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一批批经典名著的价值逐渐得到彰显,它们是广大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学习、诵读、推广与传承的经典,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寄托与期望。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新实验学校举办了“童言童语 传承经典”经典诵读活动。</p><p> 我是小小传承人董佳馨,来自蚌埠高新实验学校二(1)班。我喜欢跳舞、画画、阅读、练字。我曾在幼儿园评为“小小舞蹈家”,在2018年中国.蚌埠体育舞蹈公开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学校举办的书法等级考试中获得一级证书。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元日》。</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元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 王安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div></h1> <p> 这是一首辞旧迎新的诗。我们先听到爆竹声,感受到了新年带来的快乐,但何尝不夹杂着喧天的锣鼓以及人们笑声呢?接着我们看见新年的欢庆宴席上,大家一起举杯痛饮屠苏酒。打开门窗,因为这洒满大地的阳光也是新的,门上桃符也是新的。透过这番对新年新气象的描绘,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信念。</p> <p>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p><p> 传统节日需要的是保留着最初最本质的情怀,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给予传统文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自豪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这是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尤其是文化大国的标志。 而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将传统节日继承下去,我们有责任!</p><p><br></p>