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6

远山

<h1> </h1><h1> 我在西安任职的那些年</h1><p><br></p> <h1><br></h1><h1> 【第一篇】宣布命令大会</h1><p><br></p> <h1><br></h1><h1> 2002年3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发命令,任命我为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西安军分区政委。</h1><p><br></p> <h1><br></h1><h1> 28日,西安军分区,隆重召开宣布命令大会。陕西省军区副参谋长兼西安军分区司令员董志忠主持会议,省军区司令员马殿魁宣布中央军委命令,我表态发言,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西安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栗战书讲话。西安市市长孙淸云,军分区机关干部,十三个区县人武部部长政委参加了会议。</h1><p><br></p> <h1><br></h1><h1> 晚上,西安巿组织了盛大晚宴,欢迎我的到任。栗战书、马殿魁、孙清云、付双成等出席。</h1><p><br></p> <h1><br></h1><h1> 这是我提升职务接受任命中,经历的最隆重议式。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别,我只好慢慢适应了。</h1><p><br></p> <h1><br></h1><h1> 【第二篇】忠孝实在难两全</h1><p><br></p> <h1><br></h1><h1> 2002年5月27日(农历4月16日),母亲守寡48年后,在她85岁时,年迈去世。</h1><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葬礼怎么举行,兄长嫂子们想法都很多。过去,家里穷、生活苦,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看尽冷眼。如今,全家先后有16人大学毕业,9人参军报国,而且全部参加工作,能说已经耀祖光宗了。所以,都想要借机大办一场,给人们看看。哥嫂们特别提出,只要我回老家,参加葬礼,地方市县领导就会到场,那样场面会很大,我们的名声也好听。</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我心中是十分悲痛的。母亲把我们姐弟5人,拉扯带大是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工作后,母亲总怕给儿孙添麻烦,坚决不跟出去享点福。老人家一生没坐过火车,飞机,没离开过米脂,没住过楼房,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人处世是我们的榜样,凡是知道和认识她的人,都称赞她和夸奖她。现在,母亲去世了,我们隆重地组织悼念活动,也是情里中的事。</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当时有三个不利情况绊住了我的脚。一是西安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在全国影响很大,维护稳定的任务非常紧迫和繁重。二是我刚上任,请假给母亲奔丧,既合情又合理。但很难堵住区县人武部和地方领导的慰问送礼,负面影响很难估量。三是我们家人多、亲戚多。母亲是父辈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老人,村上的亲人们都要求大办一场。特别是我家外面工作的人多,经济状况尚好。加上我在村上职务最高,朋友多,同学多,战友多,地方领导再给点面,那阵势肯定小不了。搞不好,弄点什么事出来,我们自个无法说清,逝去的老人,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母亲入土为安,我没有去奔丧。把侄儿姬海军叫来,让他拿上钱,按米脂农村风俗,把对母亲悼念当作大事精心去办。炸油糕、吃饹饹、上四盘、摆八碗、喝烧酒、演节目。并请吹鼓手,放礼炮等,把悼念活动搞得红红火火。</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不少人对我不回去现场悼念母亲,不理解,不认可,说法较多。过了一年,父亲母亲合葬,我们打破农村殡葬中的旧风俗,在墓碑上雕刻母亲的名字,这在姬家园"胡麻墕祖坟"成为唯一。我和夫人白云玲,带女儿赶回老家,上坟烧纸。在鞭炮声中,我们点香、烧纸、上贡、敬酒、磕头、行礼。乡亲们看得心明,都夸奖我们全家最讲党性,最守孝道,最重礼义。可我自个心里清楚,思前想后太多,忠心报国有余,敬母守孝不足。