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提高低段语文识字与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识字与阅读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4月14日在林建云校长的指导下开展了“真抓实干,兴雅研”识字、阅读课课时设置专题讲座。</h3> <h3>识字教学意义</h3><h3> 识字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同时和听、说也有紧密联系。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与发展。</h3> <h3>识字教学课时设置</h3><h3> 第一课时</h3><h3>一、导入(创设情景、游戏、猜谜)</h3><h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对低年段学生,基于年龄特点,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激发识字意识和兴趣。如看图讲故事、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寓教于乐,将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享受识字的乐趣。</h3><h3>二、范读课文(教师范读、听录音)</h3><h3> 教师精彩范读,能给他们树立榜样,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在范读课文时,学生可以直接视其人、闻其声,同时能领略和模仿老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h3><h3>三、检查预习情况(在课文中圈出生字、画词语)</h3><h3> 预习课文无疑对于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中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课文预习的有效性。预习提示就像一个引路人,能指引学生有效解读课文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h3><h3>四、认读生字(属于重点环节)</h3><h3>1.初读生字→学生尝试读,老师纠正音。从音(包括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型(结构)、组词认读同时渗透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近字等)</h3><h3>2.巩固方法→利用生字卡片快速、流利认读。</h3><h3>3.多种形式:如摘苹果、打牌、找朋友、随机抽读等反复认读</h3><h3>五、认读词语</h3><h3>1.齐读;2.开火车;3.说话练习(口头语过度到书面语,用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如:明天);4.积累;</h3><h3>六、读课文(可齐读、可指名分段读)</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识字方法:加一加</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识字形式:打牌认一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课时</h3><h3>一、复习(可以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h3><h3>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进行阅读理解课文等)</h3><h3>三、指导书写(重点环节:六步概括分别为一读二看三说四范五书六写)</h3><h3>1.认读生字:学生尝试读,老师纠正音、借助生字卡、从音(包括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型(结构)、组词认读。</h3><h3>2.观察→火眼金睛(一是字形结构、二是田字格站位、三是主笔位置)</h3><h3>3.说一说把观察到的发现说一说,我们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难写的生字。要把识字的一套方法教会学生,这样他们就能够自主识字;</h3><h3>4.老师范写生字:要注意一边范写,一边提醒学生要注意生字结构等地方;</h3><h3>5.书空:先用手书写生字有利于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及结构、笔顺的把握(举起右手、伸出食指并念出结构、组词、笔顺等)</h3><h3>四、总结、布置作业</h3><h3> 以上是关于《识字》课时设置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们的生理发育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认字写字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提高书写教学的质量。在各类高频字里面包含的各种笔画类型和架构类型,让学生多花一些功夫认识、体会并掌握方法,那学习其他的生字可以少花些时间和力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解如何找到生字主笔的方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找“明”、“你”生字的主笔</h3> <h3>阅读教学</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课时</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一、导入(创设情景、谈话、猜字谜、欣赏图片等)</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h3><p style="text-align: left;">二、自由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如:</h3><p style="text-align: left;">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试着把课文读通顺;</h3><p style="text-align: left;">2.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h3><p style="text-align: left;">3.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h3><p style="text-align: left;">1.认读生字</h3><p style="text-align: left;">2.认读词语</h3><p style="text-align: left;">3.积累好词(圈、画等)</h3><p style="text-align: left;">4.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一个怎么样的故事?</h3><p style="text-align: left;">四、理清文章脉络</h3><p style="text-align: left;">1.给课文分部分</h3><p style="text-align: left;">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即起因、经过、结果;</h3><p style="text-align: left;">②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分段;</h3><p style="text-align: left;">③按实物的类别或方面分段:如写动物、植物、景物等,按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结构特点、发展变化等方法来分段;</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给课文分部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及结构。</h3><p style="text-align: left;">2.概括段意</h3><p style="text-align: left;">五、深知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设置学习目标)</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课时</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一、复习导入(可以复习上节课学到的课文内容)</h3><p style="text-align: left;">二、深入学习课文</h3><p style="text-align: left;">1.详略、重难点的学习时间安排;</h3><p style="text-align: left;">2.要结合课后部分练习,《同步练习》中的阅读练习;</h3><p style="text-align: left;">3老师精讲重点段落,详细挖掘文中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构段方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品读,体会情感。</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三、拓展延伸</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针对课文内容,可以收集资料进行辅助延伸,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等,具体视课文内容而定。</h3><p style="text-align: left;">四、总结全文</h3><p style="text-align: left;">1.借助板书内容进行总结;</h3><p style="text-align: left;">2.借助PPT出示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总结;</h3><p style="text-align: left;">3.可以让学生说说总结的收获;</h3><p style="text-align: left;">五、布置作业</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以上是阅读课课时设置的主要内容,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同时要根据学情而教,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亮风采,促成长!林校长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熟练的驾驭课堂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div><h3>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感悟、教学思路的梳理。语文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教师们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走的更好,更稳!</h3><h3><br></h3></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结束后林校长与一年级黄老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行探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