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生活,丰盈自我——记九年级语文组作文教学

Ting

<p>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当我们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平时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是教材,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在现在线上教学背景下,复习备考阶段,语文学科的素材积累、解读和运用,对于奠基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而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养料,使他们的精神得以满足,生命得以丰盈。</p><p> 对于作文素材积累,九年级语文组已经形成了一套视听读写评结合的比较完备的体系,即经典视频动情激趣--文字资料阅读批注--思维导图深度分解--定制作文题致用--同题多材讲练--多题同材巩固--分类录入个人素材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span></p> <p>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就在生活中,俯首可拾。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开掘素材积累的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早在二月初,杨敏组长就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线上教学等时事,组织老师们搜集相关素材资料,老师们发掘了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人物素材。</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font></h3> <p> “作文,并不仅仅存在于试卷上,它一直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一直在对生活的每种思考中。”除了广泛收集之外,理清素材脉络,深度思考分析,多角度分解运用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利用。</p><p> 杨敏老师不仅为同学们分享了网络上的热点人物和时事素材,并且详细讲解分析了素材的内涵与运用方法。聚焦医者的悲悯情怀,追根溯源,深度分析了白求恩精神以及对当今时代的深远影响。早自习、语文课组织学生充分思考,一个素材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往往可以支撑30--40个不同的观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素材脉络,将素材细节对应观点,建立素材库框架,推动学生边读边思,为致用做准备。</p> <p>  魏洪艳老师积极发挥小组的力量,每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平凡却能打动人的小事,然后将收集的素材形成完整的文字稿,或配图,或做PPT,早自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一轮分享完毕,同学们从人物、收集、匠心、制作等方面选出最美素材并给予奖励。通过“生活中发现素材”的活动,学生们不仅集各家之所长,丰富了自己的素材库,还渐渐养成了随处就发现,随手就收集的习惯。</p><p><br></p> <p>  杨涓老师让学生每天在课前和早自习交流素材,一个人物从多角度分析并作深入思考,素材联系当今社会的时事及热点横向辐射,做到深入分析。另外,主题人物展开联想式积累,把同主题人物进行归类分析,找出异同点,挖掘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涵!每周还会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大比拼,老师分享主题词,请学生展示素材,展示多的同学获胜,并定期请学生分享积累素材的方法,好的方法则在全班推广!</p> <p>  教育向美而生。张婷老师注重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的情性和品质。她通过找一找(找一张最动人“逆行者”的照片)———挖一挖(深度挖掘“逆行者”背后的故事)———写一写(为这位“逆行者”撰写颁奖词)———说一说(如果你具备“逆行”的条件,你会怎么做?)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这扇窗里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美逆行者”19班成佳怡妈妈获奖感言</p><p><br></p> <p>  此外,王娟、刘凯、沈秀、尹洁、李海燕、李曼等老师也有自己作文教学的独特做法!</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font></h3> <p>  仅授人以鱼,语文素养则犹如,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只有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细节的敏锐眼光,教给学生素材深度解读分析的思维方法和做法,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学以致用、分类整理的习惯。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素养“艨艟巨舰”。让其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使得作文创作流畅自如。</p><p> 在素材的有效积累和运用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输入与输出的流畅自如,随时存入,随时提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素材的百花齐放、腾挪变化、互联互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审美品味得到了提升,潜移默化的实现了认知与思想的共同发展。</p> <p>  写作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知识积累还不能承载我们所需要的能力。所以不断地努力,不懈地积累,不停的思考,等到我们的知识如汩汩滔滔的春水时,再做现在的题目,写现在的文章,一定会轻松自如洋洋洒洒。</p><p>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社会”。 一草一木给我们感悟,一沙一石给我们启迪,世界万物无不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发,像课堂一样丰富我们,让我们壮大!</p> <p>  编辑:杨敏、张婷</p><p> 素材来源:全体九年级语文组教师</p> <p>  </p>

素材

学生

积累

老师

语文

作文

生活

思考

杨敏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