</span></p><p><br></p> <h1><br></h1><h1> 【第三篇】党管武装的好书记</h1><p><br></p> <h1><br></h1><h1> 我在西安任职8年的时间里,先后宣传了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等5名“党管武装好书记”,他们成功当选“全国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新闻人物”,受到表彰。</h1><p><br></p> <h1><br></h1><h1> 碑林区委书记詹德旺</h1><p><br></p> <p><br></p><h1> 临潼区委书记张雷</h1><p><br></p> <h1><br></h1><h1> 碑林区委书记史晓红</h1><p><br></p> <h1><br></h1><h1> 未央区委书记郭大为</h1><p><br></p> <h1><br></h1><h1> 【第四篇】百名随军家属进西安</h1><h1><br></h1><p><br></p> <h1><br></h1><h1> 西安的双拥工作,在全国连续几届被评为先进。但驻军都觉得部队做的工作多,地方说的好。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我给书记市长做了汇报,建议拿出些调动名额,让牛郎织女在古城团聚。</h1><p><br></p> <h1><br></h1><h1> 孙淸云考虑了很长时间,意见是:市局机关拿出25个名额,分给各大单位。其他领导都说25个太少了,提议把13个区县也带进来,再加75个名额,取100名整数,尽量让团以上干部,都解决分居两地的问题。</h1><p><br></p> <h1><br></h1><h1> 市委以双拥领导小组的名义发文后,由我负责,警备区、编办、人事局具体落实。</h1><h1> 一是合理分配名额。按照西安驻军的级别、编制、团以上干部分居两地的人数,把指标具体分配到各单位。</h1><h1> 二是严格进行审核。按照要求,将各单位上报的意见进行审核,只要符合条件的,一律通过。</h1><h1> 三是轻松办理手续。对批准调动的,由警备区拿出名单,我签字后,编办、人事局,以及各区县一次发函,十分快捷地全部商调完毕。</h1><h1> 西安驻军都夸警备区协调得力,市里在双拥工作中,实实在在为驻军办了一件好事。</h1><p><br></p> <h1><br></h1><h1> 【第五篇】真情实意帮何路</h1><p><br></p> <h1> 认识何路,是那一年警备区转业干部名单上报军区后的事。一天下午,我从2号楼去办公室,发现门岗旁站着一个中尉,情绪不大对劲。问哨兵后,才知道他是新城区人武部参谋何路。我急忙走过去,把他带到办公室。</h1><p><br></p> <h1> 仔细了解后,得知何路还是有很多难处的。他是陕西人,二十八岁,没入党,没存款,连个对象也没找到。现在,警备区定他转业,自己不知怎么办。我让后勤部黄新建助理员,先给处理了服装、军衔等具体问题,并答应帮他想办法解决其他事项。</h1><p><br></p> <h1> 第一件事,转业改留队。部队的规定很严格,通常上报兰州后不能变。我如实向省军区汇报,就是不行。最后直接给军区政治部干部部打电话,另外补报一名正团转业,折腾了很长时间才勉強办妥。</h1><h1> 第二件事,解决入党问题。指定部长政委做其入党介绍人,帮助教育。历经两年,几次上会研究,才得以通过。</h1><p><br></p> <h1> 第三件事,参加他的婚礼。有人在三原县给何路介绍了个对象,叫王小雁,是个小学老师,家庭条件差点,人挺好。要结婚了,他给我送来请柬,是他岳父亲自写的。我先给部长政委打电话,请他们帮忙,并说明我一定去参加婚礼。何路结婚的那一天,我和夫人一大早就出发,带了300元贺礼去三原。一直待到婚礼结束,客人都走后,才返回西安。</h1><h1> 第四件事,帮助调职晋衔。何路结婚后,和妻子分居两地,总想着随军的事。那一年他任职二年半,警备区要给几个表现好的干部提前晋职,他提出随同解决副营职务。政治部做了大量工作,还是照顾了他,并及时为其办了随军手续。结果晋衔时又出了问题,警备区上报后,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杨辉,听人说何路表现一般,政治部就没通过。我知道后,给杨说明情况,省军区推了些日子,还是批准为其晋衔。</h1><h1> 第五件事,调王小雁来西安。何路结婚一年后,王小雁又生了个儿子。为了让他们夫妻团聚,我给新城区区委书记张雷、区长卢凯当面交待,让他们一定把王小雁调到新城,并提醒办事人员不得收任何礼品。结果新城办得很顺利,王小雁在学校上班后,卢凯还专门给我汇报了一次。</h1><p><br></p> <h1><br></h1><h1> 由于我们的关照,何路最后干满20年,正营中校转业,并选择了自主择业,一家人日子过的幸福美满。</h1><p><br></p> <h1><br></h1><h1> 【第六篇】紧急转运四川民工</h1><p><br></p> <h1><br></h1><h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13日,由山西来西安的一万多名汶川地区的民工,聚集在西安火车站。