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境内抗日战事之综述

江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穴抗战综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 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八年浴血奋战,举国同仇敌忾。兵家必争的广济大地,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之中,尸横遍野,血染山河。广济抗日军民在这片沃土,用10万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部举世瞩目、惊天动地的悲壮史诗。今天,我们严谨而又系统记述70年前发生在广济境内的抗日重大历史事件,以启示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缅怀先烈,珍惜和平。</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历史背景</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7月16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守军将领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1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沦陷。同一天,中华民国政府立即宣布将首都和所有政府机构由南京迁往重庆,而军事作战中心则先迁往武汉。</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南京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约30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和战略方针,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按此计划,蒋介石自任总指挥,调集第五、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各一部,沿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组织防御,准备持久作战。主要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武穴作为武汉的天然屏障,此时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凸显出来。田家镇、困龙颈、松山口、双城驿、广济县城等战略要地都成为国军重点布防的关隘。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血雨腥风的搏杀即将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悲壮上演。</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战略位置</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武穴地处长江之滨,扼吴头楚尾,素有“三省通衢、鄂东门户”之称,全境岗、岭、河、谷相间,南有长江天险,田家镇要塞,阔水季节,江面仅400余米,东南西北距上海、广州、北京、重庆均在1000公里左右,乃长江中游大别山尾脉与幕阜山北端的江面狭隘处,与对岸阳新县半壁山互为犄角,是皖赣入鄂门户和进入大武汉东咽喉,号称楚江锁钥;北有大别山脉,太平横岗耸立,其中困龙颈是经蕲春到武汉的唯一陆路通道,峡谷长约10千米,其险有“魔鬼峡谷”之称,可谓武汉东北城墙。进可攻敌于千里旷野,退可守敌于一隅山川。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武汉保卫战,武穴大地自然成为了抵御日寇最有效的前沿门户和天然屏障。武汉保卫战前,国军统帅部认为:武汉是四战之地,无险可据,易攻难守,是故以“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为上策”。鉴于当时国力和条件的限制,加上头年困守上海、南京的教训,不会再在武汉进行巷战。于是将战场摆在距武汉城区150千米以外的田家镇至安庆间,这里有纵深达250千米的山关湖沼,先行破坏水陆交通,再布上100万雄兵,以连接轮换交战的战术,用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将日军堵在武汉门外,确保将武汉约700家工业设备、5万吨战备物资、百万人员、学校、机关安全向大后方疏散转移。可退可守,一旦撤离,留给侵略者的就只是一座空城。</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日军攻占武汉共有四条路径。一是沿长江水路上下的武汉门户广济县田家镇,其次是广济县城梅川西边10公里的大别山南麓进入武汉的陆路关隘困龙颈,其三是麻城福田河与河南光山沙窝交界处进入武汉的关隘小界岭,其四是由信阳进入武汉的关隘武胜关,四大关隘武穴占其二。后因黄河掘堤,另两条道路难以行通,日寇要攻武汉,从水路必经田家镇,从陆路必过困龙颈。无论哪一个关隘失守,武汉必破无疑。因此,国军布军的马垱要塞、九江要塞、富池口江南要塞都是为了拱卫田家镇和困龙颈两大要塞而部署的前沿阵地和屏障。蒋纬国2008年版《抗日御侮》第五卷写到:“武汉会战中日必争6处要地,田家镇要塞占其三(广济、田北、田南)”。由此可知,广济之地在武汉保卫战乃至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位置。