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峰中心小学 小乐器——葫芦丝

YiF

葫芦丝介绍 <p><br></p><p>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p><p><br></p><p>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p> 葫芦丝构造 <p><br></p><p>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p><p><br></p><p>整个葫芦做气室,葫芦底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几个音孔,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p><p><br></p><p>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p><p><br></p> 演奏姿势 <p><br></p><p>站姿</p><p><br></p><p>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弛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厘米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p> <p><br></p><p>坐姿</p><p><br></p><p>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p> <p><br></p><p>持法</p><p><br></p><p>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p><p>风门、口风与嘴劲</p> 指法 <p><br></p><p>对于葫芦丝来讲,常用的指法 1、全按作1(上图) 2全按作5(下图)</p><p><br></p><p>全按作 5</p><p>全按作1</p> 葫芦丝独奏 <p><br></p><p>葫芦丝独奏《映山红》</p> 葫芦丝合奏 <p><br></p><p>葫芦丝合奏</p> <p>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上峰中心小学</p>

葫芦丝

竹管

葫芦

附管

按作

簧片

音孔

身体

手指

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