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宅家中俩月余,感觉关节都生了锈。推出尘封已久的车车,换上久违的骑行服,走起。</p><p>2009年起,幕府山西麓至燕子矶沿长江约10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幕燕滨江风光带”,成为古都南京城北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p><p><br></p> <p>昔日略显土气的燕子矶中学,旧貌变新颜。</p> <p>通往燕子矶码头的燕江路,如今已没有一点人气,新的街道会如何?</p> <p>当年人气爆棚,现已人去楼空</p> <p>燕子矶码头,这一带仅存的有人气的建筑物</p> <p>轮渡航班时刻表。当年还有去六合通江集的航班,曾经和一帮骑友一起坐过,到龙袍镇吃汤包。问了工作人员,那航班已经停了有3年了。</p><p>有想去八卦洲骑行的吗?约起。没有,我就十里走单骑了。</p> <p>早年燕子矶公园的大门</p> <p>现今的大门</p> <p>滨江绿化带的园林工人在修枝</p> <p>一江春水向东流</p> <p>头台洞的入口</p> <p>此门不开久矣</p> <p>所有的景点都从这个大门进入</p> <p>景点入口</p> <p>达摩洞景区。记得附近好像有个当年达摩一苇渡江处,这次没看见</p> <p>当年因开采矿石而裸露的山体,也有了春的绿色</p> <p>房车营地。租售并举</p> <p>五马渡码头</p> <p>五马渡广场。望文生义,看那雕塑,怎么数都是4匹马,外加一条龙。咋回事?看看广场边的铭文:</p> <p>这铭文年未久已失修,我站立一旁费了好大眼力才读完,照片恐怕更费劲。还是“翻译”一下吧。</p><p>“化龙丽地 化龙丽地----著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之“吉兆”。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正式建都,创建东晋王朝。”</p> 呵呵,原来如此!古人的事亦真亦幻。 回来上网查了下,百度是这么说的(原文): 西晋永嘉元年,也就是公元307年,司马氏的五个王,在上元门到燕子矶这一带渡过长江,据称是琅琊王、彭城王、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这五位王。后来有个歌谣,叫“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在十年后,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所以,后来这里被称为“五马渡”。“五”,可以理解为五个王,是数字。这个“马”,可能是取司马氏中“马”而来。“渡”,即是渡口的意思”。 当然,那条龙,就是指称帝的司马睿了。嗯,这一说比较靠谱。 <p>归来,累计行程21公里。一日游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