</span></div></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组织体系</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武汉保卫战前敌我双方战力部署</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中国方面:</b>在徐州失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各兵团部队自6月开始分别利用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屏障,组织防御,保卫武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27个军负责长江南岸的作战,第一兵团薛岳所部防守南浔线,并沿鄱阳湖配置兵力,以南昌为基地,以外线之势击破西进日军,防止日军进攻南昌及迂回长沙;第二兵团张发奎所部确保九江至瑞昌线正面,并沿江构成阵地带,防止日军由瑞昌西进,直趋岳阳、蒲圻、咸宁;汤恩伯军团控制于各重要据点之间,以便随时策应一线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挥23个军负责江北作战,命第四兵团李品仙所部为右翼兵团,利用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敌取捷径攻略武汉;以第二十一集团军廖磊所部为中央兵团,布置于太湖、潜山西北山地,相机南下侧击西进之敌;以第三兵团孙连仲所部为左翼兵团,控制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之间,利用地障,重在阻敌迂回武汉之北;命第二十四集团军韩德勤所部担任敌后游击;以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缵绪所部为第二线兵团,策应一线作战。另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杭州一株洲)向粤汉铁路(广州一武昌)迂回。这种战略部署,体现了以外线进攻为主,阵地防御和游击为辅的战略防御格局,总体上看,是符合持久战的战略要求的。</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b> 日本方面:</b>日军攻陷徐州后,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武胜关攻取武汉,另以一部沿长江西进。后因黄河决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日本大本营下达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以畑俊六为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为参谋长,下辖2个军及1个直辖兵团,担负长江下游占领区守备及攻略武汉任务。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稳彦王中将、参谋长田丁九星基少将,下辖第3师团(师团长藤田浚中将)、第10师团(师团长莜冢义男中将)、第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第16师团(师团长藤江惠辅中将)和一个步兵炮团第5旅团(旅团长三岛少将)、骑兵第4旅团(旅团长吉藏少将)等,以主力向合肥、舒城集中。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参谋长吉本贞一少将,下辖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中将)、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第27师团(师团长本间雅晴中将)、第101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及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大本营调来的驻台湾独立旅团即波田旅团(旅团长波田重一少将)及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等,以主力向九江及黄梅集中。海军第3舰队兵舰120多艘和航空兵团战斗机300多架支援第2军、第11军作战。华中派遣军直辖兵团第116师团和两个重炮旅团,守备湖口以东地区并充做向武汉进攻的总预备队。日军武汉战役参战部队以陆军14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旅团为主,总兵力约35万人。日本天皇以冈村宁次和他的第11军为进攻武汉的主力,沿长江南北分五路进攻武汉。</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广济阻击战敌我双主战力部署</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weight: 400; text-align: center;">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沿长江两岸一路西进,大有势夺武汉之势,直逼中原而来。1938年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安庆登陆,安庆失守;6月26日,马垱失守;7月5日,湖囗失陷;25日14时,国守军预备第9师及119师竭力抵抗,终因兵力处于劣势,日军在黄梅小池口登陆;26日,九江被日军占领,长江中下游三道要塞之湖口. 马垱均失,仅剩田家镇要塞,从此武汉保卫战正式打响。 </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九江攻防战激烈进行的同时,日军第6师团也按既定部署向太湖、宿松、黄梅一带展开进攻,中国军队虽进行了顽强抵抗,终究未能挡住日军的推进,7月26日太湖失守;8月2日119师693团撤出宿松,宿松失守;8月4日,驻守黄梅的中国军队是31军为主的6个师及68军119师主力撤至广济,黄梅失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九江、小池、黄梅失守,保卫大武汉只剩下最后一道广济屏障。