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教部编版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h3><h3> 一、指导思想</h3><h3> 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h3><h3> 二、学情分析</h3><h3>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8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h3><h3> 三、教材分析</h3><h3> 新统编编本四年级下册教材从2020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本册共编有27课。其中精读20课,略读7课。全册保留了原教材3篇课文,新选和从其他册调整了24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适合教学的课文,其中《在天晴了的时候》《芦花鞋》《宝葫芦的秘密》《短诗三首》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h3><h3>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快乐读书吧等)。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语文园地的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h3><h3> 四、教学目标</h3><h3> (一)识字与写字</h3><h3>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h3><h3> 2.本册要求识字250个,写字250个。</h3><h3>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h3><h3>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h3><h3> (二)阅读</h3><h3>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h3><h3>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h3><h3>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h3><h3>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h3><h3>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h3><h3>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h3><h3>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h3><h3>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h3><h3>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h3><h3>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h3><h3> (三)习作</h3><h3>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h3><h3>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h3><h3>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h3><h3> 4.能创作简单的诗歌。</h3><h3>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h3><h3>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h3><h3>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h3><h3>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h3><h3> (四)口语交际</h3><h3>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h3><h3>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h3><h3>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h3><h3>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h3><h3> (五)综合性学习</h3><h3>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创作诗歌。</h3><h3> 2.结合语文学习,能将自己的见闻或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h3><h3>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编诗集,开展诗歌朗诵会等。</h3><h3> 五、教学措施</h3><h3>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h3><h3>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是否熟练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本学期我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h3><h3> (1)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h3><h3> (2) 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h3><h3> (3) 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h3><h3> (4) 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h3><h3> (5) 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h3><h3>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h3><h3>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h3><h3>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h3><h3>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h3><h3>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h3><h3>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h3><h3>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h3><h3>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白雪剑、</h3><h3>李岸篪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李欣洋、成妮娜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刘耀辉、朱紫豪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