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摘要:</b>近年,世界森林火灾频发,火灾伤亡损失逐年上升。2019年3月30日木里县森林火灾造成31名扑火人员牺牲。同年,澳大利亚山火持续240天之久造成9名扑火人员牺牲。2020年3月17日山西榆社发生山火,3月29日云南大理、丽江、楚雄及山西沁源县同时发生山火,3月30日凉山州西昌市森林火灾造成19名扑火人员牺牲。森林火灾在烧毁树木,破坏环境的同时,对林区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比历年山火案例,森林火灾的历史教训既深刻又惨痛。本文针对城市消防救援站现有的车辆装备器材,探析如何在处置辖区山火的过程中既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同时又发挥出灭火最大效率。 <br> <b>关键词:森林火灾、车辆器材装备、山火处置 </b> <b>目录:</b><div>一、森林火灾形成原因 </div><div>二、河北省近年来10起森林火灾典型案例及火灾原因 <br>三、森林火灾处置原则 <br>四、森林火灾处置难点分析 <br>五、森林火灾处置注意事项 <br>六、森林火灾处置安全措施 <br>七、森林火灾常规灭火装备 <br>八、邯郸市简介及森林覆盖区域 <br>九、市区主要执勤力量统计 <br>十、训练提升 <br>十一、经验总结 <br>十二、建言纳策</div> <b> 引言:</b>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都称为森林火灾。狭义讲: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蔓延形式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据统计,地表火约占60%,树冠火约占30%,地下火约占10%。由于风力较大导致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并存。 <b>一、森林火灾的形成原因 </b><div><b><br></b> 森林火灾的发生是社会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原因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雷击火和干燥天气引起的森林自燃;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故意纵火、生产性用火和非生产性用火。 <br></div> <b>二、河北省近年来10起森林火灾典型案例及火灾原因 </b><div><b><br></b> (一)2018年3月24日,果某某在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三道湾村电网非法猎捕,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较大损失。 <br> (二)2019年4月4日,隋某某在承德市承德县小白旗乡顺道地村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0.8公顷,受害森林面积0.2公顷。 <br> (三)2019年4月4日,张某某在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镇罗张村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较大损失。 <br> (四)2019年4月4日,贾某某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定方水乡定方水村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5公顷。 <br> (五)2019年4月4日,于某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孤山村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较大损失。 <br> (六)2019年3月16日,何某某在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大鱼沟村野外吸烟,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4.9公顷,受害森林面积0.85公顷。 <br> (七)2018年4月2日,胡某某在保定市涞源县白石山镇插箭岭村西坡自家责任田里收拾时,将吸完烟的烟头随手扔在地边草丛里,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 <br> (八)2019年3月30日,张某某在石家庄市元氏县姬村镇王家庄村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0.07公顷。 <br> (九)2019年4月1日,李某甲、李某乙在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大西庄村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4公顷。 <br> (十)2019年5月23日,江某某在邯郸市涉县辽城乡西涧村自家耕地中点烧杂草时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较大损失。 <br>分析原因:根据案例分析我省森林火灾多以上坟烧纸,遗留火种,非法使用电器等原因酿成大火。 <br> <br></div> <b>三、森林火灾处置原则</b> <div><br></div><div> “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扑火行动要迅速。初发火,火势弱,蔓延慢,容易通过投放较少的扑火力量,使用简单的扑火工具将其扑灭。一旦拖延时间,火不断蔓延扩展,扑火工作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大,投放的扑火力量也要大大增加,后勤供应量和供应难度也将不断加大。“打早”是“打小”、“打了”的前提。“打小”是指要积极扑打火势弱、面积小的火,把林火扑灭在初起的小火阶段。“打了”是指灭火的彻底性。林火扑救时必须彻底清除火场的一切余火,防止死灰复燃。实现“打了”是林火扑救的目标。</div> <b>四、森林火灾处置难点分析</b> <div><br> (一)扑救人员的危险性大 <br> 森林区域通常比较复杂,可燃物荷载量大,极易燃烧和快速蔓延,火灾扑救的危险性较大。原因分析:一是火势蔓延速度快。稳进地表火,蔓延速度每小时2~3公里;;急进地表火,蔓延速度为每小时4~7公里;树冠火,蔓延速度可达每小时8~25公里;火旋风,飞火距离可达数百米。