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袁美云(</b>1917—1999)1932年出演处女作《小女伶》,素有“小女伶”之称。代表作有《化身姑娘》、《西施》、《家》、《红楼梦》等。她曾经在煌煌巨制《红楼梦》中反串贾宝玉,曾经在银幕上再现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曾经是电影《家》中梨花带雨的梅表姐。“袁美云”是她学戏登台后改的名字。在1934年着名摄影师陈嘉震所拍摄的“八大女星”写真集中,十七岁的袁美云,半个多世纪前的黑白照片,今天看来仍艳光四射,青春无敌。40年代主演几部影片后,移居香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欧阳莎菲</b>出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1941年参加《春水情波》的拍摄而初上银幕。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参加拍摄《白云塔》、《燕迎春》、《教师万岁》、《火中莲》等影片。40年代中期以擅饰反派角色闻名,1946年主演中电摄制的“抗战间谍片”《天字第一号》曾创下当年最高票房卖座记录。是40年代大上海较为出名的电影明星。<br></font></h3> <h3>1949年赴香港。50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先后在“泰山”、“远东”、“新华”、“华成”、“电懋”等香港多家电影公司拍摄电影并担任主要演员。1960年,因在电懋公司的影片《母与女》中的出色表演获第7届亚洲影展最佳女配角奖。</h3> <h3>1963年,欧阳莎菲进入香港邵氏公司拍摄电影。1968年,凭借电影《烽火万里情》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70年代中期,除了邵氏公司,也在“协利”、“天宝”等公司拍摄电影。1981年,欧阳莎菲赴台湾定居,但任台湾中华电视台演员,期间也参加电影拍摄。欧阳莎菲塑造角色众多,演技也相当出众。1993年获台湾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2010年8月3日因器官衰竭在美国盐湖城病逝,享寿86。</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林楚楚</b>(1904—1979),原名林美意。广东新会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1919年嫁给香港最早的电影企业家黎民伟,是影星黎姿的祖母。1925年,民新公司从香港迁至上海。林楚楚先后主演了无声片《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在《玉洁冰清》中,由于她出色地扮演了会长女儿钱孟琪这一角色,影片公映后,林楚楚的名字开始被人们记住。接着,主演了《和平之神》、《海角诗人》、《复活的玫瑰》、《木兰从军》等影片。1929年黎民伟与罗明佑合作创办了联华影业公司。她与阮玲玉合作主演了该公司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br></font></h3> <h3>1930年影片公映后受到了好评。她以后又主演了《一剪梅》、《天伦》、《人道》、《慈母曲》等片。她以自然、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中国“贤妻良母”型的妇女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h3> <h3>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楚楚随丈夫黎民伟回香港,继续从事电影工作。1947年她又回到香港,拍摄了《丽春花》、《静静的嘉陵江》、《义犬救美》等影片。1953年黎民伟去世后,她退出影坛,一直生活在香港。1979年去世,终年75岁。</h3> <h5><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香港著名艺人黎姿即林楚楚之孙女)</font></b></h5>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凌波</b>(1940—)中国台湾电影演员,出生于广东汕头,本名黄裕君,4岁时被卖到厦门当养女,改名君海棠,现定居加拿大。<br></font></h3> <h3>1961年,进入邵氏电影公司,开始演出国语片,并幕后代唱如《凤还巢》,《红楼梦》等多部黄梅调电影。开创了黄梅调歌舞片热潮。</h3> <h3>后于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改名为“凌波”,顿有轻灵逍遥之感。后凌波因在《红楼梦》中幕后代唱贾宝玉,受李翰祥导演赏识出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该片令她一举成名,并荣获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h3> <h3>1963年初次访台,造成万人空巷,众人排队争睹,出动军警宪维护秩序。台北因此被封为”疯人城”。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主演多部邵氏电影。</h3> <h3>1964年以《花木兰》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1967年以《烽火万里情》正式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h3> <h3>80年代移住台湾,自组电影公司拍摄《新红楼梦》《金枝玉叶》等电影,均由凌波主演。在台湾也曾演出《七世夫妻》《金粉世家》。</h3> <p><b>胡燕妮,女,著名演员,邵氏“新十二金钗”之一,师从天才导演秦剑。</b>1945年11月17日生于广州。中德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童年居住于台湾,1959年,胡燕妮随母亲回德国居住。1966年,凭处女作《何日君再来》一举成名,而后接连主演了《黛绿年华》、《黑鹰》、《欲海情魔》等多部影片。1968年,胡燕妮与邵氏演员康威相恋,堕入爱河,在香港美国新闻处任广播节目制作人。1969年,胡燕妮传出婚讯,嫁给演员康威,生有两子:尹子杨、尹子维。