出了艰辛,在此一並致谢!老家的话题,要写的太多太多,篇幅所限,恕不赘述。——本文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