因宝成铁路中断,民工们返乡心切,情绪异常激动,随时都有发生重大问题的可能。</h1><p><br></p> <h1><br></h1><h1> 我和杨国栋司令员,赶快去火车站。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一会也赶到,我们坐在站前公安分局商量对策。</h1><p><br></p> <h1><br></h1><h1> 一下子调动很多客运车来,西安地方政府办不到。民工们急切的要求只有及早满足,才能平息事态。我和杨司令商量后,决定立即发通知,动员西安驻军出动200辆军车,两小时内到达火车站,组成10个车队。请市公安局出动10辆警车开道,由警备区副司令员雒仁祥,参谋王洋,干事杨学文等带队,准备两万人一日份食品,再调10名师团领导担任随队指挥,力争6个小时之内,将民工运出西安火车站。</h1><p><br></p> <h1><br></h1><h1> 方案确定以后,电话通知西安各部队。军人的雷励风行,把车辆的编队,民工乘车分配,路上的安全行驶和生活保障等,都做得十分周到。下午3时,第一个车队出发。晚上8时,最后一个车队离开,一万多民工顺利踏上返乡的旅途。5月14日,各车队报告,灾区民工不花一分钱,由军队一路保障,安全返回家乡。</h1><p><br></p> <h1><br></h1><h1> 【第七篇】我们给小贾当父母</h1><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警备区小车司机贾建伟,和王彤姑娘谈恋爱了,我和白云玲听说后非常高兴。</span></p> <h1><br></h1><h1> 充当父母上门求婚。有一天,司令部有个参谋给我说,小贾父亲胃癌晚期,王彤父母顾虑很多。既怕没人提亲,又怕一但老的去世,孩子们守孝婚事告吹。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选了一个好日子,买了礼品,带小贾去王彤家求婚。王彤的奶奶、父亲、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非常高兴地收下红包,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婚事。</h1><p><br></p> <h1><br></h1><h1> 扮演父母出席婚宴。2006年1月8日,王彤和小贾领了结婚证,随后在西安举办了大型婚宴。在婚礼上,我和夫人盛装出席,并按陕西的风俗,被亲戚朋友们画了大红脸。当王彤小贾敬茶鞠躬,改口称呼“爸爸妈妈”时,我们高兴得喜出望外。</h1><p><br></p> <h1><br></h1><h1> 如同父母天伦之乐。王彤小贾结婚后,我们真的多了一个媳妇和儿子。一到节假日,女儿女婿、"媳妇、儿子"欢聚一堂,大家十分开心。特别是王彤生下儿子后,经常带小家伙来家里。我们一起玩耍,那种场景真叫人高兴。</h1><p><br></p> <h1><br></h1><h1> 2009年,小贾要转业了。我给陕西省民政厅常延生副厅长,西安民政局王尊敬局长打招呼,让他们搞好协调,妥善接受小贾的档案。并请市建委主任雷英杰,安排具体岗位。最后,小贾在机关考评处顺利上班。警备区的战士们,都夸我们夫妇是最好的“兵爸爸兵妈妈”。</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八篇】女儿的婚礼</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姬蕾,是我的独生女儿。2006年1月8日结婚,婚礼我们是这样办的。</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风正气,严格教育女儿女婿做人做事。在西安办喜事,按常理要请的人实在太多了。虽然那时没有“八项规定”,党中央只是要求,“领导干部重大事项”,事前必须报告。我觉的端正社会风气,建设党内良好的政治生态,虽然人人有责,但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所以,我决定不请客不收礼,让女儿女婿在清风正气中喜结良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婚礼简办,注意引导女儿女婿不求虚荣。当时我把想法直白的告诉女婿罗治的父母:“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并且果断决定:婚礼双方父母出席,邀请女儿姬蕾单位的部长,女婿罗治单位的处长和3家近亲,加上介绍人、司仪、摄影、照相、司机等,共28人。在曲江包一个大的房间,办3桌酒席。各项开支,总计控制在5000元之内。</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家自律,亲情温暖女儿女婿幸福永远。