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树有根,水有源,每个人对故乡的情感都是浓烈的,因为你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的陈年往事、山川景致,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了你的心里,融化在了你的血液里,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走多久,那种泛着酸楚的情愫总是常常地悠悠地在心底蔓延开来,使人欲罢不能。虽然双亲早已撒手而去,故乡也无我的片瓦之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藏在心底的回忆却时不时的影晃,挥之不去。</p><p> 人之对于故乡皆有愁绪。鲁迅在《故乡》的开头便说:“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毛主席作诗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抒发的都是故乡情怀。父母的离去掏空了我的故乡感怀,直到踏进石川河,仿佛才感到充实温暖起来。我特地从河川道里捡了些许石头带回临潼,严严实实铺满在花盆的表面,浇花时看着清水渗过石缝发出汩汩声响,我的神态平稳而充实。我还能再回到石川河边生活吗?还能于深夜里被那呼啸的涨水声惊醒吗?想吧,也只能想想罢了。</p><p> 我的故乡在富平,那里有条美丽的河叫石川河。它是渭河的支流,属于黄河水系,发源于铜川焦坪北山和耀州瑶曲北山,西北东南走向,流经铜川市王益区、耀州区、渭南市富平县、西安市阎良区、临潼区入渭河,上游两支为漆水河和沮水河,两河交汇于富平洪水岔口,全程蜿蜒曲折144公里。盛产细沙、鹅卵石,系石头之川,故称石川河。它东西卧波在我们村庄崖下的川道里,南边连绵的荆山塬,当时的植被极差,挖土露出的地方犹如人脸上烫烂的伤疤,丑陋而醒目,与河道平行的南北河堤外都是庄稼地,因为河的缘故,我们便称为“河南地”与“河里地”。</p><p> 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生活是枯燥的,石川河便汇集了我所有欢乐和悲伤。上学下地、割草放羊,石川河堤上硕大的“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石灰白字便映入在我的眼里,烙在了我的心里;农闲季节里轰隆隆的推土机声伴随着阎良172兵工厂试射枪支及手榴弹的爆炸声、农村基干民兵汇报表演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带来的变化是河的两岸被加固成宽约30米到40米的沙土堤坝,上面整齐地栽着成行的杨树,远望去就像人的两条胳膊紧紧地箍在身体的两旁,虽然这种样板往往走形,但总的那种“我想对着大河说:给我让开”的气概却昂扬的嵌在河边。</p><p> 石川河是季节河,经由上游桃曲坡水库调节,每年都会泄洪一次(当时我们就叫“河里涨水”),时间大致在麦收后暑假前,持续约20天。每每听到村道里传来“河里涨水啦”的惊呼声,全村男女老幼便会聚集到崖头上或者河岸上去看水,只见那浑浊的河水夹带着枯枝杂物,河面上漂浮着各色污秽垃圾,伴随着哗哗哗地喧嚣声从西边倾泄下来,河面徒然变得有300-400米宽,人们都感到身子和脚下的大地都在颤抖,这时平日里显得稳固的沙土河堤变得稀松起来,河水巨大的冲击力迅速地洗刷出许多的豁口,上面的杨树便被冲倒冲走,这个时候往往有胆大的村民俯身去捞,河水在往上漫,河堤在往下塌,树说倒根却连着,水涨人拽树晃,看得人惊心动魄。常常有人被水冲走淹死的,只是大家今年忘却去年事,唏嘘之余自己又去干同样的事了,当时不理解,现在更不理解。</p><p> 见证石川河奇迹的时刻总是出现在溽热烦躁的伏天里。别看发水时满河里尽是黄泥汤,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褪尽水的河道里如魔术般清亮起来,满川满眼泛着蓝色,铺满石头的河道像蘸着汁的蓝布铺在地上,大的如碌碡,小的如珍珠,白的如雪,蓝的如料,各种颜色、各自尺寸、各自颜色充斥其间,林林总总,满满当当,密密麻麻。天空中皎白的月光如泄银般洒在静谧的石川河上,一群少年打着趔趄踩着石头嬉闹,远处传来爹娘的呼喊声伴着南塬上尖利的鸟鸣声,这时的故乡山水便是这样极美极美的景色了,如此的影像刻在我心灵的橱窗里,历久弥新,终生难忘。其实在石川河里还更有我少年时代的顽皮事:暑假里常常在河堤杨树行中的草地上酣睡到黄昏却发现该割的草还没有割;不顾大人的再三警告下到沙坑里去扑水(游泳),右脚被划伤跛着回家被姐姐一顿猛揍;在河里捉蝌蚪弄鱼到凌晨四点才回去,家里人因生气不给开门只好去钻草垛的战战兢兢!俱往矣,石川河事皆注定,它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福地;它是我终生难脱印记的精神家园。</p><p>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苦涩了。当时是计划经济,都提倡搞副业(指农业之外),每个队(现在叫组)都在河岸上建石灰窑烧石灰,而原料就是这满眼满川的石头。石川河的石头绝大多数都是石灰石,父亲教我拣的时候只说越蓝越好,队上收石头的人都能验上。于是暑假里,我和哥哥用铁丝制成三齿耙,提着笼到河道里拣石头,把拣好的用笼提到一个地方集中起来等待验石头的来,合格后,再用架子车拉到指定的石灰窑料场上,一车子两毛钱,隔几天结算一次。我感受过车纤绳勒进肉里汗水浸进去的辣疼;经历过纤绳崩断人摔在石头上的鮮血淋漓;领略过领到3块钱时的满心欢喜:够缴学费了,还能再买本子橡皮了;还免了父亲为此的长吁短叹。这样的经历带来的思考我受用到现在。</p><p>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勤劳勇敢的富平人民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已经于2014年3月13日正式开始实施母亲河石川河的综合治理工程。按照规划,石川河城区段改造总投资2.4亿元,西起牛村老桥,东至余湾富阎桥,北到南二环,南至荆山塬北坡,东西5公里,南北0.8—2.5公里,全部工程分堤防工程和绿化景观两大部分。 建成后的石川河景区带绿树成荫,四季鲜花,健身器材齐备,小桥流水亭台,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绝好去处。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会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古老的石川河更将焕发出勃勃生机。站在沸腾的工地边缘,遐想着未来石川河边的日新月异,而我的心却还系在那流金岁月,回味着那原始的质朴,久久难以释怀。</p><p><br></p><p>(作者系临潼法院骊山法庭庭长邵小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