按照成年人平坦路面步行情况计算,每步距离大概60~75cm,每秒行进1步半,行进速度为每小时4~5公里,在林区崎岖不平的陡坡、山坳里行进,加之杂草、灌木、碎石的阻碍,人员在林区的行进速度会降至每小时1~3公里,所以一旦风向突变,救火人员出于下风方时,便十分危险。二是人员经验不足。由于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大,参与救火的人员众多,既有专业的救火力量,也包括了附近的村民、民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大量的非火灾扑救专业人员,这些救火力量缺乏扑救森林火灾实战经验,对森林火灾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熟悉,救火的心理准备不足,并对森林内长途跋涉、的经验不足。一旦遇到火势突变,被林火包围等突发情况,很难灵活应对。 <br> (二)后勤保障难度大 <br> 森林火灾的扑救,需要参与的单位和人员远距离、艰苦环境下野外作业,救火现场往往缺少足够的基本生活用品和灭火工具。后勤保障困难,制约了救火力量的战斗力,导致火势难以控制,过火面积不断扩大,损失不断增加。原因分析:一是森林火灾的燃烧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火灾扑救客观上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人海战术和充足的灭火装备器材,才能有效的遏制火势的发展。二是时间紧迫,灭火战线过长,地方政府后勤保障能力有限。三是林区道路条件差,森林里的道路较少,加之多数地方供给驾驶员对山区道路驾驶经验不足,导致政府部门调来了物资装备,但不能及时的送到灭火一线,延误了火灾扑救时机。 <br> (三)通信困难 <br> 森林火灾点多面广,扑救单位和人员较为分散。森林火灾扑救 战术的要求是统一调度,相互协调,在不同火点救火的队员之间要进行不间断的通讯联络,便于实施各种战术的队形调整。但森林火灾的扑救中,由于通讯联络不畅,导致火势突变人员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讯的困难也经常使得灭火战术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而错失灭火时机。 <br> <b>原因分析:</b>林区通信基础设施差,森林深处移动电话和无线上网设备通常无法使用。相关灭火单位配备的移动通信指挥车,卫星电话、短波无线电台的总体数量较少,一旦救火人员成小组分散到火场的不同点位进行扑救后,无法保证每个小组的都有卫星电话、短波无线电台的使用,无法确保整个火场的通信畅通。 <br> (四)车辆装备难开展 <br>森林火灾多在山区里蔓延,交通道路闭塞,消防车辆大多不能达到合理位置利用水枪水炮进行扑救,发挥不出来车辆器材装备的作用。由于山里道路复杂多变,山体坡度,树木,杂草丛生,消防救援人员铺设水带难度大,铺设战线过长,对水带的压力冲击过大容易造成水带破裂,更换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加之部分地区无水源,供水周期较长。 <br> <b>原因分析:</b>森林道路狭窄,多为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地形复杂,森林茂密,器材装备难以第一时间到场控制,消防员携带细水雾,背负式风力灭火机,便携式风力灭火机灭火效率低,只能通过灭火人员开辟隔离带,专业灭火,切割器具无法到达火场对山火扑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br></div> <b>五、森林火灾处置注意事项</b> <div><br> (一)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尤其是一氧化碳具有潜伏性,会降低人的精神敏锐性,中毒后不容易被察觉。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这样就多了一层保护。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燃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br> (二)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因为风向决定了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的方向是否正确。实践表明现场刮起5级以上的大风,火灾就会失控。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 <br> (三)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 <br> (四)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快得多,火头会跑到你的前面。 <br> (五)一旦大火扑来的时候,如果你处在下风向,要做决死的拼搏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圈。切忌顺风撤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当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 </div> <b>六、森林火灾处置安全措施</b> <div><br> (一)指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br> (二)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br> (三)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br> (四)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br> (五)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br> (六)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br> (七)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 <br> (八)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br> (九)正确使用扑火机具。</div> <b>七、森林火灾常规灭火装备</b><div><b></b><br> 森林火灾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手动灭火工具与消防车装备。