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看了报告,称赞军人政治观念强、组织纪律严、廉洁自律好。他当即批复,并送对联一副: “喜事新风尚,幸福偕百年”。婚礼上,婚庆公司著名主持人,成熟、老练、风趣的安排,使婚礼喜庆欢快。家人亲切的祝福,使婚礼温馨吉祥。当军地领导知道我们只花费4800元,就给女儿办了婚礼后,都翘起了大拇指。</span></p><p><br></p> <h1><br></h1><h1> 【第九篇】奉献西安</h1><p><br></p> <h1><br></h1><h1> 2009年12月12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我退出现役,成为军队的一名老干部。</h1><p><br></p> <h1><br></h1><h1> 担任西安市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常委期间,先后对闫良区、灞桥区、高陵区进行党建负责,成效显著。</h1><p><br></p> <h1><br></h1><h1> 组织机关和人武部部长政委,去贵阳学习民兵预备役工作,推动了西安国防建设。</h1><p><br></p> <h1><br></h1><h1> 关心地方,支持驻军,西安 “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h1><p><br></p> <h1><br></h1><h1> 建设了全国一流的“民兵训练基地”。反恐处突、应急救援、防洪抢险等工作,抓得有声有色。</h1><p><br></p> <h1><br></h1><h1> 组织驻军上街,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清理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等,确保西安争创了"全国卫生城市"。</h1><p><br></p> <h1><br></h1><h1> 出访欧洲,为西安世园会招商引资。</h1><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结束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60年弹指一挥间,我的童年、学生时代、军旅生涯,就这么过去了。</span></p><p><br></p> <h1><br></h1><h1> 过去的岁月,很多事、许多人,让我难以忘怀。</h1><h1> 【抹不去的记忆】,6个分册,前言、正文,结束语,共一百几十篇。全文只是简单地叙述了一些我记忆深刻的事,说人好处的不是吹捧,道人不足的也没有贬意,只是一些就事记事。不少文章没有釆编入册,因为那些记忆,涉及到敬爱的首长、并肩的战友、要好的亲朋等,只能设置为私密,不做公开发表,留给自己看看,算是一点念想。全文由于时间跨度太长,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如果文中用句用词用字不当,伤害到了谁,真诚希望能够原谅。</h1><p><br></p> <h1><br></h1><h1> 回忆过去,我觉得做人应该忠厚诚实、做事不能违法违规、做官必须清正廉洁。</h1><h1> 回忆过去,我坚信堂堂正正一世才是根本。“不拿官兵钱物,不借婚丧嫁娶蔹财,不以给人办事为由收礼 ”,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底线。此事嘴上说说容易,长期坚持很难,几十年如一日自觉做好,始终如一才是关键。</h1><h1> 回忆过去,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反省,经常检讨自己,不断修正错误,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说错话,不干错事,不走错路。</h1><h1> 回忆过去,我深有感触的是:永远不能忘记,是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扶养成人,是伟大的祖国给我幸福安康,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指引我前进方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锻炼我不断成长。</h1><p><br></p> <h1><br></h1><h1>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心里的真心话。在结束《抹不去的记忆》之际,特别感谢沈福新同志对文章的修改!衷心谢谢培养教育我的各级首长,谢谢帮忙支持我的战友和同志,谢谢关心爱护我的亲朋好友!</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