同年胡燕妮接拍婚后第一部电影由罗臻执导,描写年青人情欲生活的《欲焰狂流》。同年的歌舞片《青春恋》也受到观众喜爱,她的魅力再一次显示。离开邵氏后,胡燕妮陆续出演了《情人的秘密》、《昨夜梦魂中》、《窄梯》、《海艳》、《酒吧女郎》、《爱的小语》等影片。也在无线电视及佳艺电视,演出过《突破》、《急先锋》等电视剧。1982年,胡燕妮淡出影坛,与康威移居美国,但不停回到港台之间,探视亲友。90年代,胡燕妮也赴台拍了一些电视剧,偶尔出现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她说如有好剧本,或会再上银幕玩玩。</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于蓝</b>,1949年主演了第一部影片《白衣战士》。1950年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在《翠岗红旗》和《龙须沟》中扮演主要角色,获得好评。1954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进修。60年代,她主演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其中《革命家庭》中的周莲一角使她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61年)最佳女演员奖。1981年,她积极参与筹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担任了第一任厂长。(注:上图上右一为老明星张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张瑞芳</b>,著名表演艺术家。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 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其表演质朴感人,富于激情。与白杨、舒绣文、秦怡一起被誉为话剧“四大名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杨丽坤</b>(1942—2000)云南人,彝族。我国著名舞蹈演员、电影演员。曾出演了1960年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和196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宽银幕电影故事片《阿诗玛》而引起了巨大轰动。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至今仍在同行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她先后参加了《十大姐》、《白鹇鸟》、《万盏红灯》、《采茶》、《小卜少》、《赶摆》等集体舞的表演。不久,她便成为独舞演员。人们赞她:“好像一枝冰清玉洁,素心芳菲的芭兰。”据杨丽坤的姐姐回忆,刚进歌舞团的杨丽坤十分羞涩,甚至第一次上台跳舞时竟害羞地跑了下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林黛</b>,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程思远之女,1950年入长城影片公司。1952年转入永华影业公司,因主演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的影片《翠翠》而成名。后在香港永华、新华、邵氏、电懋等影片公司主演近四十部影片,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 1957年在影片《金莲花》中兼饰两角,获第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font></h3> <h3><b>石燕</b>,女,本名谢美珍,浙江宁波人,香港邵氏电影著名女影星。五十年代投身影坛,以《娇娃》创出名号,参演彩色片《碧水红莲》(1960)、黑白片《翠岗浴血记》(1960)均担任第二女主角。在“邵氏”期间,石燕多担任配角,以时装喜剧为主,作品包括:《喜事重重》(1962,丁宁、关山主演)、《花团锦簇》(1963,林黛、陈厚主演)、〈追凶记〉(1963,丁红、张冲主演)、《福星高照》(1963,乐蒂、金铨主演)、《山歌姻缘》(杜娟、乔庄主演)等,亦客串演出古装黄梅调电影《红楼梦》(196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两度外借其他公司拍片,均任女主角,分别是韩国“申氏影片”的韩语片《我有一个秘密》(1963),饰演一位赴韩寻找母亲的中韩混血;“龙凤影片”的国粤语混声片《北两家亲》(1964),诠释性情刁蛮可爱的北方小姐。</h3> <h3><b>潘迎紫,1949年6月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华语影视女演员。</b>1953年随父母迁居香港,二十世纪60年代初以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童星出道,曾应邀到泰国国王御前表演歌舞。二十世纪70年代潘迎紫参演了《独臂刀》、《狼吻》等多部影视作品而在影坛崭露头角。1984年前往台湾发展的潘迎紫凭借武侠电视剧《神雕侠侣》而广受关注。1985年,潘迎紫主演的《一代女皇》在台湾播出收视率一度超过60%。此后,她又三次获得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92年,主演古装偶像剧《一代皇后大玉儿》。2011年息影多年的潘迎紫复出,主演古装偶像剧《倾城绝恋》,在剧中饰演孝庄太皇太后。</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罗兰</b>,香港女演员,曾获得200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主角。于1950年涉足影坛,曾参与过百部电影的演出,长期以来都在电影中担任了绿叶一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艺生涯中罗兰以其精湛到出神入化的演技,演活了一干龙婆、女鬼、盲女、母亲等奇异形象,被誉为香港的常青甘草演员。尤其是在70年代的鬼片风潮里,她演的女鬼形象实在令人过目难忘。是香港著名的实力派演员,代表作品有《神雕侠侣》、《阴阳路系列》、《爆裂**》等。 