手动灭火工具主要包括灭火水枪、胶囊水枪灭火器、自压式灭火器、灭火弹、喷土枪与灭火泵。其中,灭火水枪和灭火泵可通过吸水灭火;胶囊水枪灭火器、自压式灭火器可通过化学灭火药剂灭火;灭火弹多装填有干粉灭火剂;喷土枪可通过沙土灭火。森林消防车主要包括消防推土车、消防指挥车和消防越野车。其中,消防推土车的主要作用是扑灭地下火和阻隔灭火;消防指挥车主要是进行移动指挥和保障应急通信功能;消防越野车主要是搭载各类灭火器材(如水泵、水罐、水枪等)实行灭火作业。</div> <b>八、邯郸市简介及森林覆盖区域</b><div><b></b><br>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介于北纬36°20′~36°44′,东经111°03′~114°40′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市区总面积12073.8平方公里,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绛为11.8‰。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六种类型,邯郸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武安涉县等市县。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div> <b>九、市区主要执勤力量统计</b> <div><br> 中华南大街消防救援站、滏阳东路消防救援站、和平路消防救援站、建设大街消防救援站、景廊路消防救援站、中华北大街消防救援站、诚信路消防救援站、华泽路消防救援站、特勤一站、特勤二战、武安南环东路消防救援站、武安京娘湖消防救援站、涉县清泉路消防救援站、涉县井店消防救援站,消防车辆70余辆,储水量300余吨,消防指战员200余人。(根据支队执勤实力数据统计) </div> <b>十、训练提升 </b><div><b><br></b> (一)组织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认真学习支队刘忠主任“森林火灾扑救”专题授课,反复讨论,举一反三。牢固掌握山火处置对策、山地攀登常识、灭火工具参数、战时通信保障等内容。 <br> (二)调研辖区地容地貌,林区、交通水源分布,组织召开辖区山火专题研判会。 <br> (三)安排全体指战员观看森林火灾电影(勇往直前、无路可退),收集世界森林火灾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br> (四)联合市森林消防大队开展交流学习,组织全体指战员对森林火灾特点、个人防护、战术战法、防火带设立、通信保障、后勤保障、地表火与树冠火的扑救方法等进行全面学习,随后对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进行了详细的学习操作。 <br> (五)将处置山火训练融合到消防救援站日常训练当中,重点训练班组之间协同配合,将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等常规器材纳入到五知一能学习范畴。 <br> (六)开展实地演练,测算中队车辆器材最大工作极限及扬程,加强消防员负重登山,野外徒步等训练。 <br> (七)邀请专业徒步爱好者授课,讲解野外注意事项、环境勘察及徒步经验等知识。 <br> (八)加强通讯保障训练,利用无人机对周边火势进行全面监控,确保第一时间调整力量部署。 <br></div> <b>十一、经验总结 </b><div><br> (一)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br> (二)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高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br> (三)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br> (四)扑火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br> (五)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br> (六)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br> (七)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到地段直接扑打火头。</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十二、建言纳策 </b></h3><div><b><br></b></div> (一)提请政府为消防救援站配备专业的森林火灾扑救器材,如: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灭火水枪、胶囊水枪灭火器、自压式灭火器、灭火弹、喷土枪与灭火泵。 <br> (二)提请政府在城区河道沿线,交通便捷处设立地面与河水落差不大于5米的消防车取水平台。 <br> (三)提请政府协调区县、乡镇、城管等部门对辖区限高点进行排查,保障消防车通道畅通。 <br> (四)提请政府配备小型水罐车和全地形二轮、四轮摩托车确保携带有效装备在野外山区第一时间到场处置。 <br> (五)充分调动社会救援力量,协调吊车、推土机等重型机械车辆和社会水罐车辆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h1></h1><h3><b>参考文献:</b> </h3><div><br>[1]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br>[2]陈志红,陈必和.森林火灾的危害及防火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6. <br>[3]高仲亮,王秋华,舒立福,等.森林火灾扑救消防车装备的种类及使用技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4,42(8):10-14. <br>[4]仝英杰,任玉卯,舒立福.国外森林火灾扑救中手动扑火机具的种类及使用技术[J].森林防火,2008,(1):45-46. <br>[5]徐明超,马文婷.干旱气候因子与森林火灾[J].冰川冻土,2012,34(3):603-608. </div> <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4月1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