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 </i><i style="color:inherit;">国弱无尊严。民国</i><i>九名</i><i style="color:inherit;">外交官遭集体杀害,世所罕见,这起事件当时曾震惊国际。</i></h1><h1><i style="color:inherit;"> 中国</i><i>外交官遭集体杀害,前有济南5.3惨案(1928年),后有外交抗日九烈士 (1942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1999年5月8日)。</i></h1> <h1> 外交抗日九烈士,20世纪40年代,日军将战火引向太平洋。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的杨光泩、卓还来、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等9位外交使节,领导侨社进行抗日宣传、救国捐献、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最终在备受酷刑和凌辱后,惨遭杀害。</h1><h1> 1942年4月17日下午1点半,日宪兵悍然不顾国际公法,将杨光泩总领事等8人用军车秘密押赴华侨义山,加以戕害。</h1><h1> 1947年7月7日,在马尼拉中山路,华侨们为杨光泩等八位烈士举行了公祭仪式之后,将烈士忠骸送上了专机,归葬祖国。7月8日,8位烈士和卓还来烈士遗骸公祭礼在南京中国殡仪馆举行,蒋介石敬赠花圈。</h1><h1> 1947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九烈士忠骸一同安葬菊花台,万民同悼。</h1><h1><i> 198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九烈士的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事迹被编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编辑的《革命烈士传》第七集。</i></h1> <p class="ql-block"><i> 九名外交官,生乃富贵荣华,死的惨烈伟大。而做为外交人员,他们本不该死。</i></p> <p class="ql-block"><i> 九名外交官,他们中有的家学渊源深厚,留洋归来为国效力,有的出身显赫,博学多才。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优秀人才,代表国家出使海外。而在凶残如同野兽的日本侵略者面前,面对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大义凛然,保持了国家和中国人的尊严。他们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慷慨赴国难,视死如归。</i></p><p class="ql-block"><i> 他们都是精英才俊。他们大多接受过西方教育,精通英文,通晓西方文化,但同时骨子里又有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忠义精神。他们本可以生还,但在民族大义面前选择了坚守,并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直至被日寇野蛮杀害。</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烈:</i></p><p class="ql-block"><i> 杨光泩,浙江吴兴人,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牺牲时42岁。</i></p><p class="ql-block"> 卓还来,福建闽侯人,燕京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巴黎政治学院博士,牺牲时33岁。</p><p class="ql-block"> 莫介恩,广东宝安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牺牲时49岁。 朱少屏,上海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曾受孙中山邀请任总统府秘书,参与组织南社,主持环球学会二十年,牺牲时60岁。</p><p class="ql-block"> 卢秉枢,江苏东台人,南通中医专科学校毕业,《时报》主办人戈公振表弟,曾任该报特约记者,牺牲时40岁。</p><p class="ql-block"> 萧东明,福建福州人,毕业于金陵大学,牺牲时36岁。</p><p class="ql-block"> 杨庆寿,福建厦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祖辈为菲律宾商界名流,牺牲时25岁。</p><p class="ql-block"> 姚竹修,江苏苏州人,通过高级文官考试,应考外交部数百人中脱颖而出,牺牲时35岁。</p><p class="ql-block"> 王恭玮,浙江奉化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著名外交家王正廷之子,牺牲时22岁。</p> <p> </p> <p class="ql-block"> 卢秉枢作为领事馆的主事,在杨光泩总领事的带领下,安排文教人员撤离,指挥烧毁各种爱国捐款名册、账单等重要文件。当时,国民政府在美国印制的大宗纸币,在运回国内的途中滞留在马尼拉海关。几位外交官发现,如果硬是把纸币运回国内,就会影响侨民疏散,而如果让纸币长期滞留在海关,就会落入日寇之手。"这笔钱必须烧掉。"在杨光泩的带领下,卢秉枢等其他几位一起,举起了火把。</p><p class="ql-block"> 战争爆发后,菲律宾气氛紧张,卢秉枢把妻子邱天佑与年幼的孩子卢美纯、卢正阳送回了娘家,在送给妻子的日记扉页上,卢秉枢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诗句。