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 勤俭持家

青青草

<ul><li>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融汇,是各民族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宛若群星,辉煌灿烂,是世界文化长河中最绚丽的文化之一。从古到今,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异国他乡的学子到中国来寻访、探究。近有日本、朝鲜,远有东南亚、西亚,甚至欧洲。近代,中华文化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仍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近几年,在国家的倡导下,有关“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的各种活动节目不断刷新人们的视线。家风,是家庭文化的表现,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家庭是学校,培育下一代,关乎民族的未来。良好的家风是优良的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值得永久传承。</li></ul> <ul><li>  提到家风,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古代大家族里立下的各种教育后代子孙怎么为人处世的规则,有的甚至把这些条款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后辈子孙天天诵读,牢记在心。这当然是家风!这些近乎严苛的家风让很多的大家族历几世而不衰!家风家家有,只不过,小老百姓家没有明文规定,只是代代口口相传罢了。在传承家风的过程中,父母就显得尤为重要。</li></ul> <ul><li>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错,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我的父母也不例外。</li></ul> <ul><li>  我的父母亲都是20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人。父亲初中毕业,在那个年代还算是个文化人,因为能写会算(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被推荐到大队当会计,后来做了镇政府的会计。母亲只断断续续上了不到一年的学,些稀认得几个字。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在一个普通的农家里,父母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两个上了大学,一个读了中专,唯一的初中生就是姐姐。(姐姐1988年初中毕业后,坚决不读高中,为此,父亲还遗憾好多年。)现在想想,我们养育一个孩子都那么不易,而他们养育的是四个,我的父母真是太了不起了!</li></ul> <ul><li>  如果你问我:“你家有什么可传承的家风?”我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虽然母亲没读过几天书,一生务农,但她对书自始至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读书人更是崇拜加礼遇。她一生的执念就是让自己的儿女多读书,成为有文化的人。为了这个理想,她勤劳耕作,省吃俭用,攒钱给我们交学费,买书籍。父亲为了供我们读书,每年都是精打细算,节省开支,最后,把省下来的钱,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学校。让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上学,舍得下血本,这在我们村里是独一份。曾经有人劝父母亲,说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早点回家帮衬父母,让儿子一人读得了,自己负担也轻点。但父母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从未动摇。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母亲在田地里辛勤农耕,我们在学校里也努力耕耘,生怕辜负了他们的期望。父亲常说:“读书不仅仅长知识,还长智慧,明事理,读了书的人,眼界要开阔些。读书的好处多着呢!”的确,读书让我多了双看世界的眼睛,让我处事不惊,变得从容,镇定!感谢父母给了我读书的机会!</li></ul><p><br></p> <ul><li>  其实,从我记事起,除了读书还有各种劳动。放假在家,父母是不准我们睡懒觉的,偶尔起迟了,也是早饭前。每天天一亮,父母亲就起床。母亲洗涮厨房,准备早饭,父亲开窗换气,喊我们起床,然后骑车上班。我们整理房间,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天天如此,从未间断。农忙时节,尤其是双抢(抢收抢种),还要到田里帮父母干农活。天气炎热时,要乘凉快做事,起的就更早了。晌午回家,帮父母洗衣、做饭、搞卫生。这时候,父亲就会说:“书要读,劳动也要搞。不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书何用?”还说:“多搞劳动,不光是为了收获粮食、填饱肚子,也是强身健体。毛主席也是热爱劳动的,在延安发起过大生产运动,好多知识分子都参加过农业生产,耕田种地,纺纱织布,样样都会。”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时,很崇拜他的博学,读高中时,很疑惑父亲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懂那么多,后来就明白了,其实,父亲除了劳动,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他爱看史书,爱看新闻,爱读报。现在想想,小时候参加的这些劳动不仅培养了我的吃苦精神,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li></ul> <ul><li>&nbsp; 父母亲一生热爱劳动,勤俭持家。衣服鞋袜破了,也不肯丢,或缝缝补补再穿,或另作他用。粮食更是没有浪费过。即使偶有剩饭剩菜不是自己吃掉,就是拿去喂了鸡、猪。后来只要读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时,我就会想到我的父母。因为勤俭,所以他们看不惯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的人,常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少和好逸恶劳的人接触。2005年,母亲因病早逝,父亲退休在家。这十多年来,父亲执意待在老家,整天仍忙过不停,我们常戏说他“无事忙”。现龄78岁的老父亲,仍保持爱劳动,爱整洁的习惯,每天不是种菜种花,就是打扫屋里屋外。每次回老家,家里总是一尘不染,让人倍感清爽。</li></ul><p><br></p> <ul><li> 父亲是一个热爱劳动、酷爱整洁、一丝不苟到有些古板的人,这大约与他的职业有关吧!他几次跟我们说起过一件事。八十年代初,他从松山乡调到当时汪岗管理区(那时的称呼),账上节余七十多块钱,每人有几块、十几块钱不等,大家完全不知道有这钱,但他硬是骑着自行车一个一个的送到别人手中。他还说,要是昧着良心,把这钱装自己荷包里,也是没人知道的,但这不行啊,那是国家的、集体的、大家的钱。父亲为人处世秉承的哲学就是这样: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答应别人的事,从未爽约。去年叔叔家有急事,家里一个多月无人看管,托父亲看家。父亲不仅每天坚持帮叔叔家喂鸡,还帮他们管理菜园子。我们劝他不要弄菜园子,免得累垮了身体,麻烦!他总说没事,还说他们回来要吃菜的。今年疫情期间,得亏这菜园被父亲管理着,在关键时刻,给叔叔家救了急。这样的忙他不知帮了多少人、多少次。但正是因为他做事认真踏实,不弄虚作假,讲原则,讲纪律,所以他心底敞亮,睡觉踏实,身体康健。</li></ul><p><br></p> <ul><li>  父母亲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我的拙笔写不出一二。他们身上还有很多优点,譬如: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尤其是他们的家国情怀,让我惊喜、惊叹!父亲常说,国家有法度,家庭有家规,遵规守法,这才正常。这大约就是父亲传承给我们的家风吧!</li></ul><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