即水路田家镇要塞和陆路困龙颈要塞。双方针对武穴这块战略要地排兵布阵。</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方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代),于1938年7月13日亲临广济,视察余川、田镇等军事要地,在梅川魁星阁临时指挥部召开防线军师长级指挥员重要会议,坐镇梅川部署指挥广济地区阻击战,在广济水陆沿线不惜重兵把守。国军第五、第九战区部队计8个军8万兵力沿江构筑要塞炮台,江中布设水雷,实行封江;重兵把守陆路黄广沿线,力图死守广济战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广济阻击战参战部队就有桂军、滇军、黔军、川军、粤军、湘军、鄂军、赣军、鲁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海军、空军等14路大军,计20个军,44个师,约30万国军先后在武穴境内与日军作战。其在武穴境内主要作战部队25个编制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水路:中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会同第九、第五战区部队,沿江布防,在田家镇构筑若干要塞炮台,并命令海军部队将沿江所有航标轰毁,在江中布设水雷,实行封江。田家镇江防,由中央炮兵团和水雷队,霍揆彰54军、樊松甫46军及张刚的98军防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陆路:第四兵团兼第1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亲临余川和黄梅布阵,将黄广公路正面防御分为三道防线:一道阻击阵地:以韦云淞第31军之苏祖馨第135师、贺维珍173师、王赞斌174师;;张淦第7军的徐启明副军长兼第170师,刘日方(后漆道征)第171师,曹茂琮(后陈树芬)第172师;徐源泉第10军之丁治磐第41师、徐继武第48师;许绍宗第67军之官焱森第161师、副军长彭诚孚兼第162师(张竭诚),堵在日军第6师团的后面,控制于黄宿公路至潜山西北山地为攻势地区,随时准备向日军侧背反击,以切断其潜(山)太(湖)怀(宁)间后方交通线;以刘汝明第68军及覃连芳84军所防守的黄梅西北后山铺、大洋庙、苦竹口、大河口,渡河桥,广济境内龙头寨、双城驿、破山口、塔尔寨、石佛庵等一线阵地为守势地区;二道防线,以余川的大小坡、沤烟寨(又名恶人寨)、放马场(蚂蚁河东)、团山河为主阵地,策应军为刘汝明的68军兼143师(后李曾志),田温其(后李金田)第119师(驻守郑公塔、大风寨、余川境内的毕架寨、凤凰山、猫儿山);第三道防线,何知重第86军之牟庭芳第121师驻守境内松山咀、车坊铺、荆竹铺、五峰山、后湖寨、金山寺寨、桌木寨等地,何绍周的103师为策应军,驻守境内野猫洞、龙神寨、石门山、王尔寨、十八叠、鹅公寨、毛栗尖等地。萧之楚第26军兼(后陈永)第44师、王修身第321师、贾韫山第33师分驻在广济大金铺、诺山坳、九龙城、两路口一带,四川部队分驻在广济西边龙顶寨及四望山、雨山寨一带;第67军分驻广济崇山杨桥、李兴四、吴伏七一带,第57师分驻广济龙坪、武穴、邬家冲、鸭掌山、戈马塘田家镇、老鼠山一带,第9师分驻广济崇山口、苏家山、铁石墩、象山、石榴花山、避难冲、涂家湾一带;中央军陈宝安第29军,詹忠言40师、陈宝安兼79师、副军长刘雨卿兼原43军第26师坐守困龙颈隘口阵地;曹福林55军驻东界岭、萧之楚26军驻龙顶寨,张淦第7军曹茂琮(后陈树芬)172师陈开荣团驻四顾平。中国军队周密布防,严阵以待。</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日本方面:</b>日军稻叶四郎率领的第6师团,有主战力量4个联队,下辖2个步兵旅团,36个步兵中队,计15727人,另配置骑兵、山炮兵、重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一个。共计兵力3万余人。武器装备:步枪9500枝,机枪650挺,火炮108门,战马5800匹,还有与之配合的陆军作战飞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海军第11战队司令官近藤英次郎少将,有炮舰9艘及辅助船只;涩谷紫郎中佐第1水雷队,有水雷艇4艘;田原吉兴大佐第11水雷队,有炮舰3艘,水雷艇6艘,敷设舰及辅助船只;海空军塚原二四三少将第2联合航空队下辖有三木森彦大佐第12航空队、上坂香苗大佐第13航空队、三浦鉴三中佐苍龙号派遣队、续木祯弌中佐第4特别陆战队、土师喜太郎少佐第5特别陆战队,登陆指挥官冈本卫平大尉。</span></div></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重大战役</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武穴抗战之重大战役史料无明确划分和记载。因战事发生在广济之地,故许多史料将这场战争统称为广济阻击战。又因武汉保卫战布防的核心在田家镇,且日军最终从田家镇突破防线而攻入武汉,故也有史料将这次发生在广济的战争总称为田家镇保卫战。从便于记述角度考虑,本书将这次总体战役统称为广济阻击战。广济阻击战,是我抗日军民围绕水路田家镇和陆路困龙颈两大要塞,在广济境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几个重大战役的总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广济阻击战是武汉保卫战的主要组成部分,先后发生了双城驿战役、梅川县城战役、困龙颈战役、崇山口战役、武穴战役、田家镇战役等六大战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武穴中共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也先后取得了平垴山、武山湖、官桥、武穴、仓头埠、童司牌六大战役的辉煌胜利。