1942年1月15日,已经藏身山中的邱天佑两次央求弟弟邱宗海驾车到卢秉枢住所接他离开,但都被卢秉枢拒绝。1942年,跟七位同事一起,卢秉枢失去了自由,被日军拘押。</p><p class="ql-block"> 根据卢正阳的讲述,"自从父亲遭拘禁,母亲始终不畏危险,甚至当父亲移禁集中营后,她仍不间断地给父亲送衣物。父亲临刑前数日,日方通知暂停探访,因父亲和数人即将他移,母亲仍要求守卫让她与父亲会面。守卫不允,直指营中一角落,只见父亲遍体鳞伤、光着身子跪在烈日下,此时母亲悲不欲生,未想到结婚不及四年,竟遭大难,何日得以重逢?"</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日军突然来到邱天佑带着孩子们生活的寓所,送来两件血衣。</p><p class="ql-block"> 1947年9月3日,卢秉枢烈士遗骨安葬在南京菊花台,卢家的大部分人都赶到了南京,送别了亲人。</p> <p class="ql-block"> 杨庆寿(1917-1942),福建厦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殉职时年仅25岁,遗有妻廖骥千和一个儿子。1941年杨庆寿任外交部科员,同年派任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杨庆寿被日军所拘,威武不屈,同年4月17日遭日寇残杀。 杨庆寿祖辈到菲律宾谋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在菲律宾是商界名流,开有'福泉南'商务公司,享誉东南亚,而这3字的意思就是'福建泉州南安'的简称,该公司于抗战后逐渐没落。"杨拱照老先生进一步回忆,1945年,杨庆寿的父亲杨孝西回到金淘后坑,盖了一幢三落大厝,该房屋也叫"福泉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卓还来(1912~1945年),福建闽侯人,早年毕业干北京燕京大学,留学巴黎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又入伦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回国后任外交部一等科员,1937年任驻西贡副领事,1940年升任驻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p><p class="ql-block"> 卓还来在华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40年代,华人到来北婆罗洲开垦,唯一能够代表他们的,只有中华民国领事,卓还来的爱民态度,令他成为华裔的救星和代议士。</p><p class="ql-block"> 日本于1942年1月,占领北婆罗洲和山打根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卓还来领事。卓领事连同随习领事杨登科,主事厉鼎元,来不及撤退而被日军逮捕。日军向卓领事索取秘密文件,卓领事威武不屈,将文件烧毁,于是各人皆受毒打至遍体鳞伤。由这天起,日军将领事等人,禁锢于馆内。</p><p class="ql-block"> 日军逮捕卓领事等人的目的,是想强迫卓领事脱离中华民国,加入效忠汪精卫受日人控制的南京政府。日军认为如能改变卓领事的思想而加入南京政府,共享"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对东南亚华人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操纵华人社会,以便统治。</p><p class="ql-block"> 卓领事被杀害及斩首后,由于埋葬穴位不够深,导致被野狗挖穴吃尸体,于是各人的尸体残缺不全。卓领事之骸骨,由新任领事寄往中国,葬于南京菊花台烈士坟墓。</p> <p class="ql-block"> 莫介恩,广东宝安人,出生于1893年,早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电气工程专业。1921年,莫介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而后被派往沈阳一所发电站。1929年又被派驻马尼拉总领事馆。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攻陷南京后制造了血腥的南京大屠杀,莫介恩愤慨至极。日军还未攻占马尼拉时,杨光泩、莫介恩等外交使节就在菲律宾开始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如抵制日货、在报刊上撰写抗日文章、组织华侨捐钱支援中国军队等。这一系列举动激怒了日军。在日军尚未进入马尼拉时,大家都劝莫介恩避难,但莫介恩说:"现在正是我对华侨尽职的时候,因为日军占领马尼拉,首先就要找我们外交官。假如我逃难别处,那么敌人就会愤而大捕华侨,甚至屠杀华侨。这样,我怎么对得住侨胞呢?"1942年1月,莫介恩和其他八位驻马尼拉的领馆工作人员被日军逮捕,逼迫他们承认汪伪政府,要求他们向日军捐赠2400万菲币的军费支援,遭到断然拒绝。日本人转而来找莫介恩的妻子罗淑华,对她说:"你愿不愿意你的丈夫出来共同生活?假如你能劝他投诚日本帝国,你们可以过最富裕的生活。"罗淑华想借此机会去见莫介恩,便回答:"好,你带我去劝他吧。"此时,狱中的莫介恩已经受尽折磨,他看到妻子,第一句话便是:"我晓得你的来意,但请你相信,我无论如何不会投敌当汉奸。"罗淑华心疼得直落泪,但她依旧对丈夫说:"你做得对。我宁愿做寡妇,也不愿做汉奸的老婆。"1942年4月17日,日军公然践踏国际公法,将莫介恩等九位中国驻马尼拉外交官集体杀害。</p> <p> </p> <p class="ql-block"> 杨光泩(1900年—1942年),浙江吴兴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敬业中学,后进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留学美国,获得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 1926年,杨光泩从美国留学归来,在清华大学教书,不久进入北平政府外交部任职,担任驻沪特派员。