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照片提供:本次队员</p><p>图文编辑:寒鸦戏水</p> <p>醉春光(题记诗)</p><p><br></p><p>/</p><p><br></p><p>四月的太阳</p><p><br></p><p>在空中划着五颜六色的线条</p><p><br></p><p>明晃晃</p><p><br></p><p>如喝了一杯陈年老酒</p><p><br></p><p>有点涨</p><p><br></p><p>呀~我要醉倒在春天的怀抱</p><p><br></p><p>/</p> <p>来来来</p><p><br></p><p>给你也斟上一杯浓烈的春风</p><p><br></p><p>这是各色花瓣所酿</p><p><br></p><p>泛着琥珀色的光</p><p><br></p><p>喝上一壶</p><p><br></p><p>让你也醉倒春光</p><p><br></p><p>/</p> <p>去年秋收后</p><p><br></p><p>金色粮谷满仓</p><p><br></p><p>大地就在准备佳酿</p><p><br></p><p>经过几个月的窖藏</p><p><br></p><p>三月酒香</p><p><br></p><p>四月绵长</p><p><br></p><p>/</p> <p>大地开怀大笑</p><p><br></p><p>群山举杯欢畅</p><p><br></p><p>大河高唱</p><p><br></p><p>浪涛尽</p><p><br></p><p>千古风流人物</p><p><br></p><p>天地醉上一场</p><p><br></p><p>/</p> <p>走在湘军古路上</p><p><br></p><p>摇摇晃晃</p><p><br></p><p>听见有声音讲</p><p><br></p><p>抬头看见一只喜鹊</p><p><br></p><p>它叽叽喳喳告诉我</p><p><br></p><p>夏天已在来的路上</p><p><br></p><p>————风絮</p> <p> (以下正文)</p> <p>走出漫长的冬季,摒弃惶恐与不安,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醉卧在迷人的春色里,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高山穿越,我心飞翔!</p> <p>2020年4月12日,湘乡市登山运动协会与湘乡健与美健身会所组织四十四人联袂开展了徒步“穿越昌山”活动。</p> <p>昌山位于湘潭县西南边陲,与双峰县荷叶镇、井字镇之间,属于南岳“七十二峰”之锦鳖峰,与南岳主峰祝融峰并称之为“姊妹峰”,祝融峰为“姊”,昌山为“妹”。</p> <p>昌山主峰海拔750余米,为湘潭县第一高峰,与双峰县第一高峰仙女峰、湘乡第一险峰荆紫峰遥相呼应。</p> <p>按照事先规划,全部人员分成A\B两组分乘两辆中巴车,分别前往各自的徒步起点——响水潭水库与湘军古道入口,然后相向行进,于昌山绝顶汇合,然后互换车辆返回。</p> <p>花开两朵,先表一枝。</p> <p>A组队员于上午10:20分抵达湘潭县石鼓镇响水潭水库坝堤,平静的湖面把蓝天白云泡在水里,几杆垂钓斜架在岸边,钓翁把一天的兴致挂在钩上,远远地抛在远处,与藏在深处的鱼儿做着“轮盘赌博”的游戏。</p> <p>微风轻拂,水面掠过丝丝涟漪,荡漾远逝,如不谙世事的羞涩少女,款款轻盈,让人怜爱。坝堤上停放着一些私家小车,赶早来登山的已人在旅途,今天的昌山极顶注定是一个人声鼎沸,热闹喧嚣的日子。</p> <p>大家做完热身运动,在领队的带领在,沿着坝堤尽头通往山顶的机耕路,蜿蜒而上。</p> <p>阳春四月,万物已复苏,枝头树丫吐出了娇嫩的绿,那些旧年衰草,被渐渐地掩藏在荆棘下,草丛中。在家里宅了一个残酷的“疫期”,少了些速度与激情的节奏,健与美的这帮帅哥靓女似乎有些赶不适,气也粗了,脚步也沉重了。</p> <p>道路在山梁上曲折辗转,来到半山腰,俯瞰大地,一侧是广袤的田园风貌,阡陌纵横,薄雾缭绕;一侧是无垠的峻岭崇山,层层叠叠,若隐若现。那些火柴盒般大小的农舍,东一簇,西一簇散落在田野间的小山丘旁,仿佛就是安徒生童话里小矮人们住的那些“楼堂馆所”。</p> <p>昌山极顶躲在远处头顶的山峰后,随着峰回路转,时不时露出个俏皮的面目,让人神往。</p> <p>随着山路的抬升,殷红的杜鹃花开始成为这段时间的颜色统治者,怒放的花瓣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显娇娆。挂在枝头上的朵朵杜鹃,红得象团团火焰,染红了山坡。而那些仍在含苞待放的花儿,如红椒般长在毛茸茸的绿叶下,等待激情燃烧的时刻。</p> <p><br></p><p>“拈花惹草”总是女人们的天性,一丛不起眼的杜鹃花就足可以让精致的女人眼馋半天。</p> <p><br></p><p>蓦然回首,绕过的那些山头如“杯罩”般圆润丰满,傲挺在山坡上。恰到好处的殷红杜鹃,如绣花般点饰在“杯罩”上,如此感性的情景,是藏在昌山上的奇景。</p> <p>白云流淌在湛蓝的天空,太阳光懒懒地洒在山坡上,时而强劲,时而轻缓的春风吹拂着脸庞,让人情不自禁地按动手机照相快门,把这份久违了的闲情逸致定格在高山之上。