</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上述国共十二大战役的时间、过程和结果,本书第二章武穴抗战战役中将作详细记述,本章不再展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广济阻击战,中国抗日官兵英勇奋战,在武穴市境内伤亡日军2万人以上,击落日军飞机3驾,击沉日舰3艘,毁1艘。其中自9月15日至29日,在田家镇战场歼敌达8000-9000人,使日军精锐的第6师团元气大伤,先后补充兵员10000余人。国军也付出惨重代价,其中在争夺黄广边制高点龙颈寨战斗中,3日内牺牲3000余人;在四望山战斗中,牺牲2000余人;在鸭掌山战斗中,牺牲2000余人,其中含旅长以下军官130余人;57师牺牲近3000人。共计牺牲将士30000余人。</span></div><br><b>五、战略地位</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转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从1931年9月18日东北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之久,中国全民族的全面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历时8年,中国战场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战场的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时间和战线最长、牺牲最惨重、歼敌最多的大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广大地区,波及江苏、浙江、湖南三省。武汉保卫战保卫的不仅是大武汉,而是保卫华中、保卫中原、保卫全中国。</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武汉保卫战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投降以结束战争的梦想彻底破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武汉保卫战用空间换时间,战时首都武汉的党、政、军机关、工厂、学校、战略物资和200万军民得到有序转移。中国军队的战略撤退,有效保存了抗日实力,反使日军陷入武汉,处于被中国军队包围之中。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转机,使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正如毛泽东所说,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大胜利,相反,日军自武汉会战后由战略进攻被迫退到战略相持阶段。自此,日军在中国境内再也没有能力组织一个月以上的战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广济阻击战,是武汉保卫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7月31日至9月29日期间,中日双方在以广济田家镇要塞和梅川困龙颈要塞为中心的千里范围内展开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攻防战,此战必将名垂青史,以昭的后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武汉保卫战是世界级规模的大战役,历时五个月,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武汉保卫战,是以田家镇要塞为中心节点纵横千里范围内,战于武汉之外的卫国之战。而武汉保卫战,四大关隘武穴占其二,六大要地武穴占其三。因此,广济阻击战是武汉保卫战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之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广济阻击战的战火中,广济县人民群众积极为抗日部队提供后方支援,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因之死亡6000余人。1946年2月广济县上报武汉会战时群众伤亡18648人。因国军、日军以及百姓死亡人数共计达5万余人,导致广济全县霍乱大流行,大法寺、武穴、梅川等地瘟疫尤为严重,全县又因霍乱等瘟疫死亡达17000余人。1938年,广济全县人口减少至357995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巨大的牺牲,也换来了抗日战争巨大的战略机遇。武汉会战长达五个月,其中广济阻击战就历时两个多月,打乱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步伐,打破了日军叫嚣“三个月打垮中国”的狂言,为国民政府及所有中央机构从武汉向重庆安全撤离赢得了两个月的宝贵时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相持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写下了悲壮而浓重的一笔。因此,广济阻击战,在武汉保卫战和中国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16年</span></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