1930年就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 1938年,杨光泩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领事,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向华侨募捐支援抗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尼拉危在旦夕。美国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撤离时,在最后一架飞机上为杨光泩留下座位,但为掩护当地华侨及领事馆财产,杨光泩果断婉拒,誓曰:“身为外交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之前,绝不擅离职守。”一面计划应变办法,一面疏散文职人员。当时有一批由美国印刷的法币滞留在马尼拉港口海关,为了不遭日寇掠夺,毅然付之一炬。1942年1月2日,马尼拉被日军占领。当天,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木原次太郎要挟杨光泩将旅菲华侨领袖集中起来,杨光泩当场拒绝,于是,日军将杨光泩囚禁。 1942年4月17日,杨光泩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42岁。</p><p class="ql-block"> 杨光泩的夫人严幼韵担任菲律宾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会名誉主席,这个组织曾经给八路军汇款1万元国币,朱德等人致电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朱少屏(1890~1942年),上海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创健行公学并协助于右任创办民呼、民吁、民主报,又与柳亚子等组织南社,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随孙中山先生到南京,任总统府秘书。1940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副领事,后升任领事。</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朱少屏的女儿朱青跟随陈毅南下进驻上海,在从国民党手里接管上海市政府的仪式上,坐在陈毅市长右边作记录的女秘书就是朱青。</p><p class="ql-block"> 朱青是上海人,在她回到上海后的很长时间里,却没有回家看看。在她心里,对自己国民党外交官的家庭背景保持着距离。面对日本侵略军,她有杀父之仇;可对为国捐躯但却是国民党外交官的父亲,又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天,陈毅在办完公事后问朱青是否回家看望过。朱青低沉地回答:"没有,我的家庭关系复杂得很。"陈毅对她说:"你父亲不就是朱少屏吗?我在你还没有出世时就同他打过交道。"原来,30年前陈毅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出国手续就是朱少屏负责办理的。陈毅鼓励朱青回家看看,并交代她利用回家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市民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p><p class="ql-block"> 1950年清明节前,朱青一家准备去南京菊花台为父亲扫墓。朱青请示陈毅她能不能去。陈毅说:"怎么不能去呀?你父亲面对日本侵略军保持民族气节,是烈士嘛,应当去。"</p> <p class="ql-block"> 姚竹修(1907~1942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万国函授大学,1933年考入外交部情报司任科员,1936年任驻土耳其大使馆主事,1937年调任新加坡总领事馆随习领事,1939年调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姚竹修被日军所拘,威武不屈,同年4月17日遭日寇残杀。</p> <p class="ql-block"> 萧东明,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馆随习领事。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被日军所拘,萧东明威武不屈,同年4月17日遭日寇杀害。</p> <p class="ql-block"> 王恭玮(1920-1942)浙江奉化人。外交家王正廷之子,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学士,任马尼拉总领事馆甲种学习员。殉职时年仅22岁,遗有妻邵秀兰。 </p><p class="ql-block"> 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王恭玮与总领事杨光泩等7人同被日军所拘,备受酷刑,始终不屈。同年4月17日,王恭玮等外交官被日本宪兵秘密押至马尼拉华侨义山秘密残杀。</p> <p class="ql-block"> 九烈士的事迹最能体现的二条精神原则是:一,保持民族气节,二,外交为民保护侨胞。</p><p class="ql-block"> 他们都是国民党人,蒋 介 石阵容的政府官员,有优越的家庭、教育背景,有丰厚的待遇和生活工作环境,为了为国为民都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 值此南京大屠杀85周年之际,我们在悼念30万遇难同胞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保护海外侨民而壮烈殉国的民国精英才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