</p> <p>越往上,路越陡,时间已经接近中午,那些赶早的人开始下山,自信与兴奋流露在矫健的步伐间,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让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彼此心有灵犀。</p> <p>“嗨!我们到了”!从山顶传下一声声欢呼声,定睛一看,原来是B组队员捷足先登,他们以蓝天为幕,高山为席开始“风餐露宿”。听到同伴的呼喊,大家卯足了劲,朝昌山极顶做最后的冲刺!</p> <p>花开两朵,再表一枝。</p> <p>B组二十二名队员于上午9:30分抵达石鼓镇铜梁村小学前,准备妥当,在领队的带领下,往位于铜梁大峡谷谷口处的湘军古道前进。</p> <p>铜梁山藏于昌山之侧后,沟壑纵横,幽谷深涧。在铜梁山诸峰之间,早期有一原住民落——顶峰村,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仍是处于刀耕火种状态,为湘潭县平困地区,住在山上的村民只能依靠峡谷旁的石板路进出,保持与外界的联系。</p> <p>而这条石板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当年清朝重丞曾国藩从湘乡城区返回荷叶镇,走的就是这条翻山小路,曾国藩执掌挂帅训练湘军后,更是动用卒勇,用石板将山路铺就,更方便了人员往来。</p> <p>哗啦啦的峡谷溪水从大山奔涌而出,流向不远处碧波浩淼的铜梁水库。入口处,一块巨石上抒写着“湘军古道”四个红色大字,跨过峡谷小桥,整齐光滑的石板路沿着溪流边,往山里延伸,行进不一会儿,溪流顺着沟涧,躲闪而去,留下青石板路在山坡间,“之”形蛭匐,见证时间的沧桑,历史的年轮。</p> <p>清凉的山风携带着薄薄水汽从峡谷吹来,吸一口,沁人心脾。队伍龙蛇般游弋在充满绿意的古道上,踩着时间的节点,似乎有金戈铁马声,横刀立马,何等英雄气概。</p> <p>“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一阵阵震人耳溃的水声传来,峡谷尽头是近百米高的“三叠瀑布”,瀑布从山上飞流而下,被突出的石壁,一而再,再而三拦腰折断,跌宕飞溅。远远地望去,如白练缚蛟龙,翻江倒海;又似白纱晾日,云雾缥缈。</p> <p>大家在峡谷中山坡上穿行,很快便来到了顶峰村,如今的顶峰村已告别了贫穷与落后,盘山公里修到了山里,随着旅游的开发,这里办起了宾馆、农家乐,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p> <p>沿着新修的水泥路,继续往山顶前进,再在阳家岭农家乐(17373236513)屋后,便进入登山的路程。</p> <p>经过“寸水寸鱼”的山塘,进入长满山茶树的山坡,三十分钟的时间就可到达山脊之上。</p> <p>一条山脉小道,把南北峰峦串在一起,一面悬崖,一面陡坡,恣意绽放的杜鹃花渲染着春色满满的。</p> <p>大家放开脚步,大步流星地朝不远处的昌山极顶奔去。</p> <p>中午时分,第一个队员领先登山了昌山极顶,山那边A组的队友也快接近山顶,大家席地而坐,分享着“佳肴美味”。</p> <p>两组队员先后抵达山顶,山顶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大家把曾经的压抑与焦躁抛到了九霄云外。</p> <p>大家相聚在昌山之巅,陶醉在春光里。</p> <p>因为一场徒步,邂逅相遇,无论相识与否,在记忆深处总会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p> <p>休息片刻之后,两组队员依依惜别,仍旧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进发。</p> <p>同一条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个中滋味,颇有玩味!</p> <p>活动点评:</p><p>一、 会员张琼+1两人报名后,未能参加本次活动,自觉地负担了部分活动经费,值得表扬。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大家都能自觉遵守协会这一规定,以便活动的开展。</p><p>二、 在活动中,健与美健身会所部分队员第一次参加户外登山活动,能克服困难,挑战自己,树立了键与美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p><p>三、感谢朋友精彩在路上提供航拍小视频。</p><p> </p><p> </p><p> 登山协会秘书委员会</p><p> 4月14日</p> <p>参加本次活动会员:</p><p>曾经沧海、畅哥、云端漫步、迎春燕、热情的沙漠、庆星、叶子、强强、湘林、茉莉、蝶恋花、建子、刘娟兰、培哥、美美、听雨、平安、晴空、龚、刘娟兰、风絮、寒鸦戏水、雪儿、夫子、宝慧</p><p> 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