2000年罗兰以《爆裂**》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实际上在片中她的戏分也是女配角,但是她为香港电影界所做出的贡献,使她终于不负众望夺得了当年的影后宝座。</font></h3> <h3><b>黄宗英</b>(1925.7.13-) 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br></h3> <h3>代表作《家》《乌鸦与麻雀》。曾获全国首届环保妇女百佳荣誉称号。1942年与音乐指挥异方(本名:郭元彤)结婚,18天后郭病逝。</h3> <h3>194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同年与程述尧结婚。1947年从影。先后在北平中电三厂、上海中电一厂、二厂、昆仑等影业公司主演《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一片中扮演国民党小官僚的姘妇余小瑛广受好评,在为中央电影二厂拍摄《幸福狂想曲》,与赵丹、顾而已合作,并与赵丹相恋。</h3> <h3>1950年,与赵丹联合主演剧情电影《武训传》。1953年,与王龙基、蒋天流联袂主演剧情电影《为孩子们祝福》。1954年,创作电影剧本《平凡的事业》。1956年,出演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家》。1959年,与赵丹合作主演传记电影《聂耳》。1960年,担任剧情电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编剧。</h3> <h3>1965年,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职创作。1980年,创作报告文学《大雁情》 ,该作品获得1977-1980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1年,创作散文集《星》。1982年,与孙道临、三国连太郎联合主演剧情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同年,创作报告文学《美丽的眼睛》,该作品获得1981-1982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3年,创作报告文学《桔》,该作品获得1983-1984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4年,创作报告文学《小木屋》;同年,与徐迟、肖复兴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为了你,我的祖国》。1988年,与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1995年,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2000年,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2003年,创作随笔集《故我依然》。2004年,出版散文集《萧军》;同年,创作随笔集《上了年纪的禅思》。2005年,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人家》。2016年,出版文集《黄宗英文集》。</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周曼华</b>(1922— )1935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热血忠魂》中饰演儿童角色,后又参加《夜会》、《女权》等影片的拍摄。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上海影人剧团去重庆等地演出。1938年回上海,在大同、国华等影片公司主演《红杏出墙记》、《金粉世家》,后在“中联”、“华影”拍摄影片多部。1948年移居香港。50年代在泰山、邵氏、新华等影片公司主演《妇人心》、《碧血黄花》等影片,并曾在台湾拍摄影片。1962年息影。共主演影片七十余部。1993年获台湾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陈云裳</b>(1921— )1921年生于广州,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陈云强,家境贫寒,曾当过舞女,后又在“健全音乐社”学习了京剧、昆曲、歌舞等。由于她天生丽质,各方面条件好,加之学艺认真,刻苦,技艺突飞猛进,在一次元宵灯会演出上,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她的美清新、时髦,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人气非常高,被誉为“南国美人”,1940年在上海被影迷票选为“中国电影皇后”桂冠。陈云裳在影艺事业到达颠峰时遇到了如意郎君汤于翰博士——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医学家,从此退出影坛,营造了一个世人钦羡的幸福家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王晓棠</b>(1934~)1952年参军考入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英雄虎胆》等,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曾有人称她是“全能演员”,因为她除能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而且还会说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张圆</b>(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作品有:《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孙景璐</b>(1923一1989)。1938年,她进入中国旅行剧团,从此翻开了她艺术生命的第一页。<br></font></h3> <h3>1939年赴香港,任大地影片公司和中华艺术剧团演员,得到欧阳予倩正规严格的训练。1939年恰好影片《孤岛天堂》正在拍摄,蔡楚生邀她演一个舞女。第一次登上银幕。1947年在香港大中华、永华、大光明等影业公司演出《风雪夜归人》、《国魂》等影片。</h3> <h3>解放后,从香港回国,进入上影厂演员剧团。并于1955年在上海戏剧学院由苏联专家列普卡夫斯卡娅举办的表演师资班旁听,进修,自己的表演也由此而得到提高。除《孤岛天堂》、《风雪夜归人》、《国魂》这些她起家的作品之外,在她进修之后,才真正是发展的巅峰。在此以后,拍摄过的影片有《乔老爷上轿》、《魔术师的奇遇》等。在粉碎“四人帮”后,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她俩和他俩》、《喜盈门》、《苦果》等十余部影片和《喜上眉梢》、《六岁大寿》等数部电视剧中扮演了角。</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龚秋霞</b>(1916-2004)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在上海红颜沉香里,龚秋霞独以“梅花”惊艳上海滩。她十四岁加入“梅花歌舞团”,与张仙琳等因歌喉动人舞姿优美而被喻为“梅花五虎将”。旧上海的舆论界曾这样赞扬过她:龚秋霞的歌则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她的歌充满着青春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此绝妙之喻让现在的歌迷身有同感。</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陆露明</b>,广东中山人,1917年出生在沈阳,中国著名电影女演员。因主演《少奶奶的扇子》一举成名,先后拍摄影片30余部。1932年,组织话剧团在苏州演出话剧。曾考入联华影业公司附设的演员养成所。1935年入电通影片公司参演影片《风云儿女》。随后在明星、新华、华新等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小玲子》,《日出》等。1942年后在中联出演《艳阳天》等影片。解放后,陆露明应邀参加中央实验话剧院,准备继续她的演艺生涯;但是她的丈夫却响应政府号召,准备参加祖国边疆建设;陆露明顾全大局。决定放弃自己的打算,随丈夫一同去了边疆。<br></font></h3> <h3>1958年,陆露明全家随丈夫返回上海,“大跃进”的浪潮中,很多家庭妇女纷纷走上劳动岗位,但她们的孩子却没人照管。陆露明为了帮她们解除后顾之忧,也就积极参加了街道托儿所工作,当上一名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并且一直坚持到退休。1995年逝世。</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张织云</b>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影坛的明星、中国第一代影后张织云。因在电影中出演的多为悲情角色,人们叫她“悲剧圣手”。<br></font></h3> <h3>张织云1904年出生于广东番禺,1924年在上海踏入影界后,张织云虚心好学,在默片《人心》、《战功》中饰演女主角,之后一举成名。其主演的《空谷兰》一片,票房创默片时代文艺片的最高纪录。1925年秋,21岁的张织云经过激烈竞争,当选中国第一代影后。后唐季珊夺得张织云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了趟美国。回国后,张织云很快告别影坛,赋闲在家。唐季珊原本是有妻子的,不久,张织云发现唐季珊又在追求阮玲玉。张织云成了豪门弃妇。此时观众已将她忘却,她在影界的地位早已被阮玲玉等几位明星取代。且电影已经进入有声时代,张织云的普通话又不好。困窘之下的张织云又染上毒瘾。20世纪50年代,张织云移居香港。晚年的张织云,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见人就念叨自己曾经的辉煌。不久,早年拍电影攒下的积蓄全部花光,她开始整天为交不上房租而发愁。到最后竟不得不沿街乞讨。20世纪70年代,张织云死于香港街头。</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顾兰君</b>,1917年出生,1989年10月24日逝世。顾梅君之妹。15岁进入歌舞团演出。1933年起任明星公司演员。主演《上海二十四小时》、《金刚钻》影片。1938年进入华新影片公司,主演《貂蝉》、《武则天》等片。1946年至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的《同病不相怜》。1947年回上海,进入国泰公司主演《湖上春痕》 、《假面女郎》、 《十步芳草》等片,1948年息影。素有“金鱼美人”之称。建国后集资开办上海水龙带厂。后担任上海静安区政协委员及文艺组长等。</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狄娜</b>,原名梁帼馨,生于广东兴宁,籍贯广东新会,狄娜是著名电影演员,并从事航天科技和卫星发射生意,香港著名的爱国人士,实业兴国的倡导者,香港历史上的红粉传奇。<br></font></h3> <h3>1962年加入电影圈。她初到曼谷时,看到机场欢迎她这个并未演出过的“大明星”的群众,令她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不少疑问,成为日后左倾的原因。她在泰国拍了两部电影,在香港以饰演《大军阀》主角一举成名。</h3> <h3>1967年,她跟从大陆来港的前游泳教练马益彰结婚,为的是证明自己的正义感,不羡财富名气。狄娜与其夫于1972年离婚。六十年代末,她虑及不少电影工作人员的生计,复出拍电影。她的左倾思想渐渐成熟,到1972年冬,当时驻香港的新华社,已开始联络她。</h3> <h3>1973年,她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大陆,并要求回大陆“当螺丝钉”贡献己力,但被驻港新华社人员劝阻。翌年,她宣布破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资产阶级决裂”。狄娜与中国大陆关系密切。</h3> <h3><b><font color="#ed2308"><i>以下明星(多为香港)事迹从略</i></font></b></h3> <h5><b><font color="#ed2308"><i>(源出/网络 编辑、添图、撰